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羅斯·噶爾丹

綽羅斯·噶爾丹

巴圖爾珲台吉第六子
綽羅斯·噶爾丹(Galdan,源自藏語“甘丹”,意為兜率天,1644年—1697年),又作嘎爾旦、噶勒丹,準噶爾部人,綽羅斯氏,号博碩克圖汗,厄魯特蒙古準噶爾部首領巴圖爾珲台吉第六子,準噶爾部貴族首領,是17世紀厄魯特蒙古(衛拉特)準噶爾汗國大汗,也先的後裔。  [1]噶爾丹幼年被認定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溫薩活佛)之轉世,曾在西藏班禅和達賴處學習佛法。1670年(康熙九年),其兄僧格珲台吉在準噶爾貴族内讧中被殺。噶爾丹擊敗政敵,成為準噶爾部珲台吉。噶爾丹奪得準噶爾統治權後,積極向外擴張,先後擊敗和碩特部,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稱雄西域。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進攻喀爾喀蒙古土謝圖汗部,威逼北京。康熙遂發動三征噶爾丹之役。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第三次征讨噶爾丹時,噶爾丹死于科布多。  噶爾丹的一生兼有多重身份,既是僧俗領袖又是蒙古民族曆史人物,影響深遠而複雜,評價亦存争議。   噶爾丹是17世紀後半葉蒙古社會發展中的代表人物,對蒙古各部的統一,促進蒙古社會的向前發展,對準噶爾汗國的鞏固和發展,為後來噶爾丹策零時大發展奠定了基礎,統一西域和蒙古草原,為清朝的大統一打下了基礎,但在一定程度上對這一地區的經濟文化起了破壞作用。
  • 本名:綽羅斯·噶爾丹
  • 别名:嘎爾旦、噶勒丹,博碩克圖汗
  • 字:
  • 号:
  • 所處時代:17世紀(清朝前期)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地:今新疆伊犁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把衛拉特聯盟推向準噶爾汗國,征服哈薩克、滅葉爾羌汗國

人物生平

入藏學佛

1644年(清順治元年),準噶爾部玉姆阿噶生下噶爾丹,為首領巴圖爾珲台吉第六子。出生後不久,西藏黃教上層特派人到準噶爾,認定噶爾丹為西藏尹咱呼圖克圖(溫薩活佛)的第八世化身。  

1652年(順治九年),噶爾丹以溫薩活佛的名義,與巴圖爾珲台吉派人到北京朝貢,使者在張家口觐見了入朝的五世達賴喇嘛。

噶爾丹自幼“喜奉釋氏,有大志,好立奇功”,據說巴圖爾珲台吉想立他為繼承人,但噶爾丹推辭說有哥哥在,便隻身入藏。   1656年(順治十三年)閏正月十二日,達賴喇嘛在拉薩大昭寺舉行的祈願大法會上接受了噶爾丹的供養及禮品,并給他授法給頂。在拉薩見到達賴喇嘛後,去紮什倫布寺拜班禅博克多為師,成為座主班禅,接受佛學教育。  

1662年(康熙元年),四世班禅圓寂後,噶爾丹到拉薩,在達賴喇嘛門下學經。他表現出色,學有所成,頗受五世達賴喇嘛的賞識。他在西藏擁有自己的“溫薩寺”,通過布施獲得了可觀的财産。  

1666年(康熙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噶爾丹随同到拉薩朝聖的僧格夫人策妄劄勒姆回準噶爾。   當時咱雅班第達已死,噶爾丹成為衛拉特地區宗教地位高、學識淵博的活佛。   他不僅主持重要的宗教儀式,曾用蒙古文翻譯了大量的藏文經典   ,為去世的鄂齊爾圖汗的兒子噶爾達瑪舉行超度儀式。  

