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力

配合力

生物學術語
combining ability指一個親本(純系、自交系或品種)材料在由它所生的雜種一代或後代的産量或其他性狀表現中所起作相對大小的度量。又稱結合力、組合力。親本的配合并不是指其本身的表現,而是指與其他親本結合後它雜種世代中體現的相對作用。在雜種優勢利用中,配力常以雜種一代的産量表現作為度量的依據;在雜交種中,則體現在雜種的各個世代,尤其是後期世代。
    中文名:配合力 外文名:combining ability 所屬學科:生物學 應用:親本

常用方法

①自交系天然授粉後代試驗;

②自交系與同一品種群體頂交後代試驗;

③多系天然互交後代試驗;

④雙列雜交或兩組親本雜交試驗。第4種方法不僅可測定gca效應,而且可測定sca效應。所謂雙列雜交是p個

親本間可能組合的交配設計,最常用的是不包括親本本身及反交組合的一種。兩組親本p×q雜交,也稱NCⅡ交配設計。每一自交系與其他一系列自交系所獲的單交種組成這一自交系的半同胞家系,家系間的差異反映了自交系間的gca效應。

一個特定組合的效應扣除雙親配子gca效應後的剩餘值即離差,就是該組合兩親本間的特殊配合力效應。每一組合的表型值為yij=μ+gi+gi+sij+eij。式中μ為總體平均數,gi為親本i的gca效應,gj為親本j的gca效應,sij為親本i與j間的sca。上式的限制條件是。

親本間gca差異的遺傳基礎為基因的加性效應及部分加性×加性的互作效應;sca差異的遺傳基礎為顯性效應、與顯性有關的互作效應以及部分加性×加性的互作效應。在雜種後期世代所體現的gca差異,其遺傳基礎與早代相同,而sca差異則因顯性及其有關的互作成分逐代降低,而主要為部分加性×加性互作效應。

評定方法

配合力的大小可用以評定一個親本材料在雜種優勢利用或雜交育種中的利用價值(見數量性狀遺傳)。

研究

完全雙列和不完全雙列雜交試驗結果表明:所研究性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雜種優勢,其中以單株産量、株高、千粒重的優勢效應最高。每穗小穗數、穗長和每穗粒數次之,單株穗數最低,A系雜種單株産量和每穗粒數的雜種優勢低于B系雜種,恢複系的恢複力低是影響A系雜種産量優勢充分發揮的主要原因。

單株産量的雜種優勢是由三個産量構成因素相互補充,其優勢相互積累的結果,而産量構成因素中又以千粒重和穗粒數的優勢較強。因此,着重于提高千粒重和增加每穗粒數較易于獲得強優勢的雜交組合。

完全雙列雜交配合力分析表明:七個性狀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十分顯著,說明加性效應和非加性效應對這七個性狀的遺傳變異影響顯著。

但每株穗數,每穗小穗數和單粒産量的一般配合力方差與特殊配合力方差的比值(gca/sca)較小,而其它四個性狀的方差比值較大,這表明每株穗數、每穗小穗和單株産量的遺傳變異受加性和非加性效應基因的共同制約,而其他四個性狀的大部分遺傳變異則與加性基因有關。

單株産量的配合力效應是産量因素配合力互作的結果。因此,選配組合時應注意雙親産量因素的配合力均高或至少能夠互補。雄性不育胞質對雜交小麥的配合力無明顯影響,而恢複系的恢複力以及不育胞質與育性恢複基因的互作是造成A系雜種千粒重和穗粒數配合力變化的主要原因。

據此,可在未轉育不育系和恢複系之前測定其輪回親本的一般配合力,轉育過程中淘汰難以恢複的不育系和恢複力低的恢複系,以便減少培育恢複系和不育系的工作量,用B系雜種代替A系雜種的配合力測定,以避免和減少對A系雜種配合力的歪曲。旗葉面積和葉綠素含量的配合力和雜種優勢統計量不能作為予測産量性狀配合力和雜種優勢的可靠指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