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大報恩寺

金陵大報恩寺

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
金陵大報恩寺是中國曆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标志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征,與靈谷寺、天界寺并稱為金陵三大寺。其原址有建于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幹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标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曆金陵的必到之處。
    中文名:大報恩寺 外文名: 别名: 所屬國家:中國 地理位置:南京市秦淮區 占地面積:140000平方米 保護級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大報恩寺位于南京中華門外雨花路東側秦淮河畔長幹裡,是明朝永樂皇帝朱棣為紀念其慘死的生母碽妃(一說馬皇後),在1412年到1431年期間興建的一組規模龐大,有如宮殿般金碧輝煌的建築群。

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幹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是中國規格高、規模大、保存完整的寺廟遺址。

金陵大報恩寺是南京曆史悠久的佛教寺廟,千餘年間,屢廢屢建,寺名亦屢屢更易。明清鼎盛時期,其範圍達“九裡十三步”,曾與靈谷寺、天界寺并稱為金陵三大寺,轄領城南一帶次大刹二座,中刹十四座。

金陵大報恩寺的曆史從孫吳開始,曆經各朝,有過長幹寺、天禧寺等名字,金陵大報恩寺塔的前身則是阿育王塔。

大報恩寺是中國曆史最為悠久的佛教寺廟之一,是明清時期中國的佛教中心,中世紀世界七大奇迹,被西方人視為代表中國文化的标志性建築之一,亦是中國的象征,與靈谷寺、天界寺并稱為金陵三大寺。

其原址有建于吳赤烏三年(240年)的長幹寺及阿育王塔,史稱“江南佛寺之始”,永樂十年(1412年)重建,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标準來營建,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大報恩寺琉璃寶塔作為中國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築物,被稱為“天下第一塔”,更有“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之譽,是當時中外人士遊曆金陵的必到之處。

曆史

東吳赤烏年間(公元238年一250年),孫權建建初寺及阿育王塔,為江南塔寺之始;晉太康年間(公元280年─289年)複建,名長幹寺;宋改天禧寺,建聖感塔;元改慈恩旌忠教寺;明永樂六年(公元1408年)毀于火。

永樂10年(公元1412年),明成祖以紀念明太祖和馬皇後為名,命工部于此重建大報恩寺及九層琉璃寶塔,實則紀念其生母碩妃,故此不惜代價,耗銀250萬兩,金錢百萬,征調工役10萬餘人,曆時19年始完工。

之後的一千年間,金陵大報恩寺幾經興衰。到了明初,朱元璋在三年時間内花費黃金兩萬五千兩,用于重建、維修該寺、塔。但是在1408年,該寺、塔被人放火焚毀。

1412年,朱棣下令重建大報恩寺,同時要求“造九級五色琉璃塔,曰第一塔”。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标準來營建。重建工程曆時16年(另一說法為19年),動用軍夫工匠10萬人,僅建塔一項費用,耗銀就達248.548萬兩,把鄭和下西洋剩下的100多萬兩也搭了進去。

當時國家一年的總收入不到3000萬兩,當時每年給官員發的工資總額才66.6萬兩。

至20世紀30年代,塔基附近尚存塔頂承露盤一隻,後被侵華日軍劫去。現南京中華門外大報恩寺遺址僅餘巨碑一座。所幸埋藏于地下的琉璃寶塔構件陸續被發現,雖有損失,但遺存尚多,南京市政府已計劃利用這些構件重建大報恩寺琉璃寶塔。

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制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換。

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号标記。構件現分藏于中國曆史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

1856年,太平天國發生内亂,由于擔心石達開部隊占據制高點向城内發炮,大報恩寺被北王韋昌輝下令炸毀,僅存一青銅色塔刹(1930年代後失蹤)和8米高的石碑。相傳建造該塔時曾一式燒制三份琉璃構件,一份用來建塔,兩份埋入地下用于替換。

1958年在眼香廟、芙蓉山、窟崗村一帶出土的大批琉璃構件上多帶有墨書的字号标記。構件現分藏于中國國家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南京市博物館。

