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

納蘭

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之一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納蘭(nara)在女真語中表示“戀”的意思,有留戀依戀之意。後來,他們又舉族遷徙到了今天的遼甯省的葉赫河岸,建立葉赫國。葉赫,是“瓷器”的意思。清史裡的“葉赫那拉”源頭便在這裡。納蘭一族中,廣為人知的納蘭明珠,個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幹練,對人熱情,能言善辯、正直不阿(早年),不畏權貴而又忠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為,曆任刑部、兵部、吏部、禮部尚書,而後在“相位”二十載。
  • 本名:納蘭
  • 别名:納喇、那拉
  • 字:
  • 号:
  • 所處時代:金代
  • 民族族群:
  • 出生地: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
  • 中文名:納蘭
  • 又稱:那拉氏
  • 金代女真:“白号之姓”
  • 歌手納蘭:歌手納蘭

曆史發展

姓氏起源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占其領地,遂以納蘭為姓。

遷徙分布

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号"葉赫國",地處今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一帶,後人稱此支納蘭氏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為海西女真的一部分。部族首領金台什,繼兄之後成為貝勒,其妹孟古,于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即其後的清太宗。因而,納蘭氏族與清皇室有姻戚關系。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而進行的兼并戰争,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伐葉赫,金台什戰敗後自焚未成,被絞殺,其子降,後授三等副将,其族世襲佐領,為後金及清王朝屢立戰功,為滿洲八大貴族之一。n清亡後,其中一部将“葉赫納蘭”簡作“葉”姓,當代加籍華裔學者葉嘉瑩即為這一支的族人。也有一部分簡作“那”姓的。

姓氏名望

納蘭氏名人甚多,如著名清代大詞人納蘭性德就是其中的傑出代表。還有清高宗乾隆帝的舒妃葉赫那拉氏。

起源

納蘭是金代女真“白号之姓”中皆封廣平郡的第二大支系三十個姓氏之一(又稱"納喇"、"那拉")。 滿洲葉赫地區的納蘭氏,始祖本是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滅了女真的納蘭部,占其領地,遂以納蘭為姓。

納蘭家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父是康熙時期權傾朝野的宰相明珠,母親覺羅氏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一品诰命夫人。其部首領貝勒金台石在對抗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争中,城陷身死。納蘭其子尼雅韓随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州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于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従銮儀衛治儀 正遷内務府朗中,内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相國”榮稱。他官居内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 ,獨攬朝政,貪财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内部鬥争中,經曆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叙,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性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顔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為沈宛出。其孫名瞻岱。揆叙,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禦史,仍掌翰林院事,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複。揆叙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生耿氏。由于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未従“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叙夫婦,并改名永壽、永福。    

永壽于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州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乾隆弘曆的舒妃。  

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于皇四子胤祯,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州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 知。并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州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顔氏也“并诰贈一品夫人”。    

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并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 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 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遷徙分布

後舉族遷至葉赫河岸,号"葉赫國",地處今吉林省梨樹縣葉赫滿族鎮一帶,後人稱此支納蘭氏為葉赫那拉氏。 明初時滿族的前身女真族,分三大部:建州、海西、野人,葉赫部為海西女真的一部分。部族首領金台什,繼兄之後成為貝勒,其妹孟古,于明萬曆十六年嫁努爾哈赤,生子皇太極,即其後的清太宗。因而,納蘭氏族與清皇室有姻戚關系。但是,這并不能阻止努爾哈赤為統一女真而進行的兼并戰争,萬曆四十七年,努爾哈赤攻伐葉赫,金台什戰敗後自焚未成,被絞殺,其子降,後授三等副将,其族世襲佐領,為後金及清王朝屢立戰功,為滿洲八大貴族之一。

納蘭明珠

簡介

清康熙年間最重要的大臣之一,後來卻因為朋黨的罪名被罷黜職位,後雖官複原級,卻再也受不到重用了,最後郁郁而死。

納蘭明珠:

