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

趙高

秦朝宰相、宦官
趙高(?-公元前207年),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并非宦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一說趙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餘年”。[1]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故陸賈歎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于行法,不在于信同姓。”公元前207年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着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
    本名:趙高 所處時代:秦朝 民族族群:華夏族 出生地:趙國 主要作品:《爰曆篇》 主要成就: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望夷宮之變 職業:宦官、丞相 主要事迹:沙丘政變、望夷宮政變 結局:為子嬰所殺 爵位:安武侯 相關典故:指鹿為馬

人物生平

頗受重用

趙高身世有争議。其母親因觸犯刑法遭到處刑後身體殘缺,被收入“隐宮”,趙高兄弟皆出生于此。

秦始皇聽說他為人勤奮,又精通法律,便提拔他為中車府令掌皇帝車輿,還讓他教自己的少子胡亥判案斷獄。由于趙高善于觀言察色、逢迎獻媚,因而很快就博得了公子胡亥的賞識和信任。有一次,趙高犯下重罪,蒙毅不敢違背不遵守律法,要按律處他死刑,趙高巧言令色,最終使秦始皇赦免了他并複其原職。

沙丘政變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十月,年逾半百的始皇在第五次出巡的途中病倒了。雖然他一生都在尋求着所謂的長生不老的秘方且“讨厭别人談到死”,但仍然無法抗拒生命的自然運作規律。随着病勢一天天加重,秦始皇深知自己的大限已到,當務之急是趕快确定立儲之事。長子扶蘇雖屢屢與自己政見不合,但為人“剛毅而武勇,信人而奮士”,再加上大将蒙恬的輔佐,無疑會是一位賢能的君王。況且,依照嫡長子繼承制也應該傳位于他。當下始皇不再猶豫,召來兼管着皇帝符玺和發布命令諸事的趙高,讓他代拟一道诏書給長子扶蘇。時扶蘇正監軍在上郡(今陝西榆林東南),始皇命他将軍事托付給蒙恬,趕回鹹陽主持喪事。這實際上已确認了他繼承者的身份。诏書封好後,始皇吩咐趙高火速派使者發出,豈料趙高假意允諾着,但是由于太子扶蘇與自己向來不合,擔心,太子扶蘇繼承帝位後,自己的個人地位不利,而幼子胡亥昏庸無知,若胡亥繼任帝位後,容易控制。因此暗中卻扣壓了遺诏。

七月丙寅,秦始皇駕崩于沙丘平台(今河北廣宗西北太平台)。丞相李斯鑒于皇上死于宮外而太子又未确立,害怕天下人知道真相後大亂起來,也擔心秦始皇的諸多兒子紛紛起來争奪皇位,于是封鎖了消息,将棺材置于辒辌車(古代可以卧的車,有窗戶,閉之則溫,開之則涼,後也用作喪車)内,隊伍所經之處,進獻食物、百官奏事一切如故。因此當時除了随行的胡亥、趙高和五六名寵幸之臣知曉始皇已逝外,其餘的人均被蒙在鼓裡。

一天傍晚,車隊停下住宿。趙高覺得時機已到,便帶着扣壓的遺诏來見胡亥,勸他取而代之:“而今大權全掌握在你我和丞相手中,希望公子早作打算。”胡亥早就夢想能夠登上皇帝的寶座,隻是礙于忠孝仁義而不敢輕舉妄動。聽趙高一番貼心之語,但仍還有些猶豫,歎息道:“父皇病逝的消息還沒有诏示天下,怎麼好就去麻煩丞相呢?”趙高胸有成竹地說:“公子不必再瞻前顧後,機不可失,時不再來。這事沒有丞相的支持不行,臣願替公子去與丞相謀劃。”胡亥立即答應了。

李斯是秦朝開國元老之一。他跟随始皇多年,協助始皇統一天下,治理國家,因而在朝中享有很高的聲望。趙高看出:隻有争取到李斯,篡位之事才有可能成功。為此,他頗費了一番心計。趙高了解到李斯本出身布衣,正是因為不堪卑賤窮困才效命于秦始皇,而今雖然位居三公,享盡榮華富貴,但依然時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會化為泡影。于是,他決定從李斯這個性格弱點發動進攻。

趙高徑直找到李斯,有恃無恐地對他坦言:“皇上駕崩一事,外人無從知道,給大公子扶蘇的诏書及符玺也在我那裡,定誰為太子,全在丞相與高一句話,丞相看着辦吧!”

