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蝗七

螞蝗七

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屬植物
螞蝗七(學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 )是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屬多年生草本植物,具粗根狀莖。葉均基生;葉片草質,兩側不對稱,卵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邊緣有小或粗牙齒,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長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葉柄有疏柔毛。聚傘花序,有花;花序梗被柔毛;苞片狹卵形至狹三角形,被柔毛;花萼裂至基部,裂片披針狀線形,花冠淡紫色或紫色,下部被少數柔毛,筒細漏鬥狀,雄蕊的花絲着生于距花冠上部疏被極短的毛,花盤環狀,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種子紡錘形,3-4月開花。[1]螞蝗七的根狀莖治小兒疳積、胃痛、跌打損傷。螞蝗七花大,淡紫至紫色,整體花期長達1個月以上:植株低矮、形态可愛;花葉皆美,觀賞價值高。
    中文名:螞蝗七 拉丁學名: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 别名: 界:植物界 亞界: 總門: 門:被子植物門 亞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合瓣花亞綱 超目: 目:管狀花目 亞目: 科:苦苣苔科 亞科:長蒴苣苔族 族:唇柱苣苔屬 亞族: 屬: 亞屬: 組: 亞組: 種:螞蝗七 亞種: 變種: 品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Hand.-Mazz.,1934 保護級别: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本,具粗根狀莖。葉均基生;葉片草質,兩側不對稱,卵形、寬卵形或近圓形,長4-10厘米,寬3.5-11厘米,頂端急尖或微鈍,基部斜寬楔形或截形,或一側鈍或寬楔形,另一側心形,邊緣有小或粗牙齒,上面密被短柔毛并散生長糙毛,下面疏被短柔毛,側脈在狹側3-4條;葉柄長2-8.5厘米,有疏柔毛。聚傘花序1-4(-7)條,有(1-)2-5花;花序梗長6-28厘米,被柔毛;苞片狹卵形至狹三角形,長5-11毫米,寬1-7毫米,被柔毛;花梗長0.5-3.8厘米,被柔毛。花萼長7-11毫米,5裂至基部,裂片披針狀線形,寬1.5-3毫米,邊緣上部有小齒,被柔毛。花冠淡紫色或紫色,長(3.5-)4.2-6.4厘米,下部被少數柔毛,在内面上唇紫斑處有2縱條毛;筒細漏鬥狀,長2.5-3.8厘米,口部粗0.8-1.4厘米;上唇長0.7-1.2厘米,下唇長1.5-2.4厘米。雄蕊的花絲着生于距花冠基部1.3-1.6厘米處,長約1.3厘米,在基部之上稍膝狀彎曲,上部疏被極短的毛,花藥長約4毫米,基部被疏柔毛;退化雄蕊長約4毫米,無毛。花盤環狀,高約1毫米。雌蕊長2.7-3厘米,子房及花柱密被短柔毛,柱頭長約2毫米,2裂。蒴果長6-8厘米,粗約2.5毫米,被短柔毛。種子紡錘形,長6-8毫米。花期3-4月。

生境分布

中國特有物種,産廣西、廣東、貴州南部、湖南、江西和福建。模式标本采自湖南武崗。生于林中石上,山谷林下,山谷溪邊,山坡,山坡林中石上,山坡林中陰濕地,山坡石上,石上或山谷溪邊,海拔400-1000米。

藥用信息

【拉 丁 名】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

【别名】石螃蟹、石蜈蚣、紅螞蝗七、石棉、岩白菜[湖南常德]、睫萼長蒴苣苔、石錦花、水白菜、水莴苣、岩白菜

【來源】苦苣苔科唇柱苣苔屬植物螞蝗七Chirita fimbrisepala Hand.-Mazz.[Didymocarpus fimbrisepalus (Hand.-Mazz.) Hand.-Mazz.],以根狀莖入藥。全年可采,曬幹。

【性味歸經】苦,涼。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内用止咳,治胃痛,痢疾,小兒疳疾。外用消腫止痛,接骨,治跌打。"

②《廣西實用中草藥新選》:"健脾消食,清熱除濕。治小兒疳疾,肝炎。"

詳載:健脾消食,清熱利濕,活血止痛。用于小兒疳積,胃痛,肝炎,痢疾,肺結核咯血;外用治刀傷出血,無名腫毒,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2~6錢;外用鮮根搗爛或幹根研粉調水外敷。

【摘錄】《全國中草藥彙編》

【藥理作用】

抗菌作用:本品煎劑在試管内對金黃色葡萄球菌、炭疽杆菌、乙型鍊球菌、白喉杆菌、傷寒杆菌、綠膿杆菌和痢疾杆菌等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栽培技術

煉苗和移栽:将健壯的生根苗從培養瓶中小心取出,用25℃溫水浸泡去除培養基。栽入由50%珍珠岩和50%蛭石(經高壓滅菌)組成的基質中。蓋上塑料薄膜以保持空氣濕度,2天澆水1次,保持基質濕潤。21天長勢穩定後,每天掀開薄膜少許,7天内逐漸揭去薄膜,直至完全揭去。然後更換培養土,培養土比例為園土:珍珠岩:蛭石=5:4:1,成活率100%。

上一篇:銅骨七

下一篇:木姜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