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2007年石油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大凡成為名人的人,都有其輝煌的一面。而人們在了解了名人們引人注目的一面以後,也會關注這些名人作為普通人的另一面,他們的成長歲月,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志趣愛好,他們的趣聞轶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精心篩選了政界、商界、文化界、科學界等多位中外著名人物鮮為人知的轶事和傳說,您在輕松的閱讀中,不僅可以品味到名人們的幽默诙諧、機智聰敏,還可以更深地體會到他們锲而不舍、執着追求的精神。在不知不覺之中,拉近與名人間的距離。[1]
    書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别名: 作者:鐘淼淼 類别: 原作品: 譯者: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 頁數: 定價: 開本: 裝幀: ISBN:

簡述

出版社:石油工業出版社;第1版(2007年7月1日)

平裝:215頁

正文語種:簡體中文

開本:16

ISBN:9787502161583

條形碼:9787502161583

尺寸:22.9x16.8x1.5cm

重量:340g

目錄

智慧篇

人生的真谛

泰勒斯和商人的故事

勇于冒險

你把握機會了嗎

人生如牌局

找到自己的腳印

盧瑟福教導學生

地中海為什麼是藍色的

馬奔跑時蹄子是否着地

誰都沒有想到

第一支溫度計的誕生

松下幸之助的“第一桶金”

汽車碎片中的“秘密”

學會執着

沒有雙手的巴爾紮克塑像

布政使巧戲張之洞

喝洗手水的溫莎公爵

我不做漢堡包業務

成功于“可能處”

把金錢當做奴隸

為小姑娘留的胡子

首相與一個鬧事的小孩

克林頓的簽名照

失敗的推銷

誰是你的聖人

裡根的鞋

各有所長

《草葉集》的出版

拿破侖最後的失敗

尋找最優秀的傳承者

愛因斯坦的司機

林肯巧發逐客令

帽店招牌的故事

化幹戈為玉帛

車禍引出的發明

為了妻子

拉鍊裝置的發明

莫爾斯發明電報

鉛筆的巨額利潤

馬克·吐溫罵議員

果斷的班超

成長篇

爬上人生階梯的第一步

一個竭盡全力的孩子

誤入“歧途”

喜歡問“為什麼”的孩子

“不忠實”的弟子

我不矮我能行

信念的力量

寫盡八缸水

小普京寫作文

口吃的孩子

玩出想象力

給布娃娃做裙子的孩子

窮人的孩子早當家

小酒吧裡走出的爵士歌王

少年孔子的故事

高斯的正17邊形

誠信的少年讀書郎

自負的孩子

幫數學家算賬的孩子

專撿小錢的孩子

華盛頓兩抓小偷

媽媽講的故事

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我隻是一個小兵而已

老布什和小布什

開米店的王永慶

浪子回頭金不換

被上帝垂青的人

我要追随他

美德篇

感激之心

母親的支票

一天不讀書就不能生活

月下抄譜

未完成的素描

白手起家的日本麥當勞社長

到羅丹家做客

張大千畫蝦

果戈理的筆記本

兩個誠實的人

做好人與寫小說

榮譽就像玩具

猜猜軍銜

君子之争

托爾斯泰和一枚硬币

誠實的“拉鍊大王”

向一切困難挑戰

上帝的杯子

1849次拒絕

一場關鍵的音樂比賽

我是以中國的身份向前沖

誠信無敵

徐悲鴻三請齊白石

威爾遜的假日酒店

美國兒童的偶像

在車廂上推導方程

喬丹的成功秘訣

真實的高度

舉世無雙的報酬

自卑的女導演

編輯推薦

邢恩和編寫的《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中國當代文化名人卷)》精選當代著名文學界、文化界及科學界等名人五十一人,分别從“其人也真”、“其事絕倫”、“其風可欽”、“其文須品”和“其言如金”幾個角度介紹各個人物的相關讀寫材料,書中收錄了《抱着傳統死路一條——吳冠中》、《人生像一張潔白的紙——張潔》、《傻子與天才之間隻有一步之遙——丁肇中》等作品。

