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出行

綠色出行

出行方式
綠色出行是指采取相對環保的出行方式,通過碳減排和碳中和實現環境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交通的可持續發展。汽車工業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時,汽車的發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氣污染。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細顆粒物所占平均比例為80%、75%、68%和50%,已成為這些城市空氣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污染損害了人體健康又轉化為經濟負擔。汽車是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全世界交通耗能增長速度居各行業之首。汽車又造成噪聲污染,破壞人體健康和生态環境。汽車數量的迅速增加使道路堵塞,導緻低效率,使汽車原本應帶來的快捷、舒适、高效無法實現。如何更多地享受汽車帶來的好處,避免汽車帶來的弊端?你我都需要“綠色出行”!一輛公共汽車約占用3輛小汽車的道路空間,而高峰期的運載能力是小汽車的數十倍。它既減少了人均乘車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鐵的運客量是公交車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
    中文名:綠色出行 外文名: 别名: 解釋:即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 途徑:隻要是能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就叫做綠色出行。

概念

綠色出行就是采用對環境影響最小的出行方式。即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有益于健康、兼顧效率的出行方式。乘坐公共騎車、地鐵等公共交通工具,合作乘車,環保駕車、文明駕車,或者步

行、騎自行車……努力降低自己出行中的能耗和污染,這就是“綠色出行”。節約能源、提高能效、減少污染、有益健康、兼顧效率的出行方式,稱之為綠色出行。

在北京這樣的都市裡,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大家盡量乘坐地鐵、城鐵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工具;盡量合乘車,減少空座率;自駕車能夠做到環保駕車、文明駕車;空氣質量良好和距離合适的情況下,采取步行、騎自行車等交通方式,這就是“綠色出行”。

組織機構

發起單位: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美國環保協會

支持單位: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

北京市環境保護宣教中心

歐盟商會

中國可持續發展工商理事會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網絡媒體支持:中國網、人民網

現場承諾單位

國内機構:

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

中日環境友好中心

國家環保總局宣教中心

北京市環境保護宣教中心

中國民族經濟對外合作促進會

對外經貿大學

信息産業部電子離退休老幹部局

國土資源部離退休老幹部局

亞洲太平洋地區危險廢物管理培訓與技術轉讓中心

中國網

人民網

雍和大廈

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

美國環保協會

外國公司:

BP中國公司

殼牌石油公司

巴斯夫(BASF)中國公司

諾維信(Novozymes)中國公司

代邦投資信息咨詢公司

國内公司:

北京龍源環保工程有限公司

華普超市

MTL儀器儀表(上海)有限公司北京辦事處

時代智通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中地不動産評估有限公司

中國海外工程總公司

科學常識

·從我做起從點滴做起,有車一族應遵守五大紀律

·大氣污染治理和管理:政府變革管理方式大有可為

·汽車發展的影響——付出環境和社會的代價

·認清外源性化學物的危害性、危險性、安全性

·汽車外源性化學物對人體的毒性作用不可輕視

·汽車内環境污染超出想象,避免長時間駕駛和乘坐新車

公交出行

2006年6月1日,中國國際民間合作促進會和美國環保協會(Environmental Defense)共同在北京向全社會發出倡議,為了北京的藍天和自己的健康,大家一起選擇“綠色出行”。

中國企業聯合會可持續發展工商委員會,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歐盟商會等企業組織;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中日友好環境保護中心,人民網,中國網等國内機構;英國石油(BP)、巴斯夫(BASF)、拉法基(Lafarge)、諾維信(Novozymes),殼牌(Shell)等外國企業,華普超市、龍源環保公司等中國企業,對外經貿大學等大專院校,雍和大廈等寫字樓都對這一倡議積極響應和支持。其中的一些代表還當場簽署了"綠色出行“陳諾書。

