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溫克族

鄂溫克族

舊稱通古斯或索倫
鄂溫克族(俄語:Эвенки,舊稱通古斯或索倫)是東北亞地區的一個民族,主要居住于俄羅斯西伯利亞以及中國内蒙古和黑龍江兩省區,蒙古國也有少量分布。鄂溫克民族的語言文化具有獨特性,屬阿爾泰語系之通古斯語族北語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溫克人多數使用本民族語言,沒有本民族的文字 。鄂溫克牧民大多使用蒙古文,農民則廣泛使用漢文 。鄂溫克人是從遊牧發展到定居的,從事畜牧業生産方式的人群。他們的傳統文化具有極大的豐富性,最為突出的是服飾文化知飲食文化 。[1]
    中文名:鄂溫克族 外文名: 别名: 人口為:26315人 所屬國家:中國、俄羅斯 使用文字:蒙古文

名稱

鄂溫克”,是鄂溫克族的民族自稱,其意思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們”。曆史上,由于居住地域的關系,鄂溫克人對大興安嶺一帶的大山林,包括外興安嶺至阿瑪紮爾河、勒拿河上遊等 地域統稱“額格都烏日”或“額格登”(鄂溫克語意“大山”)。另外還有一種說法:“鄂溫克”的意思是“下山的人們”或“住在南山坡的人們”。上述兩種解釋都說明鄂溫克人是大山林中的狩獵民族。而随着曆史的發展,有一部分走出山林遷居草原和河谷平原地帶,有一部分依舊留在山林。“鄂溫克”這一稱呼,反映了鄂溫克族與山林有着密切聯系的古老曆史和生活

由于曆史上的遷徙而形成的居住地域的不同,不同地區的鄂溫克人曾被其他民族分别稱為“索倫”、“通古斯”和“雅庫特

”。

“索倫”這一稱呼,早在天聰八年(1634年)的《清太宗實錄》中就有記載。在相當的曆史時期,被稱為“索倫”的不僅包括鄂溫克族,而且也包括達斡爾族和鄂倫春族。以後,其他民 族逐漸從“索倫”中分别出來,“索倫”便成為僅對鄂溫克族的稱呼。到本世紀50年代初期,被稱為“索倫”的鄂溫克族,是指居住在今鄂溫克旗、阿榮旗、紮蘭屯市、莫力達瓦旗和鄂倫春旗等地的鄂溫克人,他們占鄂溫克族總人口的大多數

“通古斯”,主要是對居住在陳旗的鄂溫克人的稱呼。在鄂溫克旗的錫尼河流域也有一部分被稱為“通古斯”的鄂溫克人

“雅庫特”,是對額左旗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的鄂溫克人的稱呼。這部分鄂溫克人因曾在勒拿河流域與講突厥語的雅庫特人相鄰而居,而被誤稱為“雅庫特”

曆史上,盡管不同地區的鄂溫克族有着被其他民族的不同稱呼,但他們都自稱為“鄂溫克” ,是統一的鄂溫克族。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黨和人民政府經過調查了解,根據鄂溫克族人民的意願,于1958年決定将“索倫”、“通古斯”、“雅庫特”的稱呼取消,統一稱為鄂溫克族,恢複了曆史的本來面目

曆史

族源

鄂溫克族族源由于資料較少,學術界說法不一。主要有室韋說及靺鞨安居骨部說。

1983年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鄂溫克族簡史》認為,早在公元前2000年,即銅石器并用時代,鄂溫克族的祖先就居住在外貝加爾湖和貝加爾湖沿岸地區

據考古發掘,在色楞格河左岸上班斯克村對面的佛凡諾夫山上發現一個人體骨骼,其衣服上帶着數十個閃閃發光的貝殼制的圓環,圓環所在位置與鄂溫克人胸前所戴串珠以及薩滿巫師的法衣上綴飾的貝殼圓環的位置完全一樣。此外,還發現死者的一些白玉制的大圓環,與17至18世紀鄂溫克人古代服裝上的圓環毫無差别。由此證明,最遲在銅石器并用時代,鄂溫克人的祖先已居住在貝加爾湖一帶

在鄂溫克族的傳說中,認為他們的故鄉是勒拿河,勒拿河很寬,連啄木鳥也飛不過去。說勒拿河一帶有“拉穆”湖(即貝加爾湖),有八條大河流入湖中。湖的周圍有很高的山,鄂溫克人的祖先是從“拉穆”湖周圍的高山上起源的。另一個傳說,說鄂溫克人的故鄉是黑龍江上遊石勒喀河一帶

