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

臨城

河北邢台市下轄縣
臨城縣,隸屬河北省邢台市,位于邢台市北部,太行山東麓,南接内丘縣、北連石家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總面積797平方公裡,截至2020年末,全縣轄4鄉4鎮220個行政村,常住人口19.97萬,占全市常住人口的2.81%。
  • 中文名:臨城
  • 外文名:Lincheng County
  • 别名: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河北省邢台市
  • 地理位置: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西北部
  • 面積:797平方千米
  • 下轄地區:臨城鎮、石城鄉、鴨鴿營鄉等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崆山白雲洞
  • 機場:
  • 火車站:鴨鴿營火車站
  • 車牌代碼:冀E
  • 地區生産總值:
  • 電話區碼:0319
  • 郵編區碼:054300
  • 地方方言:冀魯官話邢台話

臨城簡介

臨城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河北省西南部。全縣可概括為“又小又大,又紅又綠,既古更新”。

“小”,人口小縣,全縣共21.9萬人,轄4鄉4鎮220個行政村;

“大”,國土面積797平方公裡,地勢自西向東呈階梯狀分布,山區、丘陵、平原分别占35%、50%和15%。

“紅”,革命老區、國定貧困縣,抗戰和解放戰争時期,全縣共8萬人中有1萬人參軍,為新中國的成立做出了卓越貢獻。

“綠”,生态和旅遊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43.2%,擁有岐山湖等19座水庫,地表水擁有量常年在7000萬立方米左右;擁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森林公園、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中國薄皮核桃之鄉等七大“國字号”品牌。

“古”,有5000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建縣史,境内先後發現仰韶文化、龍山文化和先商文化遺址,有國保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邢窯遺址、普利寺塔、仰韶文化遺址)。

“新”,新進展化、新成效。近年來,全縣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強化新發展理念,堅持“一二三産相融合,旅遊引領百業幹,工業向着綠色轉”,突出抓好“生态立縣、工業強縣、項目興縣、環境靓縣、文化育縣”五大戰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展。

臨城特色

基本上可以用秀、美、富、厚、奇來概括臨城縣獨具風情的縣域特色:

●秀,山水臨城

臨城縣地處太行山東麓,巍峨蔥郁的太行山,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物質财富。秀麗的山,清淩的水,山水相連,渾然天成地結構着一個“秀”字。全縣水資源豐富,共有19座水庫,其中國家大二型水庫和中型水庫各一座,總庫容2.01立方米,常年蓄水量約1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1.14億立方米,泜河、午河、槐河穿境而過,流域面積732.34平方公裡。

●美,綠色臨城

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32%,在縣城西部的蠍子溝一帶,原始次生林面積達50平方公裡,常年青翠欲滴,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秋日滿山紅葉,勝似香山,美不勝收。境内共有林木93種。近年來,縣委、政府全力打造華北最大的薄皮核桃種植基地,計劃栽培10萬畝,目前已栽種3萬畝,被命名為“全國薄皮核桃龍頭縣”。茂密連綿的綠色,為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栖息之地,目前,已發現有野豬、野鹿、野狼、野獾等二十多種動物和白鹭、蒼鹭、隼、鷹等140多種鳥類。

●富,資源臨城

全縣礦山資源十分豐富,已初步探明有煤、鐵、銅、石膏、石灰岩、石英石、花崗岩、大理石、闆岩、耐火土等礦山資源27種。其中煤為3億噸、花崗岩為1億立方米、石灰岩為9.7億噸、闆岩為3.2億立方米、石英石為1.1億噸。共有煤礦28個、鐵選礦69個。以水泥、闆岩為主的建材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有全國最大的闆岩集散基地,在花崗岩開采與加工方面,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郝莊鎮的核桃、柿子,黑城鄉的瓷土,均都遠近聞名。

●厚,文化臨城

太行山的俊逸,泜河水的清澈,孕育和鍛造出臨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記載。商周時期,這裡曾為名城古郡,春秋時屬晉地,西漢時為房子縣地,唐朝天寶元年更名為臨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邢台市共有兩處“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均在臨城:一是宋代普利寺塔,是宋徽宗指派當時國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築,是國内至今僅有幾處遺存且保留完好的磚結構古塔之一;二是唐代邢窯遺址,“類銀類雪”的“邢白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珍品”。