這些單位鄭重承諾——提倡其職工乘坐地鐵、輕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上下班;提倡職工拼車或者乘坐班車上下班;提倡職工合拼乘出租車;盡量減少自駕車的使用;提倡職工文明駕車、環保駕車、文明乘坐公共交通;對單位職工乘坐公共交通或非機動車上下班的,給予鼓勵。

BP公司的代表表示将全力支持這項環保倡議,将員工組織起來,提倡“綠色出行”、“環保駕車”。

擁有121家民間組織會員單位和最早從事國際民間組織交流與合作的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秘書長黃浩明表示,他

所在的機構将廣泛動員北京的其他民間組織加入到這項活動中來,并有計劃地将這一活動推廣到全國其他城市。

“此項倡導活動的特點在于面向北京的企業、事業、機關、國際組織、駐京機構等各種單位,”黃秘書長說。“他們的承諾是對北京市空氣環境質量負責,也是對自己的健康負責,這就是對綠色奧運的貢獻。”

在發起儀式上,美國最大的民間環保組織之一美國環保協會首席經濟學家杜丹德博士認為個人出行方式的改變将使北京減少氮氧化物、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碳的排放,改善北京的空氣質量,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健康的生活。

“我們發起這個活動的另外一個原因是我們認為面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過程中的資源和環境的制肘,除了政府的努力之外,企業和個人也要行動起來。今天的承諾是為了環保和健康,也是對節約能源,幫助北京實現國家十一五期間單位能耗降低20%目标的具體貢獻”,杜丹德說。

“綠色出行”活動是中國國際民間組織合作促進會和美國環保協會在中國開展的“空氣環境與人體健康”項目的一部分。從2005年10月起,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化學和氣溶膠研究室的參與下,針對北京的交通來源顆粒物對人體健康影響這一課題開展研究。并且對于北京市典型采樣點的交通來源污染物進行了監測,開展了一系列的分析與病理實驗。項目的研究成果将提交給政府相關部門,并通過各種形式貢獻于公衆教育和公衆環保活動。

為給公衆參與搭建平台,該項目還開通了清潔空氣網站(www.cleanair.net.cn),中國網也開設了專題網站:綠色出行(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lscx/1220797.htm)

世博綠色出行

中國互聯網權威機構萬瑞數據近日發布上海世博會互聯網數據排行報告,6月5日的《世博低碳出行交通卡首次面向公衆發行》這一消息排在熱點話題第一的位置,成為全國網民們近期最為關注的世博新聞。

萬瑞數據所發布的最受網名關注的世博熱點新聞中,《世博低碳交通卡将首次向公衆發行》這一消息,以27623的熱度指數排在頭名。萬瑞數據提供這一新聞受到關注的原因時分析認為有三條:其一是傳遞了世博倡導的實現“綠色出行”目标的世博低碳交通卡有了面向公衆發行的終端手段這一重要實用信息;其二是這張卡倡導的低碳生活;其三是這張低碳交通卡中所擁有的一噸碳指标可在網上注冊登記後進行唯一的對應檢查。

萬瑞數據所發布的最受網名關注的世博熱點新聞排行前十的消息中,還有《日本新首相菅直人拟首訪中國拟出席世博會活動》《葡萄牙在上海世博園區世博中心舉行國家館日活動》等。

“世博低碳交通卡”6月5日在上海世博園發布即日起正式面向公衆發行,交通卡在世博“天下一家”館、大衆公交卡銷售點、如家酒店、1号店網上超市均可購買。

“綠色出行基金”借助2010上海世博會的契機,推出了世博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為民衆參與碳減排,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受到民衆的熱捧。世博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最大的亮點是每張卡中含有一噸經過認證的二氧化碳指标。這意味着每售出一張卡,持卡人将通過“綠色出行”基金為低碳世博貢獻1噸碳指标,也即是為上海世博會減少了1噸碳排放。發行的每一張世博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都将對應唯一的碳指标注冊登記号。根據項目實施進程,購卡者登錄綠色出行官方網站(www.cleanair.net.cn)或項目合作夥伴網站,輸入交通卡卡号,就會查詢到卡上一噸二氧化碳指标所對應的項目來源、項目種類、項目的執行信息以及資金的流向,做到完全公開與透明。