李斯大驚,聽出了他想篡诏改立的意圖。當下斷然拒絕,義正辭嚴地說,“如此大逆不道的話,你怎麼說得出口!李斯本來出身低微,幸得皇上提拔,才有今日的顯貴。皇上現今将天下存亡安危托付給你我,怎麼能夠辜負他呢!”

趙高見正面遊說無效,便一轉話鋒,問道:“丞相,依你之見,在才能、功績、謀略、取信天下以及扶蘇的信任程度這幾方面,你與蒙恬将軍誰強呢?”李斯沉默半晌,黯然地說:“不及也。”趙高進一步試探道:“丞相是個聰明人,其中的利害關系恐怕比高看得更清楚。大公子一旦即位,丞相之職必定落入蒙恬之手,到時候,你還能得善終嗎?胡亥公子慈仁敦厚,實乃立嗣的最佳人選,希望丞相仔細度量度量。”

李斯此刻已心亂如麻,經過激烈的思想鬥争,他終于向趙高妥協,趙高知計已成,欣喜若狂,馬上與李斯合謀,假托始皇之命,立胡亥為太子;又另外炮制一份诏書送往上郡,以“不忠不孝”的罪名賜扶蘇與蒙恬自裁。

扶蘇接到诏書後,如晴天霹靂,他失聲大哭着,轉身回到帳中就要拔劍自殺。蒙恬與始皇素日相交甚厚,對這份意外的诏書産生了懷疑,勸阻道:“陛下而今出巡在外,又沒有立定太子,諸公子必定都虎視眈眈,暗含窺伺之心。他委任你我監軍守邊,足見信任之深。今天忽然派使者送來賜死命令,怎知不是有詐?不如提出懇請,弄清楚再死不遲。”那使者早就受了趙高胡亥等人的指使,隻在一旁不斷地催促。扶蘇雖然早已看出趙高的假诏書。但是,仍然認為秦始皇其父責備他。說道“陛下當年令我監軍,已是無立我為太子之心也。今胡亥既定為太子,年最幼,陛下必恐諸公子不服,尤其是我。你我領三十萬大軍,守邊禦賊,其勢足以謀反,雖陛下神威天降,卻也不得不防。陛下賜我以死,正為此也。我一日不死,陛下一日不得心安。”言罷揮劍自殺。蒙恬不肯不明不白地就死,使者便将他囚禁在陽周(今陝西子長縣北),兵權移交給副将王離,又安排李斯的親信為護軍,這才回去複命。胡亥聽說扶蘇已死,就有釋放蒙恬的念頭。此時正好遇上蒙毅替始皇祭祀名山大川歸來,趙高本對他積怨已久,同時也擔心日後蒙氏重新掌握大權,于是對胡亥進讒言:“先帝本來早就想選賢立太子,就是因為蒙毅屢次阻止才沒有實行。這種不忠惑主的人,不如殺之,永絕後患。”胡亥信以為真,就派人把蒙毅拘留在代地(今河北蔚縣東北)。

趙高見障礙已除,建議胡亥趕快回去繼承皇位。由于氣候炎熱,始皇的屍體已開始腐爛,一陣陣惡臭從車中傳出。為掩人耳目,趙高便命人買來大批鮑魚将臭味蓋住,一行人浩浩蕩蕩回到了鹹陽,這才發喪,公告天下,不久舉行了空前隆重的葬禮。太子胡亥稱帝,是為秦二世。趙高官被封郎中令,成為了胡亥最親信的決策者。

鏟除忠良

胡亥登上皇位不久,就開始追求起窮奢極欲的生活來。為了顯示皇帝的威儀,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的春天,他就仿效始皇的排場沿着東線出巡,一直到達海邊。又南下會稽,最後由遼東返回。此外,他還大修阿房宮,征召5萬名精壯之士屯衛鹹陽,并收集天下奇花異草、珍禽奇獸供自己玩樂,以至于“鹹陽三百裡内不得食其谷”。但他畢竟清楚自己這個皇帝當得不夠光彩,因此仍時時憂心忡忡。一天,他向趙高感歎:“朕既然已君臨天下,如果能在有生之年享盡人間歡樂,實現自己所有的心願,那該是多麼惬意啊!”趙高何嘗沒有這樣的隐憂,立嗣一事,全是他一手策劃,紙終究包不住火,倘若機密洩露,自己便會死無葬身之地。今日見二世亦如此,乘機和盤托出自己的想法:“陛下所慮極是!沙丘之謀,諸公子和大臣們都在懷疑,這些人難保不懷有二心。臣每每想到這些,就戰戰兢兢,恐有不測。心腹大患不除,陛下又怎能安樂一世呢!”