●奇,旅遊臨城

号稱北方第一洞的“崆山白雲洞”,是國家4A級著名風景區,“崆山”的由來,據傳是因為當有山風襲來時,整個山體會發出陣陣的轟鳴聲,所以當地百姓稱此山為“空山”,此洞被專家譽為“地下熔岩博物館”。以崆山白雲洞為龍頭,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及人文景觀為一體,方圓250平方公裡的旅遊帶初具規模。

崆山白雲洞、天台山、岐山湖、蠍子溝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國土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天台山景區總面積20多平方公裡,探險觀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區以休閑度假、水上遊樂、餐飲住宿、會議服務等項目為主;“避暑勝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窯遺址”、“風波亭”等人文景觀,以及地質博物館、邢瓷作坊、岐山湖環湖公路開發、旅遊專線公路建設等建成後,方圓不出5公裡的大旅遊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将打造出一段令人心曠神怡的“奇妙旅遊”。

臨城文教

臨城縣地處半山區,經濟相對較為落後,但在教育上确有不俗的表現,臨城中學高考升學率連續11年位居邢台市各縣(市)之首,2000年又建成美麗的新校舍,教學環境和設施得到進一步的改善。

臨城縣經濟發展迅速,已初步形成水泥、煤炭、石材、耐火材料、鐵礦采選、水泵、石膏、醫藥化工和礦産品加工等十幾個特色行業,培植和發展了臨城生态科技工業園、黑城建材工業小區、趙莊闆岩工業小區等10個特色工業園區。煤炭、石材、水泥、水泵等産品暢銷不衰,在國内外市場上享有較高的聲譽和品牌優勢。其中原煤年産量200萬噸、鐵精粉120萬噸、石子300萬方、大理石、花崗岩、闆岩等闆材500萬平方米,尤其是天然闆岩加工,目前已發展開采和加工攤點600多家,形成了國内最大的闆岩集散市場。

行政區劃

臨城縣共轄8個鄉鎮:石城鄉、黑城鄉、鴨鴿營鄉、趙莊鄉、臨城鎮、東鎮鎮、西豎鎮、郝莊鎮。

縣政府駐:臨城鎮

交通運輸

京廣鐵路、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從東部切境而過,距縣城10公裡。境内有鎮内、鴨鴿營、馮村三個火車站。省級公路南郝線橫穿東西,平涉線縱貫南北,形成了鐵路、公路運輸互補,連接全國各地的運輸網絡。全縣公路裡程達540公裡,實現了村村通油(水泥)路。

電力供應

臨城縣現有110kv變電站2座,主變總容量12.15萬KVA;35kv變電站8座,主變總容量7.19萬KVA,年供電能力達7.5億kwh。變電站全部實現自動化控制,電網覆蓋全縣,電力供應充足。項目用電由縣電力部門負責供電到廠,電價按河北南網電價執行,普通工業用電價格為0.6398元/kwh,大工業用電價格為:電度電價0.4778元/kwh加基本電價18元/kvA;農業用電價格為0.378元/kwh,照明用電價格為0.49元/kwh。

廣播通訊

全縣郵電業務總量為2500多萬元,固定電話用戶3萬戶,移動電話用戶2.3萬戶,實現了交換程控化,傳輸光纖數字化。磁卡電話、IC電話、無線、移動通訊、互聯網等通訊功能齊全。移動、聯通機站60多個,覆蓋面達95%以上。廣播電視實現了有線電視村村通,電視覆蓋率已達100%。

餐飲服務

餐飲、住宿等服務業遍布全縣八個鄉鎮,從事餐飲業120家,住宿業56家,大型超市、購物中心8家。餐飲、住宿業年接待能力50萬人。

物産資源

目前,全縣森林覆蓋率30.5%,在縣城西部的蠍子溝一帶,原始次生林面積達50平方公裡,常年青翠欲滴,被譽為太行山最綠的地方,秋日滿山紅葉,勝似香山,美不勝收。近年來,縣委、政府全力打造華北最大的薄皮核桃種植基地,計劃栽培10萬畝,目前已栽種3萬畝,被命名為“全國薄皮核桃龍頭縣”。茂密連綿的綠色,為各種野生動物和鳥類提供了天然的屏障和栖息之地,目前,已發現有野豬、野鹿、野狼、野獾等二十多種動物和白鹭、蒼鹭、隼、鷹等140多種鳥類。

