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蠅

舌蠅

雙翅目蠅科舌蠅屬非洲吸血昆蟲
雙翅目(Diptera)蠅科(Muscidae)舌蠅屬(Glossina)非洲吸血昆蟲,約21種,能傳播人類的睡眠病以及家畜的類似疾病——非洲錐蟲病。舌蠅以人類、家畜及野生獵物的血為食。分布廣泛,多栖于人類聚居地及撒哈拉以南某些地區的農業地帶。
    中文名:舌蠅 拉丁學名:Glossina 别名:采采蠅,螫螫蠅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六足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有翅亞綱 目:雙翅目 亞目:環裂亞目 科:蠅科 亞科: 族: 屬:舌蠅屬 亞屬: 種: 亞種: 分布區域:多栖于人類聚居地及撒哈拉以南某些地區的農業地帶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英文名:tsetse fly

基本内容

外形

所有的舌蠅均外形相似。體粗壯,有稀疏的鬃毛,體型通常大于家蠅,長6∼16公厘(0.2∼0.6吋)。黃褐色至深褐色。胸部灰色,常有深色斑紋。腹部可有帶紋。堅挺的刺吸口器平時呈水平方向,叮咬時尖端向下。雙翅在靜止時平疊于背上。每個觸角上有一個鬃毛狀的附器——觸角芒,觸角芒上有一排長而分支的毛,這點與其他蠅類不同。

舌蠅的壽命長1∼3個月。幼蟲單個地發育在雌體的子宮内。卵在雌體内孵出幼蟲,幼蟲以子宮壁上一對乳腺分泌的營養液為食。幼蟲發育分3個階段,共需約9天。若雌蠅不能吸飽血液,則隻能生出一隻發育不全的小型幼蟲。若雌蠅吸飽血液,則一生中每10天生出一隻發育成熟的幼蟲。幼蟲産出落地後,即鑽入土中,1小時内即化蛹。數周後羽化為成蟲。

區域

舌蠅一般見于林地,但為宿主動物所吸引時也會飛出短距離到開闊的草原。中非舌蠅(Glossina palpalis)有重要的醫學價值,主要見于溪流邊濃密的植物叢中;東非舌蠅(G. morsitans)則反之,在更開闊的林地覓食。雌雄兩性均幾乎每日吸血,在較為暖和的時間内取食活動尤為活躍,日落後或氣溫低于15.5℃(60℉)時大多數舌蠅種類停止覓食。吸人血的舌蠅中雄性占80%或許更多,雌性通常吸食大型動物的血液。

僅兩個種傳播緻人類昏睡病的錐蟲(一類帶鞭毛的原生動物)。中非舌蠅是岡比亞錐蟲(Trypanosoma gambiense)的主要攜帶者,該錐蟲所緻的昏睡病遍布西非和中非。東非舌蠅是羅得西亞錐蟲(T. rhodesiense)的主要攜帶者,該錐蟲所緻的昏睡病見于東非高原。東非舌蠅也攜帶可緻牛馬非洲錐蟲病的病原體。

控制措施

控制舌蠅最有效的措施一直是控制環境因素——殺滅舌蠅吸血的野生獵物、開墾林地、和定期焚燒以防灌叢生長。誘捕舌蠅、用來自自然的寄生物控制舌蠅,往家畜身上噴殺蟲藥等措施效果一直不大。往空氣中噴灑後效性殺蟲藥的效果如何尚無定論。

病因

舌蠅又叫采采蠅,約有30種,分布在非洲和阿拉伯半島。它身體比蒼蠅小,體長6—13毫米,體呈黃色、褐色、深褐色至黑色,它的喙較長,向前水平伸出。雌、雄都吸食人和動物的血,晝夜都活動。停息時,兩翅互相重疊,複蓋在腹部的背面。

昏睡病是由寄生在人和動物血液中的錐蟲引起的。錐蟲是單細胞的鞭毛蟲,蟲體側面有波浪狀的波動膜。當它在血液中大量繁殖時,錐蟲的身體變得細長,當因宿主抵抗力增強時血中錐蟲數量減少,此時大部分錐蟲的身體變得短粗。

在錐蟲侵入人體的早期,是寄生在淋巴液和血液中,引起人體大部分的淋巴結腫大,脾腫大、心肌發炎。經過數年,到了晚期,有的經2~4周就侵入人體的腦脊液,發生腦膜炎,病人出現無欲狀态,震顫、痙攣,最後嗜睡以至昏睡,一般2年左右死亡。

當采采蠅吸了昏睡病人或病獸的血,錐蟲進入蠅的腸内大量繁殖,然後向口部轉移,進入唾液腺内,采采蠅再次叮人時,錐蟲随其唾液進入人體。

上一篇:噬人鲨

下一篇:沙蟹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