胡亥連連點頭稱是,問:“卿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趙高說道:“陛下唯有嚴刑峻法,将有罪之人連坐誅族,對心懷不滿的大臣及諸公子逐一打擊,同時提拔陛下的心腹,安排要職。這樣一來,才可保您高枕無憂,肆志寵樂矣!”胡亥采納了他的意見,将生殺大權一并交付給他。一時間,鹹陽城内屠殺拉開了序幕。趙高第一個開刀的就是蒙氏兄弟。蒙恬、蒙毅在始皇生前頗受重用,屢建奇功,在朝中也權高位尊,因此是趙高平生最忌之人。他“日夜毀惡蒙氏,求其罪過,舉劾之”。子嬰知道了趙高欲殺蒙氏兄弟,趕忙進宮勸阻二世,認為誅殺忠臣乃亡國之舉。無奈,胡亥根本聽不進去,以“先帝欲立太子而蒙毅阻攔,實屬危害社稷之舉”的罪名,迫蒙毅自殺。随即趙高又遣使陽周追逼蒙恬,蒙恬悲憤難當,大聲疾呼:“我何罪之有,無過而死乎?”遂吞藥自盡。

除掉蒙氏兄弟後,趙高便将謀殺的矛頭轉向了秦王室。據史書記載,趙高一次就在鹹陽殺掉了胡亥的12個兄弟,将10名公主碾死于杜郵(今陝西鹹陽市東)。公子将闾昆弟三人,被囚在内宮,賜死前,皆痛哭流涕,仰天大叫:“吾無罪”慘不及言。另一公子高,見衆手足都死于非命,知道趙高不會放過自己,便想逃亡,卻又怕連累親族,遂提出為父皇殉葬的要求。趙高就向胡亥報告說:“現在衆人整天提心吊膽,自顧不暇,已經毫無犯上作亂之心。”胡亥大悅,對他深表欣賞。接着,趙高又排擠掉不少敢于直言進谏的官員,安插了大批親信。他的兄弟趙成,封為中車府令;女婿閻樂,當上了鹹陽縣令。為了堵塞群議,防止二世與其他人接觸,進一步把他控制于股掌間,趙高又編造謊言說:“天子之所以尊貴,就在于要随時保持自己的威儀,使人隻聞其聲,不見其形。陛下年紀還輕,如果在衆臣面前不經意地暴露了弱點,恐為天下人恥笑。故陛下不如居内朝處理政事,由微臣等人一旁輔佐。這樣,人人都會稱頌皇上的聖明。”

掌握大權

胡亥把朝野大事交給趙高代理,于是不再上朝,一味尋歡作樂,決斷之權大部落到了趙高的手中。随着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也不斷地膨脹,将眼光轉向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因此,除掉李斯在他的心目中顯得日益迫切了。

當時的秦朝已是危機四伏,自秦始皇以來的暴政到了胡亥之世更加變本加厲。“稅民深者為明吏”,“殺人衆者為忠臣”。沉重的徭役賦稅和殘酷的色政刑法,使人民苦不堪言;六國的舊貴族們也日夜謀劃着複辟江山。各種複雜的矛盾交織在一起,終于農民領袖陳勝、吳廣首先在大澤鄉(今安徽宿縣東南劉村集)揭竿而起;舊貴族的勢力也很活躍,他們紛紛招兵買馬,企圖利用農民力量達到複辟目的;秦朝的小官吏如劉邦等人,由于不滿秦的統治,也加入了起義的隊伍。雖然他們心懷各異,但由于眼前利益一緻,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所向披靡,極大地震撼着秦室的根基。

陷害李斯

李斯面對危局,屢次想進見二世,二世隻是不許。趙高見此情形,假意問李斯:“現在關東反叛的盜賊如此嚣張,但皇上仍然聲色犬馬,毫不關心。我本想勸阻一番,無奈位卑言微。丞相乃先帝重臣,說話有分量,為何不進谏呢?”李斯苦笑搖頭:“我何嘗沒有想過。隻是現在陛下常居深宮,很難見到,我找不到機會啊。”趙高見李斯已上鈎,表面卻不動聲色:“隻要丞相肯進言,卑職一定留心,瞅到皇上有空閑,立即來禀報。”李斯自是感激不盡。

