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信

紀信

漢朝曆史人物
紀信(?-前204年,漢書高帝本紀作紀成),阆中縣人(今四川西充),漢朝将軍。曾參與鴻門宴,随劉邦起兵抗秦。由于身形及樣貌恰似劉邦,在荥陽城危時假裝劉邦的樣貌,向西楚詐降,被俘。項羽見紀忠心,有意招降,但紀信拒絕。多年後被鄭州人民奉為城隍。紀信墓位于城固縣柳林鋪街北,紀信被封為輔德王,故當地人呼為王墳。[1]公元前204年,被項羽用火刑處決。
  • 本名:紀信
  • 别名:
  • 字:成
  • 号:
  • 所處時代:秦末漢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阆中縣(今四川西充)
  • 主要作品:
  • 主要成就:荥陽城危時假冒劉邦助其脫險

人物生平

宴鴻門

公元前206年十月(秦曆以十月為首,接着是十一月、十二月,端月、二月到九月歲終),沛公劉邦率軍至灞上,秦王子嬰出降,劉邦進入鹹陽後,采納了樊哙、張良的意見,封閉了秦朝的府庫,把軍隊撤到灞上。

十一月,他與諸父老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秦朝的嚴荊苛法一律廢除。赢得了民心,提高了聲譽。同時,他還接受部下的建議,派兵扼守函谷關(今河南靈寶東北)。十二月,項羽率大兵40萬攻破函谷關,引兵至戲,屯兵鴻門(戲和鴻門均在今陝西臨潼縣東北),準備殺劉邦。當時劉邦隻有10萬兵,軍事力量上處于劣勢,為了避免與項羽交鋒,聽取了張良的意見,去鴻門向項羽謝罪,言和求好。

在向項羽說明雖然有懷王“先入定關中者王之”的約定,但在入關破秦後未敢輕動,立即封府庫,廢苛法和約法三章等情後,項羽轉怒為喜,設宴相待。席間項莊舞劍,欲殺劉邦。此時,張良令樊哙入席,保護劉邦。劉邦乘項羽與樊哙談話之機,離席入廁。張良叱樊哙出,自己出随出,勸劉邦速回灞上。在這緊急關頭,紀信和樊哙、陳平、靳強力保劉邦從間道飛快逃出,返回灞上,脫離了險境,使劉邦轉危為安。端月(即正月),項羽在戲這個地方召集會議,大搞分封,自立為西楚霸王,把劉邦封為漢王,劃給遙遠閉塞的巴、蜀、漢中為封地。

戰荥陽

公元前204年夏天的四月,項羽派兵攻打漢軍,城内缺糧,将士也精疲力竭,劉邦十分着急。五月的時候,将軍紀信見情況十分危急,便對漢王說:“現在情況緊急,臣有辦法,可保漢王你逃走。”在得到劉邦同意後,由陳平寫了降書,派人送交項羽,說漢王今夜便出東門投降。到了半夜,城内的婦女都相擁而出。劉邦便乘機在他的功将們的保護下從西門逃出,逃往另一個城市。那些婦女走完了,天已經亮了。這時裝成漢王模樣的紀信,卧在一乘龍車上,但一直用衣袖遮住自己的模樣,楚兵以為是漢王出降,欣喜若狂,高呼萬歲。項羽出營審視,見車上坐着的人不是劉邦,便問:“你是何人,敢冒充漢王?”紀信答道:“我乃大漢将軍紀信。”項羽又問:“漢王在哪裡?”紀信說:“早已離開這裡了!”項羽生氣極了,下令将軍齊集火炬,燒毀龍車。紀信被活生生地燒死了。

主要影響

參與鴻門宴,随劉邦起兵抗秦。在荥陽城危時乘黃屋車、用左纛,自稱劉邦向西楚詐降,使得劉邦逃脫。

曆史評價

陸機:“紀信诳項,轺軒是乘。攝齊赴節,用死孰懲。身與煙消,名與風興。周苛慷慨,心若懷冰。刑可以暴,志不可淩。貞軌偕沒,亮迹雙升。帝疇爾庸,後嗣是膺。”

