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草莓

野草莓

薔薇科草莓屬植物
野草莓(學名:Fragaria vesca L.)是薔薇科、草莓屬植物。多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被開展柔毛,稀脫落。3小葉稀羽狀5小葉,小葉無柄或頂端小葉具短柄;小葉片倒卵圓形,橢圓形或寬卵圓形,長1-5厘米,寬0.6-4厘米,頂端圓鈍,頂生小葉基部寬楔形。花序聚傘狀,有花2-4(5)朵,基部具一有柄小葉或為淡綠色鑽形苞片,花梗被緊貼柔毛,花瓣白色,倒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多數。聚合果卵球形,紅色;瘦果卵形,表面脈紋不顯著。染色體n=14。花期4-6月,果期6-9月。廣布北溫帶,歐洲、北美均有記錄;在中國分布于福建、浙江、吉林、陝西、甘肅、新疆、山東,四川、雲南、貴州。生于山坡、草地、林下。[2]藥理研究表明,野草莓具有收斂、利尿、血管保護、抗菌等作用。中國民間經驗認為野草莓葉具有收斂、利尿的功效;中醫理論認為野草莓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中文名:野草莓 拉丁學名:Fragaria vesca L. 别名:森林草莓、瓢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目:薔薇亞目 科:薔薇科 亞科:薔薇亞科 屬:草莓屬 種:野草莓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保護級别: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植物學史

分類學

Lozinskaja根據湖北的标本定名為中華草莓(Fragaria chinensis Lozinsk.),中國植物志編制組沒有在該地見到類似标本;Handel-Mazzetti曾将陝西、四川等地的标本定為中華草莓(Fragaria chinensis Lozinsk.),中國植物志編制組檢查了這些地區的标本,認為它與歐洲産的草莓不易區分,予以合并;又Kitagawa根據吉林标本定名為深山草莓(Fragaria concolor Kitagawa),認為其特征之差别也不足成立為一個種,因此作為野草莓同物異名處理。

利用史

在中世紀的歐洲,野草莓很受推崇,葉子和根用于治療腹瀉,莖用于療傷,歐洲各地的遺迹都可發現許多野草莓種子的化石。在歐洲的許多地區,人們經常采集森林中野草莓的果實,在市場銷售,13世紀初法國和英國的皇家花園開始栽種,至18世紀,常年開花的野草莓被許多國家廣泛引種栽培。主産于美國、波蘭和日本。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莖被開展柔毛,稀脫落。3小葉稀羽狀5小葉,小葉無柄或頂端小葉具短柄;小葉片倒卵圓形,橢圓形或寬卵圓形,長1-5厘米,寬0.6-4厘米,頂端圓鈍,頂生小葉基部寬楔形,側生小葉基部楔形,邊緣具缺刻狀鋸齒,鋸齒圓鈍或急尖,上面綠色,疏被短柔毛,下面淡綠色,被短柔毛或有時脫落幾無毛;葉柄長3-20厘米,疏被開展柔毛,稀脫落。花序聚傘狀,有花2-4(5)朵,基部具一有柄小葉或為淡綠色鑽形苞片,花梗被緊貼柔毛,長1-3厘米;萼片卵狀披針形,頂端尾尖,副萼片窄披針形或鑽形,花瓣白色,倒卵形,基部具短爪;雄蕊20枚,不等長;雌蕊多數。聚合果卵球形,紅色;瘦果卵形,表面脈紋不顯著。染色體n=14。花期4-6月,果期6-9月。

該種體态性狀變化較大,莖、葉柄及小葉下面的毛被疏密不一,有時脫落近于無毛,但該種莖、葉柄被開展的毛,花梗被緊貼柔毛,萼片在果期開展或反折,易于其他種相區别。

産地生境

廣布北溫帶,歐洲、北美均有記錄;在中國分布于福建、浙江、吉林、陝西、甘肅、新疆、山東,四川、雲南、貴州。生于山坡、草地、林下。

栽培技術

栽培野草莓要選擇日照充足的場所、排水良好且具有保水性的土壤。在春天或者秋天種植幼苗,在土表幹燥之前大量澆水。發芽之後要時常進行疏苗。夏天的時候要避免夕照,将植株移放到屋檐下等場所。冬天即使将它放置在室外也能生長,還要随時将枯萎的葉子清除掉。

主要價值

野草莓主要含花青素、黃酮、鞣花鞣質、揮發油類成分等。藥理研究表明,野草莓具有收斂、利尿、血管保護、抗菌等作用。中國民間經驗認為野草莓葉具有收斂、利尿的功效;中醫理論認為野草莓具有清熱解毒,收斂止血的功效。

保護現狀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無危(LC)。

上一篇:甲蟲

下一篇:金頭凱克鹦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