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C-130運輸機

美國C-130運輸機

多用途戰術運輸機
洛克希德C-130“大力神”(英語:Lockheed C-130 Hercules)是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現洛克希德·馬丁公司)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研制的四發渦槳多用途戰術運輸機。[1]C-130是世界上設計最成功、使用時間最長、服役國家最多的運輸機之一,從1954年8月23日首飛至今已服役60餘年,有70餘個國家或地區使用,總生産數量愈2300架,各種任務改型近40種。C-130可在前線簡易機場跑道上起落,向戰場運送或空投軍事人員和裝備,返航時可用于撤退傷員。改型後用于執行各種任務,用于電子監視、空中指揮、控制和通訊的型别有EC-130、EC-130Q等;此外還有搜索救援和回收型、空中加油型、特種任務型、氣象探測型、海上巡邏型及空中預警型,此外還有大量民用型别。
  • 中文名:
  • 外文名:
  • 别名:
  • 名稱:美國C-130運輸機
  • 英文名:C-130 Conveyor
  • 國家:美國
  • 類型:運輸機
  • 乘員:5人
  • 翼展:40.41米
  • 全長:29.79米
  • 機高:11.66米
  • 空重:34170千克
  • 最大起飛重量:70310千克
  • 電子設備:RDR-1氣象雷達,DF-310E超高頻無線電導航系統,51RV-4B甚高頻無線電導航系統,CMA711歐米加導航系統,LTN-72慣性導航系統,DF-206自動測向器,51Z-4指點信标接收機
  • 制造商:美國洛克希德馬丁公司
  • 改裝機型:AC130空中炮艇KC130加油機
  • 優 點:可以在航空母艦上起降

簡介

1951年開始研制,1954年8月首飛,1956年12月裝備美空軍。

C-130運輸機有多種改型,除美空軍中裝備數量較多外,還出口到50多個國家和地區。截止1993年,美國空軍共購買1050架。出口的C-130H/L-100-20/30等型共計514架。台灣軍隊也引進了該型機中的C-130H型。

曆史

C-130誕生在柏林封鎖事件發生後。“柏林事件”起因是二戰剛剛結束後,由于蘇聯和盟國間矛盾逐漸激化,蘇聯為向西方盟國加壓,封鎖了所有通往西柏林的陸上道路。而西柏林在停戰協議中是盟國的占領區,當時居民還需要靠盟國救援生存下去。蘇聯認為隻要封鎖西柏林一段時間,盟國必将向蘇聯讓步。

但盟國立即展開了從空中向西柏林運送救援物資的行動,在長達近一年的封鎖期内向西柏林晝夜不斷的空運物資。這一史無前例的大空運徹底打亂了蘇聯的計劃,最後蘇聯不得不重開封鎖線,倒落得個壞名聲。

“柏林事件”使各國充分認識到空運的重要性,而性能出色的運輸機是空運力量的核心。因此當時剛由美國陸軍獨立出來的美國空軍,于1951年向美國各大飛機制造公司發出關于新型運輸機的技術招标,為期兩個月,其技術要求細節如下:

1、運送92名步兵或64名全副武裝的傘兵時,航程必須達到1980千米;最大載重需達到13608千克,能夠運載當時美軍大多數的裝甲車輛、火炮和卡車等大型貨物;

2、貨艙主艙門設計應能使車輛直接進入,必須有空投傘兵用的側艙門;

3、能在土質或鋼闆平鋪的簡易跑道上進行短距起降;

4、為了能進行低空低速空投,必須能在225千米/小時的低速條件下做穩定的掠地飛行;5、能在一台發動機失靈的情況下正常飛行。

此後洛克希德公司的先進技術設計部門——即著名的“臭鼬工廠”(Skun Work)很快地完成代号L-206的原型機。L-206方案于1952年11月戰勝了其他廠家的設計方案,獲得了空軍的原型機制造試驗合約。原型機YC-130于54年8月在加州伯班克完成首次飛行。空軍對兩架原型機的試驗表示滿意,随後在53和54年訂購了27架C-130,首架量産型C-130A在55年4月首飛,56年12月開始交付美國空軍的戰術空運聯隊。

性能特點

1、能作高空、高速遠程飛行。

2、具備中空、中速飛行和近距離運輸能力,可在前線強行着陸并能在野戰跑道上起落。

3、改型多樣,用途廣泛。C-130型可按需要運送或空降人員以及空投貨物,返航時可從戰場撤離傷員。經過改型後,還可用于高空測繪、氣象探測、搜索救援、森林滅火、空中加油和無人駕駛飛機的發射與引導等多種任務。

