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鳳蝶

美鳳蝶

美鳳蝶科美鳳蝶屬動物
美鳳蝶(Papiliomemnon)又名多型鳳蝶,是一種雌雄異型的蝴蝶。“memnon”為希臘神話中的埃塞俄比亞國王,足以顯示出這種蝴蝶的雍容華貴。該蝶展翅有105—130毫米,雄性翅正面藍黑色,呈天鵝絨狀,前翅反面基部有1個大紅斑,該斑有時在前翅正面亦會現。有些種類的蝴蝶,雄蝶的色彩斑紋大同小異,但其雌蝶則變化多端,差異極大,如有的具有尾突,有的沒有尾突,更有多種不同的色彩斑紋和形态。美鳳蝶就是上述雌體多型的一個代表種,故又稱多型藍鳳蝶,多型美鳳蝶。
    中文名: 拉丁學名: 别名: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亞門: 綱:昆蟲綱 亞綱: 目:鱗翅目 亞目: 科:美鳳蝶科 亞科:鳳蝶亞科 族:鳳蝶族 屬:美鳳蝶屬 亞屬: 種:美鳳蝶 亞種: 分布區域: 命名者及年代: 保護級别: 中文學名:美鳳蝶 中文别名:大鳳蝶 二名法:Papilio(Menelaides) memnon Linnaeus 分布:廣東、台灣、香港等

基本資料

中文名:美鳳蝶

俗名、别名:大鳳蝶

學名:P.memnonLinnaeus

所屬類别:鱗翅目、鳳蝶科Papilionidae

地理分布廣東、台灣、香港等

繁殖方式:卵生。

食性花粉、花蜜、植物汁液。

美鳳蝶(Papiliomemnon)又名多型鳳蝶,是一種雌雄異型的蝴蝶。“memnon”為希臘神話中的埃塞俄比亞國王,足以顯示出這種蝴蝶的雍容華貴。1958年在台灣出版的郵票“無尾白村黑鳳蝶”即是該種。該蝶展翅有105—130毫米,雄性翅正面藍黑色,呈天鵝絨狀,前翅反面基部有1個大紅斑,該斑有時在前翅正面亦會現。後翅反面基部有兩簇裝飾性強的紅斑,每簇有5個小斑點。雌性色淡,分有尾型和無尾型。前翅脈為灰白色或灰黃色,中基部紅色,後翅黑色,有6—7處白斑。有尾型的尾突呈棒狀,末端膨大,但白斑較小。由于美鳳蝶是南方蝶種,因此常生于長江以南,廣東、雲南一帶較為常見,江、浙一帶也有分布。其幼蟲取食芸香科柑橘屬為主,成蟲喜訪花采蜜,雄蝶飛翔力強,多在曠野地方狂飛;雌蝶飛行緩慢,常滑翔式飛行。由于它們常常雌雄蝶上下翩舞,形影相随,廣東、雲南等地民間稱之為“梁祝鳳蝶”。

形态特征

雄蝶翅正面藍黑色,基半部色深,呈天鵝絨狀;前翅反面中室基部有1個大紅斑,該斑有時在前翅正面亦出現;後翅反面基部紅斑常被翅脈分割為幾個小紅斑,亞外緣有2列外圍藍環的黑斑,在臀角處的藍環成為紅色。雌蝶多态,分有尾型和無尾型。有尾型前翅基部除中室有紅斑外,其餘部分為灰白色;後翅黑色,有白色中域斑,邊緣紅色。無尾型後翅基部黑色,中室外各室白色,邊緣有黑色圓斑。

卵: 球形,橙黃色。直徑約1.7mm,高約1.5mm。

幼蟲 :頭部最初呈黑褐色,随成長而顔色漸淡,老熟時則呈綠色。第1~3齡幼蟲身體呈橄榄綠色,第2~4腹節有斜白紋在背部相接,第7~9腹節也有白紋擴展到背部。4齡幼蟲體色轉為綠褐色,背部白紋減退。老熟幼蟲第4~5腹節有白色斜帶,有時會在背面相接,帶上有黑綠色小紋。第6腹節側面也有1同色斑紋。氣門褐色。臭角初齡時呈淡橙白色,随成長而顔色漸深,末齡時呈橙紅色。

蛹: 頭前面的1對突起的末端呈圓弧形,第3腹節的後緣及第4腹節的前緣向兩側突出。綠色型蛹的背面有寬大的菱形黃綠色紋,翅面上則有褐色不規則斑紋;褐色型蛹的斑紋似木材的紋理,翅面上的斑紋則似青苔。

寄主 :芸香科(Rutaceae)的柑橘類(Citrus spp.)、雙面剌(Zanthoxylum nitidum)、食茱萸(Z. ailanthoides)等植物。

習性及分布

美鳳蝶國産的雄性隻有1種型,雌性的大體分為有尾和無尾兩種型,但是雌性的白斑分布每隻都不是完全一樣的,還有雌性上翅也是白色的,就像你無法找到兩隻紋路完全一樣的枯葉蛱蝶一樣,但是也是同一種。

雄性軀體的翅背藍黑色,翅底顔色較淺,翅膀基部有紅色斑塊。無翅尾,體型較雌性小。常活躍高處疾飛,較難接近。雌性無尾型,翅膀色較淡,後翅邊緣有一列黑斑和較大的白斑。翅膀基部有紅斑。拍翼慢,善于滑翔,較易接近。

成蟲愛訪花采蜜,雄蝶飛翔力強,很活潑,多在曠野地方狂飛。雌蝶飛行緩慢,常滑翔式飛行。台灣亞種遍布全省各平地至海拔2500m的山區。1年發生3代以上,以蛹越冬。成蟲全年出現,主要發生期為3-11月。卵期4-6天,幼蟲期21-31天,蛹期12-14天。成蟲将卵單産于寄主植物的嫩枝上或葉背面,老熟幼蟲在寄主植物的細枝或附近其它植物上化蛹。成蟲常出現在庭院花叢中,還經常按固定的路線飛行而形成蝶道。

美鳳蝶是我國南方種,多見于長江以南各省,如四川、雲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海南、廣東、廣西、福建、中國台灣;日本、錫金、印度、緬甸、泰國。

上一篇:夜香木蘭

下一篇:套葉蘭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