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德建

釋德建

少林禅武醫的傳承人
釋德建,法名德建,法号合一,俗名丁宏本,1963年11月生于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村。10幾歲時參加過家鄉的武術班,1982年來到了登封少林寺。是少林寺曹洞正宗第三十一代弟子,河南嵩山禅武醫研究院院長,少林寺高僧。也是當今世界會少林絕學“心意把”的傳人。對少林禅學、武醫和醫學都是有相當的造詣的、是少林禅武醫的傳承人。
    中文名:釋德建 外文名: 别名:合一 民族:回族 籍貫: 畢業院校: 職業:嵩山禅武醫研究院院長 主要成就: 出生地:黑龍江省克山縣農村 信仰:佛教 其他成就:會少林絕學“心意把”

人物經曆

釋德建10幾歲時參加過家鄉的武術班,1982年來到了登封少林寺。1988年拜少林寺行性(俗名張慶賀,寺内輩分比德建低一級)為師學習少林功夫。為了圓恩師張慶賀宿願繼承和發揚少林傳統文化瑰寶而皈依三寶剃度為僧,是出家的回族佛教徒。

真實寫照

踏入少林寺山門,右轉進入修竹茂密的慈雲堂,德建禅師的僧房就在這古碑林立的幽靜之處。禅師僧衣芒鞋,中等身材,一口東北話。謙和的語氣,溫婉的态度,慈眉笑目,又不失東北漢子的憨上淳樸。僧房内有首五言絕句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詩由河南省外事僑務辦主任趙國成撰文,書法家周俊傑書丹:“少林有三寶世傳/禅武醫禅為修身本/武為強身技/醫乃濟世術/三寶源合一/寺僧釋德/深山苦潛心/禅武術求真谛/氣機源法深/立志弘三寶/增輝耀含沙射影林”。了解德建禅師的人說,這是真實寫照。德建禅師為完成師願重修三皇寨,現禅師與數名徒弟長期隐居三皇寨,參禅習武,治病渡人。

收徒

他把自己的功夫連同夢想都傳給了兒子吳山林。吳山林大師壯年時,應少林寺監院釋貞緒禅師的邀請,攜長子吳幹友赴少林重振武技,把功夫傳授給釋貞緒、釋德禅、釋德根、釋行章等四十馀名僧衆。到了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年邁蒼蒼的吳山林老人唯恐他所傳授的那些僧衆“多已年高,恐不相續,尤慮其有怠而無功、學而不力、習不在心,罔午其法者——”<摘自張慶賀所撰的吳山林大師功德碑碑文>,壯志重萌,不顧年高,他再一次援手授徒,除了嚴授次子吳友德、外孫喬黑保外,他還把功夫傳給了張慶賀等年輕一代。

他最滿意的弟子是張慶賀。他把張慶賀視為少林的禅武醫傳人。因為,在他以往所教的弟子中,很少禅武醫功夫全面發展并有深刻的領悟的,他們大多隻選擇了武或醫,而禅這個屬于高深文化藝術領域的東西能觸及其皮毛者更是鳳毛麟角,況且它還是那種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心心相印的微妙功夫。

張慶賀自幼随釋淳全禅師學醫習禅,淳全的師父寂煥與寂勤(吳轱輪)是同一師門。吳山林大師于1927年農曆二月十四日以97歲高齡無疾而終。就在老人逝世前的二月初四,他還與張慶賀約定:“二月十九廟會,咱回寺院交差。”老人想在少林寺傳統廟會的這一天,攜弟子張慶賀向少林寺當時的當家僧人釋行正、釋德禅交待:他已經把少林真功傳給了張慶賀。誰料想,老人竟在約好的前一日撒手西去。臨終前,他反複叮咛張慶賀,“少林真功,罕有無二,萬石難買,要持練莫辍,莫忘這是少林根恒……”他囑咐張慶賀,一定要把少林的功夫還給少林寺,要把它永遠傳續下去。

