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頭潛鴨

紅頭潛鴨

鴨科潛鴨屬動物
紅頭潛鴨(學名:Aythya ferina)體長42-49厘米,翼展72-82厘米,體重700-1100克,壽命10年。雄鴨頭頂呈紅褐色,圓形,胸部和肩部黑色,其他部分大都為淡棕色,翼鏡大部呈白色。雌體大都呈淡棕色,翼灰色,腹部灰白。幼年雄鴨下部羽色較深,與雌體頗相似。雄體覆羽與雌性同,但頭和頸部的紅色比較淺些。
    中文名:紅頭潛鴨 拉丁學名:Aythya ferina 别名:紅頭鴨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綱:鳥綱 目:雁形目 科:鴨科 屬:潛鴨屬 命名者及年代:Linnaeus, 1758 保護級别:易危(VU)IUCN标準

形态特征

雄性成鳥:頭和上頸栗紅色;颏有一小白斑;下頸、上背和上胸為輝棕黑色,下頸羽端沾栗色,上胸羽端微白色;下背、兩肩、翅上的三級飛羽、内側覆羽以及兩脅均為灰色,綴以明顯黑色波狀細斑;腰和尾的上下覆羽均黑色;翅上的外側覆羽灰褐色;初級飛羽灰褐色,外羽片和羽端處雜以黑色波狀細斑,羽端白色;翼下覆羽和腋羽白色。尾羽灰褐色;下胸及腹均灰色,下腹有不規則的黑色細斑。

雌性成鳥:頭、頸上面棕褐色,下至颏、喉轉為棕白色,上背和上胸為無光澤的暗黃褐色,下背和肩羽及翅上的内側覆羽、三級飛羽等均灰褐色,各羽端部轉為灰白色,而雜以較雄鴨更細的黑色波狀斑;翼鏡灰色;腰和尾上覆羽深褐色;下胸和腹灰褐色,下腹和尾下覆羽漸雜以淺褐色橫斑;兩脅亦然。翼和尾與雄鴨相似,體形略比雄鴨小些。

虹膜黃;嘴淡藍色,基部和尖端淡黑色,跗蹠和趾鉛色。

栖息環境

主要栖息于富有水生植物的開闊湖泊、水庫、水塘、河灣等各類水域中。冬季也常出現在水流較緩的江河、河口和海灣。

生活習性

紅頭潛鴨春季于3月中下旬開始往北方遷徙,4月初至4月中旬到達東北,秋季于10月初開始南遷,10月末至11月初到達南方越冬地。少數留在東北越冬。

常見于蘆葦叢生和遮蓋條件較好的開闊水面,越冬期間活動于開闊的湖泊、水庫中。常結成10-30隻的小群或與鳳頭潛鴨、琵嘴鴨等混群活動。常成群活動,特别是遷徙季節和冬季常集成大群。有時也和其他鴨類混群。白天多在開闊的水面活動和遊泳,或一動不動的飄浮于水面上睡覺,有時也成群在岸邊休息。性膽怯而機警。善于潛水。常通過潛水取食或逃離敵人。危急時也能從水面直接起飛。飛行迅速,但在地上行走較困難。

主要在深水地方通過潛水覓食,也常在岸邊淺水處像其他鴨類一樣,頭朝下尾朝上紮入水中取食。食物主要為水藻、水生植物葉、莖、根和種子。有時也到岸上覓食青草和草籽。春夏季也覓食軟體動物、甲殼類、水生昆蟲、小魚和蝦等動物性食物。覓食多在富有水生植物或隐蔽條件較好的水面。常在黃昏和清晨覓食。中午多飄浮在開闊的水面休息或睡覺。

繁殖方式

繁殖期4-6月。通常在越冬期間即已成對.但也有遲至在春季遷徙路上或到達繁殖地後才結成對的。營巢于水邊蘆葦叢或三棱草叢中地上,也有營巢于蘆葦叢中飄浮的物體上的。每窩産卵6-9枚,一般8枚。剛産出的卵為淡藍綠色,後變為污橄榄色。卵的大小為50-64×40-49毫米,平均58.2×47.0毫米,重59-69克,平均65克。雌鳥孵卵。孵化期24-26天。雄鳥在雌鳥開始孵卵後即離開雌鳥。雌鳥獨自孵卵和育雛。雛鳥晚成性。

保護級别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上一篇:非洲牛箱頭蛙

下一篇:地稍瓜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