文摘

世人稱張中行為“布衣學者”,是再貼切不過的。他生于河北香河縣一農家,祖上三代都是不通文墨的農夫。1936年北大畢業,曾在中、小學教過書;新中國成立後,在人民教育出版社當編輯,偷閑寫點文章貼補家用。1956年,他所在的出版社評級,六級以上為高級知識分子,張中行是七級,屬低級。直到耄耋之午,才獲贈一頂“特約編審”的桂冠。稱其“布衣”,是當之又當。張中行在北大讀的是中文,但涉獵的範圍包括國學、哲學、禅學和文學,着述宏富。謂其學者,名副其實。

張中行是一匹老黑馬,沒有伯樂發現他。80歲時,适逢天時地利人和,他獨自闖了出來,獲得了“文學家”、“哲學家”、“雜家”、“教育家”等多項桂冠。其哲學着作《順生論》引人關注,被稱為“當代中國的《論語》”。

張中行一介寒士,半生坎坷,晚景見晴。到85歲時才分到一套普通的三居室,自稱“都市柴門”。他的“柴門”沒做任何裝修,小客廳兼通道裡還放着書架,是平常人家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居住水平,其儉樸給人的印象十分強烈。書房也不甚雅緻,書櫥裡放着一些古玩,多為石頭,像倉庫。一把破藤椅的扶手用塑料繩綁紮着。老式書案上備有文房四寶,書卷氣襲人。他的卧室更為簡陋,被子是五六十年代農家常用的大花被,連疊法也是老式的,床邊牆上還糊着報紙。

他對生活的要求很低,有時在外面吃飯,一根豆腐絲掉在桌上,他都要撿起來吃,席畢若有剩萊,他也很從容地打包帶回去。布衣的他,深知一粥一飯來之不易。

張中行為人古樸,文亦如其人。他的文章開頭喜歡旁征博引,下筆千言如行雲流水。不似今人“開門見山”,“直奔主題”。他的行文過程就是“思”的過程。啟功說張氏的“散文雜文,不衫不履,如獨樹出林,俯視風雲”。也有人說張氏散文“少張揚蹈厲之辭,也似乎缺少至大至剛的偉岸氣象,但從他那清新自然如數家珍般的娓娓叙述中,從那貌似拉雜的談古論今、引經據典中,我們可體察到他對攝生治世之道、國家民族命運的熱切關注”。斯言誠哉。

周汝昌先生對其文也有貼切的評論:“看上去沒有什麼‘花哨’,而實際上絕非平鋪闆叙,那筆一點兒也不是漫然苟下的。”“讀他老的文字,像一顆橄榄,入口清淡,回味則甘馨邈然有餘,這裡面也不時含有一點苦味。”

人總是覺得幾乎一切鳥都是美的,可愛的。一切太多,如果隻許選家禽外的一種,以期情能專注,不知别人怎麼樣,我必選“燕”。我成年以前住在鄉下,先是土坯屋後改磚瓦屋,都是祖傳形式,正房五間,東西廂房各三間,正房靠東西各間住人,中間一間兩旁砌柴竈,這一間前部有門,如果有後院,後部也有門,就成為前後、内外的通路。有意思的是前部的門兩層:靠外的方形,隻遮下半,向外開,名為風門;靠内的左右兩扇,高及頂,向内開,白日大敞,入睡前才關閉。這樣起來之後,入睡之前,這間通路房的前門就總是半敞着。是不是歡迎燕來住半年,生兒育女呢?說不清楚,因為祖祖輩輩都是“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總是公曆四五月之間,估計就是去歲那一對,回來了。門外罕有長者車轍的小家小戶添了熱鬧,風門之上,燕飛入飛出,早期是銜泥築巢或補巢,其後是産卵孵化,再其後是打食喂雛鳥。人也忙,因為正是春種到秋收的時候。現在回想,其實不是因為都忙,而很可能是都具有(無意的)“天地與我并生,萬物與我為一”的大德,才能夠如此和平共處。關于和平共處,還可以具體說說。隻說兩件,都屬于克己諒人的,先說燕一方,巢築在屋頂稍靠後的一根檩上,灰白色,作簸箕形,口敞開,向外偏上,農家早中晚三頓飯都要燒柴,煙氣火氣上升,推想在巢裡必不好過,可是沒看見有不安然的表示。再說人一方,吃飯放矮長方桌,位置恰好在燕巢下,小蒴黃口待食的時候常有糞便落下,怎麼對付呢,照例是飯桌移動位置,而不說抱怨的話。人燕和平相處,由人方面說是鳥獸可與共群,取其詩意,可以說是羲皇上的境界。

