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瓶

葫蘆瓶

傳統器形
形似葫蘆的瓶式,自唐以來,因其諧音"福祿",為民間所喜愛,遂成為傳統器形,及至明代嘉靖時,因皇帝喜愛之道,此器尤為盛行并多有變化。[1]
    中文名:葫蘆瓶 外文名: 館藏地點: 所屬年代: 類别: 類型:形似葫蘆的瓶式 形狀:傳統器形 館藏:宏源閣博物館

來曆

除傳統器形外,又有上圓下方式,蘊含天圓地方之意。至清康熙時,成為外銷瓷品種之一,器形比明代的高大,并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雍正以後,創制一孔葫蘆瓶,嗣後變化多端,其中器口内斂,卧足,飾對稱如意绶帶耳者又演化為"如意尊"。

曆史狀況

南宋後期龍泉窯創制的瓶式,瓶體似葫蘆,故名。小口,短頸,瓶體由兩截粘合而成。名與“福祿”諧音,且器形像“吉”字,故又名“大吉瓶”,寓意大吉大利。宋元時期,龍泉窯、景德鎮窯均有生産。

從元代起出現了八方葫蘆瓶,上圓下方葫蘆瓶以及扁腹葫蘆等各式葫蘆瓶。明清兩代,葫蘆瓶大量燒造,器形也有較多變化,有方形、圓形、蘊涵天圓地方之意的上圓下方和多棱形等許多品種。其中還另有專名,如“抱月瓶”即是明永樂、宣德年間燒制的扁腹绶帶葫蘆瓶。至康熙時,出現三節或四節式葫蘆瓶。自雍正以後,開始出現一孔葫蘆瓶,變化多端,其中的器口内斂、卧足、裝飾有對稱如意帶者又演化為“如意尊”。

品種有有青花、五彩、五彩描金、仿哥釉、茶葉末以及藍釉、白釉、黃釉等其他單色釉。紋飾大多帶有道教色彩,也有書寫吉祥文字的。

上一篇:四羊方尊

下一篇:卡拉OK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