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頂鹛

紅頂鹛

畫眉科、鹛屬小型鳥類
紅頂鹛(學名:Timalia pileata)是畫眉科、鹛屬小型鳥類,體長16-18厘米。前額和一短的眉紋白色,頭頂棕栗色,額和頭頂羽幹堅硬發亮,耳羽和頸側灰色。上體橄榄褐沾棕。頰、颏、喉和胸白色。喉、胸具黑色縱紋,其餘下體皮黃色。特征明顯,野外容易識别。虹膜栗紅色或朱紅色,嘴黑色,腳灰黃色或角褐色。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竹叢、灌叢、高草叢以及農田地邊、蘆葦沼澤和林緣灌叢草地。除繁殖期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性活潑,常在灌木枝葉間或高草上跳躍覓食,并不時發出“唧-唧-唧”的叫聲。主要以昆蟲為食。分布于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
  • 中文名:紅頂鹛
  • 拉丁學名:Timalia pileata
  • 别名:
  • 界:動物界
  • 亞界:
  • 總門: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
  • 綱:鳥綱
  • 亞綱:
  • 超目:
  • 目:雀形目
  • 亞目:
  • 科:畫眉科
  • 亞科:
  • 族:
  • 亞族:
  • 屬:鹛屬
  • 亞屬:
  • 組:
  • 亞組:
  • 種:紅頂鹛
  • 亞種:6個
  • 變種:
  • 品種:
  • 分布區域:
  • 命名者及年代:Horsfield,1821
  • 保護級别:無危(LC)IUCN标準

形态特征

雌雄羽色相似。前額白色,一條短的眉紋白色從額基到眼上;頭頂暗棕紅色或棕栗色,額和頭頂羽堅硬而發亮;眼先絨黑色,耳羽前部白色、後部灰色;頸側深灰色。背、肩和兩翅表面等上體橄榄褐色沾棕,腰和尾上覆羽轉為棕色;尾呈楔形、暗褐色具隐約可見的明暗相間橫斑;兩翅暗褐色,翅上覆羽與背同色,翅上大覆羽和飛羽表面綴有棕色或茶黃色。頰、颏、喉白色,胸亦為白色;下喉和胸具細的黑色羽幹紋,在白色喉、胸部極為醒目,胸側亦沾灰,系頸側灰色的延伸;其餘下體皮黃色,兩脅和尾下覆羽綴有橄榄褐色,翼緣和翼下覆羽皮黃色。

虹膜栗紅色或朱紅色,嘴黑色,腳灰黃色或角褐色。

植物學史

較為相似的種類有紅頭穗鹛(Stachyris ruficeps)和黃喉穗鹛(Stachyris ambigua),二者頭頂均為棕紅色,但體型明顯為小,喉、胸不為白色無黑色縱紋。區别甚明顯,野外不難識别

生長環境

習性:留鳥。主要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帶的竹叢、灌叢、高草叢以及農田地邊、蘆葦沼澤和林緣灌叢草地。除繁殖期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外,其他季節多成小群活動。性活潑,常在灌木枝葉間或高草上跳躍覓食,并不時發出“唧-唧-唧”的叫聲。極富變化,包括清晰響亮的哨音、金屬般顫音,模糊之聲,啭鳴,抑揚頓挫之聲及響亮而偏高的升調雙音哨音。

食性:紅頂鹛主要以昆蟲為食,據鄭作新等(1960,1962)、吳至康等(1986)在中國雲南、貴州等地剖檢的12隻鳥胃,所吃昆蟲主要有象甲、葉甲、叩頭蟲、蝽象、甲蟲、鱗翅目幼蟲i蝗蟲、螞蟻等鞘翅目、鱗翅目、半翅目、直翅目、雙翅目等昆蟲和昆蟲幼蟲。

分布範圍

世界:分布于中國、尼泊爾、印度(錫金)、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泰國、老撾、越南、柬埔寨和印度尼西亞。

中國:分布于雲南西部泸水、潞西、耿馬、西南部雙江、景東、思茅、西雙版納、勐養、勐臘、東南部河口、金平,貴州中部貴陽、西南部安龍、興義、南部望谟、羅甸、東南部榕江,廣西瑤山以及廣西與廣東交界處的西江等地。

上一篇:黃鳥

下一篇:新疆自助遊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