礦産

全縣礦山資源十分豐富,分布廣泛,優勢礦産明顯,已初步探明有煤、鐵、銅、石膏、石灰岩、石英石、花崗岩、大理石、闆岩、耐火土等礦山資源27種。其中煤為3億噸、花崗岩為1億立方米、石灰岩為9.7億噸、闆岩為3.2億立方米、石英石為1.1億噸。共有煤礦28個、鐵選礦69個。以水泥、闆岩為主的建材業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廣闊,有全國最大的闆岩集散基地,在花崗岩開采與加工方面,已形成了相當的規模。

農業

農作物種類較多。糧食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谷子、高粱、紅薯、豆類等,其中小麥面積最大。經濟作物以棉花、花生為主,近年來瓜菜比例上升,在經濟作物中也占重要地位。在地區分布上:東部平原糧棉油兩熟種植區,主産小麥、玉米、棉花;中部丘陵糧棉油半幹旱雙熟區,是油料生産的集中産區;西部山區是半濕潤雜糧小麥區。

林業

林木品種主要有桃、柳、榆、槐、椿、棗、杜、桑、松、柏等。西部山區多楊、椿、柞樹,縣中部丘陵一帶多為楊柳,東部多棗樹,村落周圍,各類樹種均有零星種植。建國後,林木品種不斷增加和更新。1956年,引進刺槐、油松,1958年引進加拿大楊,在全縣範圍内推廣栽培。1964年引進北京楊、毛白楊、箭杆楊、新疆楊、泡桐等,在西部山區的石家欄、郝莊、石城、西豎等地試種。1976年又從北京郊區引進沙蘭楊、波蘭楊、小美旱楊、山海關楊等83個品種,在縣林場、桑場以及各鄉村苗園場試種觀察。經數年栽培,初步鑒定,沙蘭楊、波蘭楊、法桐因發芽晚适宜清明節前後載植,毛白楊、泡桐、椿樹在境内任何環境裡都能生長。1986年至1994年先後引進蘋果、闆栗、柿子、葡萄、桃、李子、核桃等優良品種,并已逐步形成規模。

畜禽種類

畜禽資源豐富,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雞、鴨、鵝、兔等10大種類,30多個品種,本地品種有黑山羊、小尾寒羊、山地牛、太行驢、本地豬、柴雞、白兔等。引入品種主要有南陽牛、冀南牛、蒙古牛、蒙古馬、伊犁馬、俄羅斯馬、渤海驢、關中驢、内江豬、長白豬、巴雜豬、約雜豬、來航雞、蘆花雜雞、紅育雞、青紫蘭兔、塞北兔、比利時兔、黑優兔、大耳白等。

魚類資源

臨城縣内自然繁殖的魚類有草魚、青魚、馬口魚、荷元鯉、鏡鯉、紅鯉、野鯉、鲫魚、東北鲫、鲂魚、鲦魚、鲢魚、鳙魚、麥穗魚、棒花魚、泥鳅、鲶魚、黃&魚、蝦虎魚、羅非魚、烏鳢、黃鳝魚等,另外還有一些河蝦、河蟹、鼈類和貝類。其中烏鳢和黃鳝是1963年特大洪水時從子牙河逆水而上到縣内定居的,分布在臨城水庫壩下的汦河流域和小槐河流域。主要的養殖增殖魚類是草魚、鲢魚、鳙魚、鯉魚、鲫魚等。

旅遊資源

太行山的俊逸,泜河水的清澈,孕育和鍛造出臨城人深厚的文化底蘊,早在5000年前就有了記載。商周時期,這裡曾為名城古郡,春秋時屬晉地,西漢時為房子縣地,唐朝天寶元年更名為臨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曆史。

邢台市有兩處“國寶”級文物保護單位在臨城:一是宋代普利寺塔,是宋徽宗指派當時國内著名的能工巧匠所築,是國内至今僅有幾處遺存且保留完好的磚結構古塔之一;二是唐代邢窯遺址,“類銀類雪”的“邢白瓷”,是中國陶瓷史上的“珍品”。

号稱北方第一洞的“崆山白雲洞”,是國家4A級著名風景區,“崆山”的由來,據傳是因為當有山風襲來時,整個山體會發出陣陣的轟鳴聲,所以當地百姓稱此山為“空山”,此洞被專家譽為“地下熔岩博物館”。