張慶賀因為種種原因不能出家為僧,為了實現師父的夢想,他索性從老家鞏義搬到少林地附近的農村租住,他想從寺院裡的僧人中尋覓合适的傳人,但一直未能如願。直到數年後,他發現了丁宏本,并向對方提出了那個苛刻的要求,他終于圓了三代祖師的夢想。

德建禅師說,他非常慶幸自己能在這樣一個政通人和的太平盛世,在少林寺内傳承少林的禅武醫精華。他明白自己肩上的擔子有多重。每當他遇到疑難和困惑自己,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一切,要把它發揚光大并傳承下去。他告訴記者:與他同時得到少林武術真傳的還有吳山林的曾孫吳南方,他是少林俗家弟子,自幼随其二爺吳友德學武,深得家傳,後來又随張慶賀學習。

吳轱輪(法名寂勤)成為少林寺近代史上最後一個“打出山門”的人。他把少林禅武學術及部分必不外傳的少林嫡傳武功也帶出了少林地,并從此還俗于民間。釋德建是吳轱輪以下第四代少林禅武醫學術的傳人。

從武經曆

1982年,年僅19歲的丁宏本着對少林武術的摯愛,不遠千裡來到少林,這一離家就是整整16年。1998年春節,河南電視台國際部拍了一部專題紀錄片《年到少林寺-春節的故事》。電視台記者随德建回到闊别16年的故鄉給父母拜年。德建禅師說:“少林寺是我的家,黑龍江呢,隻算是‘娘家’”。剛來少林時,德建是“帶藝投師”。他在東北曾跟兩個老師學過武功。在河南,又先後随楊桂枵、陳景素(女)、全廣興、喬黑保、張慶賀等前輩習練功夫。禅師說:“認識義父張慶賀恩師,是我習武人生的大轉折”。

那是1988年,他随衆人為德祥師立功德碑時,與德禅早年所收的俗家弟子張慶賀相遇。關于這次看似偶然的相識,記者為此又專程到鞏義采訪年逾古稀的張慶賀,老人說:“我已經不動聲色觀察了他好長時間,絕非偶然。”張慶賀收他作義子,并向他提出:“答應我遁入空門做少林弟子,我教你少林嫡傳的禅武醫真功”。關于這個條件,德建禅師說:“習武這麼多年,我是第一次從義父那裡聽聞佛法。現在完全明白,一個習武的人不如不具備高尚品德是多麼可怕,而佛法教義可成就上乘德性。”原來,張慶賀就是吳轱輪的第三代少林禅武醫傳人。

少林傳統醫學沿襲老傳統——直是内傳。少林醫術主要講求氣化療法、竅療法、飲食養生法,突出八個字:吐納、導引、針灸、點穴,流傳下來許多臨床驗證的秘方。張慶賀9歲時,父親病死,臨終遺言,要兒子學醫濟世。苦孩子謹遵父訓,讨吃要飯去尋訪名師,終于找到少林寺下院金剛寺的住持淳全禅師——他是少林醫學傳人。學成醫術,淳全禅師告訴不情願學武的張慶賀,要使醫術精湛,必須熟悉人體氣脈經絡的玄奧。他把張慶賀推薦給吳山林先生學習武術,吳山林正是吳轱輪的第二代傳人,也是他的兒子。

張慶賀對記者說:“我學武還是為了增進醫術。”張慶賀老人感歎:“投師難,投名師更難;收徒難,收高徒難,找一個傳人更是難上加難!”他很欣慰找到了釋德建,把自己平生所學的少林傳統功夫又還給了少林寺。

1990年,丁宏本遵義父殷殷囑咐,拜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釋素喜禅師為師父,披剃出家。素喜禅師為其取法名:釋德建。随後,他又受了比丘“三壇大戒”,成為一句持戒嚴謹的禅僧。

