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全

萬全

明代醫學家
萬全(1499—1582),字事,名全仁,又名萬密齋。生于羅田(今屬湖北)大河岸,是我國明代與李時珍齊名的著名醫學家,被國家中醫管理局評定為明清時期30位著名的醫學家之一。他治學嚴謹,醫德高尚,行醫五十年,以兒科、婦科、痘診科享有盛譽,在養生保健理論和實踐方面獨樹一幟,譽滿鄂、豫、皖、贛,名噪明隆慶萬曆年間,後被康熙皇帝嘉封為“醫聖”。所著《萬密齋醫學全書》對臨床醫學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子目有《萬氏兒科》、《婦科摘録》、《婦科發揮》等10多種,108卷。其專著《養生四要》對養生保健、預防疾病、優生優育等方面具有獨到的見解,他提出的“寡欲、慎動、法時、卻疾”的養生理論不僅要比世界衛生組織提倡的“心理平衡、營養均衡、适當運動、戒煙限酒”的養生理念早幾百年,而且内涵更全面、更先進、更科學,為“中華養生第一人”。
    本名:萬全 别名:全仁 字:事 号:密齋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群: 出生地: 主要作品: 主要成就: 國籍:中國 籍貫:湖北 去世日期:1580年

人物簡介

萬全(1495~1580),又名全仁,字事,号密齋。湖北羅田人。祖籍豫竄(今江西南昌市)。祖父杏城,以幼科聞名鄉裡。父菊軒,因兵荒定居羅田大河岸,以幼科名,“遠近聞而頌之”。萬氏因科舉失意,乃矢志醫學。清康熙年間,萬全被封為“醫聖”,名聲遠揚。

萬全不僅醫術高明,而且醫德高尚。在接待病人中,他對貧富愚智都一視同仁,對勞苦大衆更是寄予莫大的同情,悉心治療,不計得失。

萬全一生,既忙于診務,又勤于筆耕,用了幾十年的時間,總結和整理了祖輩和自己的臨床實踐經驗,寫出了數十卷很有價值的醫書。每寫一卷,他的弟子就輾轉傳抄,流行全國各地。

萬氏以兒科及婦科見稱。醫學敎育網搜集整理兒科宗錢乙,重小兒護養和疾病預防,辨證強調四診兼顧,治方重視脾胃。家傳方中的牛黃清心丸、玉樞丹、安蟲丸等,有良效,有些至今為臨床習用。

著作豐碩的萬密齋出身于醫學世家,祖父萬杏坡是位名醫,他的父親萬筐擅長兒科,尤精于痘疹,樹立了“萬氏小兒科”的聲望,名噪鄉裡。萬密齋自幼天資聰穎,8歲能吟詩,後科場失意,随其父習醫繼承家學。他的著作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詩、詞的形式書寫,便于學習和記憶。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萬密齋有許多精辟獨到的見解,為後世所推崇。像清代醫學家沈金螯、武之望;日本醫學家丹波元堅、湯本求真;朝鮮醫學家許浚等,都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了萬氏的學說,并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的著作墨寶曆來為世所珍。

親屬成員

祖父:萬杏坡,明代醫學家,有醫名。豫章(今江西南昌)人,善兒科痘疹症,以幼科聞名,為萬氏家傳幼科第一世。

父:萬筐(1447-1528),明代名醫。字恭叔,号菊軒。承父杏坡之傳,擅長兒科,尤精于痘疹。成化庚子(1480年)因兵荒而遷居羅田大河岸。數年後,醫名大噪,樹立了“萬氏小兒科”的聲望,為二世。

