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馬碧雞

金馬碧雞

漢語成語
金馬碧雞,漢語成語,拼音是jīn mǎ bì jī,意思是指傳說中的神明。古人以之作為祥瑞的征兆,後用作歌功頌德的谀詞。 又因地處雲南昆明有金馬、碧雞二山,故也借指偏僻荒遠之地。出自《漢書·郊祀志下》。
  • 中文名:金馬碧雞
  • 拼音:jīn mǎ bì jī
  • 出處:《漢書·郊祀志》
  • 相關:昆明金馬碧雞坊、大姚金馬碧雞坊

成語釋義

形狀像馬的金,形狀像雞的碧。皆為寶物。亦指神名。今昆明市東有金馬山,西有碧雞山,兩山相對,山上都有神祠。古人以之作為祥瑞的征兆,後用作歌功頌德的谀詞。 又因地處雲南昆明有金馬、碧雞二山,故也借指偏僻荒遠之地。

出處

《漢書·郊祀志下》:“或言益州有金馬碧之神,可醮祭而緻,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如淳注曰:“金形似馬, 碧形似雞。”

例句

晉左思《三都賦》:“金馬騁光而絕景,碧雞倏忽而曜儀。”

清毛奇齡《滇南大捷志喜》詩之四:“金馬碧雞如可祀,王褒拜使敢言勞。”

清汪琬《代壽洪太傅七十序》:“自是之後,禁旅可班,軍屯可複,金馬碧雞可緻。”

明楊慎《青玉案·餞昆明邝尹》詞:“金馬碧雞遺愛處,卧轍攀轅。”

神話傳說

《金馬碧雞》的傳說源遠流長,遠在公元前的西漢就在民間有流傳。史料記載,漢武帝聽信方士的說法,認為雲嶺之南有神雞,毛羽青翠,能破石淩空飛翔,光彩奪目,其聲悠長。漢宣帝封王褒為谏議大夫前往雲南求取。王褒因故沒有到達,還寫《移金馬碧雞頌》以祭之。東晉常璩的《華陽國志》裡講到滇池有龍馬,龍馬交配而出駿馬,可“日得五百裡”。北魏地理學家郦道元(公元472—527年)所着《水經注》裡也提到大姚禺同山有金馬碧雞“光彩候忽,民多見之”。唐宋之後,這一美妙的傳說又被佛家所利用,說金馬是佛教阿育王的“神骥”。唐代之後,昆明東西山嶽已有金馬、碧雞的詞寺,人們把它當作神靈以供奉。

流傳于昆明的《金馬碧雞》的傳說其主要内容有三:

其一則說

與大姚傳說相似。說古時昆明為荒涼貧瘠之地,山上無樹木花草。一日太陽東升,在“隆隆”巨響聲中,大陽裡飛出一匹駿馬;當天月亮出來,在“嘩啦啦”的響聲中飛出一隻碧玉雕成的雄雞。于是,昆明處處金花開,滿山結金果,壩子成碧海,鳥飛魚蝦躍。如今在雲南大姚的金碧鎮“金馬碧雞坊”也熠熠生輝,成為大姚的象征和代表。

其二則說

武勇的滇王同哀牢王美麗的公主聯姻,金馬碧雞是哀牢王作陪嫁送給滇王的禮物。後來,因滇王有兩位王子,相互都謙讓王位。老滇王納宰相之謀,讓兩位王子都去尋找放到大山之中的金馬碧雞。結果兩位王子去找金馬碧雞之後,一直不見返回,于是便成為昆明民間流傳的紀念金馬碧雞的許多民俗事項的緣由。

其三則說

文化是超越地域的生命。經曆曲折,金馬碧雞變幻出入之地不算少。在元代,金馬碧雞已被文字陪嫁出蜻蛉地界。到公元765年,唐代中期,南诏王閣羅鳳派其子鳳伽異在昆明築拓東城,雲南政治、文化的中心随之逐漸東移昆明。從洱海到滇池,南诏王閣羅鳳、鳳伽異父子從必經之地姚州帶走什麼地方物産,我們不得而知。我們所知道的是,金馬碧雞從此由蜻蛉河畔嫁移到滇池岸邊。

金馬碧雞長出文字的翅膀,從蜻蛉(大姚)飛到昆明(拓東城),而且由禺同山一母同胎所生、相親相伴的神秘靈物,變成滇池兩岸兩座遙相對望、至今永遠不得親近的真實山崗——金馬山、碧雞山。這種神話中的神話,直教後人如何分得清楚:雞生蛋,蛋孵雞,是先有雞,還是先有蛋?