盧藏用:“感将軍之發憤兮,壯大義之在茲,仰前修以砥節兮,顧車回而馬遲。嗚呼!身既焚兮業既昌,楚歌絕兮漢道光。君不旌兮史不揚,功不錄兮殁不殇。奄孤墳以載葬,抑千祀而為荒。”“紀公推天曆之在劉,顧臣節以自偾,躬載黃屋,出東門而詫之,沮百萬之氣,頓強楚之威,奪諸侯之魄,回霸王之機。身焚孤城之下,功濟廟堂之上,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雖宏演納肝而無悔,化頹胧付不疑,公孫抱子而為詐,孟陽寝床以自欺:其忠則然,於大業不可以希也。”

薛稷:“若同義變力,古人中求,則紀信诳項以免君,王經刎頸以纾國。”

胡曾:“漢祖東征屈未伸,荥陽失律紀生焚。當時天下方龍戰,誰為将軍作诔文。”

文彥博:“死節古來雖有矣,大都死節少如公。”

邵博:“漢高帝之興,有天命哉。方因困于荥陽,其勢甚危,一時謀臣多亡去者,獨将軍死焉,嗚呼!古固有死,貴成天下事也,若将軍之死。”

王禹偁:“紀信生降為沛公,草荒孤壘想英風。漢家青史緣何事,卻道蕭何第一功。”

徐鈞:“诳楚言降樂受烹,重圍得脫漢基成。論封無爵死無傳,幸有唐碑為發明。”

盧雍:“順慶名忠義之邦,重紀信之節也。監察禦史東吳盧雍為之贊。道經靈泉,僧摩崖請題。按察司佥事劉成德曰盍書是贊,從之。巴人舊封,安漢故地,屹為巨邦,号稱忠義。維昔紀信,委質高祖,荥陽圍困,乃請诳楚。脫王之厄,甘焚其身,豈不愛身,義重君臣。炎漢開基,信功維元,當時不錄,帝亦少恩。大節精忠,皎如日月,邦有若人,允矣豪傑。忠義之理,人心同具,百世而下,孰不歆慕。賢士輩出,民俗淳美,将軍之風,使人興起。我秉憲節,同爰咨詢,爰作贊詞,以示邦人。”

李棠:“漢業艱難百戰秋,焚身原不為封侯,敢于诳楚乘黃幄,遂使捐軀重泰丘。隆準單騎從此脫,重瞳雙眼笑誰酬?天今荒草空祠宇,一片忠魂萬古留。”

轶事典故

城隍老爺的傳說

漢王鄉三華山下有個紀莊村,相傳西漢名将紀信就出在這個村住。秦朝末年,天下大亂。身為秦朝縣令的紀信,也脫下官服參加起義,投到劉邦帳下當了一員部将。後來,楚漢相争,劉邦被項羽圍困在荥陽,外無援兵,内無糧草,形勢緊急。紀信求見劉邦說:“我的臉型很像大王,請你脫下衣服給我穿上,我冒充大王向敵人投降,你帶領人馬乘機沖出去。”劉邦依計而行,果然沖出重圍,紀信則被楚兵捉住活活燒死。

劉邦戰勝項羽後,建都長安,在慶功會上想起了紀信的功勞,就對滿朝文武大臣說:“紀信功高德重,沒有他獻計獻策,怎能有我劉邦的今天?我封他為督城隍,把他的家鄉改名為我先前的封号——漢王,把他的骨灰送家鄉安葬,并建廟塑像,永遠享受香火。”後來劉邦還下令全國各縣城建城隍廟。故後人稱紀信廟為“城隍廟”,紀信塑像為“城隍老爺”。

人際關系

兒子:紀通

後世紀念

祭祀追封

劉邦統一全國,建立漢朝後,便于第二年将紀信家鄉從阆中縣分出,漢高祖禦賜“安漢”,屬充國縣。598年(隋開皇十八年)改安漢縣為“南充縣”。621年(唐武德四年)又将紀信家鄉從南充縣分出,新置西充縣。故紀信為今西充縣人。

