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草

金絲草

黍亞科金發草屬植物
金絲草(學名:Pogonatherum crinitum),别名落蘇、黃毛草、毛毛草、筆仔草、貓仔草、牆頭竹,為禾本科金發草屬下的一個種,單子葉植物綱,被子植物門。稈叢生,直立或基部稍傾斜,高10-30厘米,徑0.5-0.8毫米,具縱條紋,粗糙,通常3-7節,少可在10節以上,節上被白色髯毛,少分枝。[1]其生長于河邊、牆隙、山坡和潮濕田圩,對水質要求不嚴,可在硬度較低的淡水中進行栽培。
    中文名:金絲草 拉丁學名: 别名:筆尾草、筆子草、必子草、黃毛草、金發毛、金絲茅、貓尾草、牛母草、兔茅草、竹篙草、竹蒿草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傳統系統] 亞門: 綱:百合綱 Liliopsida [Cronquist系統] 亞綱:鴨跖草亞綱 Commelinidae [Cronquist系統] 超目: 目:莎草目 Cyperales [Cronquist系統] 亞目: 科:禾本科 Gramineae [Cronquist系統] 亞科:黍亞科 SubFam. Panicoideae 族:高粱族 Trib. Andropogoneae 甘蔗亞族 Subtrib. Sacchari 亞族: 屬:金發草屬 Pogonatherum [Hutchinson系統的禾本科Gramineae] 亞屬: 組: 亞組: 種:金絲草 Pogonatherum crinitum [Hutchinson系統的禾本科Gramin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二名法:Pogonatherum crinitum (Thunb.) Kunth

形态特征

葉鞘短于或長于節間,向上部漸狹,稍不抱莖,邊緣薄紙質,除鞘口或邊緣被細毛外,馀均無毛,有時下部的葉鞘被短毛;葉舌短,纖毛狀;葉片線形,扁平,稀内卷或對折,長1.5-5厘米,寬1-4毫米,頂端漸尖,基部為葉鞘頂寬的1/3,兩面均被微毛而粗糙。

穗形總狀花序單生于稈頂,長1.5-3厘米(芒除外),寬約1毫米,細弱而微彎曲,乳黃色;總狀花序軸節間與小穗柄均壓扁,長為無柄小穗的1/3-2/3,兩側具長短不一的纖毛;無柄小穗長不及2毫米,含1兩性花,基盤的毛長約與小穗等長或稍長;第一穎背腹扁平,長約1.5毫米,先端截平,具流蘇狀纖毛,具不明顯或明顯的2脈,背面稍粗糙;第二穎與小穗等長,稍長于第一穎,舟形,具1脈而呈脊,沿脊粗糙,先端2裂,裂緣有纖毛,脈延伸成彎曲的芒,芒金黃色,長15-18毫米,粗糙。

第一小花完全退化或僅存一外稃;第二小花外稃稍短于第一穎,先端2裂,裂片為稃體長的1/3,裂齒間伸出細弱而彎曲的芒,芒長18-24毫米,稍糙;内稃寬卵形,短于外稃,具2脈;雄蕊1枚,花藥細小,長約1毫米;花柱自基部分離為2枚;柱頭帚刷狀,長約1毫米。穎果卵狀長圓形,長約0.8毫米。有柄小穗與無柄小穗同形同性,但較小。花果期5-9月。

多年生草本,高30~70厘米。根細弱,較稠密,基部常密生分蘖。稈直立,叢生,或基部膝曲。葉鞘光滑或微粗糙,上部者短于節間,下部者長于節間;葉舌透明膜質,長1-3毫米,頂端撕裂而兩側下延;葉片質較薄,長6-15厘米,寬2-7毫米,幹時常卷折,無毛或上面疏生柔毛。圓錐花序窄長,直立,長8~15厘米,寬約1厘米,具較密之小穗,長約5毫米,通常具2枚孕性小花,淡綠色或乳脂色,頂部由數個不育外稃集成小球形;穎幾等長,膜質。小穗柄短,細弱,常彎曲。颍果褐色,光亮,紡錘形,長約1.5毫米。花期5-6月。果期7-8月。