母:蕲水陳氏,生萬全。萬全又名萬密齋,更以兒科、婦科、痘疹科馳名,為三世。

妻妾:萬全在著作中提到他有一妻和一妾(袁氏)。據族譜載其妻妾之中另還有甘夫人和王夫人(待考證)。

子女:十子一女。十兒子皆習父從醫均有醫名,分别是:長子邦忠、次子邦孝、三子邦正、四子邦治、五子邦甯、六子邦和、七子邦成、八子邦靖、九子邦瑞、十子邦化。

孫:十人,多為從祖輩習醫行醫。萬機是其第四子邦治的兒子,号有範,善治痘症,著有《痘症始終方》兩卷,是萬氏族中有聲望的人物。

玄孫:萬達是邦正的曾孫,生于明末。字通之,清順治年輯刻《萬密齋醫學全書》,康熙時為萬全(萬密齋)修墓立碑,也是萬氏子孫中的中興人物。

學術貢獻

創“三有餘、四不足論

萬全在總結前人經驗和長期臨床實踐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了小兒的生理與病理理論,提出“三有餘、四不足”之說,即“肝常有餘,心常有餘,陽常有餘,脾常不足,肺常不足,腎常虛,陰常不足”。如《幼科發揮》雲:“肝常有餘,脾常不足者,此都是本髒之氣也,蓋肝乃小陽之氣,兒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小陽生長之氣以漸而壯,故有餘也。腸胃脆薄,谷氣未充,此脾所以不足也。”所謂有餘不足并非指一般虛實而言,更非“邪氣盛而實,精氣奪則虛”的病理狀态,而是首先以小兒生理特點立論,進一步論證小兒病理特征。如“肝常有餘”在生理上指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如草木萌芽,生機勃勃,全賴肝主生發之氣的旺盛;而病理特點是指小兒感邪之後易化熱化火,引動肝風。

“脾常不足”在生理上指小兒生長發育迅速,對精微物質需求比成人更迫切,而脾主運化功能尚未健全,為适應不斷生長的需要,脾胃須不斷完善運化精微的能力;反映在病理上則指小兒若飲食不節,寒溫失調等易引起脾胃運化失常而緻脾胃病。萬氏的“不足有餘”論進一步充實了小兒“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病理特征,為指導兒科臨床治療,提供了系統的理論依據。

首重望診,四診合參

萬密齋臨證時非常注重望診,因兒科又稱“啞科”,小嬰兒有口不能言,而能言者又未必可信,加之就診時常哭擾,使氣息、脈象改變等,給診斷造成困難,故望診尤為重要。萬氏在《片玉心書》指出:“凡看小兒疾病,先觀形色,而切脈次之”。在《育嬰秘訣》亦雲:“小兒有病觀形色,青主驚風紅主熱,黃為傷食白主疳,……肝病須觀眼目中,脾唇心舌自相通,肺有病時常在鼻,腎居耳内認其宗”。“臨病之時,觀形色,便知五髒之症治,所以補之瀉之,意之所生,有通神之妙也”。以上論述足以說明萬氏在診治小兒疾病中對望診極為重視。

萬全在強調望診的同時,也注意四診合參,如《幼科發揮》雲:“望聞問切,醫家之大法也”。“兒有大小之不同,病有淺深之各異。觀形察色之殊,望聞問切之間,若能詳究于斯,可竭神聖工巧者矣,望蓋者鑒莫辨其色也;……聞者聽知其症也;……問者問病究其原也;切者切脈察其病也”。在辨疾病的寒熱虛實時,強調望診應與它診結合,如實熱者,見面腮紅,此為色實;脈急數,此為脈實;大便秘,小便黃,渴不止,上氣急,足胫熱,此為症實。色、脈、症三實者,方可辨為實熱證,宜予寒涼治之。而面白,脈微沉,便清,腹虛脹,嘔乳,足胫冷,色、脈、症三虛,才可辨為虛寒證,以溫補治之。

審因論治,注重脾胃

萬全在探讨小兒常見病、多發病的病因病理上,提出不少新的見解。如萬氏認為急驚風與慢驚風都是症狀,必須審緻病原因。對急驚風提出有三因:感受風寒濕熱而失治者為外因;内傷飲食發熱而失治者為内因;由驚恐客忤中惡得之者,為不内外固。在臨床表現上,萬氏分為急驚風證,包括臍風發搐、洩痢發搐等;急驚風變證指由驚風反複發作而成痫證;急驚風類證如天釣似痫、蟲病似痫等九種疑似證與之鑒别;并首次提出急驚風後遺症“有急驚風變成痫者”,“急驚風成癱者”,“驚風後喑不能言者”等。論述詳盡,大大豐富了前人理論,為後世進一步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對天花、麻疹等病證亦有獨特的見解,如痘疹的治療,主張“溫補涼瀉,各附所宜”,摒棄以往醫家的偏見。萬氏在治療上非常注重的脾胃,選方用藥精煉輕靈。