唐宋元時期

北魏時期的室韋,特别是其中的北室韋、缽室韋以及唐朝的鞠部,與鄂溫克族的族源有着密切的關系,同時也與中原王朝保持着往來關系。據史書記載,北室韋、缽室韋以“射獵為務,食肉衣皮,鑿冰沒水中而網魚鼈”,用桦樹皮蓋屋,使用滑雪闆,實行風葬等習俗,正是鄂溫克族早期生活的寫照。唐朝在後貝加爾地區設立幽陵都督府管轄撥野古、鞠部。遼朝建立以後,其疆域北至外興安嶺,西北至貝加爾湖地區,曾設立室韋大王府和節度使節制這一廣大區域内的民衆,從而将鄂溫克族先民納入自己的統治之下。金朝的上京道蒲與路,轄境北達外興安嶺“火魯火疃”(溝城之意)謀克,其統治範圍已延伸到鄂溫克族祖先的世居之地

元代史籍把居住在貝加爾湖以東、廣大黑龍江流域的鄂溫克、鄂倫春、蒙古等族都稱作“林木中百姓”。他們以射獵為業,衣獸皮,住桦皮屋,飼養馴鹿,使用名叫“察納”的滑雪闆往來于山林之中,處于原始的漁獵經濟時代。1207年,成吉思汗派長子術赤征伐林木中的百姓。1235年,窩闊台汗在黑龍江上遊地區設開元路、河甯路,以統轄林木中的百姓

明清時期

1480年,明軍占領元朝的嶺北行省所在地和林,并在外貝加爾湖以及黑龍江流域先後設置蔔魯丹河衛、乞塔河衛等衛所,管轄當地民衆。在明代的文獻中,鄂溫克人被稱為“北山野人”或“野人女真”

明末清初的鄂溫克族共分為三大部分:其一是居住于由石勒喀河至精奇裡江一帶的索倫部,這是鄂溫克人當中人數最多的一部分。有杜拉爾、敖拉、墨爾迪勒、蔔喇穆、塗克冬、納哈他等幾個大氏族。他們與達斡爾人雜居,在黑龍江中遊北岸建立了不少木城和村屯,其酋長是博木博果爾。其二是索倫别部,是貝加爾湖以東赤塔河一帶的“使馬部”,又稱“喀木尼堪”(布裡亞特蒙古人的稱呼,意思是内部非常團結的人)或“納米雅爾”或“那妹他”,共有舊納米雅爾、新納米雅爾、托空窩兒等15個氏族,其氏族首領有根特木爾等。其三是“使鹿部”,分布于貝加爾湖以西,勒拿河支流威呂河和維提姆河一帶。共有12個大氏族,酋長是葉雷、舍爾特庫等

1633-1634年間,滿族統治者取代明朝對“索倫部”的統治。1635年又征服了貝加爾湖地區的“喀穆尼堪”;1639-1640年最後統一了貝加爾湖以東的索倫部地區

清朝将鄂溫克族以氏族為單位編成“佐”,選拔了佐領等官職,每年向清朝納貢貂皮。17世紀中葉以後,由于沙俄的侵略,清朝将鄂溫克族遷到了大興安嶺地區嫩江流域居住。1732年,清朝從布特哈地區抽調1600多名鄂溫克族兵丁,攜帶家屬遷至呼倫貝爾草原地區,駐守邊防。這部分人便是後鄂溫克族自治旗的鄂溫克族

17世紀中葉,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燒殺擄掠,無惡不作,激起了鄂溫克等各族人民的無比憤怒和堅決抵抗。1651年,沙俄匪徒侵占黑龍江上遊鄂溫克族聚居區,鄂溫克族人民奮起英勇反抗,他們用弓箭向火器犀利的沙俄侵略者展開了堅決的鬥争。1664年,鄂溫克族與當地蒙古族居民圍攻了盤踞在尼布楚的沙皇匪徒,沉重地打擊了沙俄侵略者

近現代時期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侵占了中國東北地區。鄂溫克族人民進行了英勇鬥争。他們參加抗日聯軍,用各種方式打擊日本侵略者。抗日戰争勝利後,鄂溫克族青年知識分子積極參加革命,各地群衆參加中國共産黨領導的人民武裝,還參加了遼沈戰役、解放西南的戰鬥

1957年統一民族名稱為鄂溫克,1958年8月1日日成立鄂溫克族自治旗

人口

數量

根據2010年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鄂溫克族人口數為30875人。

分布

鄂溫克族是跨越中國、俄羅斯居住的跨界民族。在俄羅斯境内曾被稱為通古斯人,現定名為埃文基族,約有5萬人左右,主要分布在西伯利亞地區。根據2000年人口統計,我國鄂溫克族共有30505人,其中有26201人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區,約占全國鄂溫克族人口的87%,主要居住在東北大興安嶺和呼倫貝爾草原,與其他民族交錯雜居,形成了大分散、小聚居的分布特點。