以崆山白雲洞為龍頭,集洞、山、水、原始次生林及人文景觀為一體,方圓250平方公裡的旅遊帶初具規模。崆山白雲洞、天台山、岐山湖、蠍子溝原始次生林等于2005年已被國土部批準為“國家地質公園”。

天台山景區總面積20多平方公裡,探險觀奇,一步一景;岐山湖景區以休閑度假、水上遊樂、餐飲住宿、會議服務等項目為主;“避暑勝地”小天池原始次生林;還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宋代普利寺塔”和“唐代邢窯遺址”、“息波亭”等人文景觀,以及地質博物館、邢瓷作坊、岐山湖環湖公路開發、旅遊專線公路建設等建成後,方圓不出5公裡的大旅遊的文化格局基本上形成,将打造出一段令人心曠神怡的“奇妙旅遊”。

崆山白雲洞

崆山白雲洞由臨城縣崆山白雲洞旅遊區管理處運營管理,暢遊崆山白雲洞,覽盡天下洞中景!北方奇觀――崆山白雲洞發育在約5億年前的古生界寒武紀灰岩中,是天然的喀斯特洞穴,于1988年發現,1990年對外開放。先後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河北省“十佳”旅遊風景區、邢台十大金名片、中國80個美麗旅行地、中國十大著名洞穴。

崆山白雲洞是全球同緯度較大的溶洞,洞内四季恒溫17℃,濕度86%以上。目前探明開放的有5個洞廳,根據氛圍景象不同,依次命名為人間、天堂、迷宮、地府和龍宮。

洞内遊線總長1100米,精美景觀200餘處。其中罕見的絕景有七處。最大洞廳約2170平方米。“洞體幽深、景觀密集、造型獨特、小巧玲珑”,是我國北方一處難得的喀斯特洞穴景觀。有南國溶洞所有,更具南國溶洞所無,一洞囊括天下溶洞之奇觀,一遊盡得天下溶洞之景色,被國内外洞穴專家譽為“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博覽園”。

另外,山頂有世界奇觀――古溶洞石筍基群,海拔205米,長約15米,寬約20米,面積約300平方米。石筍高出山脊約34公分。

概括地說,崆山白雲洞有三個特别之處:

全球同緯度較大的溶洞,

世界喀斯特風景洞穴博覽園,

世界奇觀山頂古石筍基群。

普利塔

位于縣城中部,因塔南舊有普利寺而得名。塔身為磚質結構,高33米,9層,塔身呈正方形,底邊長7.12米,逐層遞減。每層四角舊有玲珑鐵鐘一挂,晚風襲來,丁當作響,為“普利晚鐘”之稱,為臨城古八景之一。塔底級較高,外壁四周磚刻974個佛像,内壁磚刻40個佛像,皆形态各異,栩栩如生,故又名“萬佛塔”。塔身内有石拱門,門内有井。塔下築有石台,台高10米,南北長28米,東西寬23米。塔東曾有亭台,舊志載,宋徽宗下晉駐于此,命宰相蔡京書“爽亭”二字于碣上,今已廢。現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息波亭

位于縣城西護城石堤上,俗稱八卦亭,占地32平方米。舊志載,明萬曆十六年知縣程鵬抟建,清康熙二十二年知縣宋廣業重修。亭呈八角形,高5.5米,内施鬥八藻井,外為八角攢尖布瓦頂,造形精美。外八柱以上以隸、楷兩體刻着14條古文名句,字體豐潤勁媚。亭内有石桌石凳,古時是文人雅士邀朋聚會之處。

護城石堤

位于縣城西側,為防水患而建。始建于明隆慶三年、萬曆七年與二十五年曆年修築。古堤長800米,高3米,寬2.4米,為巨形青石築砌。堤南端有一碑碣,長寬均為1.8米,青石镌刻,碑陽為明萬曆二十五年知縣程鵬抟為修築河堤的呈文,共1585字,碑文均為陰刻楷書,書法剛勁有力,具有較高的藝術造詣。碑文記載了河水泛濫、城池受危經過,對考證古河道的曆史演變具有寶貴的科學研究價值。

