聰明針

聰明針

促進血液循環的藥物
聰明針,并不是打了以後就讓人變聰明的針,而是一種類似安慰劑的藥物,其中包括銀杏葉提取物和維生素等,主要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2016年,首爾江南一帶流行起家長為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給孩子打一次達12萬韓元(約合人民币672元)的“大腦活性化打針”。首爾江南地區的許多醫院紛紛推出“大腦活性化打針”“聰明針”來吸引重視教育的家長。
  • 中文名:聰明針
  • 外文名:
  • 别名:
  • 作用:促進血液循環

現象

2016年,韓國興起給孩子打聰明針。一名申姓母親表示,孩子2015年9月參加全國小學生數學競賽前,給孩子(8歲)打了“大腦活性化針”。當時醫生推薦,打針使血液暢通,增加腦部血液供應,孩子能保持良好精神,有效提高考試成績。申媽媽說:“孩子不喜歡打針,所以跟孩子說是”頭腦變好,變聰明的針“,之後他就乖乖去打針。覺得這個針挺有效,所以每次孩子參加競賽時,都會給他打針。”

2014年開始給兒子(13歲)打針的黃姓媽媽說:“我對打針效能半信半疑,但反正打針對身體沒有壞處,每到兒子有重要考試,我都會帶他去打針。”

一位家庭醫學科醫生表示:“過去準備高考的考生因為學習壓力大,為了補充體力偶爾到醫院打過葡萄糖點滴。而最近從準備參加競賽的小學生到準備學校期中、期末考的中學生也為了獲取高分數來打針。”

觀點

專家對孩子被打聰明針持負面看法。小兒科醫生蔡賢旭指出,大腦活性化針的是銀杏葉的提取物和各種維生素成分構成,能促進血液循環,讓血液更順暢的流向肢體。但短期内很難增強一個人的記憶力和大腦的活動能力。

醫學教授李德哲也說,打針能提高學習集中力的說法是缺乏醫學根據的。這隻是"安慰劑效應",指人們對某種藥的效能表示信任的時候,自身的症狀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緩解而已。

輿論認為,即使打針效能缺乏醫學根據,還是很多家長給孩子打針,這又是韓國教育界引發的社會問題。

上一篇:愛趣淘3D商城

下一篇:木樨園長途客運站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