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寶石

紅寶石

紅色、粉紅色的剛玉
“紅寶石”是剛玉的一種,産地緬甸、斯裡蘭卡、泰國、澳大利亞、中國等。但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裡蘭卡質量最佳。一般情況下,緬甸紅寶石紅色鮮豔、明度大,其價值比泰國産深紅色紅寶石價值高。[1]天然紅寶石大多來自亞洲(緬甸、泰國和斯裡蘭卡、中國海南,重慶江津石筍山等均有發現,非洲和澳大利亞,美國蒙大拿州和南卡羅萊那州也有一點。天然紅寶石非常少見珍貴,但是人造并非太難,所以工業用紅寶石都是人造的,1991年,中國山東省昌樂縣發現一顆紅、藍寶石連生體,重量67.5克拉,被稱為“鴛鴦寶石”,稱得上是世界罕見的奇迹。1983年在重慶江津的石筍山溪流中發現數枚紅寶石礦最大的有32.7克拉。
  • 中文名:紅寶石
  • 外文名:barklyite,Ruby
  • 用途:裝飾

概述

如圖。紅寶石的英文名稱是Ruby,來源于拉丁文“Ruber”,意思是紅色,進入民間以來,紅寶石分别跻身于世界五大珍辰石之列,是人們珍愛的寶石品種。世界寶石學界定紅寶石為七月的生辰石。折射率:1.762~1.770,雙折率為0.008~0.010;密度:4.00g/cm3;具典型的吸收譜線;硬度與藍寶石并排在鑽石其後,為第二大硬度9,因此隻有鑽石才能在其表面刻劃,用它的一個棱角可以很輕松的在玻璃的表面劃一道線(玻璃的硬度為6以下);裂理較發育,常見的紅寶石其内部有很多的裂紋,即所謂紅寶石的“十紅九裂”;具有較明顯的二色性,有時肉眼從不同角度就能看出其顔色變化;加工之前的紅寶石原形為桶狀,闆狀。

物理化學數據

晶系:屬三方晶系。

結晶習性:晶體形态常呈桶狀、短柱狀、闆狀等。集合體多為粒狀或緻密塊狀。

透明度:透明至半透明。

光澤:亮玻璃光澤至亞金剛光澤。

折射率:1.762-1.770。

雙折射率:0.008。

色散:低0.018

多色性:二色性明顯,常表現為:紫紅/褐紅,深紅/紅,紅色/橙紅,玫瑰紅/粉紅。

特殊光學效應:星光效應,在光線的照射下會反射出迷人的六射星光或十二射星光,變色效應。

莫氏硬度為:9。

SG(相對密度):3.99-4.00。

解理:無解理,底面裂理發育。

發光性:紅寶石在長、短波紫外線照射下發紅色及暗紅色螢光。

吸收光譜:Cr的典型的吸收光譜。688nm690nm吸收雙線668nm659nm有吸收弱線以550nm為中心的吸收寬帶(黃綠區吸收)藍區476nm475nm468nm紫區吸收。

曆史

早在古埃及、古希臘和古羅馬,被用來裝飾清真寺、教堂和寺院,并作為宗教儀式的貢品。它也曾與鑽石、珍珠一起成為英帝國國王、俄國沙皇皇冠上和禮服上不可缺少的飾物。

産地

世界紅寶石産地不多,主要分布于緬甸、泰國、斯裡蘭卡、越南、印度、坦桑尼亞、中國的雲南、安徽、青海等省也有産出,其中以雲南産紅寶石質量較好。而且,通常有種說法“十寶九裂”,意思是指大多數紅寶石均有裂縫、瑕疵、绺裂等,特别純淨、完美的紅寶石非常少見,但就寶石質量而言,以緬甸、斯裡蘭卡質量最佳。天然紅寶石大多來自亞洲(緬甸、泰國和斯裡蘭卡)、非洲和澳大利亞,美國蒙大拿州和南卡羅萊那州也有一點。天然紅寶石非常少見珍貴,但是人造并非太難,所以工業用紅寶石都是人造的。紅寶石的日文名稱為ルビー。紅寶石的礦物名稱為剛玉。因含微量元素鉻(Cr3+)而成紅至紫紅色。(注:粉紅色的剛玉不是叫做紅寶石,而是叫做粉紅色藍寶石。)隻有由Cr緻色的紅色的剛玉才能夠叫做紅寶石。而粉紅色的剛玉不是Cr緻色的。

紅寶石讓人刀槍不入

緬甸人珍視紅寶石,因為他們相信在人身上割開一個小口,把紅寶石鑲進去,自願施行這種手術的武士就會刀槍不入。

最大的紅寶石

卡門·露西亞紅寶石,斯密遜博物館(美國國家自然曆史博物館)收藏,是目前展出的最大的優質刻面紅寶石。世界最大的紅寶石:卡門露西亞它重達23.1克拉,是一顆無與倫比的寶石,卡門·露西亞30年代來源于緬甸,以後颠沛輾轉于歐洲,80年代被美國一位寶石收藏家收購。

作用功效

醫書記載,紅寶石生幹生熱,祛寒補心,燥濕補腦,爽神悅志,解癫除郁,滋補神經,解毒明目。主冶濕寒性或黏液質疾病,如寒性心悸、心慌,濕性腦虛,寒性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癫痫及各種中毒性疾病和眼疾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