可見,金馬碧雞一旦“飛出”大姚禺同山,不但頻頻被文人史家捕捉于筆端,而且頻頻現示于天竺、大理、昆明、建水、四川、京城。盡管它們在後人的翻版下時空不同、形象各異,但金馬碧雞的原型在漢代蜻蛉縣禺同山就先天性注定了。金馬碧雞可以為任何文化輸血,但其他任何文化也改變不了它們的血型和基因。這就是奔馳、翺翔于蜻蛉和滇池為中心的金馬碧雞靈魂!

相關記載

金馬碧雞的神話,不隻流傳在人民口頭上,而且屢見于典籍中,是雲南最早的有文字記錄的神話之一。《漢書·郊祀志》說:“或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神,可醮祭而緻,于是遣谏大夫王褒使持節而求之。”同書《王褒傳》也說:“方土言益州有金馬碧雞之寶,可祭緻也,宣帝使褒往祭焉,褒于道病死。上闵惜之。”這些記載十分簡略,究竟金馬碧雞在益州的什麼地方,王褒傳何時來求,他走到何地去世,均未載明。而在同書的地理志越郡青蛉縣條下注雲“禺同山有金馬碧雞”,似乎這個傳說傳于青蛉(今大姚)縣。看來,1900年前的班固,也未弄清。

晉人常璩的《華陽國志》,對金馬碧雞的傳說,寫得又稍具體,他說:“晉甯郡,本益州也。……漢武帝元封二年,叟反,遣将軍郭讨平之,因開為郡,治滇池上,号曰益州,漢屬縣二十四。”“長老傳言(滇)池中有神馬,或交焉,即生駿駒,俗稱之曰‘滇池駒’,日行五百裡。”又說:章帝時,“神馬四匹,出滇池河中”。在雲南郡青蛉縣條下還說:“山有碧雞、金馬,光影倏忽,民多見之,有山神。

宣帝遣谏議大夫蜀郡王褒祭之,欲緻雞、馬。”(《南中志》)常璩所記,金馬碧雞神話地點大緻有二,一在滇池附近;二在雲南的大姚、四川的會理一帶;其性質是“神”。常璩之後的範晔,作《後漢書》時,也大緻本此。相傳,漢代的王褒雖未完成求金馬碧雞的使命,卻留下了一篇《移金馬碧雞頌》,其中說:金馬碧雞“處之南荒,深溪回谷,非土非鄉”,而中原卻是“漢德無疆,廣乎唐虞,澤配三皇,黃龍見兮白虎仁”,因而,金馬碧雞應當“歸來”。這篇頌,一方面盛贊漢王朝德比堯舜,恩比三皇,祥瑞數現;另一方面說南方荒蕪,不是久留之地,希望金馬碧雞之神,快點離開那裡,來到國都。

金馬碧雞神話在流傳過程中,也曾遭到厄運。唐宋之際,随着佛教傳入雲南,并得到統治者的提倡,佛教在三迤大為興盛。金馬碧雞的神話,也為佛教所改造和利用,這從宋末元初雲南人張道宗《紀古滇說集》中所載的故事,可以看出大概。該書說:金馬原為印度大興佛教的阿育王的 “神骥”。他的3個兒子都想得到它。阿育王便将神駒縱馳而去,說:誰追到就給誰。長子追至昆明東山得馬;次子追至昆明西山,遇碧鳳呈祥,遂“各主其山”。

