賊道三癡

賊道三癡

新生代網絡小說作家
本名鄭晖,男,江西鷹潭人,癡于寫作、讀書和圍棋,故名“三癡”。創世中文網簽約作家,之前是起點簽約作家。新生代網絡曆史小說作家代表人物,寫了十年純文學,文筆優美。2001年開始傳奇文學創作,完成長篇小說《灞陵雪》、《西域王者傳奇》,以及中篇小說若幹,計百萬字。其中《灞陵雪》2004年在《中華傳奇》雜志連載,其後張貼于天涯、榕樹下、幻劍書盟等網站。2008年起正式在起點開山創作,2009年憑借五代十國題材曆史小說《皇家娛樂指南》正式跻身名家之類,《上品寒士》一經發布即席卷榜單,三癡也正式被書迷正式封神,成就他在網絡曆史小說奠基人的地位,新一代網絡曆史小說開河大神之一,與三戒大師并稱網絡曆史小說雙雄。11年4月,三癡突破題材限定,發布新作東方玄幻《丹朱》,題材新穎,文字清新自然,富有人情味,可謂玄幻類小說的清新之風,再次受到書迷的肯定。12年1月份連載《雅騷》,其成績更超過《上品寒士》。13年9月,三癡開始在創世中文網連載《清客》,2015年2月發表第二百一十四章 《謹以此章 向書友們告别》,為絕筆。甯不知傾城與傾國,不枉潑墨與高潔。三癡的小說,立意獨特,構思新穎,文筆優雅。筆者認為賊道最擅布局,他的局,無關陰謀與算計,而是通過語言布出一種種氣質。透過清新的文字,去完成一幅幅畫卷,從而帶我們走過一段又一段的旅程。[1]
    中文名:鄭晖 外文名: 别名:賊道三癡 民族: 出生地:江西上饒廣豐縣(後随父定居鷹潭) 畢業院校: 職業:作家 代表作品:《雅騷》、《上品寒士》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72年1月15日 去世年月:2015年9月21日 寫作開始時間:2001年 文筆特點:文筆優美

人物評價

2015年2月5日最後一更,為絕筆。

以上這700來字是小道在上月27号住院前寫的,原本打算腰稍微好些就繼續寫,但現在,小道不能再繼續寫作了,小道要向書友們告别了,因為小道命不久矣。

這不是開玩笑,小道真希望這隻是個玩笑,可是現實就是這麼殘酷,小道必須面對。

小道這次是因為腰痛無法起床才住院的,不料在ct和核磁共振檢查時發現肝部巨大腫塊,本地醫院束手無策建議轉院,28号小道在妻子和妹妹、妹夫還有妹夫的一位朋友的陪同下到了上海,在上海東方肝膽醫院就診,醫生建議做加強核磁共振,因為有熟人,檢查結果很快出來了,肝部腫瘤巨大達17cm,涉及肝動脈,無法手術切除,而且已經擴散,右腎有個4.5cm的瘤體,第3腰椎也有,這就是小道這次腰痛好不了的原因——

會診專家又建議做個pet-ct,找出原始病竈,因為肝部那巨大腫瘤并不是原發性的,是從其他部位轉移來的,其實對于小道來說,找出這個原始病竈已無關緊要,既然已經轉移、已經擴散,借用國足一句常用的解說詞:留給小道的時間不多了!

小道對死亡并不是很恐懼,小道喜歡看書,古來先賢大哲、名士高僧對生死的思考和感悟影響着小道,小道自己也寫過一篇《死之閑談》的散文,可是真的到了這一步,才發現還是很難超脫,這是一支冷箭,小道住院是為了治腰,何曾想到要面臨死亡呢。

母老、妻賢、女幼,牽挂的事真不少,可是沒有辦法了,殘酷的現實必須面對,小道談不上什麼堅強勇敢,戰勝病魔更不是小道主觀努力就能行的,小道隻是相對而言心态比較平和,沒有崩潰而已——

無法手術,化療也不适合,小道現在已經回到老家廣豐,住在妹妹家的老房子,準備吃中藥保守治療,不行的話那就葉落歸根,小道将聯系紅十字會捐獻眼角膜,最後做點有益的事。

小道網名三癡,癡的是讀書、圍棋和寫作,寫作是小道熱愛的事,并沒有當作是苦差,緻病也不是因為寫作太辛苦,整個2014年小道隻寫了二、三十萬字,網站編輯沒有催促過小道,編輯知道小道腰不好、胃不好,一直都是安慰小道把病養好一切都好說,隻是沒想到小道最終會是這種病!

對于寫作,小道最大的願望就是寫完《清客》後寫《蹈虛》,而現在,已經沒有可能了,真是遺憾。

這些年小道寫《皇家娛樂指南》、《上品寒士》、《雅騷》,得到了很多讀者的支持和鼓勵,有些書友還與小道在網上有交流,更多的則是默默支持小道,在這裡,小道謝謝書友們。

生命無常,惜福眼前,小道趁現在神智還清明、身體機能尚未惡化,會寫一些紀念先父和關于親人的一些文章,小道是骨子裡的文人,臨死也忘不了手中的筆,不過在這裡要先與書友們道别了,小道在小說裡曾兩次引用“太陽照常升起”這句話,而在屈指可數的某一日,小道的太陽将不再升起——

書友們,珍重!

