貪小失大

貪小失大

成語
貪小失大是一個漢語成語,最早出自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勳》。該成語的意思是因為貪圖小便宜而失掉大的利益,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在句子中一般作謂語、定語。
  • 中文名:貪小失大
  • 外文名:Go for the small things and miss things that are worthwhile
  • 拼音:tānxiǎoshīdà
  • 近義詞:得不償失
  • 反義詞:乞漿得酒
  • 出處:《呂氏春秋·權勳》
  • 用法:褒義、謂語、定語
  • 結構:聯合式

釋義

比喻隻謀求眼前的好處而不顧長遠的利益。

成語出處

戰國·呂不韋《呂氏春秋·權勳》:“齊王怒曰:‘若殘豎子之類,惡能給若金?’與燕人戰,大敗,達子死,齊王走莒。燕人逐北入國,相與争金于美唐甚多。此貪于小利以失大利者也。”

後人由此提煉出成語“貪小失大”。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秦惠文王想吞并物産豐富的蜀國,有人獻計造能下金糞的石牛送給蜀侯。蜀侯中計,下令民工開山填谷,鋪築道路迎接石牛,秦惠文王讓大軍跟在運送石牛的隊伍後滅了蜀國。人們嘲笑蜀侯是貪小利而失大利。

原文

蜀侯性貪,秦惠王聞①而欲伐②之。山澗峻險③,兵路不通。乃琢石為牛,多與金,日置④牛後,号"牛糞之金“,以遺⑤蜀侯。蜀侯貪之,乃塹山填谷⑥,使⑦五丁力士,以迎石牛。秦人卒師⑧随後而至,滅國亡身,為天下所笑,以貪小利失其大利也。(出自劉晝《貪受》)

譯文

蜀國國君生性貪婪,秦惠王聽說後想讨伐他,(但是通往蜀地的)山路深澗十分險峻,軍隊沒有路可以通往蜀國。于是秦軍雕鑿石牛,把許多貴重的東西放在牛的後面,号稱為“牛糞”。用來送給蜀國。蜀國國君貪圖寶物,就劈開山路填平谷地,派了五個大力士用來迎接石牛。秦惠王率領軍隊緊随其後,從而導緻蜀國毀滅蜀國國君死了,因小利失去國家而被天下的人恥笑。

字詞翻譯

①聞:聽說

②伐:讨伐

③山澗峻險:山間水流旁的銷路十分陡峭,危險

④置:放

⑤遺(wei):送給

⑥斬山填谷:挖平山路填平谷地

⑦使:讓

⑧師:軍隊

成語寓意

闵王由于拒絕了齊将達子發放城内國庫的金币來犒賞齊軍的請求,結果導緻齊軍一路潰敗,五國聯軍一直追到齊國國内,不僅把美唐的金銀财寶洗劫一空,還所向披靡,使齊國七十餘座城淪陷,闵王也倉皇出逃。闵王的這一做法可謂是因小利而失去了國家,也遭到了天下人的恥笑。

該成語故事告訴人們,貪圖小便宜的人,為得到小便宜,隻顧眼前利益,忘記了長遠利益,但實際上,卻會失去更多!像闵王那樣貪小失大的案例,不僅在古代并不鮮見,即使是到了現代,無論是在生活中,還是在工作中,也俯拾即是。許多喜歡占便宜的人,都是因為隻注重小細節,而不看重大的方面,忽視了長遠利益,其結果往往會付出巨大的代價。

因此,在做一件事情或做出某一項決定之前,一定要充分考慮它對自己的影響,不僅要考慮它對自己現在的影響,還要想到它對未來的影響,而且要全方面考慮,否則就會因為小事而耽誤了大事。更進一步地說,有時做決定往往在一念之間,結果反而釀成極大的錯誤,追悔莫及。

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生活、工作中,都要三思而後行,能屈能伸,不斷反省和矯正自己,切勿因小失大,沖動行事,否則,将撿了芝麻,丢了西瓜。

上一篇:翻滾

下一篇:唉聲歎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