在《幼科發揮》中強調指出:“胃主受納,脾主運化,脾胃壯實,四肢安甯,脾胃虛弱,百病蜂起,故調脾胃者,醫中之王道也”,“調理之法,不專在醫,唯調乳母。節飲食,慎醫藥,使脾胃無傷,則根本常固矣”。小兒由于形氣未充,“脾常不足”,加之飲食不能自節,寒溫不能自調,故脾胃最易受傷。萬氏把“節飲食,慎醫藥”列為小兒保健防病的首要原則,當患病論治時,宜“以治病為主,慎勿犯胃氣”。在用藥上強調“但取其平,補瀉無過其劑,尤忌巴牛,勿多金石、辛熱走氣以耗陰,苦寒敗陽而損胃”。臨證常用平胃散、胃苓丸、異功散等,反對當時濫用丁香、砂仁等溫燥之風氣。萬氏用藥精煉,方藥多為祖傳或自創,在劑型上多用丸散,用量輕而力專,又便于小兒服用,如“萬氏牛黃清心丸”已成為經典成藥,萬氏祖傳十三方亦在臨床上廣泛應用。萬氏還首先倡導應用推拿、針灸、熨臍、藥物沐浴等外治法治療小兒病證。

預防為主,重視保育

萬氏十分重視小兒的胎養,在《育嬰秘訣》卷首詳細論述了有關胎養及保育的原則和方法。具體分為:(1)預養以培其元,即“調元之意也”;(2)胎養以保其真,即“保胎之道也”;(3)蓐養以防其變,即“護産之法也”;(4)鞠養以慎其疾,即“育嬰之教也”。萬氏強調胎養之道重點在于保孕期母體安健,“調喜怒,節嗜欲,作勞不妄,而氣血從之,使諸邪不得而幹焉”。若有疾時,審病輕重,藥性宜忌,處處以中和之品,勿傷胎孕。萬氏還重視精神調攝,防止大驚卒恐傷及神志,強調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如提出“教以誠實,勿使欺妄”,即道德品質的教育;“遇物則教,使其知之”以培養勤奮好學的精神;“教以恭敬”,“教之以正言”即注意講究文明禮貌等。萬氏這種重視小兒身心健康的觀點十分難能可貴。

治學嚴謹,遵法不泥

萬氏一生治學嚴謹,求實而不慕虛榮,無論是前賢之論,還是祖傳之法,他都要反複臨證實踐後,才下詳論,從不輕易盲從。如對家傳十三方的應用,不僅在理法方藥上闡述,還列出大量醫案,從理論到臨床實踐給後人以明示。萬氏醫論多繼承前人經驗,上遵《内》、《難》、《傷寒》,旁汲丹溪、東垣各派,尤崇錢乙學術觀點,但不迷信,而是以務實求是的态度待之。如錢乙《小兒藥證真訣》載有益黃散補脾胃,時人多效之,而萬氏則認為“益黃散治脾胃虛寒太甚,神品之藥也,以補脾胃之虛則誤矣”。

因方中丁香辛熱助火,火旺土愈虛,青、陳皮瀉肺,肺為脾之子,脾實當瀉子,今脾虛本當補反而瀉其子,則脾土更虛,故補脾胃不宜用益黃散,而用異功散為宜,萬氏對錢乙用金石過多而提出批評。總之,萬氏不僅總結了唐宋以來中醫兒科理論與實踐,而且還結合自己的經驗發展了中醫兒科學,為中醫兒科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著名醫案

《幼科發揮》是萬全所撰的一本兒科名著。共分為四卷,在第四卷裡記錄了一則醫案,說明萬全“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至今讀來仍然令人十分感動。下面特對這則醫案加以簡介:

事情發生在明代嘉靖辛醜年(即嘉靖二十年,公元1541年),羅田縣富紳胡元溪有個4歲兒子于農曆二月間患咳嗽,急于請兒科醫生診治。因胡元溪對萬全有怨恨情緒,便故意不請萬全。隻請其他醫生診治。先後換了好幾個醫生,非但未能治愈,病情反而惡化。到了秋季,不但咳嗽加重,而且“痰血并來”。到了農曆九月間,病勢更為嚴重,已經到了“事急矣”的危急狀态。實在不得已,胡元溪這才決定改請萬全給兒子看病。事前還專為此事求神蔔卦,直到得了吉祥之卦這才來請萬全。萬全雖然對胡元溪很反感,相處很别扭,但他認為此時搶救小兒性命最為要緊,其他均不宜計較,應當胸懷寬廣地對待此事。他說:“予以活人為心,不記宿怨”。于是立即前往胡家診治。