鄂溫克族鄉

查巴奇鄂溫克族鄉(屬阿榮旗)

得力其爾鄂溫克族鄉(屬阿榮旗)

音河達斡爾鄂溫克族鄉(屬阿榮旗)

杜拉爾鄂溫克民族鄉(屬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巴彥鄂溫克民族鄉(屬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

鄂溫克民族蘇木(屬陳巴爾虎旗)

薩馬街鄂溫克民族鄉(屬紮蘭屯市,舊名“布特哈旗”)

敖魯古雅鄂溫克民族鄉(屬根河市,舊名“額爾古納左旗”)

興旺鄂溫克族鄉(屬讷河市)

分支

中國境内的鄂溫克人有3個分支:索倫部、通古斯部和鄂溫克使鹿部

社會經濟

由于鄂溫克族居住分散,各地自然條件不同,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平衡。聚居于鄂溫克族自治旗和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族占本族人口的半數以上,主要從事畜牧業生産,住蒙古包,過遊牧生活。早在17世紀末,鄂溫克族已處于由原始社會末期向階階社會過渡的階段。至1945年8月解放前,鄂溫克地區已處于小家庭為主體,組成“尼莫爾”的遊牧小集團。“尼莫爾”原是由三、五戶以至十多戶有血緣關系的保留部落外殼的遊牧封建社會,其社會結構是以若幹小家庭組成的生産互助單位,成員屬同一氏族,沒有剝削關系。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建立在封建依附關系基礎上的社會生産組織,一般由一戶封建牧主和若幹貧苦牧民共同組成。牧主與牧民占有牲畜的數量相差懸殊,牧場形式上是“尼莫爾”占有,實際上已産生了封建剝削。從事農業和半農半獵的鄂溫克族居民早已進入封建社會。此時隻有居住在額爾古納左旗的極少數人尚處于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族公社階段,生活在原始森林中,飄泊不定,住着簡陋的帳幕——“撮羅子”。因他們飼養馴鹿,常被稱為使用馴鹿的鄂溫克人,過着共同狩獵、平均分配的原始社會生活。

在漫長的舊社會裡,鄂溫克族人民深受苦難,處于日趨貧困衰亡的境地。在清代,統治者驅使他們去打仗,大多死于戰場。日本侵略者實行種族滅絕政策,加上天花、傷寒、性病等蔓延,人口急劇下降。1931年輝河沿岸鄂溫克族居民為3000多人,到1945年隻剩存1000餘人。1945年8月,鄂溫克族獲得新生。中國共産黨和人民政府幫助他們恢複和發展生産。1947年開始在經濟比較發達的牧區、農區(包括靠山區)進行民主改革;在尚保留原始社會殘餘的遊獵區,則大力扶助他們發展生産,通過合作化使之直接走上社會主義道路。到1958年基本上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同年8月1日成立了鄂溫克族自治旗,還先後建立5個民族鄉和一個民族索木(區)。培養出許多本族幹部。自治旗成立以來,逐步改變了過去“逐水草而居”的狀況,實行定居放牧,一批獵民、牧民新村相繼出現在林區和草原。采取“以牧為主,結合畜牧業發展多種經濟”的方針,使畜牧業迅速發展;興修水利,開發缺水牧場2000多平方公裡,基本上實現了割草、運草、提水、藥浴、彈毛、制氈等方面的機械化。牲畜頭數比1949年增長7倍多,牲畜和畜産品有20多種跨入出口物資行列。農業、編織、養鹿、捕魚以及采集木耳、榛子、蘑菇等多種經營逐步發展起來。輝河兩岸有200多裡長的天然蘆葦資源,每年都為國家提供大批優質造紙原料。鄂溫克族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有了較顯着的改善。1945年前,他們幾乎全是文盲,自治旗成立時僅有9所小學,現在小學教育已普及,并有了18所中學,還有不少青年邁進大學之門,一支本民族的知識分子隊伍正在成長。在鄂溫克地區基本上建成了醫療衛生防疫網,“克山病”已經得到控制,舊社會流行的瘟疫已絕迹。1978年中國共産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各項事業更是蒸蒸日上。

文化

語言文字

鄂溫克語屬阿爾泰語系,通古斯語族,鄂溫克語支。在日常生活中,鄂溫克人多數使用本民族語言,使用人口2萬多。沒有本民族的文字,牧區通用蒙古文、漢文,農業區和林區通用漢文。曆史上,鄂溫克人曾學習使用過滿文,近代有些人學習和掌握了日語和俄語

鄂溫克語有18個輔音,9個元音,皆分長短。元音和諧體較嚴整。基本語序為主語在前賓語在後。體詞有數、格、領屬等語法範疇。80%以上的詞為多音節,表示狩獵、畜牧、地貌、植物等方面的詞彙較豐富