2004年後南京市政府開始籌劃複建事宜。

2007年,金陵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正式啟動建設。

2008年8月6日,金陵大報恩寺地宮鐵函被正式打開。

2008年8月7日,南京大報恩寺鐵函中阿育王塔的發現,震驚世界。

2008年11月22日下午,鎏金七寶阿育王塔在瘗藏千年之後,被工作人員從鐵函内“請出”,“塔王”重現世間。

2010年6月12日,南京金陵大報恩寺七寶阿育王塔金棺銀椁被打開,佛頂真骨盛世重光。佛頂骨舍利将在栖霞寺法堂舉行為期1個月的供奉瞻禮活動,供信衆瞻拜。

位于考古遺址區的金陵大報恩寺文化園區項目也于2010年内正式開工,其中大報恩寺琉璃塔重建工程将率先啟動。工程完工後,佛頂骨舍利将被迎請至琉璃塔内供奉。

建築

金陵大報恩寺施工極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宮的标準來營建。地基上先釘入粗大木樁,然後縱火焚燒,使之變成木炭,再用鐵輪滾石碾壓夯實,木炭上加鋪一層朱砂,以防潮、殺蟲。寺内有殿閣20多座,畫廊118處,經房38間。曆時19年,耗銀250萬兩,征調工役10多萬人。

金陵大報恩寺周長達九裡十三步,内有金剛殿、左右碑亭、天王殿、大殿、佛殿、大禅殿、後禅殿、左右觀音殿、法堂、祖師堂、無梁殿、伽藍殿、藏經前殿、藏經殿、左右貯經廊、輪藏殿、禅堂、韋馱殿、經房、東西方丈、三藏殿、鐘樓等,僧院一百四十八房,東西畫廊廊房一百一十八間,規模極其宏大。

寺中還種有鄭和自西洋帶回的五谷樹、婆娑樹等奇花異草。當時佛教的十大宗派在寺内都設有講座,供僧徒任意選修;并雕版印刷了号稱“南藏”的大部頭佛經637函5千餘卷收藏于寺内。

金陵大報恩寺大殿俗稱碩妃殿,其中供奉有碩妃的碑位,每年由禮部按時祭祀,除此之外終年封閉,不許進入。

大報恩寺琉璃塔

金陵大報恩寺琉璃塔位于碩妃殿後,位于大殿後的大報恩寺琉璃塔,建造于永樂十年,宣德三年竣工,九層八面,高達78.2米,甚至數十裡外長江上也可望見。

塔身白瓷貼面,每磚中央浮雕一佛像;自下至上各層用磚數量均相等,僅體積逐層縮小。拱門琉璃門券。每層的複瓦和拱門都用五色琉璃構件,飾有獅子、白象、飛羊等佛教題材的五色琉璃磚。

刹頂鑲嵌金銀珠寶。角梁下懸挂風鈴152個,日夜作響,聲聞數裡。自建成之日起就點燃長明塔燈140盞,每天耗油64斤,金碧輝煌,晝夜通明。塔内壁布滿佛龛。該塔是金陵四十八景之一。更被17世紀進入中國的西方傳教士稱為中古世界七大奇觀之一。也是南京的象征。

經考證,金陵大報恩寺塔的前身阿育王塔約建于東漢獻帝的興平年間(公元194年一195年),是南京最古老的佛塔,也是中國最早的佛塔之一。建塔者極有可能是秣陵人符融,他曾任徐州刺史陶謙麾下之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的運漕官,并以漕運所得經費建廟蓋塔。符融為最早見于正史的中國閣樓式佛塔的創始者,後退守故裡秣陵,為孫策攻滅。

據說燒制這些琉璃構件時摻入了鄭和下西洋帶回的火山灰,故琉璃色澤極為潤豔。塔頂為重達二千兩的黃金寶頂,其下為鐵質九極相輪,計重3600斤,再下為俯仰對置的一對承露盤,一說為鐵質,外裹黃金厚寸許,一說為風磨銅質,直徑12尺,重4500斤,内放佛經及大批珠寶金銀。

塔内外置長明燈146盞,日夜輪值點燈的少年達百人,每晝夜耗燈油達64斤。此塔開了世界琉璃寶塔的先河,當時便号稱“第一塔”,“海外夷蠻重譯至者,百有餘國,見報恩寺塔必頂禮贊歎而去,謂四大部洲所無也”;明末傑出的散文家張岱幽默地稱之為“中國之大古董,永樂之大窯器”,近世更被與長城、羅馬大劇場、比薩斜塔等并列,譽為“中古時期世界七大奇觀之一”。

此塔所用五色琉璃瓦、琉璃構件及白瓷磚,均燒制出一式三份,建塔時用去一份,另二份編号埋入地下,塔身有缺損時,根據編号很快就可找出所需備件配補。

上一篇:不動産發票

下一篇:伽藍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