萬全對胡家小兒進行了詳細的診察,又查看了前面幾個醫生所開的處方。确認是由于誤治導緻病情加重。本來春季應當抑肝補脾,以滋肺之化源,而醫生誤用了瀉肺的方法;夏季應當清心養肺,治以寒涼,而醫生誤用了溫熱之藥治療。現今時值九月,乃深秋時節,“必與清金降火潤肺涼血”之方藥治之,而且“非三五十劑不效也。”于是,萬全對胡元溪說:“令郎之病,肺有虛火,幸過深秋,金旺可治。予能愈之,假一月成功。”胡元溪卻說:“何太遲也?”萬全耐心地解釋說,此病已經拖了半年多時間,遷延日久,必須要個把月才能治愈,三五天是無法治好的。胡元溪終究抱着懷疑的态度。

萬全給胡家小兒開了一個處方,叫做清肺降火茅根湯。其組成藥物如下:天門冬、麥門冬、知母、貝母、桔梗、生甘草、陳皮(去白)、枳殼、阿膠、黃芩、蘇葉等水煎,取白茅根汁和飲之。“五劑後,咳減十分之七,口鼻之血止矣。”胡元溪卻嫌好得太慢,他懷疑萬全不肯全力以赴地下工夫治療。又改請新的醫生萬紹來診治。有人對萬全說.胡家既然不信任你,你從此即可以撒手不管了。萬全卻語重心長地說:“彼隻一子,非吾不能治也。吾去彼再不複請也,誤了此兒。非吾殺之,亦吾過也。”他決定留下來看新的醫生萬紹怎樣處方,若處方對症則放心離去,如藥方不妥就會提出修改意見。萬全果然發現萬紹所開處方很不對症,當即提出修改意見,萬紹卻拒不接受。胡元溪也幫腔說這是秘方,不必修改,并且懷疑萬全是在嫉妒同行。萬全說:“吾為此子憂,非相妒也。”萬全不無憂慮地摸着小兒的頭說:“(此藥)且少吃些,可憐疾之複作奈何?”說罷,不辭而别。

胡家小兒吃了萬紹所開處的方藥之後。咳嗽複發,而且氣促吐血,病勢陡然危重起來。孩子哭着說:“吾吃萬(全)先生藥好些。爺請這人來,要毒殺我。”胡元溪的妻子“且怒且罵”,大罵丈夫愚蠢固執,不該辭退萬全而另請他人。胡元溪到了此時才感到後悔不已,隻好硬着頭皮再次前往向萬全求治。其時,萬全正在朋友家飲酒已經大醉,胡元溪隻好趕到那裡等待,直至夜半萬全酒醒,胡元溪一邊檢讨,一邊懇請萬全再次出診。萬全長歎一聲說:“早聽吾言。不有此悔。要我調治,必去嫌疑之心。專付托之任,以一月為期。”萬全重新來到胡家,胡元溪的妻子當即取出白銀五兩做酬金,并說待孩子痊愈後再付白銀五兩作為酬謝。萬全說:“隻要信我用我,使我(集中精力)治好了,不在謝之多少也。”萬全仍然開處潤肺降火茅根湯予以加減化裁而治之,效果良好。僅僅曆時17天就将胡家小兒治愈。

上述醫案說明,明代著名兒科醫家萬全不但醫術十分精湛.而且醫德非常高尚,至今仍很值得人們效法和學習。

主要著作

萬氏廣納前人經驗,繼承家學,著書立說,撰有《保命歌括》35卷,《傷寒摘錦》2卷,《養生四要》3卷,《内科要決》3卷,《幼科發揮》4卷,《育嬰秘訣》4卷,《痘疹心法》23卷、《片玉新書》5卷,《片玉疽疹》13卷,《廣嗣紀要》16卷。合為《萬密齋醫書十種》,凡108卷,70餘萬字。此外,有手秒墨本10餘種,現存有《萬氏外科心法)、《酒病點點經》、《萬氏秘傳眼科》,并收集到刊本《痘疹歌括》和《幼科指南》。

其中著名的有《萬氏家傳婦女科》、《文嗣紀要》、《育嬰秘訣》、《婦科摘錄》、《痘疹心法》、《傷寒摘錦》、《保命歌括》等10多部,具有較高的醫學價值,收入《四庫全書》;另有秘傳抄本27部,可惜隻傳存下來兩部,即《萬氏秘傳外科》、《萬氏家傳點點經》。他著的醫書中提出了許多獨到的見解,為後世所推重。萬全晚年,将其畢生所精研的醫學理論進行了總結,寫成《萬密齋醫學全書》。全書共18種,150萬字,被收入《古今圖書集成》,後傳到日本、朝鮮、東南亞諸國,為中國醫學的發展和傳揚作出了重要貢獻。

上一篇:姚剛

下一篇:仁元王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