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曆十五年

萬曆十五年

黃仁宇所著曆史學作品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所著曆史學著作,于1997年5月三聯書店出版的一部明史研究專著。該書共分七章,分别寫了最高統治者萬曆皇帝、大學士申時行、首輔張居正、模範官僚海瑞、自由派知識分子李贽、抗倭英雄戚繼光等,分析了一個皇朝從興盛走向衰頹的原因。該書英文版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科書,獲得美國書卷獎1982年和1983年曆史類好書兩次提名。中文版入選《新周刊》和《書城》“改革開放20年來對中國影響最大的20本書”。
    書名:萬曆十五年 别名: 作者:黃仁宇 類别:曆史學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三聯書店 頁數:320 定價:18 開本: 裝幀: ISBN:9787108009821 外文名:1587,A Year of No Significance:The Ming Dynasty in Decline 字數:209000 創作年代:現代

内容簡介

萬曆十五年,亦即公元1587年,在西歐曆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而在中國,這平平淡淡的一年中,發生了若幹為曆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症結,也是将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在曆史學家黃仁宇的眼中,其間的關系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而我們的大曆史之旅,也自此開始。

《萬曆十五年》是黃仁宇的成名之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之一。這本書融會了他數十年人生經曆與治學體會,首次以“大曆史觀”分析明代社會之症結,觀察現代中國之來路,給人啟發良多。英文原本推出後,被美國多所大學采用為教科書,并兩次獲得美國書卷獎曆史類好書的提名。

1587年的曆史事件也是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換一個視角來解讀曆史,世界變得更立體。1587年,在西歐曆史上為西班牙艦隊全部出動征英的前一年。當年,在明朝發生了若幹為曆史學家所易于忽視的事件。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但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症結,也是将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其著作主旨在書中末段看出:“當一個人口衆多的國家,各人行動全憑儒家簡單粗淺而又無法固定的原則所限制,而法律又缺乏創造性,則其社會發展的程度,必然受到限制。即便是宗旨善良,也不能補助技術之不及。”

圖書目錄

第一章萬曆皇帝

第二章首輔申時行

第三章世間已無張居正

第四章活着的祖宗

第五章海瑞——古怪的模範官僚

第六章戚繼光——孤獨的将領

第七章李贽——自相沖突的哲學家

附錄一

附錄二

《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曆史觀

目錄

出版背景

黃仁宇在1959年完成其博士論文《明代的漕運》後,感到自己對明代的财政制度隻有一知半解,為了解決自己的疑惑,于是開始廣泛搜集明史資料,另參考奏疏筆記、各地方志,搜尋有關的新舊著作,耗時7年,于1978年寫成《萬曆十五年》。

作品鑒賞

主要思想

《萬曆十五年》以1587年為關節點,在曆史的脈絡中延伸,從政治、經濟、軍事等各個方面的曆史大事與人物着手,記叙了明朝中晚期的種種社會矛盾和開始走向衰敗的迹象。作者指出,“這些事件,表面看來雖似末端小節,實質上卻是以前發生大事的症結,也是将在以後掀起波瀾的機緣。其間關系因果,恰為曆史的重點”。正是從這些細枝末節中認識到,萬曆十五年是明朝甚至是整個中國封建社會走向滅亡的轉折點,是曆史的關節點。

藝術特色

鋪述方式

由目錄見,該書章節安排較有寓意, 全書選擇了萬曆皇帝、張居正、申時行、海瑞、戚繼光、李贽等六個主要人物來解剖。書中的每一章,都像是主要人物的傳記, 每部分都像是寫某一個人,但作者展現的不僅僅是單個的人和事,其叙述的人和事都與當時的社會制度聯系在一起,中央集權制度、内閣制、科舉制、文官制度、朝服特點、喪禮程序等等。以傳記體的鋪叙方式展開,對人物的生平、思想、政績、履曆有了一個整體的了解,但是,在鋪排叙述的過程中,在大故事套小故事的串聯中,作者展現的是人物生活背後更為廣闊的社會曆史。

