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慧琴

袁慧琴

國家一級演員
袁慧琴,生于1965,女,湖北宜昌人。中國京劇院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院三團主要演員、工京劇老旦[2];第九屆、第十屆全國青聯委員、中央國家機關青聯委員、湖北省宜昌市青聯副主席、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西城區慈善形象大使;民建會員。
  • 中文名:袁慧琴
  • 外文名:
  • 别名: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湖北宜昌
  • 身高:
  • 體重:
  • 畢業院校:
  • 職業:京劇演員
  • 經紀公司:
  • 代表作品:
  • 主要成就:
  • 籍貫:湖北
  • 性别:女
  • 出生年月:1965年

個人簡介

袁慧琴(1965~),女,湖北宜昌人。1978年考入宜昌市京劇團學員班,由靳萬春開蒙,學老旦。1980年入湖北省戲

 曲學校向劉煜老師學習。1983年拜李金泉為師。1987年考入中國戲曲學院表演系大專班繼續深造。從李金泉、楊韻清、孔雁等老師學習。學習了《李逵探母》、《罷宴》、《徐母罵曹》、《滑油山》等諸多傳統劇目,打下了基礎。1990年畢業留校在實驗劇團任演員。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時,演出了新編古代劇《契丹英後》,受到好評。1993年調入中國京劇院。在現代戲《北國紅姑娘》中扮演朝鮮族婦女安順福。曾榮獲2000年文化部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2001年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獎賽最佳表演獎。

創作作品

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二百周年活動中,排演了大型新編曆史劇《契丹英後》,飾演蕭太後,得到了專家和觀衆的好

 評,初展矛頭。

1995年參加現代戲《北國紅菇娘》的排演,在現代戲《北國紅姑娘》中扮演朝鮮族婦女安順福。

1996年參加新編曆史劇《火醒神州》的排演,在劇中飾演“慈禧”。

2003年參加新編曆史劇《泸水彜山》的排演,劇中飾演“孟齊”。

2006年參加新編曆史劇《哥哥走西口》的排演,劇中飾演“常母”。

2001年将舞台劇《契丹英後》搬上熒屏,拍攝成六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在中央電視台反複重播。

2003年拍攝十二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哥哥走西口》,在劇中飾演“苦蓮”一角,該劇在中央電視台反複重播。

2005年拍攝兩集電視藝術片《楊門女将》,在劇中飾演“佘太君”。

2006年拍攝中國第一部戲曲數字電影《對花槍》,在片中飾演“姜桂芝”。

取得成績

1995年中宣部第五屆(1995年度)“五個一工程”表演獎。1995年參加現代戲《北國紅菇娘》的排演,并獲全國現代戲彙演個人表演獎。

1999年文化部中直院團國慶五十周年評比展演獲最佳表演獎。

2000年文化部全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

2001年中央電視台全國青年演員電視大獎賽獲金獎。

2002年領銜主演的六集京劇電視連續劇《契丹英後》獲得了的22屆中國電視飛天獎一等獎,彌補了“飛天獎”戲曲片獎十年來的空缺,并榮獲優秀女主角提名獎,這是飛天獎設獎以來首位戲曲演員入圍女主角提名獎。同時,榮獲第21屆中國電視“金鷹獎”一等獎。

2004年第21屆戲劇梅花獎得主。

2004年中國京劇節《泸水彜山》榮獲金獎,個人獲最佳表演獎。

2005年領銜主演的三集京劇舞台藝術片《楊門女将》、十二集電視連續劇《哥哥走西口》獲得第25屆“飛天獎”的優秀戲曲電視劇獎。

在1999年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的《彩霞集》中正式發表《我對開拓老旦行當表演的認識》論文,該論文在首屆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時宣讀,并在民建委員《文集》中轉載。

重要活動及對外交流

多次參加每年度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辦的“新年京劇晚會”的演出,受到中央領導的接見。

參加了由國家舉辦的“香港回歸”“澳門回歸”的大型演出活動。

多次參加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和各種大型文藝晚會。

在2003年“非典”時期,積極參加由中央電視台主辦的慰問醫護人員“衆志成城”大型晚會。

 多次參加民建組織的各種慰問演出活動。

1998年6月出訪台灣,進行文化交流演出。

1999年3月出訪歐洲、德國、意大利演出。

2000年6月出訪台灣,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演出。

2000年11月出訪歐洲,參加在法國舉辦的“中國藝術節”的演出,随後在法國二十多個城市巡回演出。同時,在瑞士、摩納哥進行了訪問演出。

1999年和2000年的兩次訪歐演出的劇目均為中國京劇院優秀保留劇目《楊門女将》,在劇中扮演主要角色“佘太君”。江澤民主席為此次出訪演出親筆題詞:“美好的藝術應讓世界人民共享”。

