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莎草

紙莎草

莎草科莎草屬植物
紙莎草(學名:Cyperus papyrus L.)是莎草科、莎草屬的植物,具有粗壯的根狀莖,高達2-3米,莖稈簇生,粗壯,直立,鈍三棱形。葉退化呈鞘狀,莖稈頂端着生總苞片,呈傘狀簇生,總苞片葉狀,披針形,頂生花序傘梗極多,細長下垂。瘦果灰褐色,橢圓形,花期6-7月。原産非洲埃及、烏幹達、蘇丹及西西裡島。中國中亞熱帶南部及華南有栽培。紙莎草喜溫暖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瘠;不擇土壤;喜光,稍耐蔭,要求士壤肥沃、在微堿性和中性土壤中長勢良。紙莎草叢植水體的淺水處營造景觀,也常與其他水生植物配植或作背景材料;可用于人工濕地的污染水體治理。[1]
  • 中文名:紙莎草
  • 拉丁學名:Cyperus papyrus L.
  • 别名:紙草、埃及莎草、埃及紙草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單子葉植物綱
  • 目:禾本目
  • 科:莎草科
  • 屬:莎草屬
  • 種:紙莎草

植物學史

紙莎草得名與其用途有關。古埃及人利用這種草制成曆史上最早、最便利的書寫紙,曾被希臘人、腓尼基人等使用,曆3000年不衰。至8世紀,中國造紙術傳到中東,才取代了紙草造紙術。因是可以作紙用的莎草,故名紙莎草,又名紙草、埃及莎草。

形态特征

多年生大型水生植物。具有粗壯的根狀莖,高達2-3米,莖稈簇生,粗壯,直立,光滑,鈍三棱形。葉退化呈鞘狀,莖稈頂端着生總苞片3-10枚,呈傘狀簇生,總苞片葉狀,披針形,長7.5-15厘米,寬2厘米左右;頂生花序傘梗極多,細長下垂。紙莎草

近種區别

紙莎草與同屬植物埃及莎草(學名:Cyperus prolifer Lam.)較為接近,埃及莎草植株遠為矮小、挺立。

生長環境

紙莎草性喜溫暖及陽光充足的環境,耐瘠;不擇土壤;生長适溫18-28℃;喜光,稍耐蔭,要求士壤肥沃、在微堿性和中性土壤中長勢良好。喜水為挺水植物,但也耐一定的幹旱,也可在潮濕地上正常生長。

分布範圍

原産非洲埃及、烏幹達、蘇丹及西西裡島。中國亞熱帶南部及華南有栽培。

繁殖方法

紙莎草有性和無性繁殖均可。隻要氣溫允許有性繁殖全年均可播種、育苗。在生産上以無性繁殖為主,采用分株方法,在生長李節按叢起苗,用利刃按2-3芽分成小叢種植于苗床中,株行距40厘米×50厘米。加強水肥、溫度和光照管理即可。扡插于夏季進行,選開花前健壯枝上帶莖的頂梢,取3-5厘米的段作插穗扡插。播種在春季進行。

栽培技術

中亞熱帶中部及以北地區冬季需起出地下部分進地窖或溫室保存。翌年春季氣溫升高後再移出種植。栽培種植宜用盆栽,春季施足基肥。生長旺季,每月施肥1-2次,及時修剪,除去老黃葉,控制高度。宜生長在20-30℃的氣溫下。在中國華東南部和華南、西南地區可露地越冬,寒冷地區冬季要利用設施栽培才能越冬,景觀中常用沉缸法,在春季用缸或盆栽植成活後,連盆沉入水池中做綠化,也便于季節性栽培。

主要價值

紙莎草可以叢植、片植,常用于路邊、橋頭、亭角、廊邊、榭旁等種植。水際線配置與再力花、紅鞘竹芋、紅稈慈姑、長象耳草、玫紅水生美人蕉、大慈姑、金線水蔥等較宜,水深梯度配置與象耳草、劍葉梭魚草、标槍燈芯草、熱帶睡蓮、王蓮等較宜。可用于人工濕地的污染水體治理。可作為插花的高級花材,亦可盆栽觀賞。紙莎草曬幹的莖稈可用來生火建房,其内稈可做燈芯用于照明。用紙莎草的表皮編織籃子、草席、纏腰布、草鞋、鳥籠或者漏勺等日用品。嫩芽可以生吃,内稈在爐子裡煮熟後再吃。但是,由于紙莎草葉非常尖利,隻能用于喂養牲畜。根可提取香料,用于祭祀和驅趕蚊蠅等。

植物文化

在古埃及用于造紙、造水船。石器雕刻師從紙莎草的形狀獲取靈感,把它描繪、雕刻在廟宇、皇宮的石柱上。埃及藝術家也經常在自己的繪畫及雕塑作品中描繪紙莎草的形象。據《聖經》記載,摩西就是被放在紙莎草編的籮筐裡,漂浮在尼羅河上而被埃及公主救起的。

上一篇:寒宮冷月

下一篇:奇門遁甲秘笈大全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