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業

金融業

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金融業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金融業具有指标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中國未來的改革要實現市場化,金融機構也必須實現市場化,以适應已經市場化的經濟,否則就會阻礙生産力的發展,阻礙經濟的發展。[1]
    公司名稱: 外文名: 所屬行業: 法定代表人: 總部地點: 經營範圍: 公司類型: 公司口号: 年營業額: 員工數: 中文名:金融業 包含:銀行、保險、信托、證券和租賃業 類别:經濟

介紹

定義

金融業是指經營金融商品的特殊行業,它包括銀行業、保險業、信托業、證券業和租賃業。

産生與發展

金融業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巴比倫寺廟和公元前6世紀希臘寺廟的貨币保管和收取利息的放款業務。公元前5~前3世紀在雅典和羅馬先後出現了銀錢商和類似銀行的商業機構。在歐洲,從貨币兌換業和金匠業中發展出現代銀行。最早出現的銀行是意大利威尼斯的銀行(1580)。1694年英國建立了第一家股份制銀行──英格蘭銀行,這為現代金融業的發展确立了最基本的組織形式。此後,各資本主義國家的金融業迅速發展,并對加速資本的積聚和生産的集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以信用活動為中心的銀行壟斷與工業壟斷資本相互滲透,形成金融資本,控制了資本主義經濟的命脈。中國金融業的起點可追溯到公元前256年以前周代出現的辦理賒貸業務的機構,《周禮》稱之為“泉府”。南齊時(479~502)出現了以收取實物作抵押進行放款的機構“質庫”,即後來的當鋪,當時由寺院經營,至唐代改由貴族壟斷,宋代時出現了民營質庫。明朝末期錢莊(北方稱銀号)曾是金融業的主體,後來又陸續出現了票号、官銀錢号等其他金融機構。由于長期的封建統治,現代銀行在中國出現較晚。

鴉片戰争以後,外國銀行開始進入中國,最早的是英國麗如銀行(1845)。随後又相繼設立了英國的麥加利銀行(即渣打銀行)和彙豐銀行、德國的德華銀行、日本的橫濱正金銀行、法國的東方彙理銀行、俄國的華俄道勝銀行等。中國人自己創辦的第一家銀行是1897年成立的中國通商銀行。辛亥革命以後,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以後,中國的銀行業開始有較快的發展,銀行逐步成為金融業的主體,錢莊、票号等相應退居次要地位,并逐步衰落。

中國銀行業的發展基本上是與民族資本主義工[1]商業的發展互為推進的。這表明了金融業與工商業之間的緊密聯系,及其對國民經濟的重要影響。現代金融業金融業經過長時間的曆史演變,從古代社會比較單一的形式,逐步發展成多種門類的金融機構體系。在現代金融業中,各類銀行占有主導地位。商業銀行是現代銀行最早和最典型的形式,城市銀行、存款銀行、實業銀行、抵押銀行、信托銀行、儲蓄銀行等,雖都經營金融業務,但業務性質常有較大差異,而且金融當局往往對它們的業務範圍有所限制。現代商業銀行一般都綜合經營各種金融業務。

大商業銀行除在本國設有大量分支機構外,往往在國外也設有分支機構,從而成為世界性的跨國銀行。現代大商業銀行通常是大壟斷财團的金融中心。持股公司已成為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金融業的重要組織形式。與商業銀行性質有所不同的是專業銀行。專業銀行一般由國家(政府)出資或監督經營。其業務特别是信貸業務,大都側重于某一個或幾個行業,并以重點支持某些行業的發展為經營宗旨。中央銀行的建立是金融業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在現代金融業中,中央銀行處于主導地位。

它是貨币發行銀行、政府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的金融政策,調節貨币流通和信用活動,一般也是金融活動的管理與監督機關。除銀行外,現代金融業中還包括各種互助合作性金融組織(如合作銀行、互助銀行、信用合作社或信用組合等)、财務公司(或稱商人銀行)、貼現公司、保險公司、證券公司、金融咨詢公司、專門的儲蓄彙兌機構(儲金局、郵政儲彙局等)、典當業、金銀業、金融交易所(證券交易所、黃金交易所、外彙調劑市場等)和資信評估公司等等。現代金融業的經營手段已十分現代化,電子計算機和自動化服務已相當普及。

金融業

金融學(Finance)是研究價值判斷和價值規律的學科。主要包括傳統金融學理論和演化金融學理論兩大領域。

人類已經進入金融時代、金融社會,因此,金融無處不在并已形成一個龐大體系,金融學涉及的範疇、分支和内容非常廣,如貨币、證券、銀行、保險、資本市場、衍生證券、投資理财、各種基金(私募、公募)、國際收支、财政管理、貿易金融、地産金融、外彙管理、風險管理等。