亞運綠色出行

2010年10月17日在廣州舉行的“暢享綠色出行,迎接激情亞運”啟動儀式上的,頭一天晚上剛剛在江蘇省江陰市舉行的第19屆中國電影金雞百花節上當選最佳男主角的陳坤,17日一路奔波飛抵廣州就趕來參加這項公益活動。他在此次亞運活動的儀式上呼籲:“綠色出行看亞運,從我做起!”此次活動上,廣州亞組委相關部門聘任陳坤擔任“亞運綠色出行大使”,他也接棒其好友、影後周迅,成為為綠色出行搖旗呐喊的又一位重量級明星。

近年來,娛樂界似乎掀起來一股綠色風潮,衆多明星紛紛熱衷參與低碳環保公益事業。從另一個角度看,也體現了娛樂界對于公益事業的關注和參與越來越多,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

在當日的啟動儀式上,陳坤首先是向公衆倡議綠色出行看亞運,并簽署了自己的綠色出行承諾。廣東省環境保護廳副廳長黃文沐先生為陳坤頒發亞運綠色出行大使聘書。接到聘書的陳坤顯得十分興奮,又十分自豪。

“作為亞運會綠色出行大使,我想号召大家采取綠色出行的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進行力所能及的碳減排及碳中和。我将中和此次乘坐飛機參加活動所産生的交通碳排放。通過綠色出行基金官網的碳計算器計算,此次我從無錫飛到廣州,從廣州飛回北京的碳排放共計約366千克。中和掉此次碳排放,我隻需要花費7元錢,可見碳中和是十分方便可行的。我将通過綠色出行基金購買一定量的碳信用指标來中和掉此次出行所産生的碳排放。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碳中和、碳減排的行動中來,為我們的環境變得更好做出自己的努力!”

此外陳坤還宣布,他将親自設計亞運綠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的一個卡面,把他關于綠色出行的構想表達出來。他說:“希望人人擁有這張低碳卡,乘坐公共交通綠色出行,支持綠色亞運。”

在此次啟動儀式上,低碳卡成為備受關注的焦點。本次活動推出的“亞運綠色出行羊城通低碳卡”每張低碳卡含有一噸經過認證的二氧化碳減排指标,每購買一張卡除成本外的20元錢将用于購買來自西部的碳減排項目,一張小小的卡片将東部與西部相聯,将都市與鄉村相聯,将責任與努力相聯。每一張卡的認購都将見證人們為亞運碳減排所作的努力和貢獻。亞運綠色出行大使陳坤先生也親自參與了卡樣的設計。這是中國民促會綠色出行基金和其合作夥伴先後在北京、上海、天津和全國政協的會議上發行的綠色出行低碳交通卡的基礎上,為公衆踐行亞運綠色出行、貢獻低碳亞運提供的一個絕佳載體。

在前不久上海世博會舉行的綠色出行慶典中,北京市環保局副局長杜少中、上海市環保局副局長吳啟洲、廣東省環保廳副廳長黃文沐和世博綠色出行大使周迅、亞運綠色出行大使陳坤舉行了傳承儀式,象征着“綠色出行、低碳生活”的理念從北京“綠色奧運”開始,經過上海“低碳世博”的發揚,将繼續為廣州“激情亞運”增添綠色的光彩。“亞運綠色出行”将再次向世界展現中國對待環保的責任感,顯示中國改善環境的決心和中國人民“從我做起,全民行動”的積極态度。

