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倩

董倩

中央電視台主持人
董倩,女,北京人,出生于1971年,滿族人。中央電視台主持人。董倩畢業于北京大學,進入中央電視台主持的第一個節目是《焦點訪談》,先後主持過《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等節目。她是央視優秀的主持人之一。2020年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中文名:董倩 外文名: 别名: 民族:滿族 籍貫:山東平度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 職業:主持人,播音員 主要成就: 出生地:北京 性别:女

個人生活

迅速撲面而來的新鮮事物竟會是這樣陌生。我進了電視台,可根本不懂電視,連什麼是編輯機都不懂!我所熟悉的是在自己家裡看到的電視節目,而遠遠不是電視本身!後來我才知道, 在電視台,是沒有人主動輔導一個新人的,不懂的就要勤着問,勤着陪笑臉去迎人家的冷漠。當時我哪懂 。北大的4年養出來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幾倍的自尊、還有,甚至是傲慢。而所有這一切,當我每天看着 辦公室裡的同事出出進進忙這忙那,自己卻像個木頭一樣傻呆呆坐在分給我的辦公桌前不知所措時,轟然 倒塌。取代它們的是自卑。真是小姑娘啊,那種自卑幾乎要了我的命。哪裡曉得在往後的日子裡,自卑有可能是時時侵襲咬噬那顆稚嫩純真的心的。從那天起,她開始踏上了艱苦的記者的道路。

我還清楚地記得,第一天到中央電視台來上班的情景。那天,天是鉛灰色的,天空中飄着無窮無盡的大雪花,冷得不得了。我早早地趕了4路車到東門傳達室等制片人李小萍來接我進去。定的是9點,我恨不得8點就到了。後來才知道,我是參加招聘考試進台的,所以不象正式分配進來的 同事,有完備的一套證件,每天可以目不斜視、傲然出入于把守大門的武警衛兵的眼前。我雖然被考試錄取了,但一切還沒有辦理,所以站在東門外等,跟傳達室裡的一切人沒有任何兩樣。那時候根本不懂這些 ,緊張興奮地站在雪地裡,緊緊地盯着東門裡面出來的人,看哪一個像是接我的。哪裡顧得上冷,人興奮得直熱。

第一次的印象太深了,我甚至記得那天我穿的是什麼:細格布襯衫,灰色套頭毛衣,牛仔背帶褲,為 了上班新買的銳步運動鞋,一條灰格的寬大羊毛圍巾,一件米色的毛茸茸的羽絨服,還有一頂我媽給我織的藍白花毛線帽子。我就是以這一身的學生氣面對一切去了。董倩認為,要想采訪成功,首先氣勢上不能輸,一定要讓被采訪者眼裡有你。為了做到這一點,采訪前的功課便不能不做足。

董倩覺得對于新聞來說,最首要的便是“準确”兩字。如果你的提問不準确,或者說你的提問不夠水準, 對方覺得你不具備與他們對話的資格,那麼他們很可能就會敷衍你。“樸素大方”是董倩對自己采訪風格的評價,這也許得益于她的父母。雖然董倩是家裡的獨生女,但多年來,父母給她最大的影響就是“樸素 ”。

多年面對面的采訪經驗,董倩總結出一句話:讓對方覺得你配坐在他面前。“不管什麼人,部長也好,普通老百姓也好,所謂‘配’,就是讓對方感到‘你懂我說的話’。這樣,“在日後的采訪中,能讓别人把你 當回事,還是一個‘配’字。你更加‘配’,他就會更重視你,采訪出來的東西就會更客觀、更準确。”

記者生涯

董倩至今已經曆了7年記者生涯的曆練,按說應該是比較自信了。而她卻深有感觸地向我坦言:“真是越做越覺得如履薄冰、誠惶誠恐……”往常的經曆被她稱為是“實習生的經曆”,是“謹慎的學習過程”。“按說每做一個節目我都應該增加自信,但問題是兩方面的:一方面,的确是培養了自己的自信,知道在面對采訪對象的時候應該調整到一種什麼樣的狀态,這比以前自信了;另一方面,我比以前更誠惶誠恐、謹小慎微,因為我知道要采訪得好太難了!怎麼能夠深入事情的本質、核心,挖掘到真實情況,這其中的學問太深了!”

