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橋

遙遠的橋

英國理查德·阿滕伯勒導演的電影
《遙遠的橋》(英語:A Bridge Too Far),英國電影,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執導,以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同盟國軍隊在西歐所遭遇最大挫敗代号市場花園行動為藍本。劇情簡介:本片為七十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争片,明星陣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描述一九四四年,歐戰已近尾聲,各地盟軍将領認為隻要一番猛攻,便可打開通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争。
    中文名:遙遠的橋 外文名: 别名: 英文名:Bridge Too Far, A 其它譯名:英雄冢 、奪橋遺恨 出品時間:1977年 發行公司:聯美電影公司 制片地區:美國,英國 拍攝日期:1977年 導 演:Richard Attenborough 編 劇:William Goldman 類 型:動作,戰争,劇情 主 演:Anthony Hopkins,Gene Hackman,Elliott Gould,Edward 片 長:177分鐘 上映時間:1977-6-15 對白語言:荷蘭語 / 英語 / 德語 主要獎項:第31屆英國電影學院獎最佳男配角

劇情簡介

本片為七十年代攝制規模最大的戰争片,明星陣容空前盛大,由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 

歐戰尾聲,盟軍上下逐漸彌漫着樂觀的情緒。為了提前結束戰争,各地盟軍将領認為隻要一番猛攻,便可提早直搗柏林結束戰争。于是輕率地将大批傘兵空投在德軍營地背後,去攻占阿納姆的那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不料遭遇德軍的頑強抵抗,盟軍付出了傷亡慘重的代價。這場堪稱二戰中最具戲劇性的戰役,終以盟軍的慘痛失敗而告終。 由奧斯卡金像獎得獎導演理查德·阿滕伯勒執導的戰争巨片《遙遠的橋》,根據科尼利厄斯·瑞恩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影片表現和讴歌了盟軍在二戰中浴血奮戰的鬥争精神,被譽為電影史上的超級戰争巨片。本片的明星陣容空前強大,聚集了諸如詹姆斯·卡恩、邁克爾·凱恩、肖恩·康納利、羅伯特·雷德福、安東尼·霍普金斯等數國的數十位明星。本片榮獲1978年第31屆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最佳攝影、最佳男配角、最佳原聲等多項大獎與提名。

演職員表

職員表

導 演: 理查德·阿滕伯勒Richard Attenborough

編 劇: 威廉·戈德曼William Goldman

制作人:Joseph E. Levine

Richard P. Levine

John Palmer

Michael Stanley-Evans

原創音樂:John Addison

攝影:傑弗裡·安斯沃思

剪輯:Antony Gibbs

藝術指導:泰倫斯·馬什

美術設計:斯圖爾特·克萊格

服裝設計 :Anthony Mendleson

Cornelius Ryan

演員表

安東尼·霍普金斯Anthony Hopkins

金·哈克曼Gene Hackman

埃利奧特·古爾德Elliott Gould

愛德華·福克斯Edward Fox

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

邁克爾·凱恩Michael Caine

德爾克·布加德Dirk Bogarde

詹姆斯·卡安James Caan

獲獎紀錄

英國電影學院獎(BAFTA Film Award) 1978

最佳男配角 愛德華·福克斯

Best Sound Track Les Wiggins

Best Sound Track Robin O'Donoghue

Best Sound Track Gerry Humphreys

Best Sound Track Peter Horrocks

最佳攝影 Geoffrey Unsworth

Best Sound Track Simon Kaye

安東尼·阿斯奎斯-音樂獎 John Addison

最佳導演 (提名) 理查德·阿滕伯勒

Best Production Design/Art Direction (提名) 泰倫斯·馬什

最佳剪輯 (提名) Antony Gibbs

最佳影片 (提名)

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 Awards, USA 1977

最佳男配角 愛德華·福克斯

Evening Standard British Film Awards 1978

最佳影片 理查德·阿滕伯勒

British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Best Cinematography Award) 1977

Geoffrey Unsworth 

幕後制作

本片表現和讴歌了盟軍在二次大戰中的“奮勇的作戰精神”。戰鬥場面激烈而壯烈,是任何一部戰争片也不能與之相比的。本片是導演的第三部作品,但本片的影響之大,範圍之廣,制片費高達3000萬美元,在近幹家影劇院同時首映,充分反映出導演拍攝戰争片的超人才幹。本片被譽為電影史上的超級戰争巨片。本片彙合了數國的數十位明星,許多明星隻在影片中扮演小配角,他們的演技和風采,令人心馳神往。本片的不足在于時間太長,有的情節描寫過細,因而顯得有些雜亂無章。

書籍

《遙遠的橋》

【原 書 名】 A Bridge Too Far

【原出版社】 Popular Library

【作 者】(美) 科尼利厄斯(Cornelius Ryan)

【譯 者】 王義國

【出 版 社】 解放軍文藝出版社

【上架時間】 2007-6-5

【出版日期】 2007 年4月 【開 本】 16開 【頁 碼】 507 【版 次】1-1

【内容簡介】

本書是科尼利厄斯·瑞恩繼《最長的一天》和《最後一役》之後又一部戰争文學巨著,記載的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空降作戰及其發生的事件—— 它最終在一場最不切實際而又最令人震驚的悲劇性鬥争中達到了高潮。為了在1944年年底前結束戰争,因連續的勝利而意得志滿的盟軍将帥,輕率地将大批傘兵空投在德軍營地背後,去攻占阿納姆的那座橫跨萊茵河的大橋,并因此遭到了慘痛的失敗。此戰堪稱二戰中最具有戲劇性的戰役,盟軍為此付出了巨大代價:傷亡人數幾乎是諾曼底登陸的兩倍。在書中,瑞恩集中描寫了士兵、平民、著名将帥等數量衆多的人物,并以精湛的記事,栩栩如生地叙述了二戰中這個最大膽而又最倒黴的作戰行動,技巧高超地再現了這個史詩般的戰鬥中所具有的恐怖、懸念、悲痛以及所表現出的偉大的英雄主義。