2001年出訪台灣,進行文化藝術交流演出。

2004年8月參加了由外交部、北京市委、北京電視台聯合主辦的“遠離祖國的五星紅旗”慰問駐外使館演出團。共四個國家。澳大利亞、新西蘭、斐濟、薩摩亞。此次活動北京電視台做了專題片為國慶獻禮。

2005年至2006年曾多次參加由民建組織的慈善活動,并參加由西城區委組織的慰問老少邊遠及在京農民工的公益演出活動。

2006年接受了中央電視台藝術人生的采訪。2006年将鋼琴伴唱現代京劇《紅燈記》帶到美國洛杉矶演出,受到當地觀衆熱烈歡迎,并接受了鳳凰衛視的專訪。

2007年4月參加了由黨中央、國務院、中央電視台在奧運村“鳥巢”舉辦的慰問建築工人“心連心”演出。

藝術人生

“戲比天大”

1965年生于湖北宜昌的袁慧琴,自幼喜愛京劇,先在宜昌京劇團工作,後考入中國戲曲學院,師從李派老旦,畢業後分配到中國京劇院。袁慧琴憑借良好的自身條件,加上刻苦磨練,以及對藝術精益求精的追求,其藝術光彩在較短的

 時間内,便閃亮在中國京劇舞台上。她扮演的新編曆史劇《楊門女将》中的佘太君、傳統戲《陸文龍》中的乳娘、現代戲《紅燈記》中的李奶奶,以其精湛的表演水平赢得了專家和觀衆的高度認可。袁慧琴先後于1996年入選中國戲曲學院優秀青年京劇演員研究生班;榮獲2000年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評比展演“一等獎”;2001年“哈藥六杯”全國青年京劇演員電視大賽老旦行當“最佳表演獎”;2003年中國戲劇“梅花獎”等多項榮譽稱号。她的藝術才華和精湛表演,不僅赢得了内地觀衆的高度贊揚,同時也得到港、台地區和歐美國家不少觀衆的熱烈歡迎。由她擔綱表演的《紅燈記》,在香港、台灣的演出達到了空前轟動;領銜挂帥的《楊門女将》,在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和意大利連續演出二十幾場,場場爆滿,赢得滿堂喝彩。

梅花香自苦寒來。袁慧琴取得今天這樣的藝術成就,與她一貫追求的“戲比天大”的藝術宗旨密不可分。在參加全國優秀青年京劇演員大賽期間,傳來父親病故的噩耗。當袁慧琴手捧獎杯時,她哭了。這獎杯是對病逝的父親的最好回報。她永遠忘不了在父親病故時,為了買了票的觀衆,别無選擇地“穿上戲裝”,強忍喪父之痛,那晚在舞台上的唱念做打,赢得了觀衆掌聲如雷的情景。袁慧琴把悲傷瞞過了所有的人,因為“穿上戲裝”,她隻能是戲中人,這是一個演員對藝術的投入,對觀衆的尊重。“‘穿上戲裝’,淹沒自己,幻化成角色,悲歡離合的情感隻能歸角色所有。自己的呢?不忘不忘,卻一定要忘卻,是舞台上的感覺,也是真實的生活。”袁慧琴一番肺腑之言,更讓人們理解了戲曲演員付出的代價和學藝的艱辛。

粉墨春秋

 袁慧琴說:“一切出現在舞台上的形象都應該是美的,即和諧、圓順,隻是藝術的真實表現手段與方式不同。京劇藝術中的老旦藝術即便不及青衣花旦的紅袖翠華,但作為戲曲舞台上的年長女性形象,也有自身的美存在。”袁慧琴扮演過不少不同類型、性格的角色,但她們首先是女人,是母親,這是人物的共同點,也是在舞台上诠釋這些人物首要的出發點。

有文化底蘊的演員,才更具有打拼的實力。現在已經是國家一級演員的袁慧琴仍在不斷地學習,她在中國京劇優秀青年演員研究生班畢業後,閑暇時仍喜歡與書為伴。袁慧琴在努力做時代需要的學者型演員,以回應時代的需求和廣大觀衆的殷殷期盼。