作品

《清客》

小說名稱:清客

小說作者:賊道三癡

小說類别:兩宋元明

小說狀态:連載中

簡介:

一筆好字不錯,二等才情不露,三斤酒量不醉,四季衣服不當,五子圍棋

不悔,六出昆曲不推,七子歪詩不 遲,八張馬吊不查,九品頭銜不選,

十分和氣不俗。

溯流五百年,體驗遺失久遠的生活趣味,賊道三癡傾情力作——《清客》。

《雅騷 》

小說名稱:雅騷(13年9月,實體書以《活在晚明》為名上市。改名原因見作品相關或參考資料

)。

小說作者:賊道三癡

小說類别:兩宋元明

小說狀态:已完結

完成字數:1783392 字

簡介:

穿越到萬曆四十年,既想吃喝玩樂,又想直線救國。

沒錯,就是這麼一個充滿情趣和矛盾的故事。

晚明,江南,末世繁華;

《菜根譚》的雅,《金瓶梅》的俗;

老僧經商,名妓禮佛;

袁宏道品茶插花抒性靈,李卓吾釀酒參禅續焚書;

董其昌書畫雙絕,卻是鄉紳惡霸;張宗子少年纨绔,老來夢回西湖;

雅者見雅,騷者見騷。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丹朱》

小說名稱:丹朱

小說作者:賊道三癡

小說類别:東方玄幻

小說狀态:已完結

完成字數:680031 字

簡介:

一個随水而來的少年

一株随身的龍爪槐

玄幻史上最萌的狐狸精

讓你眼前一亮的細節想象力

賊道三癡傾情奉獻轉型力作

《上品寒士》

小說名稱:上品寒士

小說作者:賊道三癡

小說類别:曆史軍事

小說狀态:已完結

總字數:1563666 字

簡介:

以幹淨的文字,寫優雅的時代和藝術化的生活。

此時王羲之在呼朋喚友暢遊山水、優雅地寫他的《蘭亭集序》;謝安還隐居在會稽東山,每日攜妓優遊林下,等待時機東山再起;江東崇尚風度和儀表的名士們寬袍大袖,服五石散、揮着麈尾清談、駕着牛車遊玩、談音樂、論書法、琴棋書畫、寄情山水、有各種潇灑放誕、不拘禮法的言行。

《皇家娛樂指南》

小說名稱:皇家娛樂指南

小說作者:賊道三癡

小說類别:五代十國

小說狀态:已完結

總字數:1822805 字

簡介:

人生五大快活:

看遍世間美色、聽過世間妙音、鮮衣豔服、奇言妙語,這是第一快活;

堂前列鼎,堂後度曲,賓客滿席,花影流衣,這是第二快活;

樓藏萬卷書,知心友十餘人分别賦詩,互較高下,這是第三快活;

千金買舟,鼓吹一部、妓妾數人,泛家浮宅,不知老之将至,這是第四快活;

十餘年後家财蕩盡,一身狼狽,朝不謀夕,托缽歌妓之院,分餐孤老之盤,往來鄉親,恬不知恥,這是第五快活。

作品相關

十年艱辛出版路(請一定看看)

今天,2013年9月30日的下午,幾經周折,五大箱書終于靜靜卧在自家客廳裡了,這是小道寫的書第一次簡體出版,期間曲折艱辛外人難以想象,且聽小道慢慢道來

2003年小道寫了一部三十萬字的曆史傳奇《灞陵雪》,04年開始在《中華傳奇》雜志分六期連載,同年小道完成了一部四十萬字的曆史武俠《西域王者傳奇》。

到了05年,形勢似乎一片大好,當時有家武俠雜志有意連載《西域》,而《灞陵雪》經網友介紹也與北京一書商談好了出版,簽了合同并收到了一千二百塊錢的訂金;更可喜的是《西域》有湖北還是湖南某家少兒出版社要出版,小道躊躇滿志,覺得自己要火大發了,張愛玲說出名趁早,嗯,那年小道三十出頭,應該不算晚——

但到了年底,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至,那家武俠雜志倒閉了,《西域》連載自然無疾而終,離奇的是那家少兒出版社,編輯、編輯部主任、副社長都看好《西域》出版,送到社長終審,社長很奇葩,他(或者她)把書稿給兒子看——

社長兒子讀高中的吧,也許是這書出版就是面向青少年的,要征求青少年意見,社長很有點白居易讀詩給老妪聽的那種味道,但小道的悲劇由此産生,社長兒子看了幾頁,說這老土的現在誰還看這個啊,那時正是日漫風格肆虐的時候,小道的書完全沒有日漫味,就被社長兒子否定了,這小子一錘定音啊,小道的書出版不了啦,這些事是那個編輯說的,編輯覺得很抱歉,過年時還給我寄了賀卡——

好,兩次打擊還不算完,第三波又來了,原以為闆上釘釘的《灞陵雪》出版竟然也夭折了,小道為了出版應要求把原書删減到二十五萬字,這樣一本書厚薄正合适,這費了小道很大精力。書原計劃是十一國慶前上市,書号批下來了,但做的封面涉嫌抄襲,被撤下來另做,國慶檔趕不上了。新世界出版社的編輯對書商說這書不錯,可以好好操作一下,書商請了那時名氣很大的翁子揚從新做了封面,傳給我看,新封面的确很不錯,我就等啊等,等出版,等到快過年了沒消息,我打電話給書商,書商說那誰誰沒和你說嗎,這書不出了,小道不明所以,黯然傷神,至今也不明白那書為什麼突然就不出了!

