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應龍

華應龍

數學特級教師
華應龍,一位年輕的數學特級教師,今年39歲的他被推薦為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1]1984 年7月畢業于江蘇省如臯師範學校,在職自學取得中文大專(1989年)、本科文憑(1994年),後參加了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1997年),2001年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994年破格晉升為南通市最年輕的小學高級教師,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2000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
    中文名:華應龍 民族:漢族 出生地:江蘇南通 畢業院校: 學位/學曆: 職業:教師 專業方向: 職務: 學術代表作: 主要成就: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66年6月

主要經曆

華應龍1984 年7月畢業于江蘇省如臯師範學校,在職自學取得中文大專(1989年)、本科文憑(1994年),後參加了碩士研究生課程進修(1997年),2001年參加了國家級骨幹教師培訓。1994年破格晉升為南通市最年輕的小學高級教師,1998年被評為江蘇省最年輕的特級教師,2000年被評為中學高級教師。2002年由江蘇調至北京工作,現正參加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編寫。

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學處主任,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系“北師大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标準實驗教材編委、分冊主編。中國教育電視台多次播放其教學錄像,中央電視台在 “當代教育”專欄、《人民教育》在“名師人生”專欄做了專題報道,《中國教育報》推出了“華應龍教育教學藝術系列報道”。1984年8月,分配到鄉村工作,先後任鄉鎮中心小學教導主任、中心初中副校長、鄉鎮教育助理等職,1995年11月,調至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任副校長,2002年3月,調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學處主任、黨總支委員。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2001年,指導青年教師贲友林獲第五屆全國優秀課評選一等獎第三名;2003年,輔導黃利華老師參加全國《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第一名。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征文”一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  

先後被評為江蘇省優秀中師畢業生,江蘇省教書育人先進個人。近年來,經常應邀到全國各地上觀摩課、做講座,中國教育電視台曾播放我的教學錄像。先後在《光明日報》、《人民教育》、《中國教育報》、《江蘇教育》、《北京教育》等20多家省級以上報刊上發表了400多篇文章,主編、 參編了20多本教學用書。先參加了“蘇教版”(第一、二、三冊)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标準實驗教材的編寫和審定工作,後參加了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标準組實驗教材(“北師大版”)的編寫(第八冊主編)和實驗指導工作(東北三省、内蒙片的負責人)。

任職

1984年8月,分配到鄉村工作,先後任鄉鎮中心小學教導主任、中心初中副校長、鄉鎮教育助理等職,1995年11月,調至江蘇省海安縣實驗小學任副校長,2002年3月,調至北京第二實驗小學任教學處主任、黨總支委員。2002年由江蘇調至北京工作,現正參加國家九年義務教育教材編寫。首批“首都基礎教育名家”,特級教師,中學高級教師,北京第二實驗小學教學處主任,北京教育學院兼職教授,系“北師大版”國家義務教育課程标準實驗教材編委、分冊主編。

獲獎

1995年,獲江蘇省中青年小學數學教師優秀課評選一等獎;2001年,指導青年教師贲友林獲第五屆全國優秀課評選一等獎第三名;2003年,輔導黃利華老師參加全國《現代小學數學》教學比賽榮獲一等獎第一名。1992年、1995年、1998年三次獲得江蘇省“教海探航”征文一等獎;2000年,獲《北京教育》“素質教育征文”一等獎;2002年,獲北京市教育學會中青年教育理論工作者研究會評審論文一等獎。

普遍意義

華應龍在小學數學界影響越來越大,成為小學數學教壇上一顆耀眼的新星。而我以為不僅可以稱之為一位傑出的小學數學教師,而且可以稱之為一位傑出的人民教師、年青的教育家。華應龍的意義已經超出了他所處的學段和學科,每個學段、學科的教師都可以從他身上得到啟發。

華應龍的課到達了揮灑自如、出神入化的境界,充滿智慧,充滿創造性。一段小故事、幾個啤酒瓶蓋、一副撲克牌,在他那裡都是絕妙的素材,都能變成一根魔杖,魅力無限。因而,學生們喜愛他的課,因為抽象枯燥的小學數學,變得那麼生動有趣引人入勝。同事們喜愛他的課,因為原來看似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學數學,變得那麼富有内涵、美不勝收。專家喜愛他的課,因為他的智慧根源于先進的教育理念,充滿了靈氣卻又是那麼大氣,而不是耍耍小聰明、玩玩小噱頭。