噶爾丹在外交方面也相當活躍。1668年(康熙七年)4月初,俄國使者伯林與僧格就惕列烏特人等問題會談後,于同月6日,噶爾丹在接見了俄國使者伯林。   1669年(康熙八年)10月,噶爾丹接見了俄國使者魯茲次基,為報複僧格使者伊什被俄國當局投入托木斯克監獄的行為,噶爾丹不給魯茲茨基一行提供食宿,并将其關進布哈拉地下牢房。  

主政部落

1670年(康熙九年)九月,僧格珲台吉被對立派車臣台吉暗殺。   噶爾丹對密謀者采取了異常迅猛的應付辦法。他召集僧格的逃散部衆千餘騎,親自率領,向阿爾泰進發。車臣率萬騎迎戰,聲勢逼人。噶爾丹“獨當先,越馬挺槍,最深入,斬殺百十騎,潰其軍”。車臣退至阿爾泰山口,噶爾丹追及展開決戰,獲得勝利。車臣身死,卓特巴巴圖爾逃亡青海。    

1671年(康熙十年)初,噶爾丹即位成為綽羅斯部珲台吉,并娶其兄妻阿努可敦為哈敦,以此身份還俗,噶爾丹開始整頓内部,“招徕歸附,禮謀臣,相土宜,課耕牧,修明法令,信賞罰,治戰攻器械”。   冬,住牧于哈喇禾木一帶的杜爾伯特達賴台什之孫阿勒達爾台什率部投奔了噶爾丹。

1672年(康熙十一年)正月,噶爾丹繼僧格成為準噶爾首領後,即向清政府上疏,要求承認其繼僧格之位的合法性,得到了清政府的确認。6月,由五世達賴授予珲台吉的印章   。沙俄政府借護送僧格派往莫斯科交涉的代表涅烏蘆思返回準部之機,派遣卡爾瓦茨基到噶爾丹牙帳活動。10月,噶爾丹接見了卡爾瓦茨基,要求他轉告沙俄當局不要阻攔噶爾丹的代表,并遣送他們去莫斯科,同時要求沙皇“把過去幾年從各衛拉特王公處遷往俄國境内的臣民予以送還”。

統一稱汗

主詞條:準噶爾汗國

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和碩特部昆都倫烏巴什之孫丹津洪台吉率部投靠噶爾丹   ;土爾扈特部衮布台吉也擁衆來歸。噶爾丹将他們安罝于烏隴古湖、布拉幹和青格勒河一帶。随後,噶爾丹借口其從兄弟巴噶班第與僧格有隙,發兵讨伐巴噶班第及其父楚琥爾烏巴什,但出師不利,兵敗受挫,求庇于鄂齊爾圖汗。不久,噶爾丹又與鄂齊爾圖汗反目為仇。

1674年(康熙十三年),噶爾丹派使臣桑吉克和格蘇勒到莫斯科,轉達了衛拉特人“願意與偉大國君的烏克蘭人民和睦相處,友好互市”的願望。此外,噶爾丹撤銷其父親和兄長不允許俄國人進入領地的禁令“允許俄羅斯人通過衛拉特領地進入中國内陸地區。  

1675年(康熙十四年),鄂齊爾圖汗與楚琥爾烏巴什聯兵進攻噶爾丹,失敗。

1677年(康熙十六年)正月二十日,噶爾丹“自齋爾的特莫火拉地方向鄂齊爾圖車車臣汗發起攻擊”   ,“戕鄂齊爾圖,破其部”。鄂齊爾圖汗部衆部分為噶爾丹所并,部分逃到青海、甘肅交界處,其妻多爾濟拉布坦率少數随衆逃往伏爾加河畔土爾扈特汗國。噶爾丹實現了“脅諸衛拉特奉其令”的目标,成為衛拉特的盟主。   噶爾丹攻殺鄂齊爾圖汗後,遣使獻俘及“以陣獲弓矢等物來獻”,康熙拒受獻物,但對每年常貢之物照例收納。  

