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核桃

野核桃

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
野核桃,胡桃科、山核桃屬植物。中國特有物種。野核桃(學名Juglans cathayensis Dode),别名山核桃。系胡桃科核桃屬,落葉喬木或小喬木;與本屬其它種的主要區别是小葉長成後下面密被短柔毛及星芒狀毛;果序長而下垂。種子含油量達34%,可食用,可制肥皂,作潤滑油;木材、樹皮和果皮等有多種經濟和醫藥用途。常作為核桃的砧木。[1]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Angiospermae)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Magnoliopsida),又稱木蘭綱。 亞綱:金縷梅亞綱(Hamamelidae) 超目: 目:胡桃目(Juglandales) 亞目:1998年根據基因親緣關系分類的APG 分類認為取消胡桃目,其屬下的兩個科合并到殼鬥目之下。 科:胡桃科(Juglandaceae) 亞科:胡桃亞科(Juglandoideae) 族:胡桃族(Juglandeae) 亞族: 屬:胡桃屬(Juglans L.) 亞屬: 組: 亞組: 種:野核桃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野核桃 中文别名:山核桃、小核桃、秋核桃、胡桃秋 分布:新疆、江蘇、江西、浙江、四川、貴州、甘肅、陝西,以及東北,華北大部

分布範圍

野核桃(J.cathayensis Dode)分布于江蘇、江西、浙江、四川、貴州、甘肅等地,垂直分布在海拔800~2000米。

野核桃自然保護區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北部伊犁河谷地鞏留縣。

植物學性狀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樹高5~20米。樹冠廣圓形,小枝有腺毛。奇數羽狀複葉,小葉9~17片。葉緣細鋸齒,葉表面有稀疏的茸毛,背面淺綠色,密生腺毛。雌花序有6~10朵小花串生。果實卵圓形,先端急尖,表面黃綠色,有腺毛。堅果卵圓形,殼堅厚,有6~8條棱脊,内隔壁骨質,極難取仁。

砧木特性

親和力較強,實生苗變異大,苗期生長勢弱,易發生小腳現象。

栽培技術

繁殖方式

種子繁殖

簡單易行,但結果遲,且容易發生變異,影響商品化。種子秋播或經沙藏後春播。沙藏時間需60-90天。如種子幹藏春播的,播種前需用溫水浸種5-7天,每天換水1次,以促進種子吸脹,果殼裂口,提高出苗率。

嫁接繁殖

能保持優良品種性狀,但技術難度大。嫁接方法以春季枝接(皮下接或劈接)為主。通常掌握砧木萌芽後至展葉期10天左右。但接穗應提前剪取,并保濕貯于0度——5度的低溫處。芽接在7——9月間進行,多用方塊芽接法。枝皮内單甯較多,易形成接口的隔離層。故嫁接操作迅速,削面平滑,有利于提高嫁接成活率。

管理管護

整形修剪

野核桃是喜光性樹種,進入結果期後,更需要充足的光照。将樹形一般修剪成疏散分層形或自然開心形兩種。幼樹修剪中主要對幹擾樹形的一些枝條進行處理。成年大樹要及時疏除外圍過密枝、下垂枝,并縮剪改造占空間較大的輔養枝,以改進樹冠内的光照條件。

土肥水管理

成年樹根深葉茂,對肥水的需求量大。每年落葉後深翻一次,擴大樹盤,并結合施用基肥,生長期間則在雨後深刨和翻壓雜草。追肥在發芽前、落花後及硬核期進行2-3次。每次施肥後,可結合進行灌溉。核桃對幹旱比較敏感,缺乏水源的地區可覆蓋保墒。雨季則需排除田間積水。在春梢停長後到秋梢停長前要注意控水,以控制新梢後期的生長。冬春經常發生凍旱“抽條”的地區,初冬應灌凍水一次。

防治病蟲害

嫁接後,金龜子等害蟲便開始取食接穗剛要萌動的芽。嫁接成活後,蚜蟲為害新梢嫩葉;刺蛾、潛葉蛾和毛蟲等害蟲取食葉片。防治金龜子用2.5%溴氰菊酯2500倍液,防治蚜蟲用10%吡蟲啉2000倍液,防治刺蛾、潛葉蛾和毛蟲用5%氯氰菊酯2000倍液。

病害主要有褐斑病、黑莖病、白粉病等,防治褐斑病、白粉病用50%多菌靈800倍液兌80%代森錳鋅1000倍液。防治黑莖病用72% 甲霜靈1000倍液兌80%代森錳鋅1000倍液。

價值

果實富含維生素C、含脂肪40%--45%、蛋白質15%--20%、糖1%--15%、殼可做優質顆粒活性碳原料可與椰殼媲美,是一種優質健腦食品。還具有壯陽功能。

上一篇:毛滴蟲

下一篇:化工設備機械基礎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