為了潛心深悟所學,德建自1992年以來,經常到少林寺的下院三皇寨小住。那裡海拔高達1300多米,附近還有4公裡的無人區,它地處少室山南麓,距少林寺8公裡,是嵩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一處險景。在三皇寨一制高點絕壁之側,有個10米見方的山洞,德建為命名“龍陽洞”,這就是他常閉關靜修的地方。洞有内有佛龛、佛像、禅床、禅座等陳設。洞内牆壁上懸挂着中醫常用的人體脈絡穴位圖表。最引人注目的是佛龛兩側的一副對聯,上聯是“萬法皆空歸性海”,下聯為“一塵不染正禅心”。而洞前的絕壁之畔,正是他習練武功的場所。

山洞對面的峭壁常有蟒蛇禽獸出沒,德建親手種植的藥草花木也常被一群群調皮的小松鼠來啃食。

山洞的一側還壁立着一尊天然而成的石佛,帽子衣褶、耳目口鼻清晰可辨。這些年,德建一直過着幾乎隐居的生活,他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他喜歡這裡簡單的人際關系。野鳥、樹木、花草和山石是他最親密的伴侶,他認為,這裡才是他真正意義的家。說真的,即使在白天、記者也不敢一人呆在這洞内,而德建禅師經常日夜在這裡修煉。

三皇寨上還有兩個自幼在此躬耕修行的比丘尼——85歲的釋永月和76歲的釋永蓮禅師,她們是少林寺第三十三代弟子,是行正禅師的門徒。她們至今仍是農禅結合,勤苦勞作,頗有唐代百丈懷海禅師“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門遺風。德建禅師贊歎她們“堪為比丘尼典範”。因為德建所推崇的禅是“生活禅”,就是日常生活中的說話辦事、起心動念無不是“禅”,關鍵看你如何用心體悟。

1、1963年11月,釋德建,俗名丁洪本,男,出生在黑龍江省克山縣。

2、1970年就讀當地小學。

3、1979年,開始加入當地武術班學習武術。4、1982年,隻身南下來少林寺,拜師學藝。

5、1985年,參加開封散打擂台賽,并獲得70公斤級第二名。

6、1988年,在為德禅方丈立碑時結識張慶賀(行性),被張慶賀(行性)收為義子,拜其為師,學習少林絕技心意把以及少林禅學、武學、醫學。

7、1990年,遵從義父殷殷囑咐,又拜少林寺第三十代住持釋素喜為師。

8、1990年農曆四月初八,在釋迦摩尼的誕辰,披剃出家,他成了一名真正的少林弟子,禮上素下喜老和尚,得法名:德建。

9、1992年農曆四月初八,經過素喜師傅的同意,到河南洛陽白馬寺受了“三壇大戒”,至此正式成為一名持戒嚴謹的少林僧人。

10、1994年,開始到三皇寨專心研修少林禅武醫,過隐居生活。

11、1995年6月,與師父張慶賀(行性)一起治好了意大利一位女士腦部的惡性腫瘤。

12、1997年3月,第一次出訪意大利,受到盛情接待,少林禅醫引起國外媒體的重視。

13、1998年11月,應日本少林拳法聯盟邀請,随河南省政府代表團,到日本切磋交流武術。在日本香川縣少林拳法聯盟的總部,他把少林寺傳統稀有的武功向日本“少林拳法聯盟”展示,技驚四座,從而打消了日本禅武界對少林傳統武術的一些疑問,并更進一步加深了對少林傳統文化的了解。随後,日方又兩次到少林寺交流探讨并拍了兩部紀錄片。

14、1999年農曆十月初一,張慶賀(行性)師父傳衣缽給德建,釋德建正式成為少林吳古輪派禅武醫第四代傳人。

15、1999年,應邀出訪南韓,與韓國釜山福泉寺住持景浩大師交流訪問。

16、2000年,在三皇寨禅院接待日本少林拳法聯盟一行,切磋技藝。

17、2001年秋後,在少林寺當家住持上素下喜老和尚和宗教人士的見證下舉行了法脈傳承交接儀式。張慶賀(行性)鄭重地把1999年寫好的“禅武醫”法脈傳承書交于少林寺當家住持素喜老和尚,并由他交給德建。