1678年(康熙十七年),噶爾丹平定杜爾伯特、輝特等漠西衛拉特各部,形成比較統一的政權。同年冬天,達賴派遣使者向噶爾丹珲台吉授"丹津博碩克圖汗”(持教受命王)稱号。噶爾丹随後舉兵侵青海,但行軍11日後即撤歸。

四面擴張

1679年(康熙十八年)7月,噶爾丹領兵3萬,“将侵吐魯番,漸次内移,往後西套,前哨已至哈密”   ,迫使吐魯番、哈密臣服,準噶爾勢力伸展至甘州(今甘肅張掖)一帶,“駐屯在甘州附近撒裡維吾爾族地方的軍隊征收硫黃、倭鉛等貢賦”   。其後西域地區白山派首領和卓伊達雅圖勒拉(阿帕克和卓)投身噶爾丹麾下。

1680年(康熙十九年),噶爾丹應達賴喇嘛之請,派兵幫助天山南路伊斯蘭教“白山派”首領阿帕克和卓與“黑山派”争鬥,經阿克蘇、烏什等地向喀什噶爾、葉爾羌進軍,在白山派教徒的響應下,橫掃南疆,将察合台後王伊思瑪業勒汗囚禁于伊犁,扶植和卓伊達雅圖勒拉為王,稱阿帕克和卓(意為世界之王),葉爾羌汗國滅亡。随後兵鋒直指青海邊界,但因清軍把守嚴密,噶爾丹逗留幾日後撤兵。

1681年(康熙二十年)之後,噶爾丹開始向西擴張,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噶爾丹率騎進攻哈薩克頭克汗,噶爾丹雖“喪師返國,未嘗挫銳氣,益征兵訓練如初”,并遣使警告“汝不來降,則自今以往,歲用兵,夏蹂汝耕,秋燒汝稼,今我年未四十,迨至于發白齒落而後止”。   次年,噶爾丹再發兵,攻占塔什幹、撒馬爾罕、布哈拉、烏爾根齊等城市,擒獲頭克汗之子作為人質,押往西藏,“以畀達賴喇嘛”,   使哈薩克之地成為準噶爾部的領土的組成部分之一。之後,準噶爾直抵錫爾河沿岸的諾蓋人(高加索突厥人)部族聚居區—“美人國”。   1683(康熙二十二年)—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噶爾丹與費爾幹納的布魯特人、烏茲别克人進行戰争。

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秋,噶爾丹在遠征布魯特人時,其部隊到達帕米爾的穆爾加布河,甚至遠征到了薩雷闊裡山。不久,準噶爾騎兵占領費爾幹納使烏茲别克汗國。到17世紀70年代末,噶爾丹已将準噶爾的政治中心轉移到了伊犁河谷,冬營地有額爾齊斯河(也爾的石河)、博爾塔拉等地。此時準噶爾的統轄地域,北鄂木河,沿額爾齊斯河溯流而上,抵阿爾泰山,西抵巴爾喀什湖以南哈薩克人的遊牧地,東達鄂畢河。準噶爾統治了天山南路的南疆地區,并将勢力擴展到七河流域與伊塞克湖地區。