金融學領域的學科交叉與創新發展的趨勢非常明顯,湧現出許多引人注目的新興邊緣學科,如演化金融學(EvolutionaryFinance)就是介于生物學和金融學的一門邊緣科學,演化證券學則是介于生物學和證券學之間的邊緣學科。

特點

金融業具有指标性、壟斷性、高風險性、效益依賴性和高負債經營性的特點。

指标性

指标性是指金融的指标數據從各個角度反映了國民經濟的整體和個體狀況,金融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晴雨表。

壟斷性

壟斷性一方面是指金融業是政府嚴格控制的行業,未經中央銀行審批,任何單位和個人都不允許随意開設金融機構;另一方面是指具體金融業務的相對壟斷性,信貸業務主要集中在四大商業銀行,證券業務主要集中在國泰、華夏、南方等全國性證券公司,保險業務主要集中在人保、平保和太保。

高風險性

高風險性是指金融業是巨額資金的集散中心,涉及國民經濟各部門。單位和個人,其任何經營決策的失誤都可能導緻“多米諾骨牌效應”。

效益依賴性

效益依賴性是指金融效益取決于國民經濟總體效益,受政策影響很大。

高負債經營性

高負債經營性是相對于一般工商企業而言,其自有資金比率較低。金融業在國民經濟中處于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地位,關系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優化資金配置和調節、反映、監督經濟的作用。金融業的獨特地位和固有特點,使得各國政府都非常重視本國金融業的發展。我國對此有一個認識和發展過程。過去我國金融業發展既緩慢又不規範,經過十幾年改革,金融業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和規模在成長。随着經濟的穩步增長和經濟、金融體制改革的深入,金融業有着美好的發展前景。

行業發展狀況

債券市場

2009-2011年的3年間,中國債券市場發行量分别為86475億元、95088億元和69625億元。其中2009和2010年分别比2008年多增了15748和24361億元(2011年發行規模減少,主要是央票發行量快速縮減所緻)。其中非金融企業發債(包括企業債、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數量分别為15749億元、15293億元和15333億元,均比2008年增長80%以上。在自律管理模式下,我國相繼推出了中期票據、中小企業短期融資券、美元中期票據、中小企業集合票據、超短期融資券和非公開定向債務融資工具等創新産品,受到了市場參與者的普遍歡迎和廣泛好評。據國際清算銀行統計,我國債券市場已經連續幾年保持世界第五、亞洲第二的地位。

保險行業

對于保險行業而言,2011年可謂幾家歡喜幾家愁。截至3月底,A股四大上市保險企業2011年年報悉數亮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014.46億元,同比增長9.61%;實現淨利潤522.66億元,同比下降16.59%,同比增速較2010年分别下降了13.53和25.28個百分點。具體來看,中國平安表現最好,營業收入、淨利潤和歸屬母公司淨利潤分别增長了31.4%、25.89%和12.5%,而中國人壽這三項數據則分别下降了0.87%、45.31%和45.49%。

上市公司及銀行業

51報告在線數據顯示,已公布年報的1324家上市公司2011年合計營業收入為17.47萬億元,淨利潤收入為1.74萬億元,同比分别增長23.76%和13.66%,而2010年這些公司合計營收增速和淨利潤增速分别達到了35.43%和39.82%。與A股整體業績下滑不同,銀行業在2011年依然保持了強勁的增長勢頭。截至3月底,除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光大銀行和甯波銀行外,其餘12家上市銀行均已公布了2011年年報,這12家銀行2011年合計實現營業收入2.15萬億元,占1324家上市公司營業總收入的12.32%;實現淨利潤8489億元,即平均每天進賬23.26億元,占比更是達到了48.79%。

分支

汽車金融業是指以商業銀行、汽車金融公司、保險公司、信托聯盟組織及其關聯服務組織為經營主體,為消費者、汽車生産企業和汽車經銷商提供金融服務的市場經營活動領域。

完整的汽車金融業服務體系具備3項主要職能:為廠商維護銷售體系,整合銷售渠道,提供市場信息;為經銷商提供存貸融資,營運融資,設備融資;為直接用戶提供消費信貸、租賃融資、維修融資、保險等業務。

汽車金融業最初的職能僅僅是向汽車生産企業的經銷商及其下屬零售商的庫存産品提供貸款服務,并允許其經銷商向消費者提供多種選擇的貸款或租賃服務。

随着其業務範圍和職能的不斷拓展,汽車金融服務公司開始逐步向消費者、經銷商和生産商提供多種形式的全方位金融服務;現代成熟的汽車金融業已經衍生出行業金融職能:除了汽車消費信貸服務外,還包括融資性租賃、購車儲蓄、汽車消費保險、信用卡等,滲透到了從制造→銷售→消費,直到最後報廢的整個汽車産業每個環節以及與之相關聯的其它産業。包含有條件融資、儲蓄、信用卡、貸款、保險與擔保等業務,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金融服務業鍊。有人甚至認為汽車産業有兩條腿,其中一條就是汽車金融。