這裡,佛教徒将傳統的金馬碧雞神,換成阿育王的太子,以示人民崇敬金觀、碧雞,也就是崇敬他們了。借神話以宣揚佛教的用心,一目了然。還有另一批人,借注釋古籍之機,将它注為“金形似馬,碧形似雞”,将活生生的神馬神鳥說成金銀寶器,既使人興味索然,又失去傳說的本來面目。佛教的傳說,雖不可信,但說明金馬、碧雞二山命名已久,看來唐代以前就已存在。

相關建築

舊時建築

舊時,昆明金碧路曾建有金馬坊與碧雞坊。兩坊跨街而立,巍然對峙。早在明《景泰雲南圖經》中就有如下記載:“今城南三市街有碧雞金馬二坊蓋表,其為一方之勝也。”金馬碧雞坊最早建于明朝宣德年間,原為石坊,清順治時毀于戰火,康熙年間重修,後又幾經修葺。為兩座木結構鬥拱牌樓,東稱金馬坊,西稱碧雞坊,兩坊各寬三楹,下面可通車行人。牌坊上金馬碧雞四字為呈貢書法家孫清彥楷書,貼以金箔,與整座牌樓的丹漆彩繪相映,雄渾壯麗,金碧輝煌。相傳在相隔六十周年的雞年,到了中秋節的傍晚時分,當太陽西下、圓月東升時,兩坊正面相對而日月光亮相射,金馬碧雞坊的倒影随光移動而結合,這就是“金碧交輝”,被稱為昆明八景之一。金馬碧雞坊毀于公元1966年,1999年得以重建。

金馬碧雞坊的獨特之處,在于某個特定的時候,會出現“金碧交輝”的奇景。就是有那麼一天,太陽将落未落,金色的餘輝從西邊照射碧雞坊,它的倒影投到東面街上;同時,月亮則剛從東方升起,銀色的光芒照射金馬坊,将它的倒影投到西邊街面上;兩個牌坊的影子,漸移漸近,最後互相交接。這就是“金碧交輝”。相傳,清道光年間有一年,中秋之日恰逢秋分。晴空一碧,萬裡無雲。傍晚,許多群衆在三市街口等待,到時,果真兩坊影子見于街面,不一會即靠攏相交,至此,日落月升,交輝奇景逐步消失。

據說,由于地球、月亮、太陽運轉的角度關系,這樣的奇景,要60年才能出現一次。而這種奇景的設計,反映了古代雲南各族人民把數學、天文學和建築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的高度智慧。可惜的是,由于極左路線的影響,兩坊于10年動亂中被拆毀。有希望的是,如今萬物複蘇,已定為昆明市徽,金馬碧雞坊将重建,金馬碧雞的雕塑也拟興立。秀麗的滇池之濱,奔騰奮進的金馬、象征吉祥如意的碧雞将在雲南人民的心靈中閃射出新的光輝。

現今建築

在衆人的企盼下,全新的金馬碧雞坊于1999年重完工,再次成為昆明城市的标志,更是昆明時尚力量複蘇的發祥地。4年裡,這裡彙聚了“駝峰客棧”、“聖地淘沙”等酒吧,“流金歲月”、“亞高”等熱舞吧,還有“江氏兄弟橋香園”、“老昆明”等具有雲南地方特色的風味食館。當華燈初上,金馬碧雞坊在燈光的映襯下,更是顯得金碧輝煌。人們或在此小憩,或攜手從旁而過,感受它濃郁的曆史氣息,那撲面而來的親切。夜裡,衆多時尚男女出沒于此,衣香鬓影,活色生香。這派盛境宛若再現月在東,日在西的“金碧交輝”。

現在,這裡正在建設占地15500平方米,由網絡世界、音樂世界、動感世界和流行文化購物走廊4大闆塊組成的金碧動感廣場,并引入了雲南信息港、中國網通、中國電信、省電影公司等合作單位,在明年底以前完工。雖然,我們已無法直觸它的金碧生輝,雄偉壯觀,但從現在眼前的金馬碧雞坊中,我們似乎又看到了百年前萬人空巷的盛況,百年前的奇觀,百年前的輝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