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雞

葫蘆雞

西安傳統名菜
葫蘆雞,是西安的傳統名菜。其選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1000克左右,肉質鮮嫩。制作時經過清煮、籠蒸、油炸三道工序,成品以皮酥肉嫩、香爛味醇而著稱,被譽為“長安第一味”。
  • 中文名:葫蘆雞
  • 外文名:
  • 别名:
  • 分類:秦菜
  • 制作工序:清煮、籠蒸、油炸三道工序
  • 輔料:蔥、姜等

曆史傳說

相傳“葫蘆雞”創始于唐代天寶年間,出日于唐玄宗禮部尚書韋陟的家廚之手。據《酉陽雜俎》和《雲仙雜記》記載:韋陟出身于官僚家庭,憑借父兄的蔭庇,貴為卿相,平步官場。此人錦衣玉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有“人欲不飯筋骨舒,夤緣須人郇公廚”(韋陟裘郇國公)之說。有一天,韋陟嚴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

第一位廚師采用先清蒸,再油炸的辦法制出,韋陟品嘗後認為肉太老,沒有達到酥嫩的口味标準,大為惱火,命家人将這位廚師鞭打五十而緻死。第二位廚師采取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酥嫩的要求都達到了,但由于雞經過三道工序的折騰,已骨肉分離,成了碎塊。

韋陟懷疑家廚偷吃,不容家廚辯說,又命家丁将家廚活活打死。懾于韋陟的淫威,其他家廚不得不繼續為其烹饪。第三位家廚接受了上兩次家廚烹制的經驗教訓,在烹制前用細繩把雞捆紮起來,然後先煮,後蒸,再油炸。這樣烹制出來的雞,不但香醇酥嫩,而且雞身完整似葫蘆。這時,韋陟才滿意。後來人們把用這種方法烹制出來的雞叫做“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葫蘆雞的傳統選料,是用西安城南三爻村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一公斤左右,肉質鮮嫩。制作時,經過三道基本工序,即先清煮,後籠蒸,再油炸。蒸時将煮過的雞放人盆内,加醬油、精鹽、蔥姜、八角、桂皮、料酒,再添些肉湯,入籠蒸熟。油炸技術要求嚴,菜油燒八成熟,将整雞投入油鍋,用手勺輕輕撥動,炸約半分鐘,至雞成金黃色,立即用鐵笊籬撈出淋淨,随即放人菜盤上桌。另帶一碟花椒鹽佐食。

菜系

秦菜

種類

古法葫蘆雞、八寶甜飯、禽蛋菜、唐燴三鮮、關中松鼠魚

特點

1、整雞去骨,腹内用瑤柱、魚翅、花菇、冬筍、鮮蝦等八種材質填滿,皮酥肉嫩、鮮香味醇。葫蘆雞被譽為“長安第一味”,以形似葫蘆而得名。

2、據《西陽雜俎》記載:葫蘆雞創始于唐劄部尚書韋涉的家廚。韋陟窮奢極欲,對膳食極為講究,命家廚烹制酥嫩的雞肉。

第一個廚師采用先煮後油炸,韋陟嘗後,嫌肉質太老,命家丁将這個廚師鞭打五十緻死;第二個廚師采用先煮後蒸,再油炸的方法,雞雖酥嫩,但雞肉脫骨成碎塊,韋陟嫌不成形,便将這個廚師活活打死;第三個廚師吸取前二者的經驗教訓,把雞捆紮起來,而後烹制形如葫蘆,香醇酥嫩,頗得韋陟賞識。後來人們就把這樣烹制的雞稱為“葫蘆雞”,一直流傳至今。

3、“葫蘆雞”曆史悠久,已流傳千年以上,号稱長安第一味。色澤金黃,形似葫蘆,皮酥肉嫩,香爛味醇,此品不但廣泛流傳于西北一帶,神州大地,南北皆有。

4、“葫蘆雞”以雞為主料,因其形似葫蘆而得名。“葫蘆雞”相傳源于唐代,經曆代名廚不斷改進、提高,制法日臻完美。此菜工藝複雜,操作細緻。成菜體形完整,奇香誘人。舉箸一抖,骨肉分離,皮酥肉嫩,鮮香濃郁,回味悠長。是雞馔中難得的珍品。此菜香味濃烈,一盤上席,滿室生香,被譽為“長安第一味”,1988年,獲商業部優質食品“金鼎獎”,是西安飯莊看家菜之一。特級烹調師秦崇九制作最佳。