蛤蟆橋

位于縣城西北14公裡竹壁村東。因橋下有巨石形似蛤蟆而得名。據舊志載,橋始建于明崇祯三年,完工于清康熙三十年,為竹壁村民陳志美、陳三光、陳文顯祖孫三代接力修造而成。此橋青石築成,長108米,寬5米,高8米,三叉兩孔,呈人字形,故又名雙脊橋或者雙濟橋,古時為臨城縣南北交通要道,現保存基本完好。

臨城煤礦遺址

位于縣城西北6公裡的祁村村北。總面積0.5平方公裡。在遺址的中央,有一對井筒,直徑6米,深200米,井壁用青石和水泥漿砌而成,工程堅固。1882年,洋務派籌集資金139860元開辦了石固煤礦、膠泥溝煤礦。1898年8月,中國與比利時首次合辦直隸臨城煤礦。1903年,中比第二次合辦直隸臨城煤礦,1905年簽訂合同。主副井筒于1907年先後建成,投入使用。直隸臨城煤礦的建成僅晚于直隸開平、山東華德、遼甯撫順三大煤礦,是清政府和外商建成的第四座大型煤礦。1927年礦井被水淹沒,生産停頓。抗戰爆發後,臨城礦務局的官員棄礦南逃,煤礦地面物資全部葬入日軍之手。日軍在這裡殘殺人民,毀壞建築,用火車運走所有設備。1943年,聞名中外的臨城煤礦全部變成廢墟。臨城煤礦是我國近代的七大煤礦之一,建成時間僅晚于直隸開平煤礦、山東華德煤礦、遼甯撫順煤礦,從一方面證明了近代洋務運動在煤礦工業的重要成就。也是李鴻章、袁世凱、唐紹儀、鈕秉臣等重要曆史人物活動的重要見證。同時又是外國列強侵華、掠奪我國礦山資源的有力證據。

岐山湖景區

位于臨城崆山溶洞西南區2.5公裡,畜水量1.76億立方米。湖水清澈無污染,水質達國家二級飲用水标準。位于岐山湖西南1公裡的子龍湖水質更優,魚蝦豐富,還是一塊未開發的處女地。北方少水,象臨城水體如此之大,水質如此之優更是少見。臨城以打造冀南“北戴河”為戰略目标,傾力開發兩湖旅遊資源。目前,已投資上億元在科學規劃、綠化、美化的同時,建成了休閑度假會議中心,還在兩湖周圍帶動建成了100多家綠色餐飲“農家樂、漁家樂”。兩湖開發完成後,臨城将打造成北方最大的親水度假中心和“農家樂”綠色餐飲基地。

天台山景區

位于臨城崆山溶洞西北8公裡,由距今18億年沉積的中元古界長城系石英砂岩組成。遙望天台山,酷似一尊卧佛。該景區主峰海拔599米,總面積約23平方公裡,它包括大平台、五谷倉、石柱峰、天眼山、九尖山等諸峰,主要景點有五谷倉、天圈、九縣垴、大小天眼山及南禅、北禅、千畝古柏林、神泉等二十多處。明代大理寺少卿喬壁星回鄉省親,曾數次登天台山并留下詩句:“人道天台是丹丘,上有五城十二樓,今日登臨無覓處,白雲蒼樹對清秋。”

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

蠍子溝國家森林公園位于臨城縣西部太行山中段,總面積6.95萬畝,其主峰海撥1508.1米,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據衛星遙感監測,是“太行山最綠的地方”。

公園内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野生高等維管束植物約100科604種,其中國家二級保護植物2種;野生動物有52科149種,其中國家級保護動物15種,被譽為“太行生物資源庫”。在旅遊旺季空氣負離子含量為每立方厘米5萬個,是難得的“天然氧吧”。

公園分為小天池、雙石鋪、三峰山、寺台、金銮垴五大景區,共100多個景點,以其原始的自然風光、茂密的森林植被、千年古樹群、奇特的嶂石岩地貌、景色壯觀的雲海和流霧,赢得了客人的青睐,是科學考察、旅遊觀光、休閑避暑的理想勝地。

景區自1998年開發建設以來,相繼被評為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豐樂園

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農業旅遊觀光示範點--豐樂園,位于縣城東3公裡,景區内育有棗、桃、杏、李子、梨、蘋果、薄皮核桃等名優稀特果樹四十五萬株,還建有數個人工湖、狩獵場、鹿苑、鴕鳥館、賓館、别墅等。因其荒山治理、農業開發的卓越成績,原國家副主席曾慶紅曾親臨視察并予以充分肯定。位于景區内的雲通寺是全國佛教協會副主席、河北省佛教協會主席淨慧大法師主持修建、開光。