2010年2月7日上午,由共青團廣州市委、廣州亞組委志願者部和廣州志願者協會共同主辦的第一期“我愛廣州——拜客志願沙龍”在廣州市少年宮中心廣場舉行。來自社會各界的市民代表,包括市人大代表、著名媒體評論員等專家學者以及“綠色亞運環保騎行”活動項目部負責人、“騎行亞洲”項目參與者等多名“拜客”志願服務隊代表共100多人參與了此次座談,讨論論拜客精神,并針對環保出行建言獻策,引導市民從自己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為廣州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座談會現場

本次探讨主要圍繞綠色出行,公共交通和自行車的普及幾個話題展開,分為“他山之石”,“建議市長”和“從我做起”三個環節。在“他山之石”的環節中,作為到場嘉賓,同時也是“騎行亞洲”項目發起人王衛列舉了他在黃埔區的見聞。“現在有很多專門為自行車騎行者設計的車行道,路邊也有專門的鐵欄,方便廣大騎行者存放和鎖車。”他認為,這些人性化的設計都體現了政府對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這一理念的倡導。與此同時,現場一位志願者也分享了他所知道的倫敦市長為2012年奧運做準備、每天騎自行車上班的環保行為。這些地區和國家的所作所為,無疑對于廣州倡導“綠色環保,低碳生活”樹立了良好的榜樣。

在接下來的“建議市長”和“從我做起”環節中,一位來自番禺的志願者建議,作為對環保生活的支持和對“拜客”理念的倡導,政府可以将全市範圍内的自行車停放點做一個規範化的管理,這樣不僅使廣大市民的騎行變得更加方便,也免去了對于停放及保管自行車所存在的一些後顧之憂;同時她也呼籲網絡媒體可以将自行車通道在網絡地圖中顯示出來。而另一位志願者則提出,政府應該首先将重點放在公共交通建設上,“隻有更多的人願意走到地下(搭乘地鐵),才可能在路面上留出地方修建專門的自行車騎行通道。”

“我愛廣州——拜客志願沙龍”以“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為主題、口号是“我說我做我撐廣州”,針對時下社會熱點問題設定具體的讨論内容,通過聊天交流、茶座等多種輕松形式,進一步倡導“拜客”精神。據悉,該活動自2月起将每月開展一期。

無車日

首屆“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将于2007年9月16日至9月22日開展,活動主題為“綠色交通與健康”。據悉,活動期間,北京、上海、青島等已簽署承諾書的一百零八個城市的政府領導将帶頭“拒絕”小汽車,采用并鼓勵民衆也采用步行、自行車、公共汽車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

無車日活動将是整個公共交通周活動的高潮

9月22日7點至19點之間,上述城市将劃定一個或數個有影響的區域(道路)作為無小汽車區,這些區域隻對行人、自行車、公共汽車、出租車和其他公共交通開放。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31日在此間“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工作會議上指出,當前很多城市為了解決小汽車帶來的城市交通擁堵問題,盲目修橋、擴路,擠占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希望通過公共交通周和無車日活動,有效制止城市決策者盲目壓縮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的錯誤,并進一步推進城市交通領域的節能減排,改善城市環境。

無車日活動源于法國巴黎

1998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民衆自發在這一天裡棄用私家車。目前,無車日活動已經成為一項世界性環保運動。2001年,成都成為中國首個、亞洲第二個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世界無車日”活動最早起源1998年的法國。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裡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當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内無汽車日”。随後,歐洲其他國家及北美、南美和亞洲不少城市競相效仿,使9月22日成了“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至今,國際上已有超過1000個城市開展過“無車日”活動。

無車日的起源

當許多歐洲城市面臨着由于汽車造成的空氣和噪聲污染日益嚴重的狀況時,1998年9月22日,法國一些年輕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裡沒有我的車)”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車充斥的城市能獲得片刻的清淨。這個主張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熱烈支持,成為全國性的運動。法國綠黨領導人、時任法國國土整治和環境部長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議開展一項“今天我在城裡不開車”活動,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個外省城市的響應。

