銅仁一中

銅仁一中

貴州學校
銅仁一中始建于1938年4月20日,初名“國立貴州臨時中學”,後名“國立貴州中學”,不久正式定名為“國立第三中學”(簡稱“國立三中”)。抗戰勝利後,改由貴州省接辦,更名為“貴州省立銅仁中學”(簡稱“省中”),新中國成立後學校由人民政府接管,改名為“貴州省銅仁中學”(簡稱“銅中”)。1973年定名“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簡稱“銅仁一中”)至今。
    中文名:貴州省銅仁第一中學 外文名: 簡稱:銅仁一中 創辦人: 辦學性質: 學校類别: 學校特色: 主管部門: 所屬企業: 現任領導: 專職院士數: 高職專業: 本科專業: 碩士點: 博士點: 博士後: 國家重點學科: 院系設置: 校訓:仁實勇毅 校歌: 院訓: 院歌: 地址: 院校代碼: 主要獎項: 知名校友: 知名教師: 英文名:Guizhou Tongren NO.1 middle school 類别:省屬中學 所屬地區:貴州銅仁 現任校長:汪漻

學校簡介

學校占地面積76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50000多平方米。現有教學班級45個,在校學生近3000人。學校有新修建的教學大樓、現代教育技術中心大樓、圖書館(行政)大樓、學生公寓大樓、164戶教職工宿舍。學校是一座曆史悠久、聲名遠揚的園林式大型現代化高級中學。

曆史變遷

193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督學周邦道先生率領來自華北、中南、華東等20多個省市460多所學校的1000多名流亡學生,經過艱難跋涉,來到黔東重鎮銅仁,籌建“國立三中”,直屬國民政府,曆時八年;經曆“省中”時期後,由人民政府接管,合并銅仁縣立中學、銅仁師範、松桃師範、豫章中學、益洲中學,明德中學等校,更名為貴州省銅仁中學。1963年學校被定為貴州省省屬重點中學。1998年,被國家教育部命名為“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1999年,首家通過貴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廳辦學水平督導評估,并獲優秀等第。2001年,學校成為全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在職教職員工總數225人。有教授1人,貴州省中小學名師3人,教育部國家級培訓者6人,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全國優秀教師4人,省級骨幹教師18人,省級優秀教師6人,地級學科帶頭教師36,地級優秀教師10人。有專任教師188人,其中特級教師6人,高級教師95人,一級教師56人,中級教師143人,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教師近20人,市管專家2人,1人被省教育廳聘為“高中語文名師工作室”主持人,47名教師獲得“梵淨山名師”和“烏江園丁”。

學校曆年教育教學成績

建校以來,學校向清華、北大等高等院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近二十多年來,學校教學質量穩定,每年高考成績喜人,重點大學升學率穩定在40%左右,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在80%左右,獲得了社會廣泛的高度的贊譽。在過去的五年裡,學校積極推行“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實施“三步走”(創辦黔東窗口學校,創辦省級示範性高中,創辦全國示範性高中)的戰略發展目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改變辦學條件,為創建全國示範性高中而負重拼搏,成績驕人。

1、學校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目标明确,辦學層次得到了提高。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辦學水平通過了貴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督導評估,并獲優秀等第,順利地成為全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确立了“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學校是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建有千兆校園網,連入互聯網,在全國和全省享有較大的聲譽。

2、教育教學成績穩步上升。高考成績連年上升,本科上線率、重點上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學校科技、藝術、體育教育特色明顯。學校男子籃球隊多次獲得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一名,獲得貴州省“三好杯”籃球賽前三名,每年有十多名同學通過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形式考入高等院校。學校被評為“地區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和“地區教育目标考核一等獎”等。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後共有50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一、二、三等獎,獲得全國性競賽一等獎28人次,其中有兩人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在高考中,向211工程大學輸送人才從五年前的每年100人左右,經過了每年200人左右,到如今的310人了。

3、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課程标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實施新的課程标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特别注重綜合實踐課,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評比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校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校園杯”籃球賽,每年舉辦一次系列的校級學科競賽,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盧陽春”文化藝術節等等。實施分類、分層教學,成立了熏風文學等社多個學生社團,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條途徑,促使學生、教師、學校、社區多方面的和諧發展。

4、完成擴大招生任務,逐步壯大學校規模。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按計劃逐年擴大招生規模,以每年三個班的速度遞增,從2000年1560名在校學生增加到現在的近3000名在校學生,規範了招生程序,每年招收10名體育藝術特長學生,并且有面向全省招50名學生的計劃,擴大了生源面。