此後數年開始轉戰網文,08年開始寫《皇家娛樂指南》,到了09年時有一個出版社編輯在QQ上找到我說他們老總喜歡這書,要出版,當時是說了一個什麼價我記不得了,應該是不高,我征求一幫子作者朋友的意見,大多數認為價低,應待價而沽,那時也的确有起點出版部在幫着聯系出版,結果是,起點這邊說《皇家》太谑不适合出版,而原先要的那家因為我拖着不答複,他們也就冷淡了。

小道不氣餒,09年到10年寫了口碑甚佳的《上品寒士》,等着出版商找上門呢,的确有兩家編輯來聯系,甚至還有一家有意改編電視劇,象《大長今》那樣展現傳統文化,這是火得要發紫的态勢啊,好在小道經過多年的打擊已經修煉成凡事往難處想,從不敢高興得太早,事實證明小道是對的,這些好事都沒下文,似乎都是在和小道鬧着玩的,讓小道白開心、跌一跤。

2011年寫的《丹朱》,原本對繁體出版抱了不小的希望,結果也沒戲,小道淡定。

轉眼就是2012,小道開寫《雅騷》,展現晚明風物,這書在起點成績不錯,是小道寫的幾本書中成績最好的,獲得了新書月票榜第一,獎金一萬哪,口水直流中。到了11月的某日,有個網上相識的作者介紹了一位編輯找我,要出版雅騷,那編輯很爽快,三言兩語就要簽約,小道呢,吃一塹長一智,《皇家》就是因為想侃價而黃了,所以這回編輯說什麼小道答應什麼,唯一的要求就是多要了十套樣書——

好吧,簽約了,先出三冊,13年4月會出第一冊,編輯拍胸脯保證(雖然隻是Q聊,但那氣勢我能感受到),嗯,小道等,四月很快過去了,沒消息,書号批不下來,一直拖到七月,那段時間小道身體不好、也有點忙,也沒多管出書的事,抱着悲觀的态度看待出書問題,編輯說書号批不下來,最後嘗試改名《活在晚明》,竟然很快批下來了,我們敬愛的出版局的審批人員看到《雅騷》的一個“騷”字,如臨大敵,就是不肯同意出版,換個名,出了,都是這麼好糊弄的嗎。

終于下廠開印了,編輯說八月中旬我就能收到樣書,繼續等呀等,轉眼八月底、轉眼九月初,問了好幾次編輯書出來了沒有,小道臉皮薄,問得自己都不好意思了,小道不知道這一個多月時間,出書方面又遇到了多少波折,還好,現在書終于出來了——

最後再說一個波折,編輯寄書時把我的電話号碼又給錯了,書到了鷹潭,物流公司打電話是錯号,沒法投寄,是小道向編輯幾次詢問到物流單号,查詢後找到本地運營商的号碼,打過去,才投遞成功。

這次寄來的八十套書是小道以五折價向出版方購買的,因為有些書友想要小道的簽名本,書友逍遙笨極為熱心,居中聯系,已有四十多位書友預訂,小道明後天會簽好名,盡快把書打包發給逍遙笨,由他一一分寄給各位書友。

因為出版方答應給的二十套樣書還沒寄來(這也比較奇怪,為什麼不放在這八十套一起寄),所以這八十套書小道要先留十套送朋友親戚,簽名送到逍遙笨處的是七十套,除掉已預訂出去的近五十套,還有二十多套簽名書,如果感興趣的要支持一下小道的書友,請和《清客》任何一位副版聯系,書評區也有QQ群号,加入Q群聯系亦可,到時逍遙笨會給你淘寶店址,可以去購買,謝謝書友們。

今晚《清客》本來要第二更的,因為第一次出書,高興,想到十年來的種種,就寫了這些,所以要明天更新了,明天要努力,明天會更好,這不,小道終于出書了。

《清客》緣起

小道至今寫了三本曆史穿越小說,《皇家娛樂指南》在史實背景方面不大嚴謹,但寫得很歡樂,寫鬥蟋蟀、鬥茶、圍棋、繪畫、音樂等等古代娛樂活動,網文中獨一無二;

《上品寒士》比較唯美,情感細膩,展現魏晉風流,是目前小道口碑最好的一部小說;

《雅騷》有收獲也有遺憾,結局雖不如意,但一百七十萬字的篇幅基本上把小道想寫的晚明風情寫出來了,至于後面如何改變曆史,小道興趣不大,遺憾的是師妹——

小道一直想寫一部世俗、世情一點的曆史小說,真正做一回古人,而不是仗着所謂的穿越優勢博取高官厚祿、飛黃騰達,那樣的話其實與現代重生類的官場小說沒什麼區别,隻是換個古代背景而已,所以《清客》這部小說會寫得踏實一點、平實一點,也許更真實一點,明代嘉靖、隆慶年間的世俗人情、風物風月會在小道的筆下潺潺而出,請相信小道,小道碼字的認真和精雕細琢永遠不變,請支持小道,支持《清客》。

《雅騷》緣起(必讀)

暫定我們還是學生吧,夏天的午後,天氣熱,諸事不宜,找一個蔭涼處讀一本閑書,偶有會心,涼風适至,身心愉快——

有過這樣的體驗嗎?

步入社會了,很忙,很累,但每天還是要有點閑暇,泡一杯茶,嗅着茶香,看杯中水氣袅袅直上,想一些與現實生活無關的缥缈的事,有這麼片刻時光,那你就是生活在此處,有着心靈短暫的解脫——

很文青,很小資?