從重點大學到新聞評論部,一路在“人尖”中打拼的董倩,雖然親曆了衆多重大事件,越來越被觀衆和業界認可,但董倩卻有着出乎我們意料的謙虛,“從所處的環境中,我始終能感受到什麼是優秀的,所以我就越發感受到自己的不足。我知道自己資質平平,所以我必須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我才能維持跟那些優秀的人一樣的水平。這不是謙虛,這點我對自己的評價很客觀。”

《新聞調查》是在進行“人對事”的采訪。經過在《東方之子》3年的曆練,董倩學會了挖掘一個人内心的東西。而《新聞調查》涉及的面要廣,程度要深,挖掘的是事件、事件中的人和人所參與的事件。從《東方之子》到《新聞調查》,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我隻有完成了《東方之子》的積澱,通過在《東方之子》的鑽研、訓練、提高,才能進入《新聞調查》這一更高的層次。沒有《東方之子》的訓練,就不可能有我在《新聞調查》今天相對自如一些的采訪功力。”

作為一名出鏡記者,董倩把自己定位于資料的搜集者,“要做一桌豐盛的宴席,素材的搜集是必不可少的,你準備了什麼樣的料,決定着你将獲得一席什麼樣的菜。所以我作為資料的搜集者,任務也是比較艱巨的。”為了能夠搜集到更多的料,董倩不斷地嘗試不同領域的采訪。她把現階段定位為打基礎的階段,而《新聞調查》則提供給她一個廣泛涉獵各個領域的平台。

克服缺陷

“北大的4年養出來了清高、比别人多上幾倍的自尊,甚至是傲慢。”剛剛從北大畢業時董倩自信滿滿的,經曆了初次接觸電視的茫然後,原先的自信被洶湧而來的自卑所取代,“在一個人從學校到社會,從年輕到成熟的過程中,适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會推動你向前。當你知道自己這方面不如别人的時候,克服缺陷的過程就是努力向前的過程!”如今的董倩表現出的是虛懷若谷的平靜。

董倩的家教很嚴,父母從小就教育她不管遇到什麼情況都不能丢掉做人的最基本原則。“稻子熟了才彎腰”,這是父親經常教育她的一句話,所以董倩給人的感覺總是那麼親切、樸素、自然,而她也說自己總是帶着些“學生氣”。已成為央視名記者的董倩,生活依然保持樸實、低調,“作為一個公衆人物抛頭露面是必然的,但我隻是電視節目制作中衆多環節中的一個環節,是特殊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我必然成為一個公衆人物。其實,電視有時候挺不公平的,有那麼多的人參與了電視節目的選題、策劃、編輯工作,最後觀衆記住的卻往往隻有露臉的公衆人物。”

專心做事

“我覺得自己當記者的天賦是與生俱來的。我真的不知道除了幹記者這行,我還能幹些什麼。”董倩很坦然地說。“既然做了,就要做好”,這是董倩對自己的要求,也是支撐她在新聞這條道路上不斷前進的動力。“‘努力+機遇’是每個人成功的砝碼,我是一個被動型的人,有機會就抓住,沒有機會就做自己的事情。”董倩說她不是一個愛空想以後要幹什麼的人,喜歡專心地把正在做的事做好,踏踏實實地走好每一步。

《央視論壇》是一個評論性、互動性、交流性很強的欄目,它要求主持人能引導談話的進程并推動與嘉賓的讨論,這對主持人董倩要求更高了。“面對采訪對象,最重要的是真誠,要用心交流,要了解對方,讓對方信任你,這樣他們才會敞開心扉和你交流,才能獲得更準确深入的資料。《央視論壇》這個節目中請的嘉賓都是專家,要想與之平等地對話,就需要做大量的前期工作。這樣才能讓對方覺得你可以坐在他面前。”董倩多年采訪的經驗之談,正是這種不卑不亢的平等心理讓觀衆喜歡上了平和、親切的她。

董倩每天的工作都很忙,平時她常常用散步的方式來放松,真有點無奈的味道——太忙。不過,興之所至,在一片芳草綠蔭中走走也未嘗不是件好事。這種淡雅的休閑方式恐怕也隻有真正擁有淡雅情趣和平和心态的人才會喜歡,因為隻有他們能領會到,平平淡淡才是最真。

主持節目

先後主持過《焦點訪談》、《東方時空》、《新聞調查》、《新聞會客廳》。

獲得榮譽

2001年,獲得第五屆“金話筒獎”。

2020年9月8日,被評為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董 倩(女)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記者

上一篇:世界十大文豪

下一篇:胡向真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