叙事角度

《萬曆十五年》以散漫的筆調叙事,叙事視角轉換靈活而自由。全書多以全能視角叙事,但作者常轉換叙述的角度。如在第一章“萬曆皇帝”一章中,作者以萬曆皇帝的角度,描述了身為君主的種種限制與無奈,從深層角度分析了其消極怠政的原因及其逐漸消極反抗的過程。作者從萬曆皇帝的角度展開分析,剖析其怠政的原因,站在萬曆皇帝的視角,看到了一個較為真實的、不一樣的皇帝,對萬曆皇帝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使得萬曆皇帝這一形象生動而豐滿,更對其昏庸的印象多了一份理解與同情。

作品評價

中華書局原總編輯傅璇琮:這本書的撰寫,确實拓新了看待曆史、觀察社會的眼光。

中國當代學者王小波:《萬曆十五年》是本好書,但又這樣雞蛋裡挑骨頭似的找它的毛病。這是因為此書不會因歪批而貶值,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是一面鏡子,照見了前輩——古時候的讀書人,或者叫作儒生們——是怎樣做人做事的。古往今來的讀書人,從經典裡學到了一些粗淺的原則,覺得自己懂了春秋大義,站出來管理國家,妄斷天下的是非曲直,結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團槽。大明帝國是交的學費,大清帝國同樣是交的學費。罐子裡養王八,養也養不大。儒學的罐子裡長不出現代國家來。

萬曆十五年是今日之鑒,尤其是人文知識分子之鑒,希望讀過此書之後,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氣,在書齋裡發現粗淺原則的熱情會有所降低,把這些原則套在國家頭上的熱情也會降低。少一些造罐子的人,大家的日子就會好過了。

中國當代作家王朔:這本書改變了對曆史書、對曆史的看法。《萬曆十五年》像一扇窗,打開了視野。

美國作家約翰·厄普代克:《萬曆十五年》盡管是一部嚴謹的學術作品,但卻具有卡夫卡小說《長城》那樣的超現實主義的夢幻色彩。 本書相當于一紙訴狀。簡而言之,帝國的官僚們一意保持傳統與穩定,從而喪失了主動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明朝的特征在于“依靠意識形态作為統治手段,意識形态充斥在帝國的各個方面,無論從強度還是廣度來說,都是空前未有”。 

中央民族大學曆史文化學院教授陳梧桐: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中文版1982年在中華書局出版後,贊譽之聲不絕于耳,買來一讀,卻覺得雖然視角比較獨特,寫法比較新穎,但史料的處理極不嚴謹,得出的結論也難令人苟同。查過《萬曆十五年》的腳注,并非完整引用,多是掐頭去尾。還有一些腳注根本找不到原文。

此書雖然在總設計上屬于“大曆史”的範疇,但主要的研究方法卻是“以論帶史”的老套路,并沒有什麼高明之處……總之,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由于錯誤的明史觀,加之違反史學研究的規範,對史料采用各取所需甚至歪曲、篡改的手段,對具體曆史事實的叙述并非全部真實、可靠,得出的結論也失之于偏頗、片面,作為學術著作尚不夠格,作為大衆讀物傳播的是錯誤的明史知識,實在不值得肯定和熱捧。

作者簡介

黃仁宇(1918年—2000年) ,以曆史學家、中國明史專家和大曆史觀的倡導者而為世人所知,美籍華人。1918年生于湖南長沙,早年在家鄉生活,在長沙市第一中學畢業後,1936年入讀天津南開大學電機工程系。

由于抗戰爆發,黃仁宇決定辍學,加入國軍。抗戰結束後獲保送入美國陸軍參謀大學,後又于密歇根大學攻讀曆史,先後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曾在南伊利諾伊大學任教,1968年—1980年任紐約州立大學New Paltz分校教授,又曾任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副教授及哈佛大學東亞研究所研究員。1979年他離開教學崗位,專心寫作,先後出版了《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曆史》。2000年1月8日,病逝于紐約上州的醫院中,享年82歲。

上一篇:禅宗經典故事

下一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