不,小道就是一俗人,柴米油鹽,渾渾噩噩,但俗人偶爾也不妨附庸風雅一番,小道常常有這樣的幻想,好比清人張潮說的春秋識西施、魏晉看衛玠、天寶見楊妃、北宋晤東坡——但如果小道真到了這些時代,不大開金手指的話也應該隻是一個混在社會底層的小屁民,還想看西施、楊貴妃,一邊涼快去——

曾經這樣想過,我如果生在明朝,不知能不能考上秀才,明代的秀才相當于現在的名牌大學生吧,小道考不上名牌大學,那麼想在明代考秀才估計也難,好在秀才可以一直考,也許考到五十歲差不多,嘿,貧困潦倒一窮酸——

這就是《雅騷》的緣起,小道把自己的幻想寄托在少年張原身上,讓他具備小道所沒有的努力和聰明,從考童生起,一路考上去,當然,不可能就光寫科舉,其間晚明江南的風物之美将一一展現,隻有見識了晚明文化的繁華,才會痛恨割裂文化傳承的異族統治,《雅騷》裡的張原将試圖改變這一曆史進程。

小道的老書友都知道,小道的書風格是舒緩的,好比長卷徐徐展開峥嵘漸現,好比山間細流叮咚彙聚奔流浩大,有紅牙闆曉風殘月,也會有鐵琵琶大江東去,要的是有一顆能靜得下來的心來品味,而不是一味求爽,慢慢看,不要急,小道不會讓您失望。

最後說說書名,如您所知,騷雅是指詩經和離騷,泛指詩,用騷雅做書名顯然不合适,某一日小道靈機一動,把這個詞颠倒了一下——雅騷,含意大變了,成了既矛盾又統一的一個新詞,晚明社會也是這樣,充滿了對立和矛盾,繁華又腐朽、激進又保守、孤芳自賞又出乖露醜……小道力求展現這樣的一個晚明,主角的性格也會和《寒士》裡的陳操之不同,張原的性格能雅能俗,更懂得變通和迂回,不變的是,他們都和小道一樣,在無奈的生活中能體會到美好,都還相信這世上有愛情。

魏晉風度和九品中正制

“風度”原是魏晉時用來品評人物的詞語。

魏晉時期,人們對人物的品評由道德風範轉向人物外貌,進而發展到人物的精神氣質。魏晉名士有一種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曆史時期的言談舉止。風度不僅僅是個人文化素質與精神狀态在言談與儀表上的反應,對于一定的社會階層來說,風度集中體現了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集中塑造了他們的社會形象。它不僅是一種政治和文化現象,而且深深影響着人們的心理與行為,從而構成了這一時代所特有的社會現象。建安七子、正始名士、竹林七賢等人,正好反映了魏晉名士的時代精神。

魏晉風流是魏晉士人所追求的一種具有魅力和影響力的人格美,或者說是他們所追切的藝術化的人生,用自己的言行、詩文、藝術是自己的人生藝術化。這是在魏晉玄學的大背景下出現的,魏晉玄學的形成改變着士大夫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時尚、價值觀念。構成魏晉風流的條件是:玄心、洞見、妙賞、深情,其外在特點是:穎悟、曠達、真率,代表人物是:陶淵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賢等。

一、迷惘的年代

三國和兩晉是一個統一王朝消失的時代。漢末到魏晉,階級矛盾、社會矛盾不斷惡化,統治階級内部相互傾軋,緻使社會動蕩不安,政局變幻不定。東漢末年的政治敗壞引發了黃巾起義,随後軍閥割據,出現三國鼎立的局面。到了西晉,雖然實現了統一,但不久爆發了“八王之亂”,北方遊牧民族趁機入侵,西晉的統治也随之結束,中原成了諸族争鬥的戰場。晉室南渡後,建立了東晉王朝,偏安半壁,但由于統治集團内部的争鬥不斷,農民起義的高漲,最後劉裕取代了司馬氏政權,建立了劉宋王朝。

這些混亂而痛苦的曆史事實,讓當時的名士們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亂世,對文化、思想和社會風氣都産生了巨大的影響。那些循規蹈矩,那些道貌岸然,似乎都成了一個個玩笑,傳統的力量在無形裡消失,越來越多的名士在無望的明天面前選擇了叛逆。有些人,佯狂而避世,在清醒與沉醉裡優遊,在痛苦和癫狂裡迷失。于是就有了所謂的“魏晉風流”。看《世說新語》,感受到的就是與整個封建統治時期格格不入的豪邁與不羁。書中有載:劉伶恒縱酒放達,或脫衣裸形在屋中,人見譏之,伶曰:“我以天地為棟宇,屋室為禈衣,諸君何為入我禈中!”如此放浪形骸,逐漸成了一種風氣,“故去巾帻,脫衣服,露醜惡,同禽獸”。在名士中甚至有男人追求外貌女性化,塗脂抹粉,“服婦人之服”的畸形的社會現象。

如果說魏晉風流是一個不可觸及的古老的神話,那麼那場發生在美國西海岸的富有創造性的運動在40年後的今天仍如此深刻地與“美國”這個名詞相連,那是一個似乎剛剛散去的宴會,它的失敗和它的延續似乎并不矛盾,它仍滲透在西方社會的思想文化當中。反戰運動、學生激進運動、民權運動伴随着伍德斯托克40萬人共釀的理想之酒,伴随着“嬉皮士”的群居村,伴随着“個人事即政治之事”的女權主義,伴随着煙霧騰騰的大麻,伴随着“愛與和平”的口号,它們可以刺痛整個體制中的道德模式、經濟機器和政治謊言。伴随着某個生育高峰,産生的不僅是那些“長發蓬蓬地遊蕩在街頭的青年”,還有對自我的發現,對社會的警覺,以及指向國家軍事和政治領導的懷疑。

在今天看來,這兩段動蕩而迷惘的曆史都帶着深深的無奈,但這些無論是發生在千年之前的還是異邦的故事總帶給我們一種神往。

二、桃花源 “竹林七賢”的酣飲醉談,陶淵明的田園生活和夢裡那個桃花源,是什麼支撐着他們的精神世界?是什麼攜領着他們飛蛾撲火般的旅程?

