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友文

許友文

汕頭電視台主持人
許友文,男,1963年生,廣東省汕頭市人。汕頭電視台著名主持人,曾主持汕頭電視台《七彩熒屏》欄目及許多大型晚會,現為《今日視線》主持人,以其純正悅耳的發音受到廣大受衆的好評。他曾受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的邀請作為《現代漢語方言語音庫·汕頭話音檔》的發音合作人,參與汕頭市話有聲材料的采集。[1]
  • 中文名:許友文
  • 外文名:
  • 别名:
  • 籍貫:廣東省汕頭市
  • 性别:男
  • 民族:漢
  • 血型:AB
  • 國籍:中國
  • 星座:天秤座
  • 職業:主持人
  • 身高:170厘米
  • 體重:60公斤

人物資料

姓名:許友文

性别:男

屬相:兔

星座:天秤座

出生地:汕頭

身高:170cm

體重:60kg

血型:AB型

性格:溫和

最喜歡的名言:甯靜緻遠,淡泊明志

最喜歡的書:咬文嚼字

最喜歡的顔色:紫色

最喜歡的休閑方式:旅遊

喜歡說的一句話:食到老學到老

最崇拜的人:毛澤

最喜歡的寵物:狗

最喜歡的食品:潮菜

最喜歡的服飾:休閑裝

最尴尬的事:購物忘帶錢

最渴望的生活狀态:适度緊張的工作,又有自己的時間空間。

現從事職業:播音、主持

喜歡做主持人的理由:貼近時代,處于時代前沿。

主持特點:樸實、親切、自然

最難忘的一次主持經曆:第一次主持“僑森杯”歌唱大賽

最失敗的一次主持經曆:忘詞

最想向觀衆說的一句話:朋友,生活不容易,您得快快樂的

職業生涯

汕頭話标準第一人

2006年,許友文被确定為汕頭話語音标準的許友文受中國社科院邀請,專程赴京錄制《現代漢語方言音庫》汕頭話音檔。

當時,全國正在推廣普通話,為了保護地方方言,不使其弱化,中國社科院在全國收錄各地方言,并把方言彙編入“方言音庫”。祖籍是汕頭的中山大學語言學家施其生教授當年受中國社科院的委托,回汕頭尋找錄制汕頭話音庫的合适人選。他來到汕頭廣播電視台時,馬上被該台的播音員陳奕璇的音色所吸引。

由于許友文、陳奕璇的潮汕話吐音純正,字正腔圓,最後經中國社科院審定,潮汕話方言音庫以他倆為标準進行錄制。許友文回憶起當年的情景:“錄制是在施教授家裡進行的,當時隻有一台錄音機,條件簡陋了些,而内容全國是同一個版本,隻是用不同的方言去錄制而已。”

直至2007年7月份,中國社科院又聯系到了遠在日本的施教授,讓他推薦一位汕頭話發音純正的人去社科院再補錄一下汕頭話,施教授不假思索地推薦了許友文,認為他是最适合的人選。7月14日,許友文受中國社科院的邀請,專程赴北京錄制《現代漢語方言音庫》“汕頭話音檔”。汕頭話音檔包括語音系統、常用詞彙、構詞法語要、語法例句、長篇語料5項内容。在錄制的材料中,每個字都必須用國際音标标注出來,即使專家不懂汕頭話,也可以準确地了解其發音。

談起當時的錄制,友文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小細節。“在錄制的材料裡,有兩個詞的讀音跟以前不同,當我用新的讀音讀到那裡時,社科院的語言專家認為我讀錯了,我就向他們解釋了這兩個詞的讀音已經作過了修正,跟以前已有所不同,最後專家采納并接受了我的意見,修正了原來的讀音……”

應該說,許友文在汕頭話的研讀方面是成功的。在他的辦公桌上、錄音室裡,都可以看到他随時準備翻閱的潮語字典、詞典。經過20多年的點滴積累,他确實掌握了十分豐富的潮語字項、俗語,在語音技巧、語境處理方面頗有心得,被同行稱之為汕頭話的“活字典”。與播音結緣,夢想成真1985年,汕頭廣播電視台第一次面向社會公開招收播音員。那一年,許友文22歲,他“過五關斬六将”,幸運地成為廣播電視台第一批招考進來的播音員。