這樣的創造性正是表現在将新課程倡導的教育理念轉變成了日常的教學行為。在他那裡,數學真正成為人人需要的數學、人人喜愛的數學、人人身邊的數學、人人自己的數學。教育理念轉化為教育行為的過程是一個創造的過程,這個過程對于每一個人來說,都是艱難的,然而華應龍做到了,而且了無痕迹。教育理念并不是挂在他的嘴上,而是體現在他的每一個教學設計之中。他的每一個教學設計、每一個教學細節,都滲透了科學的教育理念。明明看來隻是一個數學問題,可是仔細推敲,支撐它的卻是教育公平、是教育民主、是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是對人的尊重、是對美的追求……難怪張奠宙教授認為他的教學案例可以作為經典,劉兼教授說他是“運用之妙、存乎一心”,而資深記者李建平的系列介紹更是對其贊賞有加。他幾乎到國内的每個省都上過公開課,而且都是好評如潮,可以說是火遍了大江南北,而這些課在華應龍那裡卻很是平常。他幾乎每堂課都能讓你拍案叫絕,又能讓你會心一笑。你會說虧他想得出來,但你也會說确實合情合理。你會感到妙不可言,而又回味無窮。其實,這就是教學的智慧,就是創造性,毫無疑問,這對于每一個學段、每一個學科的老師都是十分需要的。

華應龍的創造性來源于他對小學教育事業的摯愛,他愛他的學生,愛他的小學數學,他充滿激情。為了他的孩子們,為了他的事業,他願意殚心竭慮,千方百計,因而,他富有親和力,一進他的課堂,就會被他感染、被他吸引,試想,這樣的教師怎麼會教不好學生呢?如果你研究一下華應龍,你就會理解他為什麼會那麼崇敬斯霞老師的童心母愛。還是華應龍自己說得好:“當今社會,信息多元、知識激增、學習終身,我們教師憑什麼能夠執掌人類的教鞭?‘唯吾德馨’!”

評價

他是一位“學者”。

他喜歡靜心讀書,喜歡數學,喜歡研究數學,“養心莫若寡欲,至樂無如讀書”“教是因為需要教”“教育要給孩子留下什麼?”“有容乃大”“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引經據典,信手拈來,隻是因為腹有詩書氣自華!他早把閱讀看作一種高貴至美的人生境界。

他又是一位“行者”。

他喜歡走進課堂,《蹲下來和孩子對話》,告訴孩子《人皆可以為堯舜》,他時刻提醒我們《教學,從擦黑闆開始》,不妨《聽聽自己的課如何》,他說《現在的課堂會飛》,應該《像蘇格拉底那樣“退”或者“進”》,《好課,要舍得“浪費時間》……每次的公開課經曆,都是一次精神的成長,是一種高峰體驗。隻是因為他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躬行實踐。精彩是實力的自然表達!

他更是一位“智者”。

《一樹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他讓我們頓悟:“道,非常道,明,非常明!”同樣的《那一聲“謝謝”裡》,他總能分辨得出,是否是《學生投師所好》!當《遭遇“節外生枝”》時,作者的從容和淡定,練達和智慧,并非是一朝一夕所形成。《教學有路曲為徑》,原來《老師們都沒有注意到》,《一節課·一碗米》,《籃球,我的導師》,又讓我們感受一種人生的況味,真是定能生慧。他的智慧來自理論的引領,書本的啟迪,實踐的曆練,寫作的頓悟,反思的升華。

如果說,華老師精彩的課堂讓你流連,溫暖的故事讓你贊歎,真實的感悟讓你共鳴……或許,隻是因為—— 他為數學而來!

特色

20多年來,他緻力于探索人文化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尊重、溝通、寬容、欣賞”使他的課堂教學充盈了時代氣息,洋溢着濃濃的師生情誼;新課程的春風吹綠了他的課堂,“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做中學”,“玩中學”,清新流動的生命力讓學生特别愛上他的“瘋狂數學”。代表課有:《年、月、日》、《百分數的意義》、《出租車上的數學問題》、《“我會用計算器嗎?”》、《神奇的莫比烏斯帶》、《角的度量》、《審題》、《圓的認識》、《遊戲公平》等,代表作有《教是因為需要教》、《課堂因差錯而精彩》、《讓學習像呼吸一樣自然》、《籃球——我的導師》。

理念

“理”和“文”的和諧

數學是一門符号性的學科,是屬于理科性的,但華應龍在其數學教學課堂中總讓你覺得這些枯燥、抽象的1、2、3、4、+、-、×、÷等符号會顯示出其主動性、真實性和豐滿性,也就是顯示出“理”和“文”的和諧結合。

首先,他在引入抽象的數學概念時,十分重視學生的生活經驗,即某個數學概念的引入盡量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如“分數”概念的引入,他設計了小頭爸爸買涼席,大頭兒子用領帶作工具測量的情境;又如“百分比”的概念,是根據學生喜歡踢足球的實際引入的。這樣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讓學生感覺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同時也達到了課程标準提出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價值觀”三位一體的教學目标。