趙高深知胡亥已沉湎于酒色而不能自拔,當然就十分反感别人在他玩興正濃的時候來打擾。于是,每當看到胡亥歌舞狂歡,與衆姬妾厮混時,趙高就派人通知李斯:“皇上正閑着,可以奏事。”李斯趕忙去求見,一連幾次,都是如此。二世非常惱怒,破口大罵:“李斯這老賊,竟敢拿朕尋開心!我閑着的時候他不奏事,偏我宴飲正酣之時再三掃我興緻。難道是看朕年輕,瞧不起朕嗎?”趙高在一旁,立即應聲說:“哎呀!如果丞相真這麼想,那就糟了!沙丘之謀,丞相也是參與者。現在,陛下做了皇帝,他卻沒撈到多少好處,必定懷恨在心。大概他是想讓陛下實行分封,立他為王呢!”趙高又說道:“另外,還有一事,陛下不問,臣還不敢直言相告。”胡亥厲聲問:“莫非又與李斯有關?”趙高拜了兩拜,接着說:“丞相的長子李由現任三川郡守,造反鬧事的賊子陳勝等人與丞相本是同鄉。正是因為這層關系,所以盜賊們經過三川的時候,李由也不組織攻擊,緻使事端越鬧越大。臣還聽說李由與陳賊有過書信往來,由于還沒有得到真憑實據,才不敢貿然奏知聖上。”胡亥立刻就要審辦李斯,并當即派人去調查李由通盜一事。李斯知道後,才恍悟自己中了趙高的圈套。他上書給二世,一面申訴自己的冤屈,一面指出趙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提醒二世當心。

然而此時的胡亥,早就被趙高完全迷惑,他将李斯的申訴書交給趙高過目,囑其小心。趙高佯作悲傷,凄凄慘慘地說:“丞相父子謀逆之心已久,所擔心的就臣一人。臣死不足惜,隻是擔心陛下的安危。”他安慰趙高道:“愛卿不必挂心,有朕在,誰敢動你。”自此趙高更加肆無忌憚。

過了幾日,李斯邀同将軍馮劫和右丞相馮去疾聯名上奏二世,建議暫停阿房宮的工程,減少邊區戍守和轉輸,以緩解民憤。二世對李斯本就有怒氣,這下一觸即發。他咆哮道:“這些都是先帝開創的功業,必須繼續從事!如今我才即位兩年,就蜂盜并起,完全是因為你們鎮壓不力所緻,卻想罷先帝之所為。你們身為兩朝重臣,上無以報先帝,次不為朕盡忠,還有何資格占着丞相、将軍的位子!”說罷,下令将他們交付司法官審辦。

馮去疾、馮劫非常痛心,為了不受羞辱,不久便在獄中含恨自殺。胡亥派趙高審訊李斯父子謀反的案件,趙高天天嚴刑逼供,直打得李斯皮開肉綻,體無完膚;李斯實在受不住,隻得招了假供。他之所以不自殺,是因為自思有雄辯之才,又是秦王朝的有功之臣;而且,自己也的确沒有謀反,說不定通過上書二世就會赦免他。可是李斯不知知道,進谏之路已完全為趙高一黨把持,申訴書全落入了趙高手中。趙高将書撕個粉碎:“囚犯還有資格上書!”為了堵住李斯嘴。他派自己的親信扮成禦史(監察官)、谒者(官名,為國君掌管傳達)、侍中(官名,秦時設五人,往來殿内、東廂奏事),輪番提審。若李斯以實情相對,則施行拷打,直到李斯堅持假供不再改口為止。後來二世真的派人來審訊他,李斯以為還是和以前一樣,就仍以假口供對之。胡亥看到口供後,以為李斯真想謀反,對趙高感恩戴德:“如果不是愛卿,朕幾乎被丞相出賣了!”等到調查“李由通盜”的使者到三川時,李由已為項梁帶領的起義軍所殺。趙高見死無對證,便又欺騙二世說已将其就地正法。

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七月,經過一系列策劃,李斯的罪名終于被趙高羅織而成,再也無法改變了。奔赴腰斬刑場的李斯,悔恨交加卻為時晚矣。李斯臨死前已看到到了秦必亡的氣息:“今反者已有天下之半矣,而心尚未寤也,而以趙高為佐,吾必見寇至鹹陽,麋鹿遊于朝也。”秦朝的氣數,在胡亥與趙高的統治下,已喪失殆盡。

指鹿為馬

李斯死後,趙高名正言順地當上了丞相,事無大小,都完全由他決斷,幾乎成了太上皇,漸漸不把胡亥放在眼中了。一天,趙高趁群臣朝賀之時,命人牽來一頭鹿獻給胡亥,說:“臣進獻一馬供陛下賞玩。”胡亥雖然糊塗,但是鹿是馬還是分得清。他失聲笑道:“丞相錯了,這明明是頭鹿,怎麼說是馬呢?”