5、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應廣大教師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體現“人人都能夠得到教育,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分類分層次教育理念。學校從今年實施拓展性課程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得到發展。

6、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加大了校園力度建設,通過國家撥款、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引進資金和接受捐贈等多種形式進行學校建設,先後修建了電教大樓、學生公寓樓、教學大樓、圖書館(學校行政辦公)大樓、116戶教職工宿舍等。學校于2000年建起1000兆校園網,網絡教學終端延伸到每一處教學平台,每一間教室都配置了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職工辦公設備和辦公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7、努力實踐“136918”名師工程,精心打造一支年輕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教師,在教師的培養上,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方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師徒結“對子”幫扶活動,每年一次優質課比賽,兩年進行一次教師論文比賽,推薦教師參加地、省級和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研究生學曆培訓,積極推薦教師外出參加教育教研活動和考察學習,積極參加地區内各種教育交流活動,同時聘請北京、上海等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現已有相當一批年輕教師挑起了學校的教育教學重任。有專任教師126人,平均年齡37歲,其中,特級教師2人,各學科國家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4人,地級學科帶頭人8人;高級教師65人、占50%,一級教師31人,占24%;專任教師97%具有本科或以上學曆,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的6人,占5%。

8、教育科研朝氣蓬勃,成績顯著。教師發表論文209篇,承接科研課題3個,出版了30多期《銅中教育》、《教育通訊》、《思風》論文集,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比賽成績突出(獲省一等獎4人次,二等獎6人次,三等獎8人次)。

9、校際交流活動。

(1)學校教師出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地中學。

(2)學校與上海仙霞高級中學、石家莊二中、青島一中等七所中學建立友好學校。

(3)多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學校參觀學習活動。

10、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過管理出成果、效益。民主評議幹部,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實績設置崗位津貼等次,實現幹部崗位輪換制度,充分調動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使領導幹部在管理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良好成績。在管理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保證了學校的運轉秩序,調動了全體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先後出台了《銅仁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育教學質量獎》(單科獎、綜合獎、論文獎、競賽獎等),《銅仁一中學生手冊》。

11、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學校作為全地區第一批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充分發揮了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不僅體現了教職工參政議政的主人翁思想,而且集中了廣大教職工的智慧和力量,成功的解決了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銅仁一中正在實施五年發展規劃,堅持貫穿“和諧發展,追求卓越”一條主線;不斷創新,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學科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教學兩個平台;進一步完善高考、競賽、特長三條學生成才通道;完善以課堂教學為主,多種教育教學形式并存的教育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彰顯多元化教育成果;在創新中走向成熟,在超越中打造品牌,努力把學校辦成省級一類校示範性高級中學。

榮譽及教學成果

建校以來,學校向清華、北大等高等院校輸送了數以萬計的優秀人才。三十多年來,學校教學質量穩定,每年高考成績喜人,重點大學升學率在60%以上,本科升學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獲得了社會廣泛的高度的贊譽。2011高考,600分以上的18人,一本上線人數637人,占60.66%,二本上線人數1010人,占96.2%。在2012年高考招生中,學校獲得了“北京大學校長實名制推薦學校”、“複旦大學校長推薦學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直通車推薦學校”、“同濟大學校長推薦學校”;獲得自主招生推薦資格的學校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浙江大學、中南大學、中國科技大學、重慶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大連理工大學等40餘人。

發展前景

在過去的五年裡,學校積極推行“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實施“三步走”(創辦黔東窗口學校,創辦省級示範性高中,創辦全國示範性高中)的戰略發展目标,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努力改變辦學條件,為創建全國示範性高中而負重拼搏,成績驕人:

1、學校辦學理念先進,辦學目标明确,辦學層次得到了提高。通過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辦學水平通過了貴州省人民政府、省教育督導評估,并獲優秀等第,順利地成為全省首批示範性高級中學,為學校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學校确立了“和諧發展,追求卓越”的辦學理念。學校是全國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建有千兆校園網,連入互聯網,在全國和全省享有較大的聲譽。

2、教育教學成績穩步上升。高考成績連年上升,本科上線率、重點上線率均位居全省前列。學校科技、藝術、體育教育特色明顯。學校男子籃球隊多次獲得地區“三好杯”籃球賽第一名,獲得貴州省“三好杯”籃球賽前三名,每年有十多名同學通過體育藝術特長生的形式考入高等院校。學校被評為“地區教育教學質量一等獎”和“地區教育目标考核一等獎”等。學生參加學科競賽先後共有600多人次獲得國家級省級一、二、三等獎,獲得全國性競賽一等獎28人次,其中有兩人獲得全國高中數學聯賽一等獎。在高考中,向211工程大學輸送人才從2002年的每年100人左右,經過了每年200人左右,到如今的609人了。