鄂溫克人講話時,經常使用手勢,以強調語氣。在日常生活中,用口語形式對話。因為鄂溫克語是沒有文字的語言,所以生活中的清規戒律無法用文字固定下來,隻好用說教的形式指導後人。薩滿教的薩滿語言相對深奧一些,從現在的眼光看,積澱了古老的詞彙。今天聽來是很費勁的,似有漢語中的文言或詩的意味

随着時代的發展,在現代社會生活中,鄂溫克人普遍掌握了漢語、蒙語,有很多漢語和蒙語的詞彙進入鄂溫克語中

氏族制度

鄂溫克人的氏族組織,叫“哈拉”。同一哈拉的人,都有血緣關系,具有共同的祖先和姓氏。鄂溫克人一般以河名、山名、人名或居住地名稱命名自己的氏族,因此,每一個哈拉都有固定的名稱,其氏族名稱又都具有一定的含義。例如,“杜拉爾”(在河旁居住的人)、“塗克冬”(在秃山底下居住的人)、“納哈他”(在山南坡居住的人)。同一氏族的人,有共同的祖先神,稱作“舍窩刻”或“敖教爾”。氏族内部成員,嚴格禁止互相通婚。民國時期,由于受戶籍制度及漢文化影響,靠山區和農業區的許多氏族簡化了姓氏。如,“杜拉爾”氏族簡稱為杜,“塗克冬”氏族簡稱為塗或戴,“納哈他”氏族簡稱為那等

每一個氏族都有自己的首領,稱作“哈拉達”。哈拉達通過氏族成員民主選舉的方式而産生,其任職時間沒有統一規定。如果哈拉達辦事不公正,可以由氏族成員大會罷免。哈拉達有權召集氏族成員在指定地點開會,商讨和處理氏族内部的重要事務。同時,哈拉達也有權處理氏族内部的糾紛,有權處罰違反氏族習慣法的人

在鄂溫克族的氏族組織之上,還存在着部落。因此,清代的鄂溫克人又可以分為若幹個部落。由同一部落的各氏族長組成部落長老議事會,選舉部落酋長。鄂溫克人的部落同樣以地名、河名、山名而命名。例如,阿倫部落就是住在阿倫河流域的鄂溫克人,由“杜拉爾”、“塗克冬”、“納哈他”三個氏族組成;“根千”即是居住在格尼河的鄂溫克人,有“塗克冬”、“納哈他”、“卡爾他基爾”三大氏族

由于遷徙和人口繁衍等因素的影響,鄂溫克人的氏族又分化出若幹個大家族,鄂溫克語稱其為“毛哄”。“毛哄”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礎之上的父系家族公社,通常由同一父系祖先十代以内的子孫組成

民族服飾

鄂溫克族的傳統服裝以皮制為多。用狍皮、(犭+罕)皮、鹿皮、羊皮等制作冬季長袍、褲子、套褲、靴子、帽子、手套、襪子等。婦女的衣袍以布制的為主,在農區衣袍要鑲邊襯裡,穿長袍時外面罩長、短坎肩。敖魯古雅鄂溫克族婦女穿連衣裙,衣領較大,加白、黑、紅色領邊。前面對襟。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婦女冬夏都穿連衣裙、上身較窄,下身裙部多褶寬大.已婚婦女的衣袖上縫有一寸來寬的彩布繞袖、穿有彩色布鑲邊的坎肩。男子的帽子呈圓錐形。頂部有紅纓穗,多以藍布為面,夏季為單布帽,冬帽用羔皮、水獺皮或猞猁皮制作。鄂溫克人的皮手套多種多樣,其中5指手套縫有美麗圖案,很是精制。用狍、(犭+罕)腿皮做的靴子,美觀、防潮、輕便、耐磨,适于在山林雪地上行走

宗教信仰

過去,鄂溫克族多信薩滿教,牧區的居民同時信喇嘛教。1945年前還保留有動物崇拜、圖騰崇拜和祖先崇拜等殘餘,部分氏族以鳥類和熊等為圖騰崇拜對象。各氏族或大家族有巫師“薩滿”,多由頭人(酋長)擔任

文學

鄂溫克族創造了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學藝術。他們的民間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故事、叙事詩、諺語、謎語等。其中傳達着古代鄂溫克人的信仰觀念、曆史秩事、理性思維,蘊含了人們向往美好、追求進取的情感

交通

馴鹿曾是鄂溫克人唯一的交通工具,被譽為“森林之舟”