趙高闆起臉地問左右大臣;“你們說這是鹿還是馬?”圍觀的人,有的懾于趙高的淫威,緘默不語;有的慣于奉承,忙說是馬;有的弄不清趙高的意圖,說了真話。胡亥見衆口不一,以為自己是沖撞了神靈,才會認馬為鹿,遂召太蔔算卦,太蔔道:“陛下祭祀時沒有齋戒沐浴,故至于此。”胡亥信以為真,便在趙高的安排下,打着齋戒的幌子,躲進上林苑遊獵去了。二世一走,趙高便将那些敢于說“鹿”的人紛紛正法。

導緻亂世

然而,此刻的鹹陽城外,已到處卷起了亡秦風暴。陳勝、吳廣起義失敗後,項羽、劉邦領導的反秦義軍以更加迅猛的勢頭繼續戰鬥。秦二世三年巨鹿(今河北平鄉縣西南)一役中,秦軍主力被項羽打敗,精銳盡失,大将王離被擒。章邯求助不成,恐朝廷降罪,率20萬大軍投降。六國舊貴族見機紛紛自立為王,并力西進。劉邦帶着數萬兵馬迂回進入武關(今陝西商洛縣西南丹江北岸),為了早日攻克鹹陽,他派人暗中與趙高聯系,希望趙高能作内應。趙高擔心胡亥知道後禍及自己,便稱病不上朝,私下裡暗算着乘亂奪位之事。

章邯的倒戈,給了搖搖欲墜的秦王朝一個沉重的打擊,胡亥寝食難安,他派使者質問趙高:“丞相不是總說關東盜賊不能成氣候嗎,令天怎麼會到了這種地步?”趙高聽了知道二世對自己産生了懷疑與不滿,于是秘密與弟弟趙成和女婿閻樂商議對策,制定了弑君政變的計劃:由鹹陽令閻樂率領手下士兵裝扮成山東農民軍攻打望夷宮(今陝西鹹陽市東北泾河南岸),以郎中令趙成為内應,趙高則負責指揮全局。

殺害二世

一切安排妥當後,趙成便在宮内散布謠言,假裝說有盜賊,命令閻樂發兵追擊,緻使宮内防守空虛。同時,閻樂指使部分親兵,化裝成農民軍,将自己的母親劫持起來,暗中送到趙高家中,一邊又率千餘人以追賊為名直逼望夷宮而來。他們沖到宮門前,大聲向守門官吼道:“強盜進了宮門,你們為何不抵擋?”守門官莫名其妙,問:“宮内外禁衛森嚴,怎麼會有賊人進宮呢?”閻樂不容分辯,手起刀落,殺死了守門官,沖進了望夷宮。逢人便砍,見人放箭。一時宮中血肉橫飛。

胡亥見狀吓得目瞪口呆,直到趙成與閻樂走進來。才明白是怎麼一回事。胡亥急召左右護駕,怎料侍從們早已溜之大吉,隻有一個宦者站在身邊。他揪住宦者的衣衫,歇斯底裡大叫:“你怎麼不早告訴我呢,現在弄成這樣,我該怎麼辦!”宦者鼓起勇氣道:“正因為奴才平時不敢說話,才能活到今天。否則,早就被皇上賜死了。”

閻樂沖到胡亥面前,胡亥道:“朕乃真龍天子,你敢弑君!”閻樂氣勢洶洶:“你這個無道暴君,搜刮民膏,殘害無辜,天下人人得而誅之。你還有什麼可說的?”胡亥問:“我可以見一見丞相嗎?”閻樂一口拒絕:“不行!”胡亥仍不死心,哭喪着臉哀求:“那麼,可以給我一個郡王當嗎?萬戶侯也行。”閻樂搖搖頭。胡亥絕望地叫道:“隻要保全性命,我情願做一名百姓,這總行了吧!”閻樂說:“我奉丞相之命,為天下鏟除暴君,你說得再多也沒用,快快自裁吧!”此時的胡亥,無可奈何,拔出長劍,結束了他可憐又可恨的一生。

不得善終

閻樂向趙高報告了胡亥已死的消息,趙高匆匆趕到現場,摘下了胡亥身上的玉玺佩上,大步走上殿去,仰仗着自己也有着嬴姓趙氏的血統,準備宣布登基。但是文武百官皆低頭不從,以無聲的反抗粉碎了他的皇帝夢。趙高頓覺天旋地轉,他這才感到自己的罪惡達到了“天弗與,群臣弗與”的程度,隻得臨時改變主意,将玉玺傳給了王室成員子嬰。由于秦的力量已大為削弱,子嬰隻得取消帝号,複稱秦王。