當年9月2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棄用私家車,使這一天成為“市内無汽車日”。在9月22日這一天,有些城鎮限制汽車進入,隻允許公共交通、無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車和行人進城。這個讓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運動很快席卷了歐洲。一年後,1999年9月22日,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第一屆“無車日”活動。2000年2月,法國首創的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幾個月時間,歐盟的14個成員國和其他12個歐洲國家決定加入歐洲無車日運動。

截至目前,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7個國家的近1500個城鎮參與其中。現在越來越多亞洲和南美洲國家的城市也開始推廣這項活動。剛剛步入“汽車社會”的中國也很快“引進”了無車日活動,2001年,成都成為中國第一個舉辦無車日活動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無車日選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漢等衆多城市也開始開展“無車日”的宣傳。

國際無車日

“國際無車日”誕生于1998年的法國,時年9月2日,法國35個城市的市民自願在這一天棄用私家車。一年後的同一天,66個法國城市和92個意大利城市參加了“無車日”活動。之後的2000年,無車日倡議被納入歐盟的環保政策框架内。9月22日成了”歐洲無車日“、”國際無車日“,全球前後有1488座城市加入了這一活動。

誕生于19世紀最後10年的汽車,曾經是速度和效率的象征。步入21世紀,中國的普通消費者開始實現擁有汽車的夢想,但與此同時,現實的擁堵、污染等問題開始困擾人們的生活。一則數據顯示,駕駛一輛排量為1.6升的轎車,每天行駛裡程在50公裡左右,一年下來就是1.8萬公裡,以百公裡10升的平均油耗計算,一年耗油就是1800升。北京市機動車保有量達241萬輛,而且每天新增機動車1000輛。這樣算下來,汽車消耗的能源量是一個巨大的數字。汽車被稱為“城市殺手”,除了交通事故之外,污染更是無處不在。來自國家環保總局的預測顯示,2005年我國機動車尾氣排放在城市大氣污染中的分擔率将達到79%左右。世界銀行估計,因空氣污染導緻的醫療成本增加以及工人生病喪失生産力使得中國GDP被抵消掉5%。中國的污染如此嚴重,以至于美國國務院不允許家庭成員患哮喘的外交官在中國某些城市任職。汽車擁堵正損害着城市的“機體”。著名經濟學家茅于轼算了這樣一筆賬:北京一年堵車大概造成60億元損失,平均一個北京人每天損失1.1元錢,一年損失400元。

倡導無車日,号召人們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者就近步行,首先是人們對自身生活方式的一種反思。人們為了便于出行,獲得更高的速度而買車;私車越多交通越擁堵,我們反而失去了效率和速度。“世界無車日”活動并不是拒絕汽車,而是要喚起民衆對環境問題的重視。9月22日這一天,讓我們恢複行走和活動的自由,來體味平靜生活的快樂。毋庸置疑,車的出現是社會的一種進步,而“無車日”并不是要禁車,而是來用這一日引發人們的一些思考,能不能換一個更節約的方式來生存和發展。讓人與車、車與自然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更為和諧!

節日意義

在人類的第一部轎車問世113年之際,在全球轎車總數逼近5億輛之時,反省和批判轎車的志士仁人們長達半個世紀的努力,終于凝結為一個有形的成果:世界上第一個無車日于1998年9月22日在法國誕生了。短短的幾年内,無車日迅速席卷歐洲并蔓延到中東、南美、亞洲,乃至中國的台北和成都。這對于與轎車剛剛開始蜜月之旅的中國人來說無疑是當頭棒喝。我們要不要建立自己的無車日———不是一個城市,而是百個城池,不僅省會,而且首都!中國毫無疑問應該回應歐洲人在世紀末葉發出的這一時代強音。