東進受挫

主詞條:三征噶爾丹、烏蘭布通之戰、昭莫多之戰

噶爾丹為了建立統一的大蒙古國,開始把注意力轉向東面的喀爾喀。當時,喀爾喀發生内亂,右翼的劄薩克圖汗部有許多人畜被左翼的土謝圖汗部掠走。噶爾丹利用喀爾喀内部矛盾,扶持劄薩克圖汗成衮,而與土謝圖汗部關系緊張。在清朝和達賴喇嘛的調停下,喀爾喀衆多封建主于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八月會盟于庫倫伯勒齊爾地方,噶爾丹也派使者出席。席間哲布尊丹巴一世(土謝圖汗察珲多爾濟之弟)與達賴喇嘛的使者噶爾亶席勒圖“抗禮踞坐”,噶爾丹斥責哲布尊丹巴失禮,且土謝圖汗在哲布尊丹巴的慫恿下,并未按約定歸順右翼人畜,于是準噶爾-劄薩克圖汗與哲布尊丹巴-土謝圖汗之間的矛盾愈發尖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秋,土謝圖汗察珲多爾濟領兵進入劄薩克圖汗部,突襲劄薩克圖沙喇,并将其俘獲後抛入水中淹死。同時,殺害了右翼貴族得克得黑墨爾根阿海。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正月二十五日,土謝圖汗之子噶爾亶台吉還擊殺噶爾丹胞弟多爾濟紮蔔。噶爾丹以此為契機,發兵東征喀爾喀。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率軍3萬,越過杭愛山,進攻喀爾喀蒙古遊牧地區。8月,土謝圖汗倉促迎戰,初戰即失利。噶爾丹的騎兵乘勢擊潰車臣汗和紮薩克圖汗兩部,掠奪土謝圖汗和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牧地,緻使喀爾喀蒙古諸部舉部内遷,“潰卒布滿山谷,行五晝夜不絕”   。此時,準噶爾内部發生分裂,僧格之子策妄阿拉布坦、索諾木阿拉布坦、丹津鄂木布均已成年,噶爾丹與親信奈沖鄂木布合謀,毒殺索諾木阿拉布坦,試圖謀殺策妄阿拉布坦未果,策妄阿拉布坦開始逃亡   。冬,噶爾丹率兵追擊,   在烏蘭烏蘇被策妄阿拉布坦全殲。   同年11月,楚琥爾烏巴什之子額琳臣率“子弟台吉十餘人,弓箭手三百餘人,計一千餘口,來投皇上”   。分裂使噶爾丹兵員銳減、失去根據地,噶爾丹随即進入漠南蒙古,劫掠駝馬牛羊,以圖發展   。秋,噶爾丹派達爾汗宰桑到伊爾庫茨克,請求沙俄出兵。  

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二月,噶爾丹派阿尤吉達爾汗哈什克到涅爾琴斯克,向地方軍政長官費德羅斯科利彼茨通報有關漠北蒙古的情況,希望沙皇政府能給與軍事援助。   五月,噶爾丹在沙俄殖民者的支持和慫恿下,   集兵3萬,渡烏劄河,揚言請俄羅斯兵,會攻喀爾喀。康熙令理藩院尚書阿喇尼備邊,征調科爾沁、喀喇沁等部兵至阿喇尼軍前。六月,噶爾丹進入烏爾會河以東地區,尚書阿喇尼領軍阻截,兵敗。七月,常甯所部在烏珠穆沁的烏爾會河之戰中敗于噶爾丹。二十九日,噶爾丹率勁騎2萬,屯兵于烏蘭布通(今内蒙古克什克騰旗西南)。噶爾丹駐烏蘭布通峰頂,于峰前布設“駝城”,嚴密守禦。八月,福全率軍向烏蘭布通發起進攻,連戰3日,大敗噶爾丹,但噶爾丹漏網逃脫。   同時策妄阿拉布坦乘其出兵喀爾喀時,“盡收噶爾丹之妻子、人民而去”。   噶爾丹率餘兵千餘,逃往漠北,以科布多為基地,恢複生機。