有兩種屬性的花,第一小花雄性,内外稃長圓狀披針形,無芒,雄蕊2枚,花藥黃色,長約1.5毫米,稀有時中性;第二小花兩性,外稃先端淺2裂,裂齒間伸出細長芒;芒長15-18毫米;内稃與外稃等長;雄蕊2枚,花藥帶紫色,長約2毫米;有柄小穗較小,第一小花通常不存在。

産地生境

産于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灣、湖南、湖北、廣東、海南、廣西、四川、貴州、雲南諸省區;生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田硬、山邊、路旁、河、溪邊、石縫瘠土或灌木下陰濕地。日本、中南半島、印度等地也有分布。

生态環境

生長環境:生于河邊、牆隙、山坡和潮濕田圩。

采收和儲藏:栽後第1年冬季收1次,以後每年的6月和10月各收獲1次,割取地上部分,捆成小把,曬幹或鮮用。

栽培技術

園藝分類

金絲草為整株沉水型植物。

種苗培育

這種植物用分株法繁殖,可在每年4~8月進行。如果條件允許,亦可全年進行此項操作。

田間管理

栽後每年中耕除草2-3次,結合中耕進行追肥,春、夏季施人畜糞水,冬季施土雜肥。

栽培基質

由于金絲草沒有被子植物那樣的根系,因此在栽培中通常不使用普通的固态基質,而應将其種植于未污染的淡水中。進行缸養時,可選用自來水作為裁培基質。

定植方法

缸養,可以結合分株進行操作。為了便于管理,一般不将其進行混養。所用容器通常為小型水族箱,注意擺放地點應保證植株能夠接受所需的光照。先将清水注入栽培容器中,再将準備好的适量種苗直接投人即可。

管理要點

金絲草喜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光照過強,青苔業會迅速蔓延,從而影響植株生長。遇到上述情況,應該将植株置于無日光直射的明亮之處,待大量新校長出後,再将它們收集起來另行管理。如果采用人工光源,每天給予6~8小時的熒光燈照射,也能保證植株較好生長。其喜溫暖,怕低溫,在15~22℃的溫度範圍内生長良好,越冬溫度不宜低于12℃。在良好的管理條件下,金絲草不易患病,亦較少受到有害動物的1侵襲。

栽種年限

這種植物為多年生,其發苗較快,每年可以繁衍出大量新株。由于金絲草實際處于不斷自我更新的狀态,因此其最佳觀賞時間相對較長,通常無具體年限,連續栽培時段視實際管理水平而定。

美化效果

金絲草株形緊湊,分枝纖細,将其投放在造型别緻的玻璃容器中,能夠使水體顯得郁郁蔥蔥,從而給環境增添不少綠意。

價值

主要價值

本植物全株入藥,有清涼散熱,解毒、利尿通淋之藥效。民間用其可治吐血、咳血、衄血、血崩等症,還可避瘴氣、解瘴氣,解諸藥毒,對尿路感染、腎炎、水腫、糖尿病、黃膽型肝炎、感冒高熱也有療效。又是牛馬羊喜食的優良牧草。

藥用價值

性味歸經:甘、淡,涼。《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甘,涼。"

功能主治:清熱,解暑,利尿。用于感冒高熱,中暑,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兒久熱不退。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利濕。主熱病煩渴;吐血;衄血;咳血;尿血;血崩;黃疸;水腫;淋濁帶下,瀉痢;小兒疳熱;疔瘡癰腫

《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利水通淋,清熱。治尿路感染,腎炎水腫,感冒發燒,黃疸型肝炎,糖尿病。"

用法用量

1.内服:煎湯,9-15g;鮮品可用至30-60g。外用:适量,煎湯熏洗,或研末調敷。

2.内服:煎湯,1~2兩。

醫藥:

畲藥:全草治感冒發燒,中暑,尿路感染,腎炎水腫,黃疸型肝炎,糖尿病,小兒疳熱《畲醫藥》。

瑤藥:全草治腰痛,吐血,月經不調《桂藥編》。

壯藥:根治胎動不安;全草治小便不利《桂藥編》。

基諾藥:腰補麼:花泡水滴耳治中耳炎;嫩尖外敷治刀傷,創傷;全草治糖尿病《基諾藥》。

園藝價值

這種植物适合室内水體綠化,常用來裝飾玻璃杯、玻璃槽、玻璃瓶等,亦可作為繁殖熱帶魚承接卵粒的材料。

上一篇:海甯皮草

下一篇:清朝那些事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