醍醐灌頂

醍醐灌頂

漢語成語
醍醐灌頂,漢語成語,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釋義:醍醐由牛乳精制而成,最益人體。醍醐灌頂,即将牛奶中精煉出來的乳酪澆到頭上。佛家以此比喻灌輸智慧,使人得到啟發,徹底醒悟,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适。出自唐朝顧況的《行路難》。[1]
  • 中文名:醍醐灌頂
  • 拼音:tí hú guàn dǐng
  • 用法:褒義,作謂語、賓語
  • 結構:聯合式
  • 注音:ㄊㄧˊ ㄏㄨˊ ㄍㄨㄢˋ ㄉㄧㄥˇ
  • 出 處:唐代顧況的《行路難》

釋義

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适。

出處

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敦煌變文集·維摩诘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

例句

明 施耐庵 《水浒傳》第四十二回:宋江覺道這酒馨香馥郁,如醍醐灌頂,甘露灑心。

明 吳承恩《西遊記》第三一回:那沙僧一聞孫悟空的三個字,好便是醍醐灌頂,甘露滋心。

明·淩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醍醐灌頂,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六三回:寶玉聽了,如醍醐灌頂,嗳喲了一聲,方笑道:“怪道我們家廟說是鐵檻寺呢,原來有這一說。”

成語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成語辨析

【近義詞】一語中的、聽君一席談,勝讀十年書、茅塞頓開、大徹大悟、迷途知返、如飲醍醐、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如夢初醒、振聾發聩

【反義詞】執迷不悟、頑固不化、死不改悔

上一篇:正法

下一篇:稼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