18、2001年,應邀出訪法國,在巴黎受到巴黎市長等政府官員的親切接待。

19、2003年,中央五台《體育人間》播放人物專題片《今風·細語·江湖—德建》上、中、下三集。

20、2003年,中央電視台體育頻道為其制作了《少林武僧》,在意大利獲得米蘭電影電視體育類專題片國際大獎。

21、2003年,河南電視台拍攝并播出《少林苦行僧-釋德建》。

22、2005年,參與拍攝奧地利電視台專題片《功夫》。

23、2005年4月,籌建“河南省嵩山禅武醫研究院”,被聘為院長。

24、2005年8月24日,應奧地利克拉根福市世界健康體育基金會邀請參加該基金會成立十周年交流年會,在大會上展示了傳統少林功夫,并應與會嘉賓的強烈要求傳授了少林養身氣功,在此期間洽談了禅武醫研究院的保健品成果及将來合作前景。

25、2005年10月,應韓國忠州市市長韓昌熙邀請,帶團一行七人出訪南韓,參加韓國忠州第八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進行少林禅武醫等學術交流,并首次在韓國進行少林傳統功夫展示,接受了韓國國立教育台專訪,忠清北道新聞部和忠州電視台采訪,會晤了大韓民國國家重要的無形資産第七十六号鄭景和先生,達成了中韓傳統武術交流協議書。

八日閉幕後,九日經釜山福泉寺景皓大師住持邀請觀光了該寺,由景皓大師陪同參觀了佛國寺,後由金剛乘禅觀武會理事長釋元旭陪同訪問了通度寺,海印寺,國立公園俗離山。十三日上午釋元旭大師陪同參觀了他所住持的虎壓寺,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下午訪問了奉恩寺。十四日晚上應韓國少林佛教大學院長著名的書畫大師玉龍子宴請,進行了禅武友好交流,并接受了玉龍子饋贈的親筆書寫的九龍登天字畫一幅。

26、2006年7月德建院長應邀參加《中原少林文化行》,并現場講解少林的傳統文化及展示少林傳統功夫。

27、2006年9月,德建院長應中央電視台四套國際頻道之邀攜弟子艾力克參加《同樂五洲》節目的拍攝,現場講解及表演少林傳統武術。

28、2006年10月,英國BBC電視台攝制組登三皇寨,拍攝題為《Extreme Pilgrim》的專題片,再次把德建與少林禅武醫傳播到海外。

29、2006年10月,河南電視台拍攝影片《少林隐僧》,《少林隐僧》參加河南省電視文藝牡丹獎評比,喜獲專題片類第一名;《少林隐僧》參加中國數字高清發展規劃論壇暨第五屆Sony‘高清杯’,榮獲高清電視片制作三等獎!

30、2006年10月,河南影視集團在盧衛國導演的編導下,一行17人,分别攜帶軌道、機架等大型拍攝器材,徒步攀登三皇寨,拍攝記錄片《少林禅武醫》。

31、2006年10月,德建應鄭州電視台之邀出任第二屆世界傳統武術節開幕式嘉賓,并現場表演易筋經。

32、2006年12月25日,中央電視台五套《體育人間》欄目播出趙邈導演拍攝的五集電視紀錄片《修行-釋德建》。主要介紹了釋德建在三皇寨上的苦行僧生活,以及他為弘揚少林傳統文化所做的不懈努力。

33、2007年2月9日,由《旅遊指南》欄目李明編導的最新專題片《少林寺》在中央電視台九套播出。德建向我們講述了少林傳統功夫的練法。

34、2007年3月5日,俄羅斯國家科學院院長,俄羅斯中國友好協會主席,香港國際投資總商會會長在省外事僑務辦主任和省先進文化研究會主席的陪同下,參訪嵩山禅武醫研究院基地三皇寨禅院,探讨少林禅武醫文化。

35、2007年3月,《印象·劉三姐》總策劃、藝術總監、制作人梅帥元拜訪德建。欲譜嵩山新樂章。

36、2007年3月25日上午,在嵩管會領導的組織帶領下,光明日報、新華社、中國旅遊報、河南日報、鄭州日報、大河報、河南省電台等30多家媒體50多位記者歡聚三皇寨。再次親曆少林禅武醫三寶及德建風采。