1691年(康熙三十年),噶爾丹派人到西伯利亞葉尼塞河流域的圖巴河沿岸圖巴族聚居區活動。  

1692年(康熙三十一年)夏秋之間,噶爾丹多次緻書康熙,要求把喀爾喀七旗蒙古牧民發回故土統治,以實現“我長北方”的夙願,但遭到康熙拒絕。  

1695年(康熙三十四年)八月,康熙密谕科爾沁土謝圖親王沙津遣人佯約噶爾丹。十一月,噶爾丹率兵6000人,沿克魯倫河而下,至河源處屯聚,于巴彥烏蘭(今蒙古溫都爾汗西)肆掠牲畜,并揚言“借俄羅斯鳥槍兵六萬,将大舉内犯漠南”。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二月,康熙再次親征,以三路清軍約期夾攻。五月,清西路軍在大将軍費揚古率領下,于昭莫多(今蒙古烏蘭巴托以南的宗莫德)大敗噶爾丹,殲滅其主力,噶爾丹率數十騎遁。六月,噶爾丹部将丹濟拉偷襲翁吉(今蒙古阿爾拜赫雷東南),企圖劫奪軍糧,被清軍大敗。昭莫多之戰後,噶爾丹的處境十分困難   ,部衆四散逃亡   。此時伊犁河流域已為宿敵策妄阿拉布坦所控制,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汗國阿玉奇汗與策妄阿拉布坦結成了反噶爾丹聯盟,沙皇俄國視噶爾丹已成政治包袱而拒絕接納,   回部、青海、哈薩克皆隔絕叛   ,清朝封鎖了噶爾丹往青海、西藏去的道路。

兵敗病亡

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清朝康熙帝從京城出發到呼和浩特、鄂爾多斯等地辦理剿滅噶爾丹事宜。十月十二日,噶爾丹從駐地通齊爾派遣寨桑格壘沽英出使清朝詐降。康熙帝堅信噶爾丹欲降是真,于十二月二日(12月25日)遣回格壘沽英,限噶爾丹70天内親自來降,否則“朕齧雪往讨,斷不中止”,并返回北京。  

不久,噶爾丹之子塞蔔騰巴爾珠爾在哈密被捕獲,這個消息于1697年上元節傳到北京。康熙帝判斷噶爾丹在近期也要出動了,決意第三次親征,抵達甯夏。   三月初,噶爾丹流竄到阿察阿木塔台地方,“噶爾丹所,有諾顔格隆阿喇兒拜,下有一百餘”,噶爾丹“遣人約丹濟拉,會于阿察阿木塔台”。   當時留在噶爾丹身邊親信僅有阿拉爾拜、讷顔格隆二人,“餘下不及百人,其有餘者,人各馬駝二三,而止有一馬者為多,無馬者近三十人,牛羊則全無,捕獸而食,不獲獸則殺馬駝以食”。康熙帝去了兩個準噶爾人去勸降,被噶爾丹拒絕。閏三月十三日(4月4日),噶爾丹在科布多地區布顔圖河邊的阿察阿木塔台地方病亡。  

噶爾丹死後,護從丹濟拉等火化其遺體   ,攜骨灰與噶爾丹之女鐘察海率部準備降清。但策妄阿拉布坦派遣的堪都等尾随而來,噶爾丹的骨灰和女兒鐘察海、諾顔噶隆、伊拉古克三呼圖克圖等均落入策妄阿拉布坦手中。丹濟拉和部落失散,在哈密見到其子後,一起降清,清朝将其安置在八旗察哈爾内。

此後,清朝以斷絕貿易相威脅,策妄阿拉布坦于1698年(康熙三十七年)8月、1702年(康熙四十年)分别将噶爾丹的骨灰和鐘察海送入清朝。  

為政舉措

外交

17世紀70年代早期,在生存空間和屬民實物稅征收方面,噶爾丹對俄秉持對抗政策。在17世紀70年代後期,為了營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噶爾丹對俄的态度轉向以合作為主。随後,噶爾丹向俄國主動靠攏、尋求結盟的政策日趨明顯,1671年(康熙十年)到1685年(康熙二十四年),噶爾丹差不多毎年都要派使團帶着大量禮物到西伯利亞各大城市和莫斯科。      