魏晉的名士都注重精神世界的純淨,無視功名利祿和富貴,内心曠達,形迹放浪,這就反映了整個時代對傳統禮教的挑戰,對腐朽文化的不滿。老莊思想就是最銳利的武器。

魏晉最為特殊的意識形态就是玄學了。老莊思想可以讓人們擺脫現實的紛争回歸自然,回歸自我。而儒家思想陷入了矛盾:它在這個動亂的年代已經實在無法成為社會的規範和主流,可也不能完全從人們的思想裡消失,于是就有了“援道入儒,儒道合流”的玄學。

“魏晉名士好老莊,何晏有《無為論》,王弼有《老莊注》,阮籍有《達莊論》,郭象有《莊子注》,嵇康則标榜‘老子、莊周吾之師也’”(《國史概要》)

而真正反映“魏晉風流”的精神特質的,是不為外物所累,率性而為的言行風範: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斟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隐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世說新語》)

莊子自然純樸的審美觀,為我們展現了一種恬淡純樸的自然意境,它要求人們去掉人為造作,提倡回歸自然,持守自身質樸的本性。在他看來,符合自然本性的才是美的,自然而然就是美。陶淵明描寫他的恬淡純樸的生活,寫出了生活的脫俗超然,正應和了道家的藝術境界:“少無失俗韻,性本愛丘山。誤落塵網中,一去三十年。羁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開荒南野際,守拙歸田園。方宅十餘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暧暧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颠。戶庭無塵雜,虛室有餘間。久在樊籠裡,複得返自然。(《歸園田居》其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飲酒》其五)”

這樣的逃避現實的方式是很多名士所選擇和追求的,這是他們潔身自好的最好途徑:既表露了自己對當權者的不滿,又比較安全,也符合老莊思想反對功利的價值觀。他們也向往着烏托邦式的“桃花源”:無君無臣,自耕自織,無憂無慮。

可現實生硬地刺痛着夢想:曹操為消除異己,就殺死了孔融、楊修等名士;到了魏晉政權交替,曹氏和司馬氏殊死鬥争,被害的就有何晏、嵇康、夏侯玄等人,到了兩晉,政治環境不斷惡化,以至于“名士少有全者”(晉書·阮籍傳)。評論政治是不敢的,為了填補精神空白,專談玄理的清談風行,而清談的内容,主要就是《周易》、《老子》、《莊子》這“三玄”,突破了“獨尊儒術”,又結合了儒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達到了哲學上的一個高峰。

追求超越世俗的生活方式,帶着濃重的文化懷疑和避世的無奈,保持心靈純淨的願望和回歸自然的想法,這就是魏晉名士……

三、人格之美 魏晉風度,在很多人看來,是一種真正的名士風範,所謂是真名士自風流,由正始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樂廣至于江左領袖王導、謝安,莫不是清峻通脫,表現出的那一派“煙雲水氣”而又“風流自賞”的氣度,幾追仙姿,為後世景仰。

魏晉風度,它作為當時的士族意識形态的一種人格表現,并成為當時的審美理想。風流名士們崇尚自然、超然物外,率真任誕而風流自賞。晉朝屢以曆部尚書請官王右軍,但遭屢拒絕。我想,正是因為精神的超俗,“托杯玄勝,遠詠莊老”、“以清淡為經濟”,喜好飲酒,不務世事,以隐逸為高等這樣的人事哲學觀,才能造就那傳奇的《蘭亭序》。

然而,魏晉風度為什麼在曆代每每遭貶,究其原因,大略是這幫名士們飲酒過度,醉生夢死;再就是放達出格,有悖常理,另就是清談誤國。據傳說“竹林七賢”之一的劉伶,縱酒佯狂,經常是擡棺狂飲,且身上一絲不挂于屋中,人見均嗤之,他卻反唇相譏:“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幹嗎要鑽到我褲裆裡來呢?這些名士們為求長生而煉丹服藥,穿衣喜寬袍大袖且經久不洗,故而多虱,因而“扪虱而談”,在當時是件很高雅的舉動。

其實以魏晉風度為開端的儒道互補的士大夫精神,從根本上奠定了中國知識分子的人格基礎,影響的相當深遠。可是,魏晉風度的所及,也帶來了弊端,許多人趕時髦,心情也并非嵇康、阮籍似的沉重,卻也學他們的放達。其實現年輕人作為對人生的愛戀,自我的發現與肯定,與東漢末以魏晉風度的價值觀念四一脈相承的。而現年輕人在追求行止姿容的漂亮俊逸上個性上,又和魏晉風度的美學關相輔相成。

九品中正制

【基本概念】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為九個等級,作為政府選用官吏的依據。中正:有名望的推薦官,人才的等級由他們評定。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采納陳群的意見。曹丕篡漢前夕即延康元年(220年)由魏吏部尚書陳群制定。此制至西晉漸趨完備,南北朝時又有所變化。這一制度創始于曹魏,發展成熟于兩晉,衰落于南北朝時期,廢除于隋朝,随之科舉制形成。

以魏晉之制為例,其主要内容為:

先在各郡設置中正,稍後又在各州設置大中正。州郡中正隻能由本地人充當,且多由現任中央官員兼任。任中正者本身一般是九品中的二品即上品。郡中正初由各郡長官推選,晉時改由州中正薦舉,中正的任命權掌握在司徒府。州郡中正都設有屬員,稱為“訪問”。一般人物可由屬員評議,重要人物則由中正親自評議。

中正的職權主要是評議人物,其标準有三:家世、道德、才能。家世又稱“簿閥”、“簿世”,指被評者的族望和父祖官爵。中正對人物的道德、才能隻作概括性的評語,稱為“狀”。如曹魏時中正王嘉“狀”吉茂為“德優能少”。西晉時,中正王濟“狀”孫楚為“天材英博,亮拔不群”。中正根據家世、才德的評論,對人物作出高下的品定,稱為“品”。品共分為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但類别卻隻有二,即上品和下品。一品無人能得,形同虛設,故二品實為最高品。三品西晉初尚可算高品(上品),以後降為卑品(下品)。

