裡耶鎮

裡耶鎮

湖南湘西龍山縣下轄鎮、中國曆史文化名鎮
裡耶鎮,隸屬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地處龍山縣最南端,北與内溪鄉毗鄰,南與保靖縣清水坪鎮隔河相連,距離龍山縣城108千米,距離湘西州首府吉首市114千米,面積261.26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裡耶鎮戶籍人口為45576人。[1]“裡耶”為土家語“拖土”之意。6000多年前,裡耶鎮一帶就有人類居住。秦朝時,為洞庭郡所在地。清朝雍正年間,裡耶形成了碼頭商埠,成為湘、鄂、川、黔邊境貿易中心。1987年,成立裡耶鎮。2015年12月,賈市鄉、裡耶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裡耶鎮。截至2020年6月,裡耶鎮下轄6個社區、3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裡耶鎮長沙街。[1][2][3]截至2019年末,裡耶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超市12個。
  • 中文名:裡耶鎮
  • 外文名: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鎮
  • 所屬地區: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
  • 地理位置:龍山縣南端
  • 面積:261.26
  • 下轄地區:6個社區、32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裡耶鎮長沙街
  • 電話區号:0743
  • 郵政區碼:416821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裡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裡耶明清古街區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湘U
  • 地區生産總值:
  • 人口:45576人(截至2019年末戶籍人口)

曆史沿革

原裡耶鎮

戰國時,為楚地。秦代,屬洞庭郡遷陵縣,西漢,屬酉陽縣。

南朝陳太建七年(575年),屬沅陵郡大鄉縣。隋、唐時,仍為大鄉縣,先後隸屬辰州、溪州、盧溪郡等。

宋代,屬荊湖北路羁縻上溪州。

元代,屬四川行省辰州路新添葛蠻安撫司白岩洞。

明洪武三年(1370年),屬四川行省永順軍民宣慰使司白岩洞長官司。後隸屬湖廣布政使司永順宣慰司白崖洞長官司。

清雍正七年(1729年),屬湖南永順府龍山縣三甲鄉,稱裡耶塘,後稱裡耶堡、裡耶市。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屬湖南省第四行政督察區龍山縣裡耶鎮,三年後改屬第八行政督察區。

1950年,屬湖南省湘西行政公署永順專員公署第五區。

1952年,屬湖南省湘西苗族自治區(後改稱自治州)第五區。

1958年,屬裡耶公社。

1987年,成立裡耶鎮。

2005年,區劃調整,岩沖、長潭、八面3鄉并入裡耶鎮。

原賈市鄉

清代,屬大喇、五寨2裡。

民國元年(1912年),屬大喇鄉。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屬大達鄉。

1950年,屬第五區大達鄉。

1956年,撤區并鄉,更名賈市鄉。

1958年,改稱公社。

1983年,公社改鄉。

撤并後

2015年12月,賈市鄉、裡耶鎮成建制合并設立裡耶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原裡耶鎮下轄中孚、裡耶、麥茶3個居民委員會,柳坪、大闆、龍岩、紅花、太平、楊家溪、苗兒、半坡、洛子、苗鳳、岩沖、樹木、比耳、大豐、躍進、麥子坪、農林、長春、楊家寨、梓木、橋上、清平、真仙、自生橋、天堂2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7個居民小組、164個村民小組。原賈市鄉下轄街上、西接、普車、巴沙、恒紮、銀河、銀河、高田、東桃、鎖福、新寨壩、裴家堡、兔吐12個村民委員會,下設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裡耶鎮下轄6個社區(中孚社區、裡耶社區、麥茶社區、大闆社區、貓兒溪社區、賈市社區)、32個行政村(自生橋村、天堂村、柳坪村、太平村、楊家溪村、半坡村、岩沖村、樹木村、比耳村、大豐村、躍進村、麥子坪村、農林村、長春村、楊家寨村、梓木村、橋上村、真仙村、雲頂村、巴沙村、東桃村、裴家堡村、普車村、銀河村、新寨壩村、西拉村、恒咱村、鎖湖村、兔吐村、雙坪村、杉樹村、新雙村)。鎮人民政府駐裡耶鎮長沙街。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裡耶鎮地處龍山縣最南端,東與隆頭鎮相接,西與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相連,北與内溪鄉毗鄰,南與保靖縣清水坪鎮隔酉水相望,距離龍山縣城108千米,距離湘西州首府吉首市114千米,面積261.26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裡耶鎮地勢西高東低,西北部為丘陵,東南部是平原,最高處海拔1300米,最低海拔237米,為西南山地中典型的山間盆地。

氣候

裡耶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春、秋氣候溫和,夏季炎熱,多東南風,雨水集中。冬季幹燥較寒,多偏北風。多年平均氣溫13.4℃,年平均降雨量2000.4毫米。