設計構造

C-130采用高單翼、四發動機、尾部大型貨艙門的機身布局。這一布局奠定了戰後的中型運輸機的設計“标準”,此後絕大多數中型運輸機都沒有跳出這個框框。衆多的重型運輸機也采用了相似的設計。因此說C-130是當代運輸機的“鼻祖”,也并不太過分。

C-130設計上最大的特點是其設計徹底的力求滿足戰術空運的實際要求,因此它非常适合執行各種空運任務。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機身大型的尾部貨艙門就是一個好例子。

這一設計起源于二戰中的軍用滑翔機,運輸機中C-123是第一種采用這種設計的型号。但是把這一設計完善并推而廣之的是C-130。C-130的貨艙門采用了上下兩片開啟的設計,能在空中開閉;在空中艙門放下時是一個很好的貨物空投平台,尤其是掠地平拉空投的時候,在地面又是一個很好的裝卸坡道。而且該艙門也是整機氣密結構中的重要一環。

起落架艙

C-130的主起落架艙也設計得很巧妙,起落架收起時處在機身左右兩側旁突起的流線型艙室内。這個設計使得起落架艙不會占用寶貴的主機身空間,大大方便了貨艙的設計,且使得主機身的結構能夠連續而完整,強度大。另外一個好處是這種設計左右主輪距較寬,在不平坦的簡易跑道上穩定性好。當然缺點也很明顯:突起的起落架艙增大了飛行阻力,但總體上利大于弊,因此這一設計也為之後的各種運輸機沿襲。

C-130起落架艙内還裝有用于啟動四台主發動機的輔助動力裝置,在戰地條件下不需要地面設備的幫助就可以起飛或移動。高單翼也是C-130的一大特點,當然此布局第一次被采用不是在C-130上。二戰時高單翼的設計并不流行,因為中低翼布局能令起落架的高度縮短,且制造上較為簡易。

但随着運輸機噸位體積的不斷飙升,中低翼設計的缺點越來越突出:增大的螺旋槳使得機翼離地的距離必須增大,但這樣的話沉重的機身離地距離也增大了,對機身強度、起落架的要求更高了,裝卸貨物也很麻煩。因此高單翼在這個時候就很可貴了:即可留出足夠離地距離給螺旋槳(也包括翼吊式噴氣式發動機),又使得機身能貼近地面。戰後大量運輸機采用了高單翼布局。

機翼

C-130機翼的詳細資料為:翼根翼型為NACA64A318,翼尖翼型NACA64A412,上反角2°30′,安裝角翼根3°,翼尖0°,1/4弦線後掠角0°。全金屬雙梁受力蒙皮結構,機械加工的整體加強變厚度蒙皮壁闆,長度14.63米。副翼由普通鋁合金制成。串聯式液壓助力器,由兩套獨立的液壓系統供壓。副翼上有調整片。富勒式鋁合金後緣襟翼,機翼前緣用發動機引氣防冰 。

對華出售

美國在上世紀80年代出于戰略上牽制蘇聯的需要,曾經向中國出口過C-130運輸機的民用版本L-100貨機。有當時的照片顯示,中國民航有一架的L100運輸機執行了運送進口“黑鷹”直升機的任務。而所見的飛機編号有“B-3002”和“B-3004”,表明當時進口數量可能有2-4架。

奧巴馬取消對華出售限制

美國白宮網站2010年10月8日公布了奧巴馬就取消對中國出售C-130運輸機限制問題而寫給參衆兩院議長的信件。

奧巴馬在信中表示,依照國會授權法案,并基于美國國家利益,決定取消對中國出口用于清除海上漏油的C-130運輸機的相關限制。

信中說:“遵照1990年及1991年“外交關系授權法案”(Foreign Relations Authorization Act)第902條(b)(2)款規定,我以美國總統的身份通知國會,基于國家利益,終止第902條(a)(3)款有關對中國出口軍需品暫時許可簽發規定中,對于C-130運輸機出口的限制。”

奧巴馬在信中還說,出口C-130運輸機給中國,是為因應海上漏油行動之用。但出口許可仍需逐件提出申請,并經政府審核通過。

白宮沒有透露對中國出口C-130運輸機的時間、數量和金額。如果奧巴馬的要求得到美國國會的批準,這将是美國自1989年以來首次向中國出口高科技軍用武器。一星期後白宮發表澄清聲明說,export一詞有出售和運抵兩個含義,本次放松指的是允許相關外國公司租用的C-130飛至中國從事清油業務,白宮沒有允許向中國出口C-130的打算。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