噶爾丹時期的準噶爾與清政府之間關系演變大體上可以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噶爾丹進軍喀爾喀蒙古為界,區劃為前後兩個階段:1671年(康熙十年)至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噶爾丹積極改善與清朝的關系屢遣使團到清朝訪問、貿易并争取康熙帝對自己的承認和支持,清政府也做出積極回應,對準噶爾采取以“優待”、“籠絡”為主的政策;   1688年(康熙二十七年)至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雙方關系以軍事沖突為主。

準噶爾的商隊一般随貢使同行,多在每年春、秋二季。準噶爾牧民所用的棉絮、棉線以及台吉、宰桑用的綢緞、絲繡等物,均需向中原地區購買,準噶爾貴族對中原所産之奢侈品十分傾慕   。噶爾丹派往内地的商隊日益頻繁,清政府為加強管理改變對準噶爾貢使和商隊的限制後,   雙方關系惡化。

社會

噶爾丹在天山南路的統治确立前,即着手加強軍事集權統治體制。1677年(康熙十六年)至1678年(康熙十七年),噶爾丹發布了一項敕令,不允許準噶爾各愛瑪克居民自由遷徙,要求所屬官員不延誤稅賦征收,   并采取一系列保證兵源、改善作戰裝備的措施,   使準噶爾騎兵的戰鬥力大大增強。與此同時,還采取一些發展生産的措施   。

在南疆地區,噶爾丹扶植阿帕克和卓“使總理回地各城,為準噶爾辦理回務”   ,而阿帕克和卓每年向準噶爾貴族上繳大量貢賦,噶爾丹為緩和維吾爾人與準噶爾貴族統治的矛盾,曾發布第二項補充敕令,規定:“霍屯人的村落應由霍屯人自己的法庭來裁決,共同的(人民的)訴訟,應由這裡的高等法庭來處理”   。同時禁止南疆地區的奴隸買賣,準噶爾貴族還對代理人實行“人質制”,當時的維吾爾封建主為和卓家族,都有自己的親屬作為人質在伊犁生活,準噶爾貴族允許作為人質的維吾爾貴族數年更移一次,在伊犁也隻是限定在一定範圍内生活,并不任意傷害。但噶爾丹在南疆的統治具有明顯的民族壓迫性質。  

軍事

噶爾丹稱汗後,于1677年(康熙十六年)一舉打敗和碩特部鄂齊爾圖車臣汗,占有青海,統一了衛拉特蒙古。

1678年(康熙十七年),統一回部(天山南路)。打通了由天山南北地區分别到内地和青海、西藏的交通要道。

1681年(康熙二十年),噶爾丹再向西面進攻,渡過楚河,沿西天山北麓,一直攻到賽拉姆(今江布爾西南)。至1690年(康熙二十九年),噶爾丹所統治的範圍,西起伊犁,東至蒙古草原。  

親屬成員

家世

父親:巴圖爾珲台吉

母親:玉姆阿噶(亦稱尤姆阿噶、額敏達喇,土爾扈特部楚琥戴青之女)

胞兄:僧格

胞弟:溫春

妻子

阿努可敦(衛拉特蒙古和碩特部領袖鄂齊爾圖汗孫女,噶爾旦木巴女兒)

阿海可敦(原策妄阿喇布坦“議婚”之妻)

布淩可敦

兒女

兒子:色布騰巴爾珠爾(亦稱塞布騰巴爾珠爾、塞蔔騰馬爾珠爾、塞蔔騰巴兒珠爾、色布騰巴爾珠爾、色蔔騰巴爾珠兒、色蔔騰巴爾珠爾,阿努所出,1696年被哈密俘獲解送清朝,封一等侍衛)  

兒子:車淩三魯普(布淩所出,噶爾丹死後降清,入京途中死于天花)

女兒:鐘齊海(阿努所出,噶爾丹死後降清,配二等侍衛沙克都爾)  

女兒:布木(生母未知,嫁固始汗孫子根特爾)

人物評價

史書評價

《四衛喇特史》:“博碩克圖汗因奸猾詭詐而失敗。”  