羲皇上與現代化難得協調,于是由20年代後期起,我出外上學,離開鄉村的祖傳式房,改為住學校宿舍,住北京的四合院,門不再是上部半敞的風門,室内不見檩,也就再也見不燕巢以及燕飛入飛出了。有時想到昔日,很懷念。幸而還有個餘韻,是70年代早期,我由幹校放還,人未亡而家已破,當然還要活下去,隻好婦唱夫随,到北京大學女兒家寄居。住房是50年代建的四層磚樓,比較高大,樓前有兩排楊樹,像是與樓房比賽,鑽得很高。我們夫婦住的一間南向,前面有陽台,未維新,用玻璃封閉,因而成為敞而且亮。記不清是哪一年,四月末或五月初,競飛來一對燕,選定上方近西南角,築巢了。我很高興,想到又可以與燕結鄰,心裡熱乎乎的。老伴也高興,說燕相中築巢是個好兆頭。巢築得不慢,常常見“空梁落燕泥”。及至築成,我吃了一驚,競不是簸箕形,而是魚壺形,長圓,近上部的一旁開個小口,僅能容燕身出入。我至今不明白,是另一種燕呢,還是在鄉随鄉,在城随城呢?兩種巢相比,我還是更喜歡家鄉那一種,因為可以看見雛鳥的黃口。但總是又來身旁了,應該慶幸。慶幸之餘,有時想到次年,至時還會回來吧?不負所望,次年的春末準時回來。可是像是心不安定,先是利用舊巢,不久又築新巢。也許對環境有什麼意見吧,第三年回來,飛旋幾次,看看舊居,遠去,就不再來。

其後是時和地更現代化,我遷入北郊一座高層樓,居室有窗,有陽台,都封閉,蚊蠅尚不能入,更不要說燕了。由樓窗下望,有空地,卻永遠看不到“乍晴池館燕争泥”的景象。P2-4

序言

莊子說:“鵬之徙于南冥也,水擊三千裡,抟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之鲲,化而為鵬,若要遠舉,必須“有所待”。必須“乘天地之正,禦六氣之辯”,才能抵達南冥。若無大風承負,必然無法達到悠閑自得的逍遙遊境界。

苟子說:“君子生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君子的資質與一般人沒有什麼區别,君子之所以高于一般人,是因為他能善于利用外物啊!

阿基米德說:“如果給我一個支點,我将撬動整個地球!”是的,找到這個“支點”,人可以創造奇迹!

牛頓說:“如果說我看的比别人更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這話固然是牛頓的謙辭,但同樣富含哲理。試想,史上有哪些偉大的發明不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誕生的呢?沒有愛因斯坦奠定原子彈理論基礎的偉大公式,薩克斯、費米、西拉德等科學家能夠研制出震撼世界的原子彈嗎?能夠“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人,同樣也是巨人。也隻有如此,方可成其為巨人!

王之渙說:“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這句詩形象地揭示了一個哲理:登高,才能望遠;望遠,必須登高。是啊,若想看得更遠,除了站得更高些,還有什麼好辦法呢?

曹雪芹說:“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柳絮如此。人也一樣。如果沒有“好風”助力,誰又能夠青雲直上呢?

同學們,如果想在日趨激烈的考場上脫穎而出,獨領風騷,要靠什麼呢?靠天分?靠勤奮?靠思考?靠多問?……不,這些都不夠。僅僅依靠自己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同學們,聰明的你要學會借助外力!

如果你想鵬程萬裡,你要借助“風”;如果你想成為“君子”,你要借助“物”;如果你想“撬動整個地球”,你要借助“支點”;如果你想“比别人更遠”,你要借助“巨人的肩膀”……

同學們,你再也不用“衆裡尋他千百度”了