螟蛉

螟蛉

農業害蟲
螟蛉mínglíng(又稱:雙帶夜蛾,稻青蟲、粽子蟲、量尺蟲)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蠃是一種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産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蠃不産子,喂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子。雌蛾稍大,體色較雄蛾略淺,前翅淡黃褐色,兩條紫褐色斜帶中間斷開不連續;後翅灰白色。幼蟲老熟時體長約22毫米,綠色,頭部黃綠色或淡褐色,背線及亞背線白色,氣門線黃色。老熟幼蟲在葉尖吐絲把稻葉曲折成粽子樣的三角苞,藏身苞内,咬斷葉片,使蟲苞浮落水面,然後在苞内結繭化蛹。
    中文名:螟蛉 别名:雙帶夜蛾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亞門:有颚亞門Mandibulata 綱:昆蟲綱Isecta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科:螟蛉科 種:螟蛉 中文學名:螟蛉 中文别名:雙帶夜蛾,稻青蟲、粽子蟲、量尺蟲 分布:遼甯、河北、北京、山西、山東、陝西、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在黑龍江也有分布;朝鮮,日本,菲律賓、夏威夷、墨西哥等。

螟蛉簡介

又稱雙帶夜蛾,稻青蟲、粽子蟲、量尺蟲。

遍布中國各地。除為害水稻外,還為害高粱、玉米、甘蔗、茭白及取食多種禾本科雜草。以幼蟲食害稻葉,1~2齡将葉片食成白色條紋,3齡後将葉片食成缺刻,嚴重時将葉片咬成破碎不堪,僅剩中肋。秧苗期受害最重。

形态特征

稻螟蛉屬鱗翅目,夜蛾科。成蟲體暗黃色。雄蛾體長6~8毫米,翅展16~18毫米,前翅深黃褐色,有兩條平行的暗紫寬斜帶;後翅灰黑色。雌蛾稍大,體色較雄蛾略淺,前翅淡黃褐色,兩條紫褐色斜帶中間斷開不連續;後翅灰白色。卵粒扁圓形,表面有縱橫隆線,形成許多方格紋;初産時淡黃色,孵化前變紫色。幼蟲老熟時體長約22毫米,綠色,頭部黃綠色或淡褐色,背線及亞背線白色,氣門線黃色。僅有兩對腹足和一對臀足,行走時似尺蠖。被蛹初為綠色,漸變黃褐色。腹末有鈎4對,後一對最長。

生活習性

稻螟蛉在廣東一年發生6~7代,以蛹在田間稻茬叢中或稻杆,雜草的葉包、葉鞘間越冬。年中多發生于7、8月間為害晚稻秧田,其他季節一般蟲口密度較低。偶爾在4、5月份發生為害早稻分蘖期。成蟲日間潛伏于水稻莖葉或草叢中,夜間活動交尾産卵,趨光性強,且燈下多屬未産卵的雌蛾。卵多産于稻葉中部,也有少數産于葉鞘,每一卵塊一般有卵3~5粒,排成1或2行,也有個别單産,每雌平均産卵500粒左右。稻苗葉色青綠,能招引成蟲集中産卵。幼蟲孵化後約20分鐘開始取食,先食葉面組織,漸将葉綠素啃光,緻使葉面出現枯黃線狀條斑,3齡以後才從葉緣咬起,将葉片咬成缺刻。幼蟲在葉上活動時,一遇驚動即跳躍落水,再遊水或爬到别的稻株上為害。蟲齡越大,食量越大,最終使葉片隻留下中肋一條。老熟幼蟲在葉尖吐絲把稻葉曲折成粽子樣的三角苞,藏身苞内,咬斷葉片,使蟲苞浮落水面,然後在苞内結繭化蛹。

地理分布

遼甯、河北、北京、山西、山東、陝西、江蘇、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台灣、福建、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在黑龍江也有分布;朝鮮,日本,菲律賓、夏威夷、墨西哥等。

典故來源

出自《詩經·小雅·小宛》:‘螟蛉有子,蜾蠃負之。’螟蛉是一種綠色小蟲,蜾蠃是一種寄生蜂。蜾蠃常捕捉螟蛉存放在窩裡,産卵在它們身體裡,卵孵化後就拿螟蛉作食物。古人誤認為蜾蠃不産子,喂養螟蛉為子,因此用‘螟蛉’比喻義子。

南北朝時醫學家陶弘景,不相信蜾蠃無子,決心親自觀察以辨真僞。他找到一窩蜾蠃,發現雌雄俱全。這些蜾蠃把螟蛉銜回窩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針把螟蛉刺個半死,然後在泥巢中産卵。原來螟蛉不是義子,而是用作蜾蠃後代的食物。通過有針對性的觀察,揭開了千年之謎。

典故:《三國演義》隻見一人侍立于側。玄德視其人器宇軒昂,因問泌曰:“此何人?”泌曰:“此吾之甥寇封,本羅侯寇氏之子也;因父母雙亡,故依于此。”玄德愛之,欲嗣為義子。劉泌欣然從之,遂使寇封拜玄德為父,改名劉封。玄德帶回,令拜雲長、翼德為叔。雲長曰:“兄長既有子,何必用螟蛉?後必生亂。”玄德曰:“吾待之如子,彼必事吾如父,何亂之有!”雲長不悅。

原文:

土蜂,名曰“蜾赢,”今世謂“細腰”之類。其為物雄而無雌,不交,不産;常取桑蟲或阜螽子育之,則皆化成己子。亦或謂之“螟蛉。”詩曰:“螟蛉有子,果羸負之,”是也。——《搜神記》

蜾蠃常捕捉螟蛉喂它的幼蟲,古人誤認為蜾蠃養螟蛉為子,故稱養子為螟蛉。蜾蠃:蜂的一種。

譯文土蜂名叫蜾赢,屬于細腰蜂一類。它作為一種生物,隻有雄性而沒有雌性,不交配不生育。它常常拿天牛的幼蟲或蝗的幼蟲來養育,這些幼蟲經過它的養育,就都變成了它自己的幼蟲。也有人把天牛幼蟲叫做“螟蛉”。《詩經》說:“螟蛉有了幼蟲,果蠃背它去撫養。”便是這種說法。

上一篇:平如美棠

下一篇:銷售女神徐鶴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