《秦邊紀略》:噶爾丹“有大志,好立奇功,父母深愛之,欲立為黃(洪)台吉。噶爾丹曰‘阿哥在,乃盡鬓其發,獨身往烏思藏。”“居烏思藏日久,不甚學梵書,唯取短槍摩弄,”去西藏後“乃師事達賴喇嘛之徒遍西域而特重噶爾旦,所語密,雖大寶法王、二寶法王不得與聞。”,“黃衣僧常歎息:‘西方回綸不奉佛教,護法如韋馱,僅行于三洲。噶爾丹笑曰:‘安知護法不生今日’”。  

《蒙古族通史》:“在準噶爾地區所有呼圖克圖和喇嘛中,無論其宗教職位,還是學識及影響,噶爾丹是獨一無二的。”  

名人評價

準噶爾臣丹巴哈什哈:“噶爾丹本有才能,且得人心“。  

馬大正:噶爾丹“出身高貴,宗教地位顯赫。特殊的身份、地位和非凡的早期經曆,對他的學識能力、政治抱負以及性格特征的形成均産生了重要影響”,噶爾丹“身上具有活佛的端莊慈悲的氣質和沉默寡語的性格”,“噶爾丹失敗與噶爾丹在政治上樹敵過多,軍事上孤軍深入等一系列決策上失誤,以及他與之争鬥的對手康熙帝和清王朝過于強大有關。噶爾丹的失敗,從根本上說,他的行動違背了我國多民族國家走向統一與鞏固的曆史潮流,噶爾丹是一個悲劇性的曆史人物。”  

噶班沙喇布:“博碩克圖汗因奸猾詭詐而失敗。”  

若松寬:“策妄阿喇布坦與噶爾丹的鬥争,多半是由于噶爾丹的失算,以前者的勝利而告終了,但是回想起來,倘若噶爾丹不與清朝為敵,随回過頭來集中精力對付占據博爾塔拉的策妄阿喇布坦,也許他創建的喇嘛教-準噶爾世界帝國的理想就有可能實現也未可知。”  

人物争議

死亡之謎

噶爾丹的死因和死亡日期以及噶爾丹骨灰入降清朝時間,有多種記載和說法。《蒙古史綱要》稱,“1697年4月4日,康熙帝未達甯夏之前,噶爾丹在科布多地區布顔圖河畔之阿察阿穆塔台地方,患病而死,終年53歲。噶爾丹死後,其随從丹濟拉等火化其屍體,并攜其骨灰與其女兒鐘察海及屬下降清”。   《準噶爾史略》認為,“1697年(康熙三十六年)閏三月十三日,噶爾丹竄至阿察阿穆塔台地方,暴病而死,丹濟拉、諾顔噶隆、丹濟拉之婿拉思倫等,攜噶爾丹骨灰及噶爾丹之女鐘察海共三百戶至内地降清”。   《衛拉特蒙古史綱》的内容與此類似。   同時《衛拉特蒙古史綱》中引用《親征平定朔漠方略》卷43康熙三十六年四月甲子大将軍費揚古的報告中,将噶爾丹的死亡日期,從“閏三月十三日”改為“三月十三日”。  

藝術形象

小說形象

噶爾丹也是金庸武俠小說《鹿鼎記》中的一個人物。在該小說中,葛爾丹是蒙古王子,與主人公韋小寶以及喇嘛桑結的結義兄弟,娶九難師太之徒阿琪為妻。

影視形象

年份

影視版本

國家

演員

1984

《鹿鼎記》

中國

駿雄

1998

《鹿鼎記》

中國

邱萬城

2001

《康熙王朝》

中國

李洪濤

2008

《鹿鼎記》

中國

黃格選

2012

《傾城絕戀》

中國

周一圍

2014

《鹿鼎記》

中國

金亮

2013

《阿努可敦(Anu Hatan)》

蒙古國

---

上一篇:玄武

下一篇:李文和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