中正評議結果上交司徒府複核批準,然後送吏部作為選官的根據。中正評定的品第又稱“鄉品”,和被評者的仕途密切相關。任官者其官品必須與其鄉品相适應,鄉品高者做官的起點(又稱“起家官”)往往為“清官”,升遷也較快,受人尊重;鄉品卑者做官的起點往往為“濁官”,升遷也慢,受人輕視。

中正評議人物照例三年調整一次,但中正對所評議人物也可随時予以升品或降品。一個人的鄉品升降後,官品及居官之清濁也往往随之變動。由于中正品第皆用黃紙寫定并藏于司徒府,稱“黃籍”,故降品或複品都須去司徒府改正黃紙。為了提高中正的權威,政府還禁止被評者訴訟枉曲。但中正如定品違法,政府要追查其責任。

九品中正制度是繼承東漢官吏選拔制度又加以改革的結果。東漢選拔官吏,主要是依據儒家的道德行為标準,宗族鄉黨的評定成為政府選拔官吏(具體途徑是察舉、征辟的主要甚至唯一的依據。漢末大亂造成人士流移,給鄉闾評議帶來困難,用人不可能一一核之鄉闾。曹操當政的二十多年中,用人“決于胸臆”、“各引其類”的情況大量存在。

然鄉闾評議并未完全廢棄,史稱曹操平定荊州時,托當地大名士韓嵩“條品州人優劣,皆擢而用之”;又稱替曹操主持選舉的崔琰、毛玠“總齊清議,十有餘年”,所謂“總齊清議”就是掌握和平衡各地的清議。曹操對鄉闾評議并未籠統否定,反對的隻是漢末鄉闾評議中産生的弊病。他糾正的辦法一是提倡“唯才是舉”,以反對虛僞道德和名實不符;二是壓制朋黨浮華和私人操縱選舉,力圖将選舉之權控制在政府手中。如韓嵩之條品荊州人士,就不同于漢末名士私人操縱的鄉闾評議,而與後來中正由政府任命并向政府負責的情況更為近似。九品中正制的許多特點在曹操當政時期已有萌芽,曹丕、陳群進一步加以制度化。

九品中正制創立之初,評議人物的标準是家世、道德、才能三者并重。梁朝史學家沈約甚至說它是“蓋以論人才優劣,非謂世胄高卑”。但由于魏晉時充當中正者一般是二品,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故門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于是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标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标準,到西晉時終于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庶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不僅成為維護和鞏固門閥統治的重要工具,而且本身就是構成門閥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

到南朝時期,在中正的評議中,甚至父祖官爵的高低也無關重要,所重視的隻是魏晉間遠祖的名位,而辨别血統和姓族隻須查譜牒,中正的品第反成無足輕重的例行公事。在十六國和北朝時期,由于各政權具有少數民族統治的性質,九品中正制的作用不能與兩晉南朝相提并論。後趙主石勒曾清定九品,石虎亦恢複雍秦二州望族免役特權,但似乎并未設中正之職。北魏初、中期,未行九品中正制。崔浩曾欲恢複分别族姓的做法,因而被殺。孝文帝改制,班定族姓,始立九品中正制。但自河陰之變後,此制亦流于形式。到了隋代,随着門閥制度的衰落,此制終被廢除。

起初,這一制度是緻力于解決朝廷選官和鄉裡清議的統一問題,是對漢代選官傳統的延續,也是對曹操用人政策的繼承。但到魏晉之交,因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着姓士族”所壟斷,他們在評定品級時,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此後的三百年間,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而九品中正制一直是保護士族世襲政治特權的官僚選拔制度。因此當士族沒落以後,九品中正制也被徹底廢除了。

才女謝道韫

謝道韫,曆史中著名的才女,陳郡陽夏(今河南省太康縣)人,東晉安西大将軍謝奕之女,東晉名相謝安的侄女。關于謝道韫,人們最為熟知的是“詠絮”的故事。

《世說新語·言語》第七十一條記載:“謝太傅寒雪日内集,與兒女講論文義。俄而雪驟,公欣然曰:‘白雪紛紛何所似?’兄子胡兒曰:‘撒鹽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公大笑樂。即公大兄無奕女,左将軍王凝之妻也。”謝家是個書香仕宦大家,大人與兒孫輩聚在一起讨論文義是常有的事。這不正遇上下大雪,謝安便乘機考問子侄:“這雪下得紛紛揚揚,爾等看用什麼比喻才好呢?”謝朗搶着回答:“我看象是空中在撒鹽。”大家看,這個比喻雖說不上十分地道,但還得過去,用之比“米雪”就未為不可。畢竟,謝朗也是謝家公子,父輩都文采翩然,他耳濡目染,想是文思也不錯。

《續晉陽秋》說他“文義豔發,名亞于玄”。謝玄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戰的東晉方面的副總指揮(總指揮是他叔父謝安),說謝朗“名亞于玄”,即含有僅次于謝玄的意思。再說,當時謝朗究竟年歲幾何史書無明确記載,但估計不超過十歲,因此我們不能對謝朗的這個比喻不以為然。但是謝朗倒黴就倒黴在他有一個聰明絕頂的妹妹,一下子使他相形見绌。謝道韫把雪花比作在空中飄飛的柳絮,可謂文采斐然。

從此謝道韫“詠雪”的故事便流傳開來,“詠絮”一詞也成為才女的代稱。《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給他筆下的心愛人物林黛玉的判詞有一句是“堪憐詠絮才”,就是借用這個典故來說明林黛玉的才氣不凡。

