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

網絡雞湯文
詩和遠方,出自高曉松的名句“這個世界不隻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與遠方”,後面其實還有:詩就是心靈的最深處。這句話因觸動了很多70後、80後的心靈成為網絡著名雞湯文。2016年,高曉松又憑此句發行了自己的新歌《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成為網上熱議的對象。
    中文名:詩和遠方 外文名: 含義: 出處:高曉松名句

由來

“詩和遠方”出自音樂人高曉松的文章《不隻房子,還有詩和遠方》,并且源自母訓:“我媽從小就教育我們,不要被一些所謂的财産困住,所以我跟我妹走遍世界,然後我倆都不買房,就覺得很幸福。我媽說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我和我妹妹深受這種教育影響。生活就是适合遠方,能走多遠走多遠;走不遠,一分錢沒有,那麼就讀詩,詩就是你坐在這,它就是遠方。”這段話觸動了很多人的心靈,并成為網上著名的心靈雞湯。

寓意

盧梭說過,“人生而自由,卻又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由是相對的,同樣,苟且和“詩和遠方”也是相對的。眼前的苟且不過是暫時的枷鎖,是一種對未來充滿信心的“卧薪嘗膽”,這種信念支撐下的苟且又何嘗不能稱之為自由,而“詩和遠方”雖說充滿了想象和奔跑的自由感,卻又難免落入空想的枷鎖之中。n

正如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沒有不能失去的,除了内心的自由。唯有内心的自由才能沖出世俗的束縛,換來一片甯靜的天空。同樣,當你固執的認為現在的生活是一種苟且時,“詩和遠方”亦不過是存在另一個環境裡的苟且,環境易變心難辨。n

2015年走紅網絡的那份最具情懷的辭職信“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之所以引來那麼多的羨慕眼光,說明沒有人甘于苟且,沒有人甘于放棄詩和遠方。可就當衆多網友表示提供資金支持她“去看看”時,她卻蝸居在成都一動也不動。在我們完全不能認知現在時,“詩和遠方”不過是個自我麻痹的“理想國”。

商業化

2016年3月,高曉松作詞曲、許巍演唱的歌曲《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引爆了朋友圈,把一大批70後、80後都聽哭了。“生活不隻是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這句高曉松早年的金句,如今成為衆人的單曲循環。“詩和遠方”這個意象經過多年演繹已深入人心,以至于沒太多人關注這首歌本身的旋律,倒是歌詞所表達的主題,引起了人們争議。n

從2016年3月21日起,對于這首歌的負面評價就漸漸多了起來。有人說這首歌完全無法與許巍和高曉松巅峰期的作品相比,也有人說網絡上對這首歌的追捧是不理性的。剛發表時,單曲循環這首歌還是一股潮流。好像一夜之間,贊賞這首歌反而成了件不時髦的事兒。n

高曉松和許巍的同行、民謠歌手周雲蓬對這首歌給出了極為不留情面的評價:“《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還有歌者的苟且。心靈雞湯押上韻,主語換上少年青年老年,就可以唱三段了……歌曲還是最終很誠實的,就是苟且。”此評價得到了不少人的贊同。有“搖滾科學家”之稱的陳湧海點評這首歌:“如果是一個年輕小夥子寫的歌唱的歌,要拍掌稱好。可是一位大老爺們寫給另一個大老爺們唱的,就透着别扭的勁兒。”n

在美國留學的80後小方是許巍的忠實歌迷。他說,剛聽到這首歌,自己激動得單曲循環了一下午。“可看多了網上追捧高曉松和老許的文字,我心裡反而覺得不舒服。沒必要把這首歌拔得這麼高。”和小方持相似觀點的人不少,在文藝青年集聚的知乎網站上,排名靠前的答案,無一不是對歌詞的戲谑和對高曉松的調侃,其中不乏說這首歌是高曉松的湊合之作、雞湯營銷,以及批評他為了“詩和遠方”幾句歌詞硬寫了整首歌。

上一篇:毒奶

下一篇:網黑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