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

赤眼蜂

赤眼蜂科寄生性昆蟲
赤眼蜂,顧名思義是紅眼睛的蜂,不論單眼還是複眼都是紅色的,屬于膜翅目赤眼蜂科的一種寄生性昆蟲。赤眼蜂的成蟲體長0.5~1.0毫米,黃色或黃褐色,大多數雌蜂和雄蜂的交配活動是在寄主體内完成的。它靠觸角上的嗅覺器官尋找寄主。先用觸角點觸寄主,徘徊片刻爬到其上,用腹部末端的産卵器向寄主體内探鑽,把卵産在其中。
    中文名:赤眼蜂 拉丁學名:Trichogrammatid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膜翅目 亞目:細腰亞目 科:赤眼蜂科 亞科: 族: 屬:赤眼蜂屬 亞屬: 種:赤眼蜂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簡介

赤眼蜂是自然界一類寄生性天敵,在天敵的種類中,它最小,體長隻有0.5毫米,因為它的複眼是紅色,所以叫赤眼蜂。

赤眼蜂在自然界的種類很多,全世界有130多種,中國常見的有26種,生産上常用的赤眼蜂種類有螟黃赤眼蜂、松毛蟲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

赤眼蜂的防治對象計有20多種農林作物的60多種害蟲。

形态特征

雌蜂體長不超過一毫米,呈光亮黃色,頭背面闊而短,後頭向内彎曲,口器淡黃色;複眼赤色,卵圓形,單眼三個,為赤色,位于複眼間,在中央略居前方;觸角黃色五節;胸腹較頭狹,背腹兩面黃色;腹部近卵圓形,末端較尖;前翅寬,翅緣有纓毛,後緣角最長;前翅較體長;後翅細長,呈刀形。

雄蜂比雌蜂小,腹部呈黑褐色,觸角末節棍棒狀,着生長毛。

生物學特性

成蟲壽命20~25℃時4~7天,30℃以上時1~2天。

雌蜂平均産卵42粒,在害蟲卵内産卵,幼蟲孵化後取食卵液,殺死寄主卵,7~12天繁殖一代。

雌蜂産卵25~28℃,相對濕度60~90%為宜。20℃以下以爬行為主,活動範圍變小,水平擴散半徑減小,25℃以上時,赤眼蜂水平擴散半徑可達10米。

寄主範圍

 赤眼蜂的繁育寄主有黃地老虎、米蛾、麥蛾、一點谷蛾、灰帶毒蛾,松毛蟲和柞蠶等卵。

作用

赤眼蜂屬于膜翅目赤眼蜂科。赤眼蜂是世界範圍農林害蟲生物防治着應用最廣泛的一類寄生蜂,特别是在抑制許多鱗翅目害蟲的大量發生時,此類天敵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人工養殖技術

人工繁殖赤眼蜂需要有蜂種、寄生卵、繁蜂室和一定的低溫冷藏等設備:

1、蜂種選擇:各種赤眼蜂對寄主及環境有一定的選擇性,選擇适宜的蜂種很有必要。根據赤眼蜂對環境條件的要求,可分為三種活動類型:

(1)林間活動型:多喜寄生在林間樹木上或果樹害蟲的卵塊上,如松毛蟲赤眼蜂。

(2)平原活動型:多喜寄生于旱田作物害蟲卵上,如寄生在玉米螟、棉鈴蟲等卵内的玉米螟赤眼蜂。

(3)沼澤活動型:一般多喜在沼澤地作物上活動,如稻螟赤眼蜂。

2、種蜂的來源:種蜂來源最好采集本地蜂種,如防治松毛蟲等林木害蟲可選擇松毛蟲赤眼蜂,可在秋季8月低9月初,在松林内采集被寄生卵塊,攜回室内等羽化出蜂後接蜂轉育,待發育老熟幼蟲階段時放入1~4℃低溫處冷藏。每1~3個月轉育一次,延續到第二年繁蜂作蜂種。也可在赤眼蜂活動産卵期,在林内懸挂卵卡人工誘集,分離蜂種。

3、寄主卵的選擇:主要種用柞蠶蓖麻蠶卵作寄主卵,其次有的用松毛蟲卵、油茶毛蟲、麥蛾等害蟲的卵作轉換寄主卵。

4、寄主卵的制備:

(1)暖繭:越冬後的秋繭發育起點溫度為9℃,有效積溫為220日度。

(2)洗卵:蛾子羽化後立刻剔出雄蛾防止交尾,待雌蛾展好翅後拾入果筐内,第二天破腹取卵,寄主卵的制取方法有二,一是将蛾腹取下冷藏,此法卵粒新鮮,不易幹癟;二是破腹取卵,即揉搓蛾腹,清水淘洗,涼幹即可備用。

(3)卵卡的制作:最簡單的制法是用毛筆将乳塗在紙片上,然後将卵撒在膠面上,抖去多餘的卵粒而成。

5、接蜂繁殖:接蜂的方法很多,如蜂箱接蜂法;窗口接蜂法;大空間接蜂法等。雖然形式不同,但道理相同,都是利用其趨光性與親卵性,記羽化的蜂子飛向一個密閉有光線的屏幕上,在屏幕上挂上卵卡接蜂。

6、蜂種複壯;赤眼蜂如繁殖代數過多(不宜超過10代),或複寄生量太大,蜂體出現退化現象,雌蜂體胖,變弱不能飛翔,複壯的方法有三:

(1)加大接蜂比例;

(2)加大接蜂距離,可加大到1.2~2米,淘汰不能飛向蜂卡的弱蜂;

(3)繁蜂中間更換一次寄主卵。蜂卡最好不冷藏,加大日産蜂量,不斷繁蜂。

使用方法

釋放赤眼蜂可有效防治菜青蟲、小菜蛾等鱗翅目害蟲。在田間一見到有蛾即開始放蜂。一般在傍晚時放蜂,從而減少新羽化的赤眼蜂遭受日曬的可能性。放蜂時,将蜂卡挂在每個放蜂點植株中部的主莖上。赤眼蜂的主動有效擴散範圍在10米左右,因此放蜂點在田間應分布均勻。赤眼蜂孵化後,可主動尋找害蟲卵并寄生。隔三天釋放一次,釋放5~6次,每次釋放5000~15000頭/畝。

上一篇:高盧雞

下一篇:三線閉殼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