子嬰早在當公子期間,就已耳聞目睹了趙高的種種罪行。被趙高推上王位,知道自己不過乃是一個傀儡而已。子嬰不願再重蹈胡亥的覆轍,便與自己的貼身宦官韓談商定了斬除趙高的計劃。

原來趙高要子嬰齋戒五日後正式即王位。等到期限到了,趙高便派人來請子嬰接受王印,正式登基。可子嬰推說有病,不肯前往。趙高無奈,隻得親自去請。等趙高一到,宦官韓談眼疾手快,一刀就将他砍死了。子嬰随即召群臣進宮,曆數了趙高的罪孽,并夷其三族(父族、母族、妻族)。

主要影響

秦統一天下後使用小篆,統一文字,于是令李斯作《倉颉》七章、趙高作《爰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七章作為全國規範字帖,皆取材于周宣王時期的大篆《史籀》十五篇。西漢時期,闾裡書師将三篇以六十字為一章合并為《倉颉篇》,共五十五章。西漢時期又稱《倉颉》、《爰曆》、《博學》為三蒼。但因種種原因《倉颉篇》文字大都失傳。

曆史評價

正面

清代史學家趙翼所著《陔餘叢考》指出趙高本為趙國公子,因痛惜自己的國家被秦國所滅,不惜殘害自己的身體自宮後進入秦宮引發秦朝内部一系列争鬥,殺盡秦朝宗室,滅亡秦朝,趙高的所作所為志在複仇,并指出此段資料來源于司馬貞的《史記索隐》。

根據此段資料多有詩歌贊美趙高為國複仇之舉:屈大均有詩贊美趙高:可憐百萬死秦孤,隻有趙高能雪恥。趙高生長趙王家,淚灑長平作血死。報趙盡傾秦縣郡,報韓隻得博浪沙。

呂星垣有詩贊趙高:趙高趙國諸王孫,求為秦賊肢體殘。趙高名在列仙傳,何得仙家濫其選。索引戋言頗辯冤,鹿馬計勝長平戰。日中白虹匿無迹,王孫本是邯鄲客。頗死牧廢無英雄,山河西吞惜無策。颠覆鹹陽志已酬,組糸子嬰維爾力。

《詠趙高》一詩贊美趙高:當年舉世欲誅秦,哪計為名與殺身。先去扶蘇後胡亥,趙高功冠漢諸臣。大賈滅嬴憑女子,奇謀興漢讵蕭曹。留侯椎鐵荊卿匕,不及秦宮一趙高。

現代學者李開元也稱贊趙高是“第一流的書法家、文字學家,也是精通法律的專才,他體魄高大強壯,騎術車技精湛,武藝非同尋常,是秦帝國宮廷中不可多得的文武雙全的人材。”

負面

趙高制造的多起秦朝宮廷政變,加劇了秦朝内部的動蕩;趙高屢進讒言、濫殺無辜,緻使秦朝損失大批文臣武将,加速了秦朝的滅亡,曆史上大都對趙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為持否定态度,例如:

李斯評價趙高:今高有邪佚之志,危反之行,如子罕相宋也;私家之富,若田氏之于齊也;兼行田常、子罕之逆道而劫陛下之威信,其志若韓玘為韓安相也。

漢昭帝時的賢良文學評價趙高:昔趙高無過人之志,而居萬人之位,是以傾覆秦國而禍殃其宗,盡失其瑟。

曹丕:“昔伊戾費忌,以無寵而作讒;江充焚豐,以負罪而造蠱。高斯之詐也貪權,躬寵之罔也欲貴,皆近取乎骨肉之間,以成其兇逆。”

孔融評價趙高:且被刑之人,慮不念生,志在思死,類多趨惡,莫複歸正。夙沙亂齊,伊戾禍宋,趙高﹑英布,為世大患。

陳琳評價趙高:曩者,強秦弱主,趙高執柄,專制朝權,威福由己;時人迫脅,莫敢正言;終有望夷之敗,祖宗焚減,污辱至今,永為世鑒。

唐太宗評價趙高:至如趙高之殒二世,董卓之鸩弘農,人神所疾,異代同憤。

柳宗元評價趙高:胡亥任趙高而族李斯,乃亡,舊不足倚也。元稹批判趙高:彼趙高者,詐宦之戮人也;而傅之以殘忍戕賊之術,且曰恣睢天下以為貴,莫見其面以為尊。是以天下之人人未盡愚,而胡亥固已不能分獸畜矣。趙高之威懾天下,而胡亥固已自幽于深宮矣。

