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久夢二

竹久夢二

日本藝術家
竹久夢二(Takehisa Yumeji)本名竹久茂次郎,有“大正浪漫的代名詞”、“漂泊的抒情畫家”之稱的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著名的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和歌人。[1]不僅打通了所謂純藝術與設計、工藝等實用美術的邊界,而且開啟了東洋畫壇的新時代。而作品也正是借助于當年始于民間和不經意的商業傳播,才能夠為現代設計留下不朽的業績,時至今日依然對日本美術有着極其重要的影響。
  • 中文名:竹久茂次郎
  • 外文名:Takehisa Yomeji
  • 别名:竹久夢二
  • 民族:和族
  • 出生地:岡山縣邑久郡本莊村
  • 畢業院校:東京早稻田大學
  • 職業: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歌人
  • 代表作品:《夢二畫集·春之卷》
  • 主要成就:
  • 出生年月:1884年9月6日
  • 性别:男
  • 去世年月:1934年9月1日

人物簡介

竹久夢二是日本明治和大正時期的著名的畫家、裝幀設計家、詩人和歌人。作品曾深受魯迅、周作人、豐子恺等人喜愛,至今影響深遠,擁趸甚衆。

個人經曆

1884年(明治17年)9月16日生于岡山縣東南部的邑久郡本莊村(現邑久町佐井田)一鄉紳家庭。父親竹久菊藏是村裡的地主、議員和釀酒商;母親須能出身染坊;哥哥在出生前一年即夭折,另有一個姐姐和一個妹妹。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故鄉度過。

茂次郎全家都喜歡藝能演劇,并且是村劇社和各種民俗藝能活動的最大贊助人;母親的藍染工藝也十分了得。受家庭的文化氛圍影響,自幼就迷戀野球和演劇,還學會了用色彩來描繪歌舞伎、淨瑠璃(一種以三弦伴奏的說唱曲藝)的演出場景。為後來專事繪畫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899年,茂次郎從邑久高等小學校畢業後,來到四處洋溢着自由空氣和異國情調的港口城市關西,住在經營米屋的叔父竹久才五郎家裡,并考入神戶中學校(後來的神戶一中)。8個月後退學,随家遷往九州福岡縣遠賀郡的八幡,在一家制鐵所任制圖筆工。1901年夏,獲得母親和姐姐的暗中資助,并通過一名遠房親戚的幫忙,瞞着父親離家出走,隻身來到東京求學。

翌年,茂次郎順從父親的意願,進入東京早稻田大學附屬實業學校,成為一名工讀生,借宿于早稻田附近下戶冢的近藤家。此間先後當過送報、送奶工和人力車夫,每天還奔波于白馬會的洋畫研究所學畫;并且是寄居同屋的社會活動家荒畑寒村參與創建的平民社之常客,與左翼文藝社團“白桦派”關系甚深,思想逐步傾向于社會主義。

後由于考試落第,導緻家庭彙款中斷,再次退學,經畫家上野山清貢的介紹,一度在牧師木村清松的教會做寄宿書生,接受基督教的牧養。

此後,為了解決生活來源問題,茂次郎開始向各種刊物投稿,不僅有插畫,還有詩、短歌和随筆。1905年首次以“夢二”的筆名在媒體登場。1908年與一女子結婚後,成為一名體制外的“非主流職業畫家”。于1914年開了一家制作手繪明信片和小裝飾品的“港屋”店,将自制的藝術品拿到鶴卷町和目白一帶的店家批發銷售。期間,還以妻子為模特,創作出了一種獨特的東洋人物風俗畫,畫中人物大都是大大的眼睛,滿懷哀愁的女性,即後來所稱的“夢二式美女”。

藝術成就

夢二的作品風靡于明治末葉,其創作領域包括日本畫、油畫、水彩畫、木版畫以及詩歌。

繪畫

繪畫多表現“旅行”、“聖經”和“女性”三大主題,技巧源于西方的寫實手法,但畫趣卻具有十足的東洋本土味。所畫的美女體态優雅,溫柔多情,均帶有一種朦胧的美,表現了無盡的鄉愁和漂泊的人生,在上世紀30年代的日本十分流行。後來出版的《夢二畫集·春》則是代表作之一。中國著名畫家豐子恺的漫畫,就是受到了影響。

詩歌

除了繪畫外,夢二亦是一位情感豐富的詩人。寫有很多詩歌,代表作有《女十題》、《長崎十二景》和《宵待草》等,并出版有詩集《夢的故鄉》和《青青的小徑》。1918年,《宵待草》被譜成了歌曲,并在日本廣泛傳唱。兒童詩寫得極有色彩,如《火爐前》裡這樣寫道:外面一片雪白,山也白了,路也白了,草也白了,樹也白了。而家裡卻通紅通紅,火爐和媽媽的臉,紅紅的,蘋果和糕點,也是紅紅的。

夢二之前從未受過任何專業訓練,其作品也不帶有任何繪畫流派的斧鑿痕迹,完全屬于一位自學成才的大衆畫家。1934年(昭和9年)9月1日,始“知天命”在東京去世,落下了人生的帷幕。然而畫風在生前并未得到過公認。

人物影響

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才逐漸引起了學者們的注意,并一緻認為:夢二不僅打通了所謂純藝術與設計、工藝等實用美術的邊界,而且開啟了東洋畫壇的新時代。

上一篇:楊黎明

下一篇:阿爾貝特·施韋澤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