由于紀信為保劉安漢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勳,後人立廟以祀。曆代王朝都有追封:

隋唐以後官方屢有封敕和祭祀,宋封“忠祐安漢公”,元封“輔德顯忠康濟王”,明封“忠烈侯”。

唐尚書右丞盧藏用曾作過《吊紀信文》。宋代果州南充郡郡守邵博在《紀将軍廟碑記》中力贊紀信。宋果州太守楊濟有感紀信诳楚成漢,書刻“忠義之邦”4字于南充城西金泉山。

明西充知縣馬騰雲豎“漢将軍紀信故裡”碑于今西充縣木角鄉黃桷垭。清西育縣令李棠在《題紀将軍廟》贊頌紀信。

紀信墓

紀信墓位于城固縣柳林鋪街北。紀信被封為輔德王,故當地人呼為王墳。墓前有清光緒十年(1884)陝西提學使金城史彪為立1碑,上刻“漢紀将軍墓”。墓前有“漢輔德王墓”廟1座。因傳說紀信死後為城隍神,當地人稱墓廟為城隍廟。“文化大革命”中,墓圮碑殘,廟改建為柳林鎮人民政府。1995年,群衆又在原墓址建墓,并建紀信祠3楹,樹碑1通。史載,紀信為漢王劉邦大将,假代劉邦出降,被項羽所殺,死葬河南荥陽。

紀信祠

紀信祠就是現在的城隍廟,據《秦州志》記載,城隍廟為成紀縣衙所治,位于天水市大城北街的十字路口,創建年月不詳,明朝初廢縣,改建為紀信祠,門口有高大巍峨的木結構牌坊一座,高十餘米,鬥拱密密層層,宛如蜂房,工藝精湛,構思奇巧,并有木刻的八仙等人物,形态逼真,古樸自然,有于右任先生撰寫的“漢忠烈紀将軍祠”大匾一幅,筆法流暢,隽秀飄逸,牌坊上的琉璃瓦金碧輝煌,閃閃發光,飛檐的鈴铛發出悅耳的聲音,更加顯示了廟宇的宏偉和肅穆。

廟内還保留着十幾塊石碑,大殿還有30多平米精美的壁畫,這都為我們研究紀信祠變遷的曆史和人文景觀提供了佐證。祠堂曆經明、清、民國幾個朝代,多次修繕,解放後作為省級文物進行保護。随着西部大開發的浪潮和天水旅遊業的發展,政府撥款和群衆募捐又對這座古老建築群進行了修葺,已基本回複了原貌,又向遊人展示着昔日的風采。

人物争議

關于紀信、紀成、紀通三人的關系,存在争議。三國時曹魏人張晏在注解《史記》時,曾聲稱紀通是紀信之子。但《史記·功臣表》、《漢書·功臣表》等史料反映出,紀通之父名叫紀成,平定三秦有功,在好疇戰死;而紀信則是被項羽燒殺的,後代情況不見直接記載。這一點,西晉人晉灼已有辨正。而唐代顔師古《漢書注》、李善《昭明文選注》、司馬貞《史記索隐》也均采信晉灼的說法,認為紀信與紀成顯非一人,紀通是紀成之子而不是紀信之子。李善并且指出,陸機說紀信“後嗣是膺”等,是犯了和張晏一樣的錯誤。

此外,關于《史記》記載的鴻門宴上紀信掩護劉邦逃走一事,《漢書》也有不同記載。傳世本《漢書·高帝紀》中未記載“紀信”,卻記“紀成”;而《史記索隐》在提到《漢書》的記載與《史記》的不同時,卻又說《漢書》記載的是紀成之子紀通。《漢書補注》征引的錢大昭之語指出了《漢書》的版本差異,但未在《漢書》的不同版本以及《史記》《漢書》的不同記載中進行可靠性的判别。

藝術形象

2004年《楚漢驕雄》:郭卓桦飾演紀信

2005年《楚漢風雲》:劉冬飾演紀信

2011年《楚漢傳奇》:彭國斌飾演紀信

上一篇:付麗

下一篇:林家宇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