水文

裡耶鎮境内河道酉水由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石堤鎮流入鎮區,在原裡耶鎮境内長21千米,主要支流有長潭河;在原賈市鄉境内長9.6千米,主要支流有鳳溪河和普車河等。

人口

2011年末,原裡耶鎮轄區總人口2847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1800人,城鎮化率41.4%,另有流動人口1200人。總人口中,土家族達19929人,占總人口70%。人口出生率15.4‰,人口死亡率7.3‰,人口自然增長率8.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172人。

2017年末,裡耶鎮常住人口為47935人。

2018年末,裡耶鎮戶籍人口為45448人。

截至2019年末,裡耶鎮戶籍人口為45576人。

經濟

綜述

裡耶鎮産業結構以第三産業為主,主要發展旅遊業。2019年,裡耶鎮有80%的居民從事與旅遊相關的行業,人均年收入超過1.5萬元。

農業

裡耶鎮(含原賈市鄉)耕地面積24400畝,可利用草地面積3.5萬畝,林地面積4萬畝。

裡耶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原裡耶鎮生産糧食6432噸,人均240千克。其中水稻2709噸,玉米1650噸。

裡耶鎮主要經濟作物有烤煙、百合等。2019年,裡耶鎮烤煙種植面積1600畝,年産值470餘萬元;反季節蔬菜和大棚蔬菜種植面積2000畝,年産值約200萬元。

裡耶鎮出産水果有椪柑、臍橙、南豐蜜橘、柚、李、桃等,其中柑橘産業是裡耶鎮農村經濟支柱産業。綠色環保産品有比耳臍橙。“裡耶臍橙”成功申報了國家地理标志産品。2019年,裡耶鎮柑橘栽種面積4萬餘畝,年均産量約為6萬餘噸,年産值2.4億元。

裡耶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山羊、牛、家禽為主。

商業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商業網點100個,職工120人,社會商品銷售總額2380萬元。

2019年末,裡耶鎮營業面積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超市有12家。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小學3所,在校生3800人,專任教師210人,适齡兒童入學率100%;中學1所,在校生1112人,專任教師65人,初中适齡人口入學率100%、小升初升學率99.8%,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99%。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30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1個,建築面積408平方米,藏書1.7萬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08人,其中事業單位從業人員4人。建有廣播電視站1個,有線電視用戶1887戶,入戶率80%。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體育場地18個(其中标準場地2個)。各級社會體育館指導員3人。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迎新春籃球賽系列活動。兼有農民體育健身工程3個。經過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裡耶鎮人口17.6%。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鄉鎮衛生院1所,村衛生室28個,專業衛生人員132人,其中執業醫師23人,執業助理醫師15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27427人,參合率95%。孕婦死亡率0,分娩率100%,兒童免疫規劃疫苗接種率100%。城鄉居民規範化電子健康檔案建檔率78%。

社會保障

2011年,原裡耶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9戶,人口97人,支出19.8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445戶,人數1176人,支出94.5萬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40人,支出23.6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0人,支出9.6萬元,農村臨時救濟124人次,支出2.5萬元。

2017年,長沙市湘江新區對口幫扶龍山縣裡耶鎮。裡耶鎮共有貧困村25個,建檔立卡貧困戶2900戶、11420人。湘江新區駐裡耶鎮工作隊按照長沙市和新區的要求,立足裡耶鎮實際情況,聚焦産業就業、助力脫貧攻堅,共投入資金4985萬元,啟動了89個對口幫扶項目,支持鎮村發展建設。截至2021年2月,各項目均已完成,有力助推了裡耶精準扶貧工作。四年助力裡耶鎮脫貧1235戶4725人,如期實現裡耶鎮全面脫貧,重點幫扶的東桃、巴沙、裴家堡三個村退出貧困村序列,裡耶鎮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實現脫貧。

基礎設施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60千米、投遞點30個,鄉村通郵率100%。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3個,固定電話用戶1243戶,移動電話用戶14530戶,移動電話普及率達90%。

2011年,原裡耶鎮有小(一)型水庫1座,小(二)型水庫6座,電力提灌站3處,五級以上堤防1處,農村供水工程142處,塘壩364口,總灌溉面積1.8萬畝,有效灌溉面積1.4萬畝。

交通運輸

2011年末,原裡耶鎮有裡耶車站、裡耶碼頭客運站。鎮區道路總長度18千米,橋梁4座,總長度1千米。

2011年末,原裡耶鎮開通公交汽車線路2條,運營總裡程達400千米,公交運營車86輛,其中汽車40輛,電瓶車46輛。年客運量為10萬人次。出租車10輛,年客運量1.4萬人次。