個人魅力非同一般,他精通滿漢文化,做事幹練,對人熱情,能言善辯、正直不阿(早年),不畏權貴而又忠貞不虞,所以才能在康熙如此一代名君下仍有如此作為,曆任刑部、兵部、吏部、禮部尚書,而後在“相位”二十載。

相關事迹

納蘭明珠,是滿洲正黃旗人,家族雖為清之望族葉赫氏,卻幾乎沒有從中得到什麼好處,葉赫氏在康熙年間益以沒落,明珠也僅僅從其父繼承到侍衛名而以,從此靠其雙手打下一片天地。明珠之嶽父乃多爾衮同胞兄長英親王阿濟格,此人戰功無數,但狂妄自大,自多爾衮死後繼續無法無天,順治為除此大患,将其與已得親王爵的三子賜死,得公爵位的二子削爵,其餘人一律扁為庶民。明珠與其女的婚姻,非但沒有給他絲毫好處,還給他的前途帶來了那麼一些黑暗。但納蘭明珠始終是個璀璨的明珠,黑暗終究是掩蓋不住光芒的。

明珠之罪名雖為朋黨,但其的忠心卻是可鑒的,他對清王朝付出了幾乎一切,但在位及人臣之時,卻為了家族複興留下了永久的罵名,也成為了他永久的痛。他在三藩做大,毫不顧及自身,毅然上書議撤三藩,為收複台灣更以身入虎口,為抗擊外敵,深入敵區,作為一位文官,是不易的,做為臣子,是盡忠的。而其能力還不僅僅在此。

納蘭明珠初任雲麾使,二任郎中,三任内務府總管,四任弘文院學士,五任加一級,六任刑部尚書,七任都察院左都禦史,八任都察院左都禦史、經筵講官,九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十任經筵講官、兵部尚書、佐領,十一任經筵講官、吏部尚書、佐領,十二任加一級,十三任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十四任今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佐領、加一級,而後更賜三眼花翎,在“相位”二十載,其能力可見一斑。

納蘭世家

納蘭家族入關前可上溯至海西女真葉赫部。其部首領貝勒金台石在對抗努爾哈赤統一東北女真的戰争中,城陷身死。

納蘭其子尼雅韓随葉赫部遷至建州,受佐領職。在滿洲入關過程中,積功受職牛錄章京(騎都尉)。尼雅韓妻墨爾齊氏,有長子鄭庫,次子明珠。

納蘭明珠生于天聰九年十月初十(1635年11月19日)早年任侍衛,従銮儀衛治儀 正遷内務府郎中,内務府總管、弘文院學士、刑部尚書、兵部尚書、武英殿大學 士、加太子太傅,又晉太子太師,成為名噪一時,權傾朝野的康熙朝重臣。人以 “相國”榮稱。他官居内閣十三年“掌儀天下之政”在議撤三藩,統一台灣,抗禦外敵等重大事件中,起了積極作用。同時作為封建權臣,他也利用皇帝的寵信,獨攬朝政,貪财納賄,賣官鬻爵,被參劾,在封建統治集團的内部鬥争中,經曆榮辱興衰,有起有落。明珠妻覺羅氏為努爾哈赤第十二子英親王阿濟格正妃第五女。有三子:長子納蘭性德,次子納蘭揆叙,三子納蘭揆方。

納蘭家族因封建貴族制度而世代為官,并一度位極人臣,通過血緣、婚配等 與清王朝構成千絲萬縷的聯系。納蘭性德本人及胞弟揆叙和兒子福格均極具才學;父兄子弟所供職官亦文武兼俱,由此構成的家族世系,是封建上流社會的縮影,具有相當的典型意義。