狩獵

鄂溫克人在長期的狩獵實踐中,積累了豐富多樣的狩獵技術和經驗。除了用獵槍獵外,還采用圍獵、陷阱、槍紮、箭射、犬捉、夾子、網套、藥毒、藥炸等各種捕獵方法。而狩獵知識和經驗的傳授,早在鄂溫克人的孩童時代就已開始,孩子從小就随大人出獵,12歲便可試槍,随父兄狩獵,先學打灰鼠,再學打大獸。到十六七歲時便可單獨狩獵了,到青年時多數已成為優秀獵手。鄂溫克獵民發明制作了滑雪闆作交通工具,并用來追趕各種野獸。他們還發明制作舟船。最初他們用五米多長的粗大原木刳木為舟,可乘1—2人。後來,他們利用桦樹皮制造桦皮船,可乘3個人。

馴鹿

鄂溫克人飼養馴鹿具有悠久的曆史。相傳在很早以前,他們的8位祖先在山中狩獵,捉住了6隻野生鹿仔帶回飼養,久而久之發展成了今天人工飼養的馴鹿。據有關專家考證,鄂溫克人飼養鹿可追溯到漢朝以前,《梁書》中關于“養鹿如養牛”的記載指的就是這裡飼養馴鹿的北方民族。由于曆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馴鹿在其他北方民族中都已先後消失,惟獨在鄂溫克獵民中得以延續

狩獵為生的鄂溫克人無論男女老少都非常喜愛和保護馴鹿,将它們視為吉祥、幸福、進取的象征,也是追求美好和崇高理想的象征。因此,馴鹿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富有代表性。同時,鄂溫克人将馴鹿确定為鄂溫克族的吉祥物

藝術

音樂

鄂溫克族喜歡唱歌。他們的民歌曲調豪放,富有草原和森林氣息。其特點是即景生情,即興填詞。有很多歌曲是他們用同個曲調,在不同場合填上不同的詞,來吐露心中的喜怒哀樂。那悠揚奔放的旋律,表現了生活在森林中和草原上的鄂溫克人寬闊的胸懷、質仆的性格。他們的民歌,既是歌,也是詩,都是通過唱來表達的,有長有短,有幾行的,也有幾十行的。短的大部分是抒情歌,較的叫故事歌

舞蹈

鄂溫克族喜歡跳舞步簡單、生動活潑的集體舞,大多數通過婦女舞蹈來表現鄂溫克族的生産和生活。主要有“阿罕拜”、“愛達哈喜楞舞”、“哲輝冷舞”

鄂溫克族人崇尚天鵝,以天鵝為圖騰。天鵝舞是鄂溫克族的民間舞蹈,鄂溫克語叫作“斡日切”。婦女們閑暇時喜歡模仿天鵝的各種姿态,自娛而舞,逐漸演變成一種固定的舞蹈--天鵝舞

建築

鄂溫克族人在森林中沒有固定的住所,“撮羅子”是

他們的傳統民居。“撮羅子”,鄂溫克語叫“希椤(luó)柱”,它的外形如同鄂倫春族的“斜人柱”,高約3米,直徑約4米,是一種圓錐形建築物,實際上是用松木杆搭成的圓形窩棚,也是一種非常簡單的帳篷。“撮羅子”的遮蓋物随季節變化有所不同,夏季一般用桦樹皮,冬季則用麂、鹿皮包裹。鄂溫克族人雖無固定住所,卻有固定建築,那就是他們的倉庫。他們的倉庫極為奇特:先将相鄰的兩棵大樹砍去樹梢,作為柱子,然後用木頭壘成一間懸空的倉庫,地上斜豎一根砍有階梯的木柱為梯。倉庫中存放食品、獵物、衣服、用具等,他們從不上鎖,其它獵人可任意取用,事後如數歸還即可

牧區主要的住房是“蒙古包”,圓形。夏天以葦子、柳條或桦皮圍蓋。冬季,窮苦人家仍以葦子為包蓋,富裕人家則以氈子圍蓋。

靠近山區的貧困人家住的是矮小、潮濕的“馬架子”(土坯蓋成)。

手工藝

鄂溫克族婦女擅長刺繡、雕刻、剪紙等工藝。圖樣多取材于生産、生活,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過遊獵生活的鄂溫克人,善于用桦皮和蘑菇為原料,用刀和剪子刻剪成各種飛禽走獸,如汗、鹿、鴨子等,作兒童玩具,還善于在器皿上刻繪美麗的花卉圖案。鄂溫克族民間還有不少的剪紙藝人,他們能用紙剪成各種動物,形象逼真、美觀,栩栩如生。他們供奉的各種神像,都是用桦皮剪成的小人模型塗色而成