唐昭宗評價趙高:“宦官之興,肇于秦、漢。趙高、閻樂,竟滅嬴宗;張讓、段珪,遂傾劉祚。”

蘇轼評價趙高:始皇緻亂之道,在用趙高。夫閹尹之禍,如毒藥猛獸,未有不裂肝碎膽者也。

梁啟超評價趙高:其下者則巧言令色,獻媚人主,竊弄國柄,荼毒生民,如秦之趙高,漢之十常侍,唐之盧杞、李林甫,宋之蔡京、秦桧、韓侘胄,明之劉瑾、魏忠賢,穿窬鬥筲,無足比數。

人際關系

父親不知姓名,是文法官吏。

母親不知姓名,因為有罪受過刑罰,赦免後,由于身體有受刑後的殘疾,不便見人,也不願被人瞧見,就一直在隐官勞動生活。

有兄弟數人,大多數都不知道姓名,但是有一個叫趙成。趙成後來做了秦朝的郎中令。

有一個女兒,不知姓名,嫁與閻樂。但明代學者郎瑛所著《七修類稿》認為趙高的女兒為養女。閻樂任鹹陽令,曾經參與望夷宮之變。

人物争議

身世之争

趙高的身世,有關趙高身世的史料甚少,《史記·蒙恬列傳》曰:“趙高者,諸趙疏屬也。趙高昆弟數人,皆生隐宮,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賤。”就此衍生出了多種說法:

秦宗室遠親說

這種說法主要結合了《史記·秦本紀》關于秦國君主為“趙氏”的說法,并認為趙高的趙氏就是秦國宗室的趙氏。學者曹道衡即持此說,認為趙高與秦王室同族。批評者辛德勇認為,這種說法沒有考慮到秦宗室的氏改為“秦”的可能,也與趙高的經曆所展現出的情況不相吻合。

趙宗室遠親說

這種說法認為,趙是趙國王族的姓氏,故趙高的父系是趙國王室的疏族。清代學者趙翼曾稱:“《史記索隐》謂高本趙諸公子,痛其國為秦所滅,誓欲報仇,乃自宮以進,卒至殺秦子孫而亡其天下。”亦即《史記索隐》記載稱趙高屬趙國宗室,為報仇而自宮入秦宮。然而,趙翼的引文并不見于傳世的《史記索隐》,反而與之抵牾,應屬誤引,此種趙高複仇之論也缺乏曆史根據。

當代學者如李開元亦認為趙高之祖先可能是在秦為人質的趙國王族,處境類似于秦公子異人。批評者認為其證據不足,且有自相矛盾之處。

非宗室說

這種說法對秦宗室、趙宗室的說法都加以反對,認為趙高之“趙”即使是出自造父一支(這種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也已與秦的宗室失去聯系,至于趙宗室說則更不足憑信。學者辛德勇即持此說,并進而結合“隐宮”一詞推測趙高出身于官奴一類的家庭。然而,“隐宮”究竟如何解釋,仍存争議,這又涉及關于趙高閹人身份的考證了。

閹宦身份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說趙高是“宦人”,有“宦籍”,一般理解為趙高屬于閹人,此外《史記·秦始皇本紀》和《史記·蒙恬列傳》又均有“隐宮”一詞,《史記》之“三家注”均理解為與宮刑有關,其中《史記索隐》所引劉伯莊(《索隐》簡稱“劉氏”)語更說明此系“被宮”。盡管如此,關于趙高是如何成為閹人的,乃至于趙高究竟是否具有閹人身份,都存有不同的說法;就前者而言,有自宮、天閹等說;就後者而言,主要涉及對“宦”、“隐宮”等的解釋問題。

自宮說

這種說法認為趙高是為了複仇而自宮成為閹人,進入秦宮的,主要出自趙翼的《陔餘叢考》。這種說法缺乏可靠史料的佐證。

天閹說

這種說法将《史記·蒙恬列傳》中的“隐宮”二字解讀為趙高本有殘疾,屬于“天閹”,宋人胡寅、清人喬松年均持此說。然而,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趙高有女婿閻樂,故當有女兒,并非“天閹”。胡寅等人的觀點,可能源于《資治通鑒》中的“生而隐宮”之語,此語與《史記》原文的“生隐宮”亦有出入,并不準确。

非閹說

這種說法認為,趙高不是閹宦。論者首先就趙高有女這一點提出疑問。清末學者沈家本即曾因趙高有女懷疑趙高并非閹宦,并批駁了《史記索隐》所引劉伯莊語;盡管如此,沈家本仍認為“而隐宮之為宦者,與趙高情事相合”,認為《史記正義》關于“隐宮”等的解釋不能被武斷否定。學者馬非百亦将趙高有女作為論據。實則受宮刑者未必無子女,司馬遷即是一例。以此立論缺乏說服力。

