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

走西口

人口遷徙事件
走西口是“中國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遷徙”事件之一,從明朝中期至民國初年四百餘年的曆史長河中,無數山西人、陝西人、河北人背井離鄉,打通了中原腹地與蒙古草原的經濟和文化通道,帶動了北部地區的繁榮和發展。西口,狹義的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殺虎口;陝西府谷口;河北獨石口,即晉北人、陝北人以及河北人走西口的交彙點。西口是晉商、陝商出關與内蒙外蒙貿易的地方,所以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晉北人,陝北人,河北人。後西口泛指在長城以北的内外蒙古從事農業、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陝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
    中文名:走西口 外文名: 發生地點: 特征:種地、經商謀生,也有移民 民族:漢族、蒙古族等 流出地:山西、陝西、河北等 界限:長城 流入地:内外蒙古 故事年代:清末、民國初期

地理位置

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包括山西殺虎口;陝西府谷口,即晉北人、陝北人走西口的交彙點。西口是晉商、陝商出關與内蒙外蒙貿易的地方。走西口的主力人群包括晉北人,陝北人,河北人,還有少量的山東人、河南人等。

後西口泛指在長城以北的内外蒙古從事農業、商品交易的地方,包括陝西北部的神木口,河北北部的張家口以及歸化城(今呼和浩特市和包頭市)。我們要尊重史實,即是對曆史的負責,也是對後人的負責。

西口殺虎口,在明代是長城要塞,名為殺胡口、殺胡堡,從這個名稱可見當時長城内與邊塞民族關系的緊張狀況。隆慶和議後明朝在長城沿邊宣府、大同、山西三鎮開設互市,大同右衛即于此時設馬市于殺胡口關城下,使之成為邊貿往來的孔道與平台。

入清,殺胡口改名為殺虎口,因其位于西北商道的交通樞紐,順治七年(1650年),清政府在殺虎口設稅關,次年“設監督一員,經收課稅”。

此後,又在歸化城設分關,沿長城内外大同得勝口、河曲、包頭、托克托、陽高和天鎮等處設稅收分局、支卡,專門負責征收東自天鎮、西至陝西神木一帶的關稅。并規定,“商人運載貨物,例需直赴殺虎口輸稅,不許繞避别口私走”。

曆史背景

清代是中國人口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清初通過康雍幹三世的休養發展,到乾隆朝全國人口突破三億大關。人地矛盾尖銳,大量内地貧民迫于生活壓力,“走西口”、“闖關東”、"蹚古道"和“下南洋”,"赴金山",形成近代五股大的移民浪潮,都是以謀生為特點的非官方行為。

“走西口”是清代以來成千上萬的晉、陝等地老百姓湧入歸化城、土默特、察哈爾和鄂爾多斯等地謀生的移民活動。“走西口”這一移民活動,大大改變了内蒙古的社會結構、經濟結構和生活方式。

同時,占移民比例極高的山西移民,作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載體,将山西的晉文化帶到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區,使當地形成富有濃郁山西本土特色的移民文化。晉文化作為農耕文化的一部分,通過人口遷移,與當地的遊牧文化相融合,形成富有活力的多元文化,豐富了中國的文化。

山西北部土地貧瘠,自然災害頻繁,生存環境的惡劣迫使晉北很多人到口外謀生。“河曲保德州,十年九不收,男人走口外,女人挖野菜”的山西舊謠充分說明“走西口”者多為自然災害引起的饑民。

清光緒三年至五年,山西等省大旱三年,出現被稱為“丁戊奇荒”的近代最嚴重的旱災,甚至部分地區寸雨未下。自然災害引起的人口流遷,以忻州、雁北等晉北地區最為突出。

晉北各州縣貧瘠的土地,惡劣的自然環境迫使大批百姓離開故土。例如“陽高地處北塞,砂碛優甚,高土黃沙,滿目低土,堿鹵難耕……地瘠民貧,無所厚藏,一遇荒歉,流離不堪。”在貧瘠的土地,寒冷的氣候,無川流灌溉的惡劣自然環境裡,晉北人生活困苦。每遇災歉,人們不得不流離失所,奔赴口外謀生。

具體含義

從山西人走西口的大緻路線圖看,山西人從山西中部和北部出發,一條路向西,經殺虎口出關,進入蒙

古草原;一條路向東,過大同,經張家口出關進入蒙古。

民間所說的“走西口”中的“西口”就是山西省朔州市右玉縣殺虎口.走出這個西口,就到了昔日由山西人包攬經商天下的歸化與綏遠(統稱歸綏)、庫倫和多倫、烏裡雅蘇台和科布多及新疆等地區.“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

“殺虎口”還是通往蒙古恰克圖和俄羅斯等地經商的重要商道。“殺虎口”的興衰史也反映了晉商發展興衰的曆史。

社會價值

“走西口”是一部辛酸的移民史,是一部艱苦奮鬥的創業史。一批又一批移民背井離鄉北上口外的蒙古地區,艱苦創業,開發了内蒙古地區。從此,無數的山西、陝西、河北等地的群衆百姓,前往了内蒙地區謀求生活。據數據顯示,光緒後期曾就有幾百萬的百姓離開家鄉。而在這一整個移民浪潮中,山西省就有1300多萬群衆移民外省。

更重要的是,他們給處于落後遊牧狀态的内蒙古中西部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使當地的整個文化風貌發生了根本的改變。伴随着“走西口”移民的進程,口外的内蒙古地區以傳統單一的遊牧社會演變為旗縣雙立,牧耕并舉的多元化社會。在這一演變過程中,作為移民主體的山西移民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由于山西移民在移民中占絕大多數,因而當地的移民文化更多地富有晉文化的特色,也可以說是晉文化在這一地區的擴展。

人口的流動,帶動了文化的傳播,而文化的傳播,又拉近了地區間的距離,增強了它們的認同感。“走西口”這一移民浪潮,大大促進了内蒙古中西部地區與内地的交流,進一步增進了蒙漢之間的民族感情,對我們多民族國家的繁榮穩定産生了一定的積極的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