鄂溫克族的日常生活中,桦皮占有一定的位置,可稱之為“桦皮文化”。其打獵、捕魚、擠奶用的制品很多都是用桦皮制作的。餐具、釀酒

具、容器、住房“撮羅子”、籬笆、皮般。甚至人死後裹屍都用桦皮制作。除此外,鄂溫克族許多服飾也是用桦皮做的。象桦樹皮帽、桦樹皮鞋等十分廣泛。各種桦樹皮制品,尤其是桦樹皮容器,除了輕便實用外,還配有花紋圖案裝飾。一般婦女從七八歲開始學習世代相傳的雕刻、壓印、繪畫、拼貼等手藝,逐步産生了鑽研技藝的熱情,對器皿用具進行美術創作。圖樣多源于生産、生活之中,有花草、樹木、山峰、蟲魚、石崖等模仿自然構圖,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格。

造型藝術

鄂溫克族的傳統造型藝術非常有特色。他們用桦樹皮制作的盒、桶、碗、盆、箱、挎包等生産生活用品有幾十種,而且在桦樹皮上面刻、镂、繪各種幾何紋、花草紋、動物紋圖案,表現出高超的藝術水平。雕刻藝術可分為骨刻、木刻等。刺繡的技法有平繡、鎖繡、額繡補花等,所用色彩醒目誇張,圖案有雲卷紋、幾何紋、花草、動物、人物等,多姿多彩。此外,鄂溫克族還有繪畫、剪紙等副詞藝術,并湧現出許多著名的民間藝人

習俗

飲食

居住在北部大興安嶺原始森林裡的鄂溫克族,完全以肉類為日常生活的主食,吃罕達犴肉、鹿肉、熊肉、野豬肉、狍子肉、灰鼠肉和飛龍、野雞、烏雞、魚類等,食用方法也與牧區略有不同,其中罕達犴、鹿、狍子的肝、腎一般都生食,其他部分則要煮食

純畜牧業生産區的鄂溫克族以乳、肉、面為主食,每日三餐均不能離開奶茶,不僅以奶茶為飲料,也常把奶茶加工成酸奶和奶制品。主要奶制品有:稀奶油、黃油、奶渣、奶幹和奶皮子。最常見的吃法是将提取的奶油塗在面包或點心上食用

鄂溫克族傳統炊餐用具别具特色,有用罕達犴骨做成的杯子、筷子,鹿角做成的酒盅,犴子肚盛水煮肉、罕達犴筋縫制的鹿皮盛糧口袋,桦木、皮制的各種碗、碟等。如今瓷、鋁、鐵、塑料制品已廣為使用

鄂溫克族吃飯時,全家人圍繞火堆席地而坐,在三角架上吊着鐵鍋,将捕獲的駝鹿或其它獵物切成肉塊,放入沸滾的鍋裡涮着吃。涮出的獸肉多挂着縷縷血絲,半生半熟。人們認為這樣吃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容易吸收

剩餘的大量獸肉,鄂溫克人晾曬成肉幹和肉條,貯存起來慢慢吃,外出狩獵時,把它裝在鹿包兜裡當幹糧。

肉類以牛羊肉為主。過去每戶每年平均要食用二十來隻羊和兩頭牛。冬季到來之前是鄂溫克族大量宰殺牲畜儲存肉類的季節。食肉的方法有:手把肉、灌血腸、熬肉米粥和烤肉串等

魚類多用來清炖,清炖魚時隻加野蔥和鹽,講究原湯原味。 鄂溫克族很少食用蔬菜,僅僅采集一些野蔥,做成鹹菜,作為小菜佐餐。從20世紀50年代初開始,主食漸被面食如:面條、烙餅、饅頭等所代替

飲料以奶茶為主,飲用時根據個人的口味再加黃油、奶渣。此外,還飲用面茶、肉茶。制作的方法是在燒開茶水後,先濾去茶葉(一般都用磚茶)然後放入少量的炒稷子米和鹽,适量地對入鮮奶,燒開後即成奶茶。飲用時根據個人的口味再加黃油、奶渣。此外,還飲用面茶、肉茶,面茶即将炒稷子米搗成面經油鍋炒後加入奶茶;肉茶即把熟肉切成碎塊加入奶茶

禮儀

鄂溫克族人敬火如神,在喝酒、吃肉前,先要向火裡扔一塊肉、灑上一杯酒,然後才能進食

舉行結婚儀式時,新婚夫婦要敬火神

鄂溫克族人對火還有許多禁忌,比如不許用帶尖的鐵器捅火,不許用水潑火,不許向火裡扔髒東西,不許女人從火上跨過,不能用腳踩火等等

節日

每年5月22日的“米闊魯節”是鄂溫克族民間傳統節日,流傳在内蒙古陳巴爾虎旗鄂溫克族當中。這天,人們要舉行賽馬、套馬比賽,還要給當年産的羊羔剪耳朵,作為記号。按照傳統習慣,老人要送給後輩人母羊羔,祝福他們今後羊群如雲、生活幸福,還要設宴款待親朋 好友,宣布他們當年幼畜的數字