其次,華老師在課堂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人文關懷。他在課堂教學中把每個學生都親切地稱呼為“孩子”,把師愛落實在對每個學生的尊重上。尤其是對課堂上和作業中做錯題的學生,他是那樣的寬容,因為他正緻力于探索人文化數學教學模式———“尊重、溝通、寬容、欣賞”。這使他的課堂教學充滿着人情味兒。

最後應該指出的是,他的數學教學有很個性化的亮點,即數學人文素材及東方文化的有意識而又自然的滲透。如教學分數、負數等概念時,他善于給學生呈現數學概念的發展曆史;又如在“我會用計算器嗎?”這一節課的教學中,他不僅介紹了計算工具的發展史,而且在“挑戰自我”的環節中還給學生出了一道“22222222×55555555=?”的題,讓學生獨立嘗試解決。學生在嘗試中碰到了這樣那樣的困難,大家感到這題目很難,迫切需要得到老師的幫助。這時,華老師請學生打開裝有“祖傳秘方”的信封:“我相信你算完這三題後就會明白的:1個2乘1個5,2個2乘2個5,3個2乘3個5,能算嗎?試試看!”學生在探索中得出答案後,體會到難題可以化難為易,從而找到了解題思路。此時此刻,華應龍就很自然地介紹我國古代哲學家老子的話:“天下難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細”。這一哲理對學生可以說是一輩子都受用。他在課堂教學中所體現出來的深厚的人文底蘊,得益于他自小培養的愛好讀書的好習慣。他告訴我,古代哲理方面的書他大約讀了一百餘本。直到現在,他臨睡前仍然堅持讀1小時左右的書。今年他試着執教新課程中“神奇的莫比烏斯帶”這一新課。他在備課中就此内容參閱了二十多本書,對華應龍的讀書真可以用“學富五車”和“學以緻用”這兩句成語來概括。正因為他好讀書,所以他有了較深厚的人文文化底蘊,這也為他今天課堂教學中創設的“理”和“文”的和諧結合打下了紮實的基礎。

“學”與“教”的和諧學生的學習過程,就其實質來說,是一種把外部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個體内在的認識結構的過程。這種轉化可以看成是信息的加工過程,也可以看成是學生對知識的建構過程。由于學生年齡小、認知水平不高等因素,學生在建構過程中需要教師給予引導和幫助。

華應龍的教學設計很明顯地體現出“以學論教”的理念,這首先體現在他的教學設計的引入總是設法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或是給學生一個适當的先行組織者,以便學生主動建構。

其次,在學生的探索過程中,教師不僅确保學生有足夠的時空,而且十分重視開放環境中的選擇、調控、升華和激勵。教師對學生啟發、引導的每一步,最終總是為學生的有效建構服務的。

最後,華應龍“以學論教”的理念還體現在他能恰當地處理課堂上教與學過程中的預設和生成的關系。教師的預先備課可以看成是一種預設。預設是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必經之路,但預設的更高境界是生成,如系列報道之四中的案例2,蘭蘭同學所講述的解題過程,華老師耐着性子讓她說,當她說得有些離題時,有的同學禁不住笑出聲來;當她說到點子上時,華老師說:“哎呀,真了不起!”随着華老師的稱贊,同學們鼓起掌來。這是多麼精彩的生成篇章。華老師的教學沒有到此停止,他要充分利用學與教過程中師生共同的生成性情境,把它作為既真實又生動的課堂教學資源,使之為本節課的教學目的服務。華老師接着說:“大家看,蘭蘭同學運用小數的意義把小數化成分數,再根據分數的基本性質進行約分,接着又一次靈活運用分數的基本性質,将分數巧妙地化成了百分數……我都沒有想到這麼好的複習小數、分數與百分數互化的例子”。他的這一番話把課堂教學中的生成資源作了一個升華———小數、分數、百分數之間的關系。這個升華也應該是這堂複習課要達到的目标。從這個教學片斷,我們可以看到,在華應龍的課堂教學中“學”與“教”、“預設”與“生成”、“基礎和創新”、“過程與方法”是如此和諧。這種和諧應該來自華應龍的苦練。他特别喜歡打籃球,也可以說是一名籃球運動高手。他在打籃球投籃的過程中體會到投籃憑手感,而手感是*反複練習來積澱的。為了練就過硬的教學基本功,提高自己的課感,他創造性地開始了“自我評課”。他一邊上課,一邊給自己的課錄音;課後一邊聽錄音,一邊反思,請同行指教,并堅持寫課後反思。功夫不負有心人,世界上怕就怕“認真”二字。

上一篇:孟小冬

下一篇:傑西卡·戈麥斯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