無車日誕生在歐洲意味着什麼?意味着歐洲人在深刻反省自己的父輩在數百年間創造出的工商文明。落後民族比之發達國家的最大優勢是什麼?是它可以觀察先行者的路徑和足迹,審視先行者的彎路和誤區。發達國家中的批判聲音,對于後來者是彌足珍貴的。無車日是什麼?是一個小小的、然而偉大的試驗。說其小小,是因為其成本低廉。我們将一年中的364天都拱手送給了轎車,任憑轎車去占據“道路霸權”,放棄一天還不行嗎?即使說一個都市放棄轎車哪怕一天都有代價,畢竟隻是一年中的一天,成本絕不能說是高昂。說其偉大,則是因為它在身體力行地從事一項事關重大的城市交通方式的比較。

108個城市參加無車日活動

“城市應該是人的城市,而不是車的城市。”根據建設部計劃,9月16日至22日,全國将迎來首個“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等108個城市承諾參加活動。活動期間,參加城市将以各種方式鼓勵市民利用公交、自行車或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22日的“無車日”活動将是整個公共交通周的高潮,當天7時至19時,各城市都将劃定一個或數個有影響的區域作為無小汽車區,也可将全市範圍作為無小汽車區域,隻對行人、自行車或公交車輛開放。

中國無車日

全世界已有2000多個城鎮在9月22日舉辦過“無車日活動”。我國在2007年中國城市公共交通周及無車日活動期間,有110個城市開展了“無車日活動”。“無車日”成為展現現代交通文明理念、推行合理的交通解決方案、表明政府發展綠色交通的态度和決心、展示和校驗城市交通政策措施實施效果的重要機會。

宣傳目的

在中國城市開展無車日活動,主要目的是倡導綠色交通,促進能源節約和減少污染;鼓勵政府采取行動改善非機動車和步行出行環境,完善公交服務;提高公衆對使用小汽車出行帶來環境問題和交通擁堵的認識,鼓勵綠色出行;促進城市交通科學、和諧和可持續發展。

綠色奧運

随着29屆奧運會的成功落幕,北京用實際行動兌現了“綠色奧運”的承諾,讓市民享受了久違的暢通和潔淨的天空。實行單雙号交通限行并封存部分公車後,北京市每天有100多萬輛車被禁止上路,減少小汽車出行無疑是城市交通狀況改善和污染控制的最有效措施,也為我國城市重新思考交通發展模式做了最好的試驗。

實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

實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持續增加步行區、自行車道和公交專用道,鼓勵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等綠色交通方式出行,正成為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的選擇。

影響國家安全

依賴小汽車交通的社會就意味着是一個依賴石油燃料的社會。現代社會的交通服務已成為耗能的主要領域。我國交通能耗約占社會總能耗的20%~30%,已日益接近發達國家水平。而我國石油人均占有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1%。随着私人汽車擁有量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長,交通耗能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制約和對資源環境的影響日益顯現,并逐步對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産生威脅。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

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正處于城鎮化和機動化快速發展階段的中國,面對日趨嚴重的交通擁堵、急劇上升的交通能耗、日益加劇的交通污染、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以及由此伴随而來的經濟損失和城市發展活力的喪失,必須選擇兼顧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要求,有助于節能減排、集約節約用地的可持續交通發展模式。讓“無車日”給城市一個機會!

無車日有望減排3000噸廢氣

建設部提供的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城鎮人口已經達到5.77億,機動車保有量已經超過5300萬輛,私人汽車數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長,交通能耗已經占全社會總能耗的20%。而城市人均道路面積僅為10.6平方米,遠低于國外15到20平方米的人均水平。搭乘公交出行的比例也隻有20%左右,交通擁擠現象嚴重。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表示,據測算,開展“無車日”一天,可節省燃油3300萬升,減少有害氣體排放約3000噸,并有數百人免受交通事故傷害。希望未來市民通過公交出行的比例能達到50%。(記者王娟)

