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半衰期

藥物半衰期

指藥物在血漿中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
藥物半衰期是指藥物的血藥濃度降低一半(消除緻最高濃度的1/2)所用的時間。[1]藥物的半衰期反映了藥物在體内消除(排洩、生物轉化及儲存等)的速度,表示了藥物在體内的時間與血藥濃度間的關系,它是決定給藥劑量、次數的主要依據。
    中文名:藥物的半衰期 外文名: 适用領域: 所屬學科: 釋義:藥物最高濃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時間 一般用時:6小時 類型:醫藥類 反映:藥物在體内消除的速度 重要性:決定給藥劑量、次數的主要依據

詳細說明

每一種藥物的半衰期各不一樣,即使是同一種藥物對于不同的個體其半衰期也不完全一樣。成人與兒童、老人、孕婦,健康人與病人,藥物半衰期也會有所不同。通常所指的藥物半衰期是一個平均數。肝腎功能不全的病人,藥物消除速度慢,半衰期便會相對延長。如仍按原規定給藥,有引起中毒的危險,這點必須特别注意。

根據半衰期的長短給藥,可以保證血藥濃度維持在最适宜的治療濃度而又不緻引起毒性反應。常用的适宜方案是首次給以全負荷劑量,然後根據藥物半衰期間隔一定時間,再給以首次劑量的一半。例如磺胺嘧啶1克能在血中産生有效濃度,其半衰期為17小時,因此适宜方案是每日服兩次,首劑2克,以後1克一次。

注意事項

但對一些半衰期過短或過長的藥物,如仍按半衰期給藥,前者可能給藥次數太頻;而後者血藥濃度波動較大,甚或由于間隔時間太長,易于遺忘給藥。鑒于上述情況,對于毒性不大的藥物,如半衰期過短,可以加大首次劑量,使其在間隔時間末段仍保持有效劑量。倘若藥物的治療指數小,半衰期又短,如去甲腎上腺素,一次注射僅維持幾分鐘,就必須采用靜脈滴注法給藥。倘若某藥物的半衰期大大超過24小時,則可采用首次劑量和每天服用維持量的方案。維持量的大小可以根據該藥首次劑量、每天給藥量和該藥的半衰期運用公式計算而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