納蘭性德

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明珠長子,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康熙立二皇子保成為太子,第二年太子保成改名為胤礽,性德恢複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滿州正黃旗人,武英殿大學士明珠長子。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谙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中丙辰科二甲第七名進士,時年二十二歲,後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武官正三品。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1685)患寒疾去世,年僅三十一歲。納蘭性德去世後葬于北京海澱區上莊皂甲屯。

生平事迹

納蘭性德生于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葉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滿洲正黃旗人,清朝初年詞人,原名納蘭成德,一度因避諱太子保成而改名納蘭性德。大學士明珠長子,其母為英親王阿濟格第五女愛新覺羅氏。n17歲入太學讀書,18歲中舉,22歲考取進士,被康熙授三等侍衛,以後升二等侍衛,再升為一 等侍衛。他作為乾清宮侍衛,于皇帝左右,随侍扈従,由于才華出衆,為皇上看重,有詞集《側帽集》、《飲水詞》刊行于世。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 年7月1日)納蘭性德病故,享年31歲。納蘭性德20歲時與兩廣總督盧興祖之女盧 氏成婚,兩人情感甚笃,婚後三年盧氏不幸亡故。納蘭性德又續娶官氏。納蘭性德有三子,長子富格為側室顔氏所出,次子富爾敦為盧氏所出,三子富森疑為沈宛出。其孫名瞻岱。

作品

納蘭性德是清初著名詞人,與朱彜尊、陳維崧并稱 "清詞三大家"。 在短暫的三十一載生涯中,納蘭著有:《通志堂集》二十卷(含賦一卷、詩詞各四卷、經解序三卷、文二卷、《渌水亭雜識》四卷),《詞林正略》;輯《大易集義粹言》八十卷,《陳氏禮記說補正》三十八卷;編選《近詞初集》、《名家絕句鈔》、《全唐詩選》等書。而今流傳最廣的是其詞。初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再後有人将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一處,名為《納蘭詞》,再後世将逸散在其友人著作中的納蘭作品彙整,納蘭詞現存世349首。

關于納蘭性德子嗣的問題

這個問題由于諸家記載不一,甚至自相矛盾,很久以來學者無法弄清楚。由校讀36可知,“通本”說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福哥,另一個名字沒寫,卻留下一個墨釘,似乎原來寫了一個名字,後來覺得不對,被塗抹去了。求其旁證,有韓 的《納蘭君神道碑銘》:“子二,長曰福哥,次曰某,女二,俱幼。”第二個兒之名字仍付阙如。另有葉舒崇撰的納蘭性德前妻《盧氏墓志銘》卻又說盧氏“生一子海亮”。海亮與福哥又不象一個人,“福哥”顯然是乳名,學者們認為隻好揣測海亮夭折。當第一個孩子沒有成活,長輩往往盼望第二個孩子比死去的孩子福大能存活下來,所以取名“福哥”。這也隻不過揣測而已。

“拓本”不但沒解釋清楚納蘭子嗣問題,反而生出歧疑:趙迅同志《關于納蘭性德夫婦墓志銘所涉及的一些問題》一文所附《納蘭性德墓志銘》拓文作“男子子二人,福哥、永壽,遺腹子一人;女子子一人,皆幼。”而啟功先生《記飲水詞人夫婦墓志銘》文中則為:“男子子三人:福哥、永哥,“遺腹子一人”。“壽”字與“哥”字,形相近,碑石已經磨損是否識别有困難呢?筆者不見實物,難以斷言,但是不大可能是“永壽”,因為現存納蘭永壽的墓志銘記載了永壽雖然是明珠的孫子,卻不是性德所生,其文曰:“和碩額驸揆方,娶覺羅氏和碩康親王第八女冊封郡主,公(指永壽)本生父母也。文端公(揆叙)無子,聖祖仁皇帝以公為子。”可證“永壽”是揆方的兒子,過繼給揆叙為嗣子,是性德的侄子。永壽死于雍正九年,隻活了三十歲,永壽的出生,距性德逝世已經十七、八年了。