3、嚴格執行國家頒布的課程标準,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實施新的課程标準,開齊課程,開足課時,特别注重綜合實踐課,開展了研究性學習評比活動,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的校田徑運動會,每年舉辦一次大型“校園杯”籃球賽,每年舉辦一次系列的校級學科競賽,每年舉辦一次大型“盧陽春”文化藝術節等等。實施分類、分層教學,成立了熏風文學等社多個學生社團,通過成立家長委員會等多條途徑,促使學生、教師、學校、社區多方面的和諧發展。

4、完成擴大招生任務,逐步壯大學校規模。按照地委行署的要求,按計劃逐年擴大招生規模,以每年三個班的速度遞增,從2000年1560名在校學生增加到2013年的近5000名在校學生,規範了招生程序,每年招收10名體育藝術特長學生,并且有面向全省招50名學生的計劃,擴大了生源面。

5、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應廣大教師的要求,順應時代發展的需要,積極探索分層次教學模式,體現“人人都能夠得到教育,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的分類分層次教育理念。學校從2007年實施拓展性課程教學,促進學生個性特長得到發展。

6、學校辦學條件得到較大的改善。加大了校園力度建設,通過國家撥款、銀行貸款、自籌資金、引進資金和接受捐贈等多種形式進行學校建設,先後修建了電教大樓、學生公寓樓、教學大樓、圖書館(學校行政辦公)大樓、116戶教職工宿舍等。學校于2000年建起1000兆校園網,網絡教學終端延伸到每一處教學平台,每一間教室都配置了完整的多媒體教學設備,教職工辦公設備和辦公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改善。

7、努力實踐“136918”名師工程,精心打造一支年輕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學校的發展關鍵在教師,在教師的培養上,探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方式:對年輕教師進行師徒結“對子”幫扶活動,每年一次優質課比賽,兩年進行一次教師論文比賽,推薦教師參加地、省級和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鼓勵教師參加研究生學曆培訓,積極推薦教師外出參加教育教研活動和考察學習,積極參加地區内各種教育交流活動,同時聘請北京、上海等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現已有相當一批年輕教師挑起了學校的教育教學重任。有專任教師126人,平均年齡37歲,其中,特級教師6人,各學科國家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8人,地級學科帶頭人8人;高級教師95人、占60%,一級教師56人,占24%;專任教師100%具有本科或以上學曆,其中具有碩士研究生學曆的20多人,占8%。

8、教育科研朝氣蓬勃,成績顯著。教師發表論文295篇,承接科研課題9個,出版了30多期《銅中教育》、《教育通訊》、《思風》論文集,教師參加各級優質課比賽成績突出(獲省一等獎4人次,二等獎6人次,三等獎8人次)。

9、校際交流活動。

(1)學校教師出訪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香港等地中學。

(2)學校與上海仙霞高級中學、石家莊二中、青島一中等七所中學建立友好學校。

(3)多次接待省内外兄弟學校參觀學習活動。

10、進一步完善管理制度,通過管理出成果、效益。民主評議幹部,按照工作量和工作實績設置崗位津貼等次,實現幹部崗位輪換制度,充分調動領導幹部的積極性,使領導幹部在管理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勇于實踐,取得了階段性的良好成績。在管理中,積極探索,大膽創新,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辦法,保證了學校的運轉秩序,調動了全體師生工作和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先後出台了《銅仁一中人事制度改革方案》、《教育教學質量獎》(單科獎、綜合獎、論文獎、競賽獎等),《銅仁一中學生手冊》。

11、積極推行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功。學校作為全地區第一批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單位,充分發揮了教職工代表大會的作用,不僅體現了教職工參政議政的主人翁思想,而且集中了廣大教職工的智慧和力量,成功的解決了改革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充分調動了廣大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

銅仁一中正在實施五年發展規劃,堅持貫穿“和諧發展,追求卓越”一條主線;不斷創新,充分體現以人為本,構建學科性課程與拓展性課程教學兩個平台;進一步完善高考、競賽、特長三條學生成才通道;完善以課堂教學為主,多種教育教學形式并存的教育體系,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彰顯多元化教育成果;在創新中走向成熟,在超越中打造品牌,努力把學校辦成省級一類校示範性高級中學和全國千所示範性高中。

學校位置

貴州省銅仁市碧江區向陽路7号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