謝道韫生逢崇尚風神氣度、“竹林七賢”之遺風尚在的東晉,出身于名流世家,加之自身又才華橫溢,因此行事潇灑不羁,頗類男子。《世說新語·賢媛》第三十條記載:“謝遏絕重其姊,張玄常稱其妹,欲以敵之。有濟尼者,并遊張、謝二家,人問其優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風氣;顧家婦清心玉映,自是閨房之秀。’”“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可謂道出了謝道韫的個性氣質。“林下”指魏晉交接時期的“竹林七賢”,他們向以行為曠達着稱。這則小故事用烘雲托月的對比方法寫出了謝道韫的與衆不同。記載中的謝遏就是謝玄,很看重他的姐姐道韫,張玄則稱道他的妹妹,張玄的意思是說,謝遏(謝玄小字),你的姐姐是不錯嘛,可是我的妹妹也不差呀,與你姐并列應該不算降低你姐姐的身份吧。

兩個男人互相标榜自家姐妹,說不準還有一場唇槍舌劍呢。有個叫濟尼的尼姑,和謝、張兩家都有交往。人們就讓濟尼比較一下道韫和張玄妹的優劣。濟尼就說:“王夫人(指謝道韫,她嫁于王凝之,關于王凝之,我們将在下面介紹)神情閑雅,大有竹林名士的風氣,顧家媳婦(指張玄妹,她嫁于顧家)心境清純,像一塊美玉,自然是婦女中的佼佼者了。”人家這濟尼也是聰明得很呢,不直接說誰優誰劣,隻是說出了這兩個人的特點而已。話中所含的意思由聽者自己去咂摸吧。根據當時東晉風氣,聰明人一下子就可以聽出,濟尼更欣賞道韫。張玄妹是婦女中的優秀者,當然是很好的了,但人家謝道韫更勝一籌,堪與男子比肩。不知道張玄聽了濟尼的這番評論,心中是什麼滋味,不管他服不服,反正濟尼的評論一直在後世流傳,也算是給謝道韫下了一個“千古定評”。

謝道韫批評起他的弟弟謝玄來毫不留情。《世說新語·賢媛》二十八條記載:“王江州夫人語謝遏曰:“汝何以都不複進?為是塵務經心,天分有限?”謝道韫對謝玄說:“你是怎麼搞的,學問一點兒也沒長進,是一心注意塵雜俗事,還是你的天分有限?”這批評夠不留情面的吧,想那謝玄乃是東晉一代名将,南征北戰,叱咤風雲,卻被姐姐說成是沉溺于時俗之中,要不就是天分一般,領悟力有限。哎,攤上這麼個不同尋常的姐姐,再怎麼優秀在她眼中也不過是俗物一般。

道韫說起他的丈夫來更是言語尖刻。《世說新語·賢媛》二十六條記載:“王凝之謝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還謝家,意大不說。太傅慰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才亦不惡,汝何以恨乃爾?”答曰:“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道韫嫁到王家之後,非常輕視凝之,回到娘家,心理不痛快,謝安見狀趕緊撫慰他這個寶貝兒侄女,對她說:“王郎是逸少(指王羲之)的兒子,人才也可以,你還有什麼不滿意的?”道韫抱怨道:“我的叔父裡頭,有謝尚、謝萬這樣的人物,兄弟裡頭有謝韶、謝朗、謝玄、謝淵這樣的人材,想不到天地之間,竟有王凝之這種人。”

看看,幾乎把王凝之貶得一文不值。說到這裡,咱們得把王凝之這個人交代一下。王凝之是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二兒子,出身于士族大家,也是文采風流,而且善于草書、隸書,人也忠厚老實。王家世代崇信五鬥米道(五鬥米道是道教最早的一個派别,由張道陵于東漢順帝時期創立,凡入道者須出五鬥米,故得此名。其道以老子為教主,基本經典是《道德經》和張道陵所編《老子想爾注》,以長生成仙為其最高目标),凝之尤甚。叛賊孫恩攻入會稽(今浙江紹興)的時候,王凝之這位會稽長官竟對老百姓和衆官吏說:“咱們沒必要防備,我已請了道神,道神已經允諾派遣鬼兵相助,孫賊自會不攻而破。”看看,王凝之對五鬥米道的崇拜到了什麼地步,大敵當前,不組織官兵百姓抵抗,竟寄希望于虛無缥缈的鬼神,真是無藥可救了。

結果怎樣呢?孫恩不費一兵一卒就攻入了會稽,而王凝之也沒能取得他所信賴的鬼神的佑護,被孫恩殺害,還且還連累了他的子女。說起來,這王凝之的死實在是令人可歎又可氣,難怪,無論他怎麼好,謝家才女就是看不上他。現我們再回頭來看看道韫評價其夫君的話,實在是尖刻得可以。謝家的子弟個個優秀,王凝之與之相比,一個天上,一個地下,不可同日而語。可憐我們這位好歹也是出身名門世家的王家二公子被他的妻子說得一無是處。不過,也多虧道韫出生于東晉,若是她生在後來的明清時代,不被治以對夫“大不敬”罪才怪呢。但是我們得補充幾句,雖然謝道韫對其夫大不滿意,但是她嫁入王家之後,還是極盡恪守婦道的,得到了王家人的稱贊。再說俗話說“嫁雞随雞,嫁狗随狗”,那時不時興離婚,不像現在,女子對丈夫不滿,可以炒他的鱿魚。丈夫據守會稽,道韫當然跟随,不幸遇上個不争氣不抗敵的丈夫,隻有盡力自保了。