北京公共交通周活動計劃

●16日“主題宣傳日”市領導将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地鐵的車站和車輛上将張貼宣傳材料,在二環、三環、兩廣路、平安大街上将選擇場站、路口設宣傳站●17日“文明乘車日”号召文明乘車、排隊上下車。組織文明乘車監督員維護重點公交站點和地鐵站點乘車秩序,排隊上下車●18日“快捷公交日”密雲、懷柔、順義、平谷新開4條郊區快速公交線●19日“綠色公交日”新增、更新符合歐Ⅲ、歐Ⅳ排放标準的公交車輛投入使用●20日“新線開通日”舉行地鐵5号線開通試運營儀式。新開、調整15條公交線路,方便小區居民出行●21日“文明服務日”志願者到公交、地鐵車站開展志願服務,為乘客提供咨詢、指路服務●22日“無車日”劃定天橋至珠市口、王府井至八面槽從7時至19時為無小汽車區域,隻允許公共交通出行

節日反思

現代社會恐怕已經離不開汽車,但是汽車的各類污染的确給環境造成了很大危害,迫使人們不得不在便捷和環保之間取得一種恰當的平衡。“無車日”雖然隻有短短一天的時間,空氣污染也并無車日未因此真正減少,但卻展現給人們另一種久違了的生活體驗:沒有堵車的苦惱、沒有噪音的煩躁、回歸自然的暢快……。英國交通部的艾倫·懷特黑德指出:“我們應該從‘無車日’活動中得到啟示,重新發現一些城鎮中心,并考慮采用最合适的交通工具。政府已經了解到‘共乘小汽車’的益處,知道為步行者和騎自行車的人改進有關設施的許多好處。”“無車日”活動并不是反對人們購買和使用小汽車,而是通過鼓勵市民放棄私家車改乘公交車、近距離出行采用步行或騎自行車這種方式來加強人們的環保意識,告誡人們保護環境要從每個人的日常出行做起,它的精神意義大于物質效果。

為克服汽車帶來的弊端,各國有多方面的努力。例如,歐盟對汽車尾氣排放量、尾氣二氧化碳及未燃盡碳氫化合物的含量有嚴格規定,否則不能進入銷售市場,從2000年起禁止銷售含鉛汽油;法國正考慮把汽車的環保标準系數與售價和保險費挂鈎;許多國家都在研究開發燃料零污染的潔淨車,等等。所以,即使“無車日”的形式有什麼變化,人類為環保而鬥争的本質依舊,因為這是不可回避的客觀要求。

最高境界

2009年中國城市無車日活動将于9月22日舉行,活動主題是“健康環保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根據當地媒體報道,福州、廣州、西安、上海等城市都圍繞這一主題安排了實施方案。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總經濟師李秉仁介紹,很多城市雖然在道路裡程、标準上都有了較大提高,但道路空間分配不平衡,步行和自行車使用的道路空間受到嚴重擠壓,交通安全得不到保障。認為,此前,各地發生的多起斑馬線行人傷害事故,以及蘭州老人斑馬線砸車事件,都證明了當前大城市交通中行人的弱勢地位。同樣,自行車出行的安全性也令人擔憂。以北京為例,與機動車隔絕的自行車專用道成了稀缺資源,最常見的景象是在輔路上,騎自行車的人像玩驚險雜技一樣穿行在汽車之間:左邊是輔路車位上停着的汽車,右邊是輔路上開着的汽車,自行車車把幾乎挨着反光鏡,當輔路汽車右轉彎時更是險象環生。從這個角度看,“健康環保的步行和自行車交通”需要一個更重要的定語――安全。

汽車社會中,如果不能盡最大可能保護行人和自行車出行的安全,健康和環保就顯得有些“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李秉仁介紹,據中國城市居民平均出行距離推算,居民每天的出行中适于自行車交通的比例一般能達到50%-60%。實際上,現階段,居民出行方式的确定更多是出于對經濟性、舒适性、準時性等多方考量後的選擇。在無車日中,平日就選擇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的人仍舊會保持綠色出行方式,關鍵是平時有車開、有車坐的人如何轉變出行方式。對于城市中日漸壯大的私家車一族來說,在無車日這一天中放棄駕車出行容易,但在平日裡轉變出行方式就難了。