它在中國

發展曆史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金融業始創于革命根據地。最早的金融機構是第一次國内革命戰争時期在廣東、湖南、江西、湖北等地的農村信用合作社,以及1926年12月在湖南衡山柴山洲特區由農民協會創辦的柴山洲特區第一農民銀行。随着革命戰争的發展,各革命根據地紛紛建立起農村信用合作社和銀行。1948年1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在河北石家莊市成立。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革命根據地和解放區的銀行逐步并入中國人民銀行。政府沒收了國民黨的官僚資本銀行,并對私營金融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在此基礎上建立起高度集中統一的國家銀行體系。同時,政府在廣大農村地區,發動和組織農民建立了大批集體性質的農村信用合作社,并使它們發揮了國家銀行在農村基層機構的作用。高度集中的“大一統”國家銀行體系與衆多的農村信用合作社相結合是50~70年代中國金融業的最顯著特點。

從1979年起,中國開始對金融業進行體制改革。中國人民銀行擺脫了具體的工商信貸業務,開始行使中央銀行的職能;國家專業銀行逐一成立;保險公司重新成立并大力發展國内外業務;股份制綜合性銀行和地區性銀行開始建立;信托投資機構大量發展;租賃公司、财務公司、城市信用合作社、合作銀行、證券公司、證券交易所、資信評估公司、中外合資銀行、外資銀行等都得到一定程度的發展,形成一個以專業銀行為主體,中央銀行為核心,各種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并存的現代金融體系。

十二五規劃

2012年9月18日,央行發布了《金融業發展和改革“十二五”規劃》。分别從改善金融調控、完善組織體系、建設金融市場、深化金融改革、擴大;對外開放、維護金融穩定、加強基礎設施等七方面,明确了“十二五”時期金融業發展和改革的重點方向。

其中,規劃中指出,在“十二五”期間穩步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堅持按照市場化方向推進金融重點領域與關鍵環節改革,不斷完善金融運行機制,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在金融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進一步明确政府作用的領域和邊界,減少政府對微觀金融活動的幹預。

規劃同時指出,推進金融市場基準利率體系建設,進一步發揮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的基準作用,擴大其在市場化産品中的應用。健全中長期市場收益率曲線,為金融機構産品定價提供有效基準。按照條件成熟程度,通過放開替代性金融産品價格等途徑,有序推進利率市場化。繼續完善中央銀行利率調控體系,疏通利率傳導渠道,引導金融機構不斷增強風險定價能力,依托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利率建立健全利率定價自律機制,确保利率市場化改革按照“放得開,形得成,調得了”的原則穩步推進。

規劃還提出,要按照主動性、可控性、漸進性原則,穩步推進人民币彙率形成機制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參考一籃子貨币進行調節、有管理的浮動彙率制度,增強人民币彙率雙向浮動彈性,保持人民币彙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協調推進外彙市場發展,豐富彙率風險管理工具。進一步研究建立人民币對新興市場貨币的雙邊直接彙率形成機制,積極推動人民币對新興市場經濟體和周邊國家貨币彙率在銀行間外彙市場挂牌。

此外,依照“突出重點、整體推進、順應市場、減少扭曲、積極探索、留有餘地”的總體原則,進一步放寬跨境資本流動限制,健全資本流出流入均衡管理體制,完善對外債權債務管理,穩妥有序推進人民币資本項目可兌換。以直接投資便利化為出發點,實現直接投資基本可兌換;以開放國内資本市場和擴大對外證券投資為重點,進一步提高證券投資可兌換程度;以便利跨境融資為重點,加快改革信貸業務外彙管理,深化外債管理體制改革,規範對外債權管理和監測;以擴大個人用彙自主權為着力點,進一步放開個人其他資本項目跨境交易。

規劃指出,積極探索和拓展外彙儲備多層次使用渠道和方式,完善外彙儲備經營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深入研究和評估外彙儲備經營的風險承受力,加大對各類投資領域、産品和工具的研究,堅持長期戰略性的投資理念,堅持科學有效的投資基準模式,在審慎評估的基礎上穩步推進多元化投資,優化貨币資産配置,提高投資收益,實現外彙儲備安全、流動和保值增值的目标。創新外彙儲備運用方式,更好地支持配合國家發展戰略,服務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标。

上一篇:雪寶乳業

下一篇:茅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