耙

漢語漢字
耙拼音pá,bà,是一種漢語漢字,拼音bà或pá,是農業生産中傳統的翻地農具,曾經是農家必備的農具之一。也是中國武術器械之一,由農具演化而來。鐵齒釘耙,耙齒鋒利似釘,攻擊性強,也兼有兵器的作用。因耙可擊,可耙,一度成為軍中最利的武器之一。耙的擊法有“推牽”、“扁身殺”、“倒頭打”、“大斜壓”等;防法有“對打對揭”、“直起磕”、“扁身中攔”等。武術單練套路有“九齒釘耙”和“荷葉耙”;對練有“耙進槍”和“耙戰刀牌”等。
  • 中文名:耙
  • 拼音:pá,bà
  • 部首:耒
  • 五筆:dicn|fscn
  • 倉颉:qdau
  • 鄭碼:ckyi
  • 筆畫:10
  • 注音:ㄅㄚˋ或ㄆㄚˊ

現代釋義

基本字義

耙,bà,pá,形聲。字從耒,從巴,巴亦聲。“巴”意為“附着”、“黏着”、“匍匐”。“耒”指“農具”。“耒”與“巴”聯合起來表示“一種把碎土、堆肥、雜草攤開,使它們附着在農田表面的農具(讀bà)”、“一種把谷堆柴草堆扒開,使谷子和柴草附着在曬谷場地面的農具(讀pá)”。

本義:一種把農戶的堆積物扒開并使之均勻附着在開闊場地表面的農具。

詳細字義

1.耙bà

〈名〉

用于碎土、平地和消滅雜草的整地農具[harrow]按工作部分不同分齒耙、無齒耙、圓盤耙等。

2.耙bà

〈動〉

(1)用耙碎土平地[harrow the ground]。如:那塊地已經耙過三遍了。

(2)另見pá

常見詞組

1.耙地bà dì

[harrowing]用耙進行的一種表土耕作,通常在犁耕後、播種前或早春保墒時進行,有疏松土壤、保蓄水分、提高土溫等作用。

2.耙路機bà lù jī

[ripper]一種敲碎磨損路面的築路機器。

3.耙子pá zi

[rake]歸攏或散開谷物、柴草或平整土地用的一種農具,柄長,裝有木、竹或鐵制的齒。

古籍釋義

康熙字典

《篇海》必駕切,音埧。犂屬。《農政全書》耙制,有方耙,有八字耙。如犂,亦用牛駕,但橫闊多齒,犂後用之。蓋犂以起土,惟深為功耙以破塊,惟細為功。耙之後又用耖用耮。俗作䎱。

上一篇:扶梯

下一篇:聽君一席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