“奧米那楞”會,是牧區盛大的宗教活動和娛樂節日,一般都在8月舉行

此外,“敖包”會也是牧區比較大的宗教節日。祭敖包時要宰牛、羊作祭品,祈求人畜平安

婚喪嫁娶

鄂溫克族的婚姻為一夫一妻制,尚保有氏族外婚及姑舅表婚的特點,婚姻隻能在不同氏族之間進行,同一氏族内禁止通婚。他們也與蒙古、鄂倫春、達斡爾等族通婚。在陳巴爾虎旗的鄂溫克人中尚保有“逃婚”習俗,互戀的青年男女決定結婚日期後,女方乘黑夜逃至男方所搭的“撮羅子”裡,由候在此處的老婦把姑娘八根小辮改梳成兩根,即成為合法的婚姻。人死後,以前曾行天葬(即風葬),後因受鄰近民族的影響,多改土葬

天文曆法

各地區的鄂溫克族在長期的生産生活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民間對于時間、距離、度量衡、方向、預測年成、氣候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一套方法。

鄂溫克人主要靠太陽和星星來計時。白天按“天剛亮”、“太陽出來”、“太陽到西南”、“太陽要落了”等來計時。冬天夜裡主要觀測星星而将夜分成三段時間:“三星出來”、“三星偏西”、“三星要落”。狩獵地區的鄂溫克人,把太陽正南時叫“找狍子的時間”,太陽剛出時叫“打犴鹿的時間”,太陽偏西南叫“吃飯的時間”。

鄂溫克主要是以星位和太陽的位置為準判定方向,如北鬥七星出自東北方向,三星出自東南方向,曉星(超魯朋)在早晨放亮前出自東南方;還有天河是東北—西南的一條寬線,四季方位不變。日、月是從東方出來,獵區把“日出的方向”稱東,“日落的方向”稱西,“中年太陽的方向”稱南,“太陽到不了的方向”稱北。

傳統觀測天氣的方法,主要依據方向、節氣及自然界的各種變化。如,從東南方向下雨,一定是大雨;從西北刮風時,不會下雨。從西北開始下雪。太陽和月亮的周圍出現光圈,是變天的預兆,将會刮風、下雪或下雨。一定下得多。夏季白蝶多,冬季多雪。夏季小鼠洞多,冬季少雪。清明這天刮風,春天必有大風。清明下雪,春季要降大雪。

預測年景好壞,是在陰曆十二月二十四日,在天亮之前看南鬥星和月亮的位置。月亮在南鬥星的左上邊,認為來年要澇;月亮在南鬥星的右上邊,來年要旱;月亮在南鬥星的中間或下邊時,一定是風調雨順的好年成。

名人

海蘭察(?—1793)呼倫貝爾盟海拉爾人,姓多拉爾,是清朝平定準噶爾叛亂中戰功卓着的著名将領。海蘭察一生征戰數次,從征準噶爾是他軍旅生活的開端。1755年,他以馬甲身份從征到伊犁,以少勝多,單槍匹馬活捉了準噶爾一員戰将巴雅爾,被清廷封為頭等侍衛。後1772年在平定大小金川割據勢力的戰役中立功,升為協領。海蘭察率鄂溫克部隊屢戰屢勝,乾隆帝甚為倚重。于1787年至1788年又率官兵去台灣作戰,他勇往直前,三日破鹿耳港。因戰功昭着,畫像入紫光閣,并晉升為正白旗蒙古都統。1791年尼泊爾廓爾喀人侵入西藏,肆意掠奪。應班禅、達賴喇嘛的請求,乾隆帝派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領各民族聯軍,其中包括鄂溫克達斡爾士兵1000名入藏,驅逐廓爾喀入侵者,屢戰屢捷,累立戰功,獲得了禦賜“行軍坐轎”的殊榮,為維護祖國的統一、反對外國侵略勢力建立了曆史功勳。海蘭察是鄂溫克族曆史上最傑出的英雄,是清朝中期的著名戰将。他勇猛善戰,功勳卓着,曾被四次繪功臣像于紫光閣。在1793年從西藏返回京城後不久病逝,谥号武壯。

烏熱爾圖(1952—)原名塗紹民,是鄂溫克族第一代作家。他出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一個幹部家庭。“文化大革命”期間辍學來到鄂溫克民族鄉插隊,生活了十年,使他與鄂溫克族人民結下了不解之緣。烏熱爾圖從1976年開始發表作品,内容幾乎都反映了鄂溫克族獵民的生活。他的處女作《大嶺小衛士》以兒童文學的形式表現了大興安嶺深處鄂溫克族獵鄉獨特風貌。另一作品《森林驕子——鄂溫克族的故事》榮獲全國少年兒童優秀讀物二等獎。《瞧啊,那片綠葉》獲全國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一個獵人的懇求》、《七岔犄角的公鹿》、《琥珀色的篝火》分獲1981年、1982年和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