37、2007年4月6日,[鄭州日報]發表“慧心研妙術 禅武醫合一”訪嵩山少林“禅武醫”傳人釋德建的專題報道。

38、2007年4月10日,《少林禅武醫》雜志出版

39、2007年4月20—21日,應邀出席“首屆南武當國際武林大會”,榮獲《武林貢獻獎》及《國際武術大師獎》。

40、2007年5月10日—12日,成功舉辦了首屆“嵩山論劍—少林禅武醫理論與實踐研讨會”。這次會議從籌備到開幕,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協的重視,省委書記徐光春親緻賀辭,常務副省長李克親自批示,有省各級有關領導、鄭州市、登封市有關領導光臨,日本、韓國、加拿大、港、澳友人,國内各專家學者等一百七十多人及二十多家新聞媒體等紛紛到會。近三十篇論文已編輯成冊。此次研讨會真正把少林禅武醫從理論到實踐向世人進行了展示。41、2007年5月24日(佛誕日),嵩山少林三皇寨禅院舉行無量聖殿開光大典,德建合一法師主持開光儀式,開光時,天空中三次出現彩虹及祥雲。

42、2007年6月8日,一部全面系統介紹河南曆史、文化、經濟、社會的大型紀錄片《河之南》繼5月份在中央電視台播出之後在河南電視台再次播出,其中專訪了釋德建,對發源于河南的的中華民族武術瑰寶少林功夫也進行了考究、展現,具有突出的文化意義。

43、由央視10套制作的人物專訪節目《少林禅武醫傳人釋德建》于2010年5月19日首播。

心意把

簡介

心意把是河南少林寺中傳習的一種散招練習法。有人考證認為此技是心意六合拳鼻祖姬際可“讀書古寺”、“傳藝河南”時,傳留少林寺的,心意把共十二大勢,其名目有:起式把、左右把、(楔撅把)、翻身把、地磐把、起縱把、騰挪把、亮翅把、展翅把、推上把等。心意把隻有單勢練習形式,無套路,直線往返練習。此為少林派秘不外傳之技。

太極奸,八卦滑,論毒毒不過心意把。練拳不練把,等于瞎胡打;甯教十趟拳,不教一個把”。把,指的是心意把。少林心意把曆來是少林寺武僧們所渴望學到并掌握的護法秘技,但由于此法勢狠招毒、絕妙無比,加之得法不易,所以曆來秘不示人,即使是少林弟子傳授時也是慎之又慎,反複甄選。能心意把練到第六把者便已是鳳毛麟角了。

風格特點及要領

心意把又名鋤镢頭。僅一大式又可演變成十二大式變化,重在心意,并非流于鋤镢頭的的架子。它勢法單調,講求實用而不尚花架,是練心、意、力、氣的無上妙法。正如秘譜中雲:“心意把勢法單,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籃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變;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運氣宜順為要旨,落下好似镢把般;夜靜練勢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澗。

“心意把雖僅一式,但變化莫測,可應萬變。勁以粘滾為主,起落反側都要求渾身百節滾身而起。如起把練法;滾身而起,束身劈打,踩腳而落,内提外随,内外合一,動靜呼吸相配合,靈活敏捷如龍騰虎撲一般。動作說明預備式兩腳開立與肩同寬,挺胸豎項,兩手貼于兩側褲縫,掌心朝後,咬牙叩齒,目視左方。撅頭把身體左轉90°,屈膝下蹲,左腳前點成左虛步兩膝相扣。同時,雙手左拉右墜,分别護于裆部和心部,拳心朝裡。左腳前點後前跨一步,右腳随之勾腳提起。

同時,左拳提于胸口,右拳繞過左小臂上拉至右耳處(猶如提籃)。拳心朝前,左拳變掌立掌朝前推,口發嗯聲。右腳前落,左腳跟步,下蹲成彎套彎步(兩腳掌、腳跟着地,兩膝相扣),與此同時,左掌變拳上提,兩拳呈鋤頭勢,随右腳下落雙拳劈下,拳眼朝下,口發嗯聲,猶如農夫鋤地,俗稱鋤地把或撅地把。注:此把為心意把之母,由此可又演變出十二大勢,又叫十二把。