編輯推薦

在裝甲部隊進行大規模強攻時将要走過的這個狹窄走廊上,有五座大橋要攻占。這五座橋必須由空降部隊突襲,完好無損地攻占下來。盟軍第一空降集團軍副司令弗雷德裡克-布朗甯中将擔憂的是第五座橋,它是下萊茵河上的那座關鍵的橋梁,坐落于一個叫阿納姆的地方。在德軍營地後面64英裡。他指着地圖上的阿納姆大橋,問道:“裝甲部隊到達我們這裡要用多少時間?”陸軍元帥蒙哥馬利爽快地回答道:“兩天。”布朗甯仍然看着地圖,說道:“我們能夠堅守四天。”接着他又說,“不過,長官,我認為我們可能是要前往一座過于遙遠的橋了。”——1944年9月10日.蒙哥馬利的司令部舉行了讨論市場花園行動的最後一次會議。這裡是羅伊·E.厄克特少将的回憶錄《阿納姆》中的回憶。

【作者介紹】

科尼利厄斯·瑞恩(Cornelius Ryan,1920-1974),美國著名曆史作家、新聞記者,肯尼迪總統的密友,和巴頓、艾森豪威爾以及戈特哈德·海因裡齊等軍事将領亦過從甚密。二戰期間,他是那個時代最傑出的戰地記者。曾随同美國第八、第九空軍參與過14次轟炸行動,親曆了諾曼底登陸,并跟随巴頓将軍的第三集團軍挺進法國和德國,直至攻克柏林。歐洲戰事結束後,他又奔赴太平洋戰場前線進行報道。1947年,加入《時代》周刊,定居美國;随後,開始了長達近30年的“二戰史詩三部曲”研究寫作。冷戰高峰時期,他為追尋曆史真相,深入莫斯科,查閱蘇聯未解密檔案,證實了希特勒的确在柏林戰役中已經死亡,并揭露了蘇軍在德國境内的大規模暴行。1974年,他才54歲,卻不幸因癌症病逝。為了紀念他在新聞和曆史寫作方面的突出貢獻,美國設立了科尼利厄斯·瑞恩獎。

目錄信息

中文版序 戰争與絕唱

前言 市場花園行動,1944年9月17—24日

第一部 撤退

第二部 計劃

圖片組1

第三部 進攻

第四部 圍困

圖片組2

第五部巫婆的大鍋

傷亡小記

作者緻謝

媒體評論

戰鬥的景象與聲音,危險和冒險犯難,生與死的交織栩栩呈現。作者以筆掃千軍之力,使我們時而恐怖

得透不過氣來,時而又在輕歎中如釋重負。.

——《紐約時報》

的确,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沒有其他的戰役得到過這麼精彩的記錄,這是一本讓人震撼、令人着迷的書。..

——《大西洋月刊》

我不知道還有别的描寫二戰的文學作品,在對人的勇氣的刻畫上,能夠這樣令人感傷,這樣令人敬畏,這樣精确。這本煌煌巨著,使作者在《最長的一天》和《最後一役》所顯示的主題達到了頂點……它是一座有關人的勇氣的巍巍紀念碑。

——詹姆斯·A.加文将軍。

相關資訊

據國外媒體報道,曾參演《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等影片的老牌英國演員理查德·托德(Richard Todd),2009年12月3日在英國家中逝世,享年90歲。托德曾獲奧斯卡和金球獎提名,并憑與羅納德·裡根合演的《浮生夢痕》(The Hasty Heart)獲金球獎最佳新人男演員獎。他還與希區柯克、瑪琳·黛德麗合作過《欲海驚魂》。

當地時間本周四,在英國Grantham市家中,理查德·托德在睡夢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愛爾蘭出生的托德從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表演生涯,後因世界大戰的爆發被迫中斷表演,随即入伍。他被分到英國第六空降部隊,并親身經曆了著名的1944年諾曼底登陸戰役。

戰争結束後,理查德·托德重回舞台,參演了影片《浮生夢痕》(The Hasty Heart),并憑此獲得第七屆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提名。之後,他與大名鼎鼎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Alfred Hitchcock)合作,主演了驚悚片《欲海驚魂》(Stage Fright),與瑪琳·黛德麗對戲。

他的軍人經曆幫他很好的诠釋了在影片《敵後大爆破》(The Dam Busters)中的角色。1962年,他又在二戰史詩影片《最長的一天》(The Longest Day)中再次扮演戰鬥英雄,重現了當年諾曼底登陸的恢宏氣勢。

由于檔期沖突,理查德·托德錯過了首部007系列影片《諾博士》(Dr. No)的拍攝,他原本是編劇伊恩·弗萊明(Ian Fleming)的首選詹姆斯·邦德(James Bond),這一角色最終被肖恩·康納利(Sean Connery)獲得。

進入上世紀八十年代,這位退伍老兵仍然在英國電視節目中表演一些角色,參演了探案劇《沉默的證人》(Silent Witness)和科幻劇《神秘博士》(Doctor Who)等。

1993年,理查德·托德還榮幸的被封為大英秩序長官(Officer of the Order of the British Empire)。

上一篇:異能者

下一篇:黎明破曉的街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