孫恩賊軍攻入會稽時,她神色自若毫不驚慌,當聽說丈夫及子女都已被殺後,便組織起一支婢女隊伍拼命抵抗,并手刃數敵。咱們可以想見一個文弱女子率衆殺敵的風姿,其神勇,尤令我們後人欽佩不已。但是臨時組織的隊伍怎能抵抗如狼似虎的孫恩叛軍,最終道韫被敵人俘虜。當時,她的小外孫劉濤年僅幾歲,孫恩連個小孩子也不放過,欲殺之。道韫義正詞嚴地說道:“這是我們王家的事,與外家有什麼關系呢?如果非殺不可,那就先殺我吧。”孫恩雖然殘忍無道,但面對道韫的凜凜正氣,終于答應不殺劉濤,并釋放了謝道韫,自此,道韫寡居在會稽。道韫身為女子,在遭敵後能鎮靜自如、奮勇殺敵,并敢于為保護他人而甘願受戮,其風度我想不少男子也自歎不如吧。

道韫寡居會稽時,會稽太守劉柳素聞其名,登門與道韫談論義理。道韫也不拒絕,不施粉黛,素衣素服,坦然與劉柳相見,兩人相談甚歡。道韫風采高邁,談吐不凡,與劉柳說及家事,回想抗敵之時,夫與子皆遭害,不禁言辭慷慨,涕淚流漣。後又談及義理,道韫侃侃而談,立意高遠,從容不迫。劉柳對道韫的風采心服口服。道韫也說:“親人都已亡去,遇到這個士人,聽到他的話語,真是使人心胸大開啊。”道韫與劉柳可謂是惺惺相惜,相互歎服,一時被傳為佳話。

謝道韫丈夫與子女俱死于叛軍之手,晚年的她當是孤獨的。據《太平廣記》引《幽冥錄》載,兒子死後,謝夫人悲痛欲絕,哭了六年。忽有一天兩個兒子一塊兒回來了,都披枷戴鎖,他們勸母親說:“你不必傷痛,割舍我們吧,兒子是因為有罪才被陰府抓去,以後為我們祈禱請福就行了。”道韫從此不再傷悲,而是經常祭告神靈以求為兩個兒子贖罪。這種記載當為作者杜撰。兒死後,母親思念兒子是常有的事,以至于因思念過甚而神思恍惚也是可能的,因此上述所記或許是道韫的幻覺,也可能這是她夢中事,醒來告以他人,才有好事者當作奇聞異事記載下來。不管怎麼說,白發人送黑發人總為人生一大痛,謝氏遭此喪子之痛,不能不令我們為這一代才女之不幸痛心流涕。

謝道韫出現于東晉不是偶然的,而是有着外部和内部的各種原因。首先,整個魏晉時期是士人精神思想得到極大解放的時期,漢朝時的經學思想在魏晉受到了不小的沖擊,整個社會出現了一種崇尚個性自由的風潮,随之人們的婦女觀也較先前的漢朝有了很大的進步,婦女允許有一定的自由和個性,而且人們對這種個性也頗為欣賞,否則,身為皇族成員的劉義慶不可能把道韫的某些言行記入他的《世說新語·賢媛》中。多虧了《世說新語》,謝道韫的言行和别人對她的評價才得以流傳下來。看一下《晉書·烈女》中對謝道韫的記載就會發現,《晉書》有不少就取材于《世說新語》。

當然,作為史書的《晉書》直接取了不少作為轶事小說的《世說新語》中的材料,這一點,使《晉書》的真實性受到了後人的诟病。其中的某些記載與曆史可能有點兒出入,但大體不差。再說了,那些标榜為“正史”的史書所記就與真實的曆史相符嗎?話題扯得有點兒遠了,再回頭說謝才女。外部大環境如上所寫,有這樣的大環境才有這樣的道韫,這是道韫的一大幸。其二大幸就是道韫出身于士族大家,士族大家為保持自己的家族地位,很重視對子女的教育,因此謝家多才俊之士,道韫從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打下了紮實的童子功。道韫的第三大幸就是嫁入王家。

王家與謝家比毫不遜色,王、謝兩家珠聯璧合,這自然孕育了身為人婦的道韫的脫俗超凡的氣質。最後,謝道韫之所以成為謝道韫,也與她自身的好學聰慧密不可分,若是自身不學或是天分有限,任外部環境再好也是枉然。綜上所述,四個因素才造就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謝道韫,應該說她是極為幸運的。後世的才女如李清照也是幸運的,但李清照所生活的朝代缺少道韫所生活的那個時代崇尚風度氣質的風氣,因此,清照的個人魅力是遜于道韫的。宋明清時代,理學盛行,婦女的思想個性受到禁锢,在這種社會大環境下,謝道韫式才女的出現是很難的。倒是那些不受時俗左右的風塵女子如李師師、馬湘蘭、柳如是給後人留下了他們的事迹和名字。

道韫又是不幸的,喪夫喪子的遭遇也是常人難以忍受的,她的晚景當是凄涼的,這與李清照遭逢時亂、中年喪夫、晚年生活孤獨困頓何其相似!

道韫多才多藝,自是寫了不少優質作品,所着的詩賦頌诔當時是很受人歡迎的,但現僅存的作品隻有古詩《登山》和《拟嵇中散詠松》兩首和《論語贊》,這對後人來說,不能不說是個遺憾。

盛大文學CFO梁曉東推崇《上品寒士》

盛大文學CFO梁曉東為盛大電子書Bambook用戶推薦了《上品寒士》一書。

梁曉東的推薦推薦理由:不同于其他的穿越作品,《上品寒士》描寫了一個穿越者在古代怎樣成為一個文質彬彬的君子,怎樣博通詩書、音樂、繪畫……行文流暢,不壓抑也不輕佻,文字幹淨清雅,值得一看。

上一篇:克利切

下一篇:劉佳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