一、亮翅把右腳前點,雙腳向上,向前縱起。與此同時,雙拳變掌在左胸前交叉後向兩側分撥,身體落下。

二、反身劈把捶以右腳跟為軸,起身右轉,轉身同時,雙掌變拳上舉至左肩上方,待身子轉足180°後,直身下落,左腳在前,右腳在後,兩膝相扣。在身子落下的同時,雙拳用力劈下。

三、進步劈把捶右腿勾腳提起,雙拳上提至右肩上。左腳下落,右腳随即向前跨一步,左腳跟步蹲身成彎套彎腿。與此同時,雙拳順勢用力下劈,拳輪朝下。

四、移身把身子左轉,左腿勾腳提起,左拳變掌随轉身向外撥掌,身子轉足180°後,左腳向前跨一步,右腳跟上,直身下蹲,成右丁步。與此同時,右拳經頭頂劃弧下劈,拳輪朝下。

五、斜勢把右腳跺地向後退一步,身子右轉成右弓步,左拳翻腕下拉,拳心斜朝上,右拳翻腕上提至右肩上,拳心朝後,目視左側。

六、順勢把身子左轉90°,成左弓步,兩拳變掌,左掌經腹前劃弧向前穿出,掌心朝上。右腳向前跨一步,兩掌在胸前交叉,掌心朝上。上動不停,右腳下落成右弓步,兩掌翻掌,右掌向前穿出,掌心朝下,左掌收于腰間,目視前方。

七、反身推蒼把身子左轉180°,成左弓步,随轉身左掌上架,右掌立掌推出。

八、撩陰把右腳前跨一步,左腳跟上成彎套彎腿。同時,左掌成虎爪經體前劃弧上舉複置頭頂,右掌變虎爪抓裆,掌心朝前。

九、騰挪把身子右轉180°,右腳倒退一步,仍成彎套彎腿。轉身同時,雙拳上提至左肩上方然後劈下。左腳前上一步,右腿勾腳提起,兩拳上提至右肩上,如鋤地狀。右腳跺地,左腳前伸,身子直落,兩拳随之劈下。身子由左腿支撐站起,右腳勾腳提起,随起身雙拳由下向上提打。右腳落地,左腳跟步蹲身成彎套彎腿,雙拳随之劈下。

十、展翅把以左腳為軸,身子右轉180°,随轉身雙拳劈下。左腳點地,身子縱起,雙拳變掌在胸前交叉後向兩面分撥,落地後成并步,左拳在膝前擊右掌。

十一、推蒼把左腳後退一步成左弓步,兩掌向右、向上、向下劃弧,置于腹前時,左腳蹬地成右弓步。與此同時,雙掌由腹前向前上推掌。

十二、虎撲把身子左轉180°,右腳支撐,左腿伸直下蹲,雙掌随轉身由上往下抓。身子蹿起,兩虎爪前抓,身子下落。反勢結束身子右轉180°,左腿勾腳擡起,右拳上提置于胸前,拳心朝下,左拳上提置于左耳側,拳心朝外。左腳落地,雙拳劈下。

少林《心意把歌訣》

一、意把勢法單,它系少林内功拳。拐起毛藍掌宜吐,起落身法随意變。起如舉鼎提口氣,發“嗯”聲落如分磚。運氣宜順為要旨,落下好似掘地般。夜靜練勢意集中,形似白猿跳山澗。

二、運百會達湧泉,行輸丹田昆侖轉。通往中腕到膻中,三合以後抵勞宮。氣從兩足向上提,氣達周身用呼氣。起如舉鼎低颚吸,落地分磚氣呼出。左右起步循環跳,亮翅展身騰丈馀。初練每時三十六,月後九九八十一。天天如一千日連,功到氣随走遍天。

上一篇:徐銘

下一篇:謝旦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