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

漢語漢字
脫是一級字,讀作tuo,本意是指取下,除去,掉下,落掉等,《列子·天瑞》和清代方苞的《左忠毅公逸事》中均有記載。2019年11月20日,“漢語盤點2019”活動啟動,清博大數據推薦的國際字為“脫”。
  • 中文名:脫
  • 拼音:
  • 繁體:
  • 部首:
  • 字碼:
  • 五筆:
  • 倉颉:
  • 鄭碼:
  • 筆順:
  • 字級:
  • 平水韻:
  • 讀音:tuō
  • 總筆畫:11
  • 基本解釋:取下;除去

現代釋義

基本釋義

讀音:tuō

拼音:tuō部首:月部外筆畫:7,總筆畫:11。

筆順:撇、橫折鈎、橫、橫、點、撇、豎、橫折、橫、撇、豎彎鈎。

①取下;除去:脫帽|脫鞋;脫色;脫指。

②掉下;落掉:脫落;脫毛;脫皮;脫發。

③離開;從某種環境或狀态中出來:脫離;擺脫;逃脫;解脫。

④漏掉:脫漏;脫字;脫誤。

⑤姓。

⑥假若。【例句】日垂青盼,脫不一至,恐千載下無複有笃信古人者。——《聊齋志異·書癡》

[脫口而出]tuōkǒuérchū未經思索,随口說出。

〖例句〗小明學習用功,肯鑽研,課本裡的什麼問題也難不住他,隻要你一提出,他便脫口而出,回答正确。

[脫離]tuōlí①離開,不再置身其中;②斷絕(某種關系)。

〖例句〗經過醫生的奮力搶救,她已經脫離了危險。

[脫身]tuōshēn離開某種場合;擺脫某件事情。

〖例句〗爸爸早就答應帶我去動物園,可是工作太忙,一直不得脫身。

[脫胎換骨]tuōtāihuàngǔ原為道教修煉用語,指修道者得道,就脫凡胎而成聖胎,脫凡骨為仙骨。現用來比喻徹底改變立場觀點。

〖例句〗勞教所的學員經過政府管教人員的耐心教育後,大都能脫胎換骨,重新做人。

[脫穎而出]tuōyǐngérchū比喻才能全部顯露出來。

〖例句〗在這次學校組織的書法比賽中,小明脫穎而出,獲得了第一名。

詳細釋義

脫〈動〉形聲。從肉,兌聲。本義:肉去皮骨

同本義

脫,消肉臞也。――《說文》

肉去骨曰脫。――《爾雅》

肉曰脫之,魚曰作之,棗曰新之。――《禮記·内則》

其狀若脫。――《列子·天瑞》

筋骨盡脫矣。――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離;脫離

則脫然愈。――《公羊傳·昭公十九年》。注:“疾除貌也。”

言脫于口。――《管子·霸形》

蠃蚌脫殼。――[英]赫胥黎著、嚴複譯《天演論》

魚不可脫于深淵。――《韓非子·喻老》

善建不拔,善抱不脫。

又如:(脫禍:擺脫禍害);脫了幹系;脫凡(脫離凡俗)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唐韻》《韻會》《正韻》?徒活切,音奪。《說文》消肉臞也。《玉篇》肉去骨《韻會》一曰壤斷。《增韻》物自解也。《博雅》脫,離也。《爾雅·釋器》肉曰脫之。《注》剝其皮也。《疏》治肉,除其筋膜,取好者。

又《韻會》免也。《前漢·高五王傳》自以為不得脫長安。《注》脫,免也。

又略也。《史記·禮書》凡禮始乎脫。《注》脫,猶疏略也。《後漢·向栩傳》及之官,時人謂其必當脫素從儉。《注》脫易?素。

又《博雅》脫,遺也。《禮·冠義知其能弟長而無遺矣注》遺,猶脫也。

又過去也。《莊子·天地篇》老子曰:夫巧知神聖之人,吾自以為脫焉。《注》脫,過去也。

又除也。《公羊傳·昭十九年》複加一飯,則脫然愈。《注》脫然,疾除貌。

又《韻會》誤也。

又或然之辭。

又草名。《爾雅·釋草》倚商,活脫。《山海經》升山,其草多寇脫。《注》寇脫草生南方,高丈許,似荷葉,而莖中有瓤,正白。

又鳥名。《博雅》籠脫,鹞也。

又山名。《山海經》東七十裡,曰脫扈之山。

又龍脫,地名。《史記·樊郦傳》戰龍脫。《注》在易州。

又《廣韻》《集韻》《正韻》他括切《韻會》他活切,?音捝。義同。

又《集韻》欲雪切,音悅。蟲新出,皮悅好貌。司馬彪說。《莊子·至樂篇》蝴蝶,胥也。化而為蟲,生於竈下,其狀若脫。《注》脫,新出皮也。

又《集韻》吐外切。與娧同。娧娧,舒遲貌。一曰喜也。《詩·召南》舒而脫脫兮。《禮·儒行·麤而翹之又不急為也注》又必舒而脫脫焉。《釋文》脫,吐外反。

又《淮南子·精神訓》脫然而喜矣。《注》脫,舒也。

又《韻補》葉音退。《孔稚圭·北山移文》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萬乗其如脫。《注》脫,葉徒對反。

又葉音托。《蘇轼·範景仁銘》君實旣來,遁歸於洛。絷而維之,莫之勝脫。

上一篇:清官難斷家務事

下一篇:戎裝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