科技衛生

臨城縣的山區綜合開發科技水平居省市先進水平,完成片麻山區綜合開發23萬畝,丘陵區綜合開發4萬畝,引進和推廣國内外名、優、稀、特農業新品種50餘個,省内外農業先進适用技術40餘項,年培訓農業技術人員2萬人次以上,已有78個取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累計承擔國家、省、市、科技星火、攻關、農業經濟技術開發等各級分類項目42項,實施省科技廳國際科技合作項目2項。2004年首次承擔實施了國家科技部星火計劃項目。臨城縣承擔實施的項目中累計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16項,山區創業獎7項,科技水平居國内水平以上的6項,特别是2005年承擔實施省科技廳重點攻關計劃“綠色核桃生産技術體系的開發”通過專家鑒定,成果水平居國内領先地位。

教育事業

臨城縣有各級各類學校74所,其中小學61所,初中9所,普通高中、職教中心、教師進修學校、特教學校各1所。共有幼兒園62所。2004年通過省普及學前三年教育驗收。2005年通過省普九第三輪複查驗收。2006年在市政府對縣政府教育工作的首次綜合考核中我縣名列全市第一名,被評為“河北省依法治校達标縣”、“河北省普及特殊教育縣”。2007年全市中小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暨學校管理現場會在我縣召開,并通過省“創建中小學普及普通話達标縣”驗收和“校本教研制度建設基地縣”驗收。2009年獲全國群衆體育先進單位稱号,教文體局榮獲“河北省首批依法治校達标縣”、“河北省教育系統四五普法先進集體”、“河北省義務支教先進單位”、“河北省招生工作先進單位”、“邢台市文明單位”、“邢台市‘十五’中小學項目管理工作先進集體”、“邢台市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先進單位”等各級榮譽近百項。

農業發展

臨城農業産業化進程加快。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為目标,積極推進農業結構調整,着力優化區域布局,培養特色主導行業。全縣大棗保有量達到18萬畝700萬株,基本實現人均一畝大棗林,大串杆棗被評為國家銀質獎。全縣水澆地面積累計達到18萬畝,實現了人均一畝水澆地目标。養雞業被省認定為特色主導産業,産值達1.3億元。養蠍業依托河北以嶺藥業臨城養殖基地,發展養殖重點鄉3個,重點村80個,重點戶800戶,蠍子存量達1600多萬條。大力發展舍飼圈養牛羊,發展舍飼圈養牛羊重點村54個,專業村30個,優質肉奶牛存欄5.6萬頭,小尾寒羊、波爾山羊存欄1.5萬隻。農業開發,湧現出股份制大投入、高科技治山的綠嶺公司、綠源公司等荒山開發典型。

工業建設

臨城工業企業發展迅速。依托資源優勢,初步形成了兩大龍型主導産業。建材業以萬福集團、天福、天利等企業為龍頭,以水泥、石子、花崗岩、大理石、闆岩、耐火材料、河砂為主導産品,形成了一定的規模,行業産值達5億多元;農副産品加工業以亞華澱粉、華營金玉米和青青牧業有限公司為龍頭,帶動了全縣種植和養殖業的發展。

臨城的工農業産品遠銷韓國、日本、美國、香港、澳門等國家和地區。鄉鎮企業及個體私營經濟異軍突起,已成為推動臨城經濟發展的支柱力量。

縣委、縣政府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投資者可以在稅、費征收、土地使用等方面得到獎勵、減免和優先照顧。優越與寬松的投資環境吸引了美國、韓國、意大利、香港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國内大批客商來臨城洽談業務,投資興業。

主要外資項目有河北興财煤炭有限公司、邢台雲龍煤炭公司、邢台華珠軋輥有限公司、邢台利華礦業有限公司、邢台虎派服飾有限公司等;主要内資項目有:河北康達藥業有限公司、河北以嶺醫藥集團臨城養殖基地、邢台東方熱電環保能源有限公司、臨城縣天福建材開發有限公司、臨城縣天利水泥有限公司、臨城縣興融第一煤礦、臨城縣銀河煤礦、臨城縣藍天石膏礦、臨城縣綠源有限公司、臨城縣天翼鐵粉新材料開發有限公司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