隻有“抄本”最明确:“男子子三人:長富哥、次富爾敦,次富森。”“富格”就是“福哥”,富爾敦乳名可能是“永哥”,遺腹子是男孩即富森。滿族人最初起名字,不考慮同輩間要有一個相同的字,以表示輩份,後來受漢人影響,兄弟們的名字往往也有一個相同的字了,“性德”與弟弟“揆叙”、“揆方”名字的不同,就是這種情形。性德的兒子們依“富哥”“富格”排下來,便都以“富”字排行了。再證以手抄本《納蘭明珠墓志銘》謂明珠有“孫五人:長富格早卒,次富爾敦,康熙三十九年進士,次富森,皆性德出。次永壽,次永福,皆揆芳出。”“永壽”,“永福”的名字,很可能從“永哥”排下來的,因為是三房所生,便沒有按“富字改。各本都說性德隻有一個女兒,唯韓 說“女二”,難道會将“遺腹子”誤為女兒了?我們隻能以“抄本”和《明珠墓志銘》來斷定納蘭性德有三個兒子即富格、富爾敦、富森,從而印證“拓本”的記載。其餘則揣想而已。

校讀的目的在于索解存在的疑難問題,通過校讀當解決不止以上四個問題,企盼高明者共同探讨之。

配偶

納蘭性德二十歲時娶兩廣總督尚書盧興祖之女盧氏為妻,伉俪情深,不期婚後三年妻子亡故,賜淑人,後诰贈一品夫人。繼娶官氏,賜淑人。其有妾顔氏,相傳後納沈宛。沈宛,字禦蟬,浙江烏程人,著有《選夢詞》。

納蘭揆叙

揆叙,明珠次子,初為佐領、侍衛,後由翰林院侍讀,侍講學士擢掌院學士,兼禮部侍郎,遷工部右侍郎,轉工部左侍郎,遷都察院左都禦史,仍掌翰林院事, 著有《益戒堂集》、《雞肋集》、《隙光亭雜織》、《後識》。因為立儲問題使 康熙震怒,又被上疏以流言盛傳遭指責。至雍正朝其身後名份又進一步被貶,直至乾隆年才得以恢複。揆叙妻耿氏為耿聚忠之女。耿聚忠是清初“三藩”之一耿 精忠三弟;靖南王耿繼茂之三子。耿聚忠娶安郡王嶽樂之女和碩柔嘉公主為妻,生耿氏。由于此種關系耿氏出入皇宮,上下以格格稱呼。耿聚忠因忠于清王朝, 未従“三藩之亂”,被加太子太保銜得善終。

納蘭揆方

納蘭揆方為明珠三子,其妻為禮親王代善曾孫和碩康親王傑書第八女,是為郡主。 揆方作為和碩額附(郡馬),其禮遇與公爵同。揆方夫妻雙雙相繼而亡,留有二子:安昭、元普。後經康熙命均過繼給揆叙夫婦,并改名永壽、永福。

納蘭永壽于十六歲任佐領、侍衛,正黃旗滿洲副都統,禮部右侍郎,又改任兵部 左侍郎,永壽娶正黃旗漢軍副都統含太公之女阿氏,生有四女,其一女後來做了乾隆弘曆的舒妃。

納蘭永福與皇九子允禟之女三格格成婚,官至内務府總管。他因與嶽丈皇九子允禟的親緣關系,先後支持允禧、允禵謀取皇位,結怨于皇四子胤禛,成為雍正的政敵,為其所惡,被革職。後任盛京戶部侍郎,直至乾隆四年。

納蘭瞻岱為納蘭性德之孫,官至乾隆朝正紅旗滿洲副都統,提督直隸總兵都督同知。并追贈其父福格為光祿大夫正紅旗滿洲副都統,又晉贈光祿大夫提督直隸總兵官都督同知。其母盧氏,生母顔氏也“并诰贈一品夫人”。

上一篇:冥王哈迪斯

下一篇:禹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