烹制方法

主料輔料:

肥母雞1隻、醬油100、克蔥段15、克紹酒25克、姜塊10克、精鹽10克、 桂皮7.5克、花椒鹽25克、八角4個、肉湯1500克、菜籽油1500克

概述:

葫蘆雞的制作分為清煮、籠蒸、油炸三道工序。傳統的選料是西安城南三爻村特有的倭倭雞,這種雞飼養一年,淨重約一公斤,肉質細嫩制作時先要放在清水中漂洗除淨血污,煮的時候用麻絲将雞捆好,以保持雞的形狀,待鍋内涼水燒沸,投入雞煮半小時取出盛入盆内,添肉湯、料酒、精鹽、醬油、蔥、姜、八角、桂皮,入籠蒸透。

油炸時将上好的菜子油燒至八成熱,投入蒸好的整雞,慢慢撥動,至雞呈金黃色時撈出瀝油,帶小碟的椒鹽佐食即可。

步驟:

1、将雞粗加工後洗淨,放水中漂30分鐘,除淨血污,剁去腳爪,然後投入沸水鍋中煮約30分鐘。取出後,割斷腿骨上的筋,放人蒸盆,注入肉湯,以淹沒雞身為度,加入紹酒、醬油、精鹽,将蔥、姜、桂皮、八角放雞肉上,入籠用旺火蒸約2小時取出,撿去蔥、姜、桂皮和八角,瀝于水,順脊椎骨将雞剖開。

2、炒鍋放人菜籽油,用旺火燒至八成熱。将雞背向下推人鍋内,用手勺撥動,炸至金黃色時,撈人漏勺内瀝油。将雞的胸部向上,用手掬攏,呈葫蘆形,放人扒盤。上桌時另帶花椒鹽小碟。

相關美食

八寶葫蘆雞

1、“八寶葫蘆雞”是川萊傳統技藝中的工藝名菜,以整雞脫骨法去雞骨,在雞腹内釀入四川特産的圓糯米、鮮豌豆、熟火腿、苡仁、芡實、香菌、蓮籽、百合等八種餡料,精工制成葫蘆形,蒸熟後裝盤。飾以用胡蘿蔔、莴筍制成的雙色小葫蘆圍邊,成菜形如葫蘆,雞肉嫩,餡心糍糯疏散,滋味鹹鮮香醇。

2、“八寶葫蘆雞”亦可以鴨代雞,名曰“八寶葫蘆鴨”。另法,雞蒸晾涼後,過油炸成金色,配椒鹽上桌,名“椒鹽八寶葫蘆雞。”本品為中國菜式典型代表之一,技法重刀工,整雞脫骨,花色造型,形似葫蘆;釀法填餡,八寶有香有粘,有脆有鮮,味美多樣,葷素同食,深受群衆歡迎,風行全國,南北皆有,或炸或不炸,八寶投料因地小有不同,或名“八寶雞”、“布袋雞”,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烹饪方法:

1、雞洗淨後整雞去骨,碼味半小時;

2、水發海參、火腿、冬筍、蓮米、糯米、魚肚制成鹹鮮味餡料;

3、瓤入碼好味的雞腹内,捆成葫蘆形,出一水後上籠蒸軟;

4、生菜拌成糖醋味待用;

5、将蒸軟的雞取出,搌幹水分,入七成油溫的鍋中,炸至呈金黃色時取出;

6、随椒鹽味碟和糖醋生菜配食即可。

制作提示:

1、瓤好餡的雞出水時應用炒勺和炒瓤用力擋壓,防止翅,腿爆出,影響成形;

2、本品有油炸過程,菜油500克;

3、炸時油溫應略高些,以增加雞皮酥脆程度。

健康提示:

1、本菜葷素搭配适宜,營養豐富;

2、含有澱粉、脂肪、蛋白質、碳水化合物、氨基酸、無機鹽、多種酶等營養物質,是滋補除虛之佳品。

功效:

補虛養身調理、氣血雙補調理、營養不良調理。

工藝關鍵

1.炸雞前,應刺破眼睛,瀝幹水分,防止人油爆炸。

2.炸雞時,開始用熱油炸,以保持主料的完整形态。中途改用溫油炸,以使油逐漸滲人主料内,炸成外焦裡嫩。

上一篇:中國野史

下一篇: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