其次,關于“隐宮”的理解。馬非百根據《睡虎地秦簡》提出,“趙高兄弟皆生隐宮”的“隐宮”一詞,是“隐官”的誤寫;而隐官的性質,則“和後世的勞動教養所大緻相同”。學者傳漢、李開元等承其說。周曉瑜等則反過來認為“隐官”系“隐宮”之誤,此外還有“宮”、“官”可通,以及“隐宮”和秦簡所見“隐官”本無關聯等說法,可謂衆說紛纭。不過,這種說法主要涉及《史記》關于“隐宮”的舊注,而舊注并非證明趙高為閹宦的必要證據。

其三,關于“宦”的理解。馬非百區分了“宦人”與“宦者”,認為前者是“仕宦”之人,後者才是閹宦。李開元承其說,并進而據《張家山漢墓竹簡》認為“宦”就是在宮中内廷任職的意思,還将“宦籍”解釋為“門籍”。批評者梳理了《史記》中使用“宦”字的情形,對此提出了質疑,并進而結合嫪毐之亂帶給秦王的震怒質疑男性仕于宮中的可能性,還指出李開元對“宦籍”的解釋十分牽強。還有學者結合《史記》上下文,認為秦二世所說趙高的“宦人”身份,指的并非仕宦之人,而正是宦官之意。

閹宦說

閹宦說受到前述修正或質疑,但仍有自己的理據。學者辛德勇等主張,趙高确為閹宦。抛開《史記》舊注和衆說紛纭的“隐宮”,這一點也有《史記》所載“宦人”、“宦籍”等的印證(相關争議見上文),并與趙高作為宮中近侍的身份相符,還得到趙高的官職(“中車府令”、“中丞相”)所加“中”字的印證(此字被理解為“中官”亦即宦官之意)。并且這種認識也見于漢代人士,例如樊哙率群臣排闼見劉邦時,劉邦正頭枕“宦者”而卧,樊哙即以趙高事進谏,京房在進谏時也以趙高暗指西漢宦官石顯。不過,趙高究竟如何成為了閹宦(也就是是自宮還是被宮),則難以考證了。

官職之争

參見:中車府令

據《漢書·百官公卿表》,太仆屬官有車府令丞。秦代趙高曾任“中車府令”。有學者認為:諸書“均稱秦官為‘車府令’,而趙高獨稱‘中車府令’者,蓋以高為中人故也”。意即趙高就任車府令的官職後,因其能自由進出宮廷,故而在車府令的官名之前加“中”,稱作“中車府令”。但是,現據“中車府丞”封泥可知,在太仆屬官車府令丞之外,當另有中車府的機構。中車府應與中廄一樣,同屬皇後宮官系統。中廄,或以管馬為主;中車府,或以管車為主。

生年考證

關于趙高的生年,史書沒有明确的記載,不過,根據趙高的仕宦經曆,可以作大緻的推測。上引《史記》李斯列傳載趙高說李斯擁立胡亥說:

高固内官之厮役也,幸得以刀筆之文進入秦宮,管事二十餘年,未嘗見秦免罷丞相功臣有封及世者也,卒皆以誅亡。

趙高說李斯,是在秦始皇三十七(公元前210)年的沙丘政變。此時,趙高進入秦宮為吏,已有二十餘年。據此前推二十餘年,以二十一到二十九年計算,趙高進入秦宮當在秦王政八年到十六年之間。取其中間,以二十五年計算,可以大緻将趙高進入秦宮的時間定在秦王政十二(公元前235)年。

趙高的仕宦經曆是:史學童-史-令史-尚書卒史-中車府令-郎中令-丞相。根據上引《張家山漢簡》史律,史學童入學室是十七歲,三年後有揄史的考試,三年後再有統一考試。以此推測,趙高十七歲入學室為史學童,二十歲太史考試合格揄史,二十三歲參加統一大試,以第一名除為尚書卒史入宮任職,時間在秦王政十二年。也就是說,秦王政十二年,趙高二十三歲。以此計算,趙高出生于秦昭王四十九(前258)年,死于秦二世三(前207)年,活了五十二歲。趙高任郎中令,是在五十歲時,出任丞相,是在五十一歲時。

死亡原因

一說趙高是被秦将章邯而非子嬰所殺(據《趙正書》)。

上一篇:林丹汗

下一篇:姚芊羽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