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京民

趙京民

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
趙京民,1954年12月出生,少将,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2007年8月27日任命中國少将趙京民擔任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部隊指揮官,接替離任的默斯加爾德(Kurt Mosgaard)。這是聯合國首次任命中國人擔任國際維和部隊指揮官[1]。
  • 中文名:趙京民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族
  • 籍貫:
  • 畢業院校:
  • 職業:軍人(少将)
  • 主要成就: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
  • 性别:男

個人簡介

趙京民,1954年12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少将軍銜,中國首位聯合國維和部隊指揮官。他曾在南京和塞内加爾首都達喀爾接受教育。3次進入專業院校和中高級指揮院校培訓,并留學非洲;熟悉步兵理論,可以流利地用法語、西班牙語和英語進行交流。

人物履曆

趙京民少将先後在中國駐叙利亞、比利時、突尼斯大使館擔任翻譯、秘書、武官助理、陸海空軍武官等職務;曾任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高級參謀;三次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擔任過聯合國駐伊拉克—科威特觀察團駐科威特聯絡處主任;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軍事觀察員、部隊指揮官,是首位擔任聯合國維和部隊高級指揮官的中國軍人,其離任後聯合國秘書長在給安理會的報告中稱其“模範地履行了職責”。趙京民少将在國内作戰部隊擔任過多級職務,現任國防部維和事務辦公室高級參謀。服役37年,趙京民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開放的多邊環境下工作。2007年9月17日,他正式就任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軍事部隊指揮官,成為首位擔任聯合國維和部隊高級指揮官的中國軍人。

2012年10月12日,趙京民少将客座教授聘任儀式在山西大學外國語學院舉行,行龍副校長出席并為趙京民少将頒發了聘任證書。趙京民少将為外國語學院師生做了題為“聯合國維持和平行動”的專題報告。報告首先介紹了聯合國的職責、聯合國的組成機構,安理會的職責和機構,在此背景下,主要講述了聯合國維和行動的相關知識,包括維和行動的基本要求、主要職責,其中又重點介紹了中國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的原則及基本情況。

工作環境

西撒哈拉位于非洲西北海岸,與摩洛哥、毛裡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接壤,1976年以前,由西班牙管理。摩洛哥和毛裡塔尼亞均對該領土提出主張,但這些主張遭到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哈拉“波利薩裡奧陣線”的反對。

1976年西班牙撤出後,摩洛哥認為西撒哈拉是摩洛哥的一部份,而“波利薩裡奧陣線”堅決要求獨立,雙方随即發生戰事,聯合國則一直努力尋求辦法解決西撒哈拉問題。毛裡塔尼亞于1979年聲明放棄對西撒哈拉的一切主張。1979年非洲統一組織也開始積極尋求和平解決沖突的辦法。

1985年,聯合國秘書長與非統組織合作提出解決建議。1988年8月30日,摩洛哥和“波利薩裡奧陣線”接受了建議。1990年,安理會核準了秘書長提出的解決計劃報告。1991年4月29日,安全理事會通過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西撒哈拉全民投票特派團,負責監察停火狀況,并且組織進行讓西撒哈拉人民決定該地區未來地位的公民投票。

根據解決計劃,西撒哈拉全民投票應于1992年1月舉行,但由于沖突雙方在确定選民資格等重要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公投一拖再拖,西撒特派團任期一再延長。

個人自述

二十年前我在西撒哈拉工作時,那裡的地表溫度最熱可達七十五攝氏度。我穿着解放鞋,裡面還墊着厚厚的氈墊,依然被燙得直跳,根本就站不住。那時候,我特别懷念當戰士挖坑道的那段歲月。

那時,我是北京軍區一名守坑道的戰士。記得當時我跟團長、政委在坑道口上蓋了一所房子,就住在外面,參謀長住在坑道裡頭。那時溫度都是零下三十攝氏度,非常冷,和我在西撒哈拉的情況翻了過來。寒冷的夜晚時常令我夜不能寐。因為是剛剛中學畢業,特别留戀學校,但在部隊裡沒有什麼書看,于是就哈着寒氣天天翻看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沒事的時候就寫一些自己的心得體會,記一些日記。後來我們政治處有一個幹事看了我的日記本,說我的文字挺好的,文化水平比較高。

當時有院校來招生,這個幹事就推薦我,我便上學提幹了。士兵生活在我整個40年的軍旅生涯中也許過于短暫,但卻有兩點讓我印象深刻:一個是整内務,得把被子疊成豆腐塊,疊不好,就壓被子,但新被子不好壓,壓着壓着我就睡着了。再一個就是搶扁擔、搶掃帚,搶着勞動,每天早上起來去挑水,打掃衛生。當時為了争當五好戰士,大家沒有别的心思,就是想在部隊裡好好幹。

從一開始當兵到現在,正好趕上中國走向世界的階段,中國開放,軍隊開放。我1970年當兵,1971年咱們進入聯合國,中國在國際上地位在提高,中國軍隊在外面的影響力也在提高,中國軍隊走出國門也越來越多了。有了過硬的政治素質和軍事素質,機會來了才能好好把握住。在國外大家都是暗着較勁,誰的素質好不是靠嘴說就能被别人認可的。

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我在巡邏,當時聯合國沒有自己的車,用的是遊擊隊的車,還沒有車篷,沒有空調,有的隻是一部電台。突然電台通知我說80公裡外有一個站點缺東西了,讓我去送。沙漠裡流沙很多,沒有道路,沒有導航,隻有我随身攜帶的指北針。于是我就自己畫了一張圖,開車過去了。這一來,好多其他的觀察員都對我很佩服,說這才是真正的當兵的人。為什麼呢?因為沒有地圖在沙漠裡開車是很危險的事,一旦迷失了方向,食物和水保證不了的話是有生命危險的。

我的軍旅之路有一半以上的時間是在開放的多邊環境中工作。我的體會是,人的知識面應該廣一些,什麼都要懂一點,總會有機會用得上的。從1966年開始,我就在家裡養魚,經常要給魚缸換水,用皮管子吸髒東西之類。有一次我看到美國隊長和加拿大隊長兩個人在給汽車加油。他們用皮管子在桶裡吸柴油,結果吸一口就把油給咽下去,吸一口又咽下去,就是出不來。我走過去,說我來試試。我就把這個管子扔到桶裡頭,捏着口拿出來,一放,油就出來了。那兩個人佩服得目瞪口呆。

當年我還是觀察員的時候,和來自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等11個國家的20多個觀察員在一起。來的可以說都是各國的精英,大家都在暗自比賽。那時我的英語不是很好,于是我就總是随身帶一個小錄音機,每次電台通報,我就把情況錄下來,晚上休息的時候,打開錄音機,自己練習聽抄,不會的詞就查字典。這樣練習了半年,我的英語有了很大的提高。

現在學習的媒介更加多樣化了,戰友們可以借助這些,多開闊自己的視野,擴大知識面,做個全才。有句名言叫“機會隻給有準備的人”。隻要刻苦學習處處留心,無論在部隊還是到地方,都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上一篇:袁濤

下一篇:周海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