近幾年北京的公交建設雖然快馬加鞭,但對比香港等城市仍有巨大的差距。在這種背景下,不能依靠行政強制手段逼有車一族擠公交。城市管理者要在提升公交吸引力上下功夫。同時,要利用經濟杠杆逐步加大私車出行與綠色出行之間的成本差,用私家車繳的稅費養公交車、自行車道等硬件建設。另外,還應大力宣傳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重要性,讓老百姓提升對節能減排和空氣質量的關注。據當地媒體報道,無車日活動當天,廣州市政府機關小客車、事業單位的非營運小客車除保留10%(10輛以下單位保留1輛)應急公務車外,全部車輛入庫封存。這無疑是逼着平日裡有車坐的公務員體驗一下老百姓的出行方式:步行、搭乘公交車出行或者騎自行車出行。好是好,可就9月22日這一天執行恐怕老百姓會覺得“不過瘾”。

從深化公車改革、推進節能減排、改變政府職能和作風的多個角度考量,公務員都應在日常也争當綠色出行的表率。因此,各地領導選擇公交、步行、自行車出行最好别局限在9月22日這一天,按照老百姓的期望,對公務員們來說,一年365天,天天應當是無車日。

其實2009年中國汽車市場有可能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車市場。從這個角度看,象征性的無車日根本無法抵禦汽車社會滾滾向前的步伐。倒是開幕的法蘭克福車展上,電動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的火熱帶給我們一些解決矛盾的靈感:對現代社會來說,無車是不現實的,用零排放、零油耗的新能源汽車實現人、自然、汽車的和諧發展卻是有可能的。因此,無車日的最高境界不是大城市真的與汽車說再見,而是借助這種誇張的“群體行為藝術”形式,引起人們對傳統工業文明負面效應的警惕。無車日的最高境界不是消滅汽車文明,而是讓人、車、自然在科技進步和自律意識的作用下更加和諧地發展。

承諾書

綠色出行承諾書

汽車工業的發展為人類帶來了快捷和方便,但同時,汽車的發展也引起了能源消耗和空氣污染。

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北京、上海、廣州等大城市機動車排放的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氮氧化物、細顆粒物所占平均比例為80%、75%、68%和50%,已成為這些城市空氣污染的第一大污染源。污染損害了人體健康又轉化為經濟負擔。

汽車是增長最快的溫室氣體排放源,全世界交通耗能增長速度居各行業之首。

汽車又造成噪聲污染,破壞人體健康和生态環境。

汽車數量的迅速增加使道路堵塞,導緻低效率,使汽車原本應帶來的快捷、舒适、高效無法實現。

如何更多地享受汽車帶來的好處,避免汽車帶來的弊端?你我都需要“綠色出行”!

一輛公共汽車約占用3輛小汽車的道路空間,而高峰期的運載能力是小汽車的數十倍。它既減少了人均乘車排污率,也提高了城市效率。而地鐵的運客量是公交車的7-10倍,耗能和污染更低。

因此,如果大家出行盡量選擇公共交通工具,減少自駕車,就能有效減少交通帶來的空氣污染,提高城市的空氣質量,有益于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反之,每一個人就是污染源,既污染了他人,又污染了自己。

為了共享健康生活,關注呼吸環境,我單位鄭重作出以下承諾:

提倡職工乘坐地鐵、輕軌、公共汽車等公共交通上下班;

提倡職工在空氣質量良好的地方,采用騎自行車、步行等方式上下班;

提倡職工拼車或者乘坐班車上下班;

提倡職工盡量減少自駕車的使用;

提倡職工合拼乘出租車;

提倡職工文明駕車、環保駕車、文明乘坐公共交通;

對職工乘坐公共交通或非機動車上下班的,給予鼓勵;

單位和職工均要積極參與其他有利于北京市空氣質量改善的環保活動。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