節日

鄂溫克族的傳統節日很多,主要有敖包會、阿涅(春節)、正月十五、正月十六(抹黑灰日)、二月初二、罕希(清明)、五月初五、祭火日(臘月二十三)、“米闊魯”節、瑟賓節等。在這些節口裡要祭神、祭祖,有着吉慶、樣和、祝福的意味,還要改善飲食,舉行歌舞娛樂活動。

春節:鄂溫克語叫“阿涅”,是鄂溫克族最重要的節日。在春節期間,所有人停止勞動,盡情歡樂。大年初一這天,相互拜年,舉行盛大的歌舞活動。

正月十五 :供“托博如坎”(即火神)和“吉雅奇”(畜神),人們串門相聚,舉行娛樂活動。正月十六這天,人們清早起來,争相為别人臉上抹鍋灰,認為是吉祥的表現。

“米闊魯”節:是錫尼河流域、陳巴爾虎旗莫日格勒河鄂溫克人的節日,每年5月下旬吉日舉行,主要是給羊羔剪耳記、給三歲馬剪鬃、尾,給牛馬打烙印等。然後集會歡聚一堂,慶賀畜牧業生産豐收而載歌載舞。

娛樂

傳統體育項目有賽套馬、摔跤、比勁力、拉棍、滑雪等。兒童遊戲有獵狗熊、用馴鹿搬家、打雪仗等。

摔跤:鄂溫克族的傳統摔跤方法與其他民族有所不同。摔跤時要求必須紮腰帶。比賽時,隻允許抓對方的腰帶和上衣,不能扯褲抱腿。主要用臂力和腿部的絆、踢、纏等技巧把對方的手和膝部以上的部位有一處着地就算取勝。一般一次為一局,三局兩勝。

賽套馬:牧區的鄂溫克族多在節日期間舉行的一項傳統體育活動。比賽時,一聲令下,騎手們揮動手中的套馬竿,策馬奔馳,追套烈馬。誰先套住,誰就是優勝者。

獵狗熊:是鄂溫克族兒童常玩的一種遊戲。玩時,一人扮演狗熊,一人扮獵狗,另一人扮獵人。“狗熊”先出場,搖頭晃腦,前顧後盼爬進灌木叢中,這時“獵狗”弓腰踮腳,追跑過去。“獵人”随後手持弓箭緊跟“獵狗”後面。不一會兒,“獵狗”和“狗熊”進行搏鬥,而“獵人”搭弓射箭,“狗熊”應聲倒地。這種遊戲與鄂溫克族從前狩獵生活有關。

用馴鹿搬家:是鄂溫克族兒童玩的一種獨特遊戲。一個孩子扮演搬家的主人,而其他的孩子都扮演馴鹿,馱着主人的家什,學着馴鹿的叫聲,一邊叫,一邊往前走。這種遊戲從一側面反映了鄂溫克族特有的交通工具——馴鹿在他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宗教信仰

薩滿教是鄂溫克族的古老宗教信仰。它以多神崇拜為内容,以一定的祭祀活動為表現形式。“薩滿”是對神職人員、巫師的稱謂,在鄂溫克語中有知曉、通曉的意思。薩滿在從事宗教活動時,要穿上特别的服飾,敲打神鼓。“奧米那楞”是重要的祭祀,目的是祈求神靈保佑氏族平安、人丁興旺,同時訓練新薩滿。經過三次“奧米那楞”新薩滿才能成為正式薩滿。

薩滿教認為人有三個性能不同的靈魂:“生命魂”、“思想魂”、“轉生魂”。宇宙分為三界:諸神所居的天堂為上界,人類所居的人間為中界,鬼魔所居的陰間為下界。現大多流行于歐、亞大陸的極北部。中國的滿(十七世紀以前)、蒙古(十三世紀以前)、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族七世紀以前)曾普遍信仰,解放前東北地區的赫哲,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族中也頗流行。

鄂溫克族薩滿教所崇拜的神靈有白那查(山神)、火神、吉雅奇(保護牲畜神)、敖卓勒(祖神)、瑪魯(總神)、奧米(保護嬰兒神)、阿隆(馴鹿保護神)、毛木鐵神等。陳巴爾虎旗鄂溫克人每個氏族都有各自的“嘎勒布勒”,即圖騰标志,多為鳥類。除了薩滿教信仰以外,一部分鄂溫克族也受到佛教、東正教的影響。現在,随着文化科學的普及和醫療條件的改善,薩滿教在人們精神生活中的作用日漸減少。

上一篇:三教九流

下一篇: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