曆史文化

    地名由來

    “裡耶”為土家語“拖土”之意。因土家先民由原始的漁獵轉向農牧墾殖以人力推犁耕地而得名。此外也有“辟地”“躲老虎”等說法。

      曆史特色

      早在距今6000年前,裡耶鎮一帶就有人類居住。秦朝時為洞庭郡所在地。2002年6月,在裡耶古城一口巨大的古井裡,發現了37400餘枚秦簡(裡耶秦簡),該批秦簡牍數量遠遠超過了曆次出土秦簡的總和,填補了秦代史料的空缺,被專家譽為“北有西安兵馬俑,南有裡耶秦簡牍”。

      清朝雍正年間,裡耶形成了繁榮的碼頭商埠,成為湘、鄂、川、黔邊境貿易中心,成為湘西四大古鎮之一。

      裡耶鎮以土家族民俗文化聞名,有以吊腳樓為代表的土家建築;以山歌為代表的土家音樂;以茅古斯為代表的原生态文化;以“西蘭卡普”為代表的土家織錦工藝美術;以梯瑪、八部大神為代表的土家宗教藝術;以擺手舞、八寶銅鈴舞為代表的土家舞蹈;以四月八、土家年為代表的土家節日文化;以臘肉、米粉、糍粑、油茶湯為代表的土家飲食。

        文學作品

        2011年,作家黃摩崖以裡耶鎮作為創作地點,創作《頭顱中國》。

        風景名勝

          綜述

          裡耶鎮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裡耶-烏龍山風景名勝區”的核心,主要古迹與景點有裡耶古城考古遺址公園、裡耶秦簡博物館、大闆西漢古城遺址和古墓群、魏家寨東漢古城遺址、清水坪東漢古墓群、裡耶明清曆史街區、賈市明清古街、巴沙古村落、八面山風景區等。

            秦簡博物館

            裡耶秦簡博物館于2010年10月28日正式開館,館址在裡耶鎮中家堡山坡下,位于裡耶鎮城市規劃中的文化新區,占地面積3.6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7200多個平方米。該博物館是世界僅有的一座秦簡專題博物館,有藏品三萬餘件(套),共展出簡牍、青銅器、陶制品等珍貴文物共433件,重點展品為秦簡。

              裡耶古城遺址

              裡耶古城遺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龍山縣裡耶鎮酉水河西岸,是中國迄今發現唯一的一處秦朝古城遺址。這座古城曆經三朝建城,始建于戰國楚人之手,秦統一後擴建沿用,西漢第二次築城,廢棄于東漢,距今有2300年左右的曆史。城址呈長方形,南北長230 米,東西殘寬110米,殘存面積22000餘平方米。2002年考古工作者對其三分之一約7000餘平方米進行了考古發掘。古城出土了青銅器、玉石器、兵器、陶器和37400餘枚秦簡等大量珍貴文物。2002年11月22日,裡耶古城遺址被國務院特批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10月28日正式對外開放。

                裡耶古鎮明清古街區

                裡耶古鎮明清古街區位于酉水河的西岸,裡耶戰國秦漢古城遺址南面。街區主要包括中孚街、埠平街、萬壽街、辟疆街、夾街、河街、菜行和景豐巷等“七街六巷五行”。古街核心區占地總面積約8.99公頃,街巷總長3500多米,現存較好的民居有910多棟,建築面積31940多平方米。古街的建築風格以當地土家族建築為主調,同時又融合了江西、蘇、皖、浙、西洋等建築風格,形成了多元結合的建築特色。

                  八面山

                  八面山位于龍山縣南部,西面與重慶市酉陽縣、秀山縣接壤。南北長約50千米,寬10餘千米,最窄地區僅3千米。山界上地勢平坦,草原地貌,呈小丘陵狀。總面積為51.4平方千米。平均海拔1200餘米,最高峰1414.5米,八面山四周懸崖峭壁,兩頭尖尖,南北狹長,如同一條船。山上地勢開闊平坦,牧草豐茂,馬、牛、羊成群,是湖南通向渝東的一道天然屏障。山上的小地名有三把刀、四把刀、六把刀等三十六把刀,和上營、中營、下營、七家營、八家營等四十八營。上山隻有大、小岩門,望鄉台,西眉峽等幾個隘口。山上的高原風光獨具特色,特别是大岩門、小岩門、燕子洞、自生橋、杯子岩等景點。

                  榮譽稱号

                  榮譽名稱

                  授予單位

                  授予時間

                  第二批“中國曆史文化名鎮”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部、國家文物局

                  2005年

                  湖南省首批十大特色文旅小鎮

                  湖南省人民政府

                  2019年

                  2020年農業産業強鎮建設名單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農村部、财政部

                  2020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