回憶起當時第一次跨進廣播電視台的大門時,他說:“廣播電視台對我來說一直是一個充滿神秘和神聖的地方,當跨進大門的第一步時,我感到特别自豪,因為我實現了兒時的夢想。”雖然時隔20多年了,但仍可以看出他臉上的喜悅之情。“我是土生土長的汕頭人,從小聽廣播長大,當時家裡沒有電視,隻有一台老式收音機。

我每天都聽,聽的時間長了,慢慢也就掌握了一些汕頭話的發音技巧和語境的處理方式。後來,一到有廣播的時候我就把收音機的聲音開得大大的,然後模仿裡面的人說話。因此,我特别喜歡播音員的工作,夢想有一天我也能邁上播音台當一名播音員。這個夢想終于在21年前就實現了。”

雖然實現了夢想,但要把夢想還真,當好一名播音員、主持人還是要經曆一番艱辛。當年報考播音員時,許友文僅僅是汕頭市紙箱廠的一名普通工人,他每天穿梭于工廠、家庭之間。繁重的工作、平淡的生活讓他幾近迷茫。後來機會出現了,廣播電視台面向社會招考播音員和主持人,他毫不猶豫地報了名。

從此,他開始惡補理論知識,無論吃飯、睡覺,他手裡都捧着一本書,隻要有時間就看上幾眼。當時工作非常勞累,但是他仍然堅持每天學習到深夜。付出的努力終于有了回報,最後他以純正的嗓音、敏捷的思維脫穎而出,被廣播電視台錄用了。

被錄用後,許友文并沒有馬上上崗,台裡讓他回家等通知,一等就是半年。許友文說:“那半年真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在沒接到通知之前,我還在紙箱廠上班,心裡非常焦急,心想,既然已經錄取了,為什麼還不通知呢?心裡的疑惑自己解答不了,隻好每天下班後都去打開自家的郵箱,看有沒有廣播電視台的通知。憶當年,許友文對記者說:“我每天都在痛苦地等待着。食不知味,夜不能寝,一點都不誇張。”還好,半年後,守得雲開見月明,通知終于等來了。

無怨無悔的21年

許友文剛進廣播電視台的時候被分配到電台播音。“我們經過一個月的學習鍛煉後便‘上崗上線’了。當時的條件比現在差遠了,大熱天錄音的時候,走進那十幾平方米密不透風的錄音間裡,熱得汗流浃背,還要保持良好的狀态和播講熱情。錄一組半個小時的新聞節目少說也要花近一個小時,當時真慶幸自己沒有暈倒。”他坦言自己最怕誤播,不但會扣工資,而且在大小會議上都要受到批評,讓你感覺自己“聲名狼藉”。

在電台播音員的崗位上,許友文一呆就是4年。1989年,許友文被調到了電視台文藝部,主持《七彩熒屏》節目。在這期間,他的名字也開始備受汕頭人關注。他不僅是主持人,還做編輯、策劃,有時候身上裝着7、8本稿件,而且每本都要熟記。2000年,他被調到新聞部當播音員,後來又主持如今家喻戶曉的《今日視線》。在主持《今日視線》的日子裡,由于許友文純正、具有本土味道的汕頭話深深地吸引着汕頭老百姓,使這個欄目一躍成為電視台收視率最高的欄目。

事業成功的他每天都會忙到很晚才回家,陪妻子和女兒的時間自然就很少了,但他并不會因此“冷落”她們,吃完晚飯後他都會和妻子和女兒在一起聊天,給她們講笑話……作為一個公衆人物,他很少在工作之餘出沒于公衆場合,也很少一家人一起出去吃飯。女兒有時也會不理解,覺得作為主持人的父親出鏡隻是念念稿子,怎麼會那麼忙?友文介紹說:“一般從中午吃飯後我就要開始化妝,一化就是1個小時,然後熟悉稿件,稿件都是用汕頭話寫的,要加入地方很多方言詞彙,跟正常的語句結構是不同的。

”說着,友文給記者拿出了一條新聞稿,雖然在電視上播出的時間隻有1分多鐘,但稿子上密密麻麻的标注讓人感覺讀起來很費力。“每天,我們要花大概2個小時去理解、背誦這些稿子。下午大概4點的時候開始錄制節目。一期節目不知道要反複錄制多少次,當錄制完後,人也基本上筋疲力盡了。”“當女兒知道我的工作流程後也非常理解和支持我的工作,太太也主動承擔起所有家務,成了我的賢内助。我能夠有今天,與家人的付出和支持是分不開的。”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