個人轶事

聽說改行唱老旦,她急得哇哇大哭

人家說袁慧琴新塑造的老旦都是“奔了小康”的,漂亮,年輕,一點也不苦。潛意識裡,她對于美的追求從她剛開始唱老旦就已經埋下了種子。進宜昌市藝校前,她在當地的“紅小兵學校”就是獨唱演員,老師都誇她聲音條件好。11歲,慧琴沒參加任何考試就被招進市藝校,學習花旦。半年時間過去了,剛剛嘗出點花旦的味道,隻學了一段《賣水》,卻被殘忍的指定去學老旦。因為行當平衡的需要,藝校挑個把孩子專攻老旦。老師讓學生挨個兒用大嗓唱一段,她一張嘴特是那麼回事,可不就選她了嘛。小姑娘都愛美,誰樂意演老太太啊,這可如同五雷轟頂一般,她哇哇地号啕大哭,就跟進地獄一樣。袁慧琴的順利轉行真要感謝學校的老師,他們帶着大哭之後的慧琴去看了一場《楊門女将》。她是頭一回仔細看這出戲,發現佘太君這個老太太挺有意思,白發蒼蒼還這麼英武,台上那麼多人都聽她的!就是這出戲,改變了她“老旦就是又老又醜又苦”的看法。我還跟她開玩笑,老師真是聰明,給她挑了個最風光的老旦觀摩,如果看的是《李逵探母》裡苦命的老旦,她說什麼也不會答應改行了。

她闖出了一條老旦新路

自從在宜昌學戲,到考進北京上大學,每一步都是我們共同走過的。袁慧琴事業上有幾件大事助她成功,一是有幸拜著名的老旦表演藝術家李金泉為師,二是進入中國京劇研究生班學習,三是拍了《契丹英後》。拜李金泉老師,給了慧琴一個高起點。她自己根本沒想到老先生這麼痛快的答應收她為徒。師傅師母看見她就特别喜歡,欣然應允。這不僅是在藝術上對她的栽培,同時為她樹立了一種信念。李金泉老師一直在向她灌輸一種想法:你就是跟别人不一樣,你有優勢,一是形象,二是嗓音,好好地把握一定能闖出新的東西。慧琴是第一屆京劇研究生班的學員,她感到十分的慶幸,經過幾年的實踐鍛煉,能夠重新回到學校,我相信每個研究生班的學員都會得益于這個回爐的過程。我們現在還記得當年媒體對研究生班的關注是多麼的熱烈。可以說如果沒有研究生班,我們這代演員很難以如此的規模為全國觀衆了解,我們倆都是懷着幸運和感激的心情的。

作品簡介

契丹英後

《契丹英後》是中國戲曲學院于1990年在紀念徽班進京200周年觀摩演出時首演的劇目。編劇戴英祿、鄒憶青,導演楊韻青,主演袁慧琴。

劇情是:公元982年,遼景宗駕崩,遺诏由12歲的梁王耶律隆緒繼位,29歲的皇太後蕭燕燕攝政。蕭太後推行新制,施漢律,重人才。契丹八部舊屬欲恢複契丹舊制,幼主的皇姨娘、蕭太後的親妹妹莺哥還在興安嶺集結舊部,伺機謀政,并利用幼主挑撥漢臣韓德讓與太後的關系。蕭太後在韓德讓的幫助下推行“削藩強民,力行新政”,挫敗了莺哥和八部舊屬的陰謀,遼漢和合,國勢強盛。

紅燈記

該劇最早的戲劇演出出現在滬劇舞台上(上海愛華滬劇團于1962年演出,淩大可、夏劍青改編),而滬劇改編自電影劇本《革命自有後來人》。1964年,全國京劇現代戲觀摩大會在京舉行,中國京劇院和哈爾濱京劇院同時選取了這一題材進行移植,後者仍延用原名,由梁一鳴、趙鳴華、雲燕銘主演;前者則更名為《紅燈記》,劇本由阿甲、翁偶虹據滬劇改編,李少春、高玉倩、劉長瑜、袁世海主演,“文革”中被确定為八部革命樣闆戲之一,錢浩梁(浩亮)替代李少春成為該劇主演,其餘角色的飾演者保持原班人馬。

劇情:故事發生在日本統治下的東北,地下交通員李玉和的公開身份是鐵路工人,以紅燈為信号和标志來接應戰友并傳遞情報。王連舉賣友求榮、叛變革命,李玉和被捕,其母親、女兒也先後入獄。李玉和及母親英勇犧牲,李鐵梅繼承遺志前赴後繼,把密電碼送交遊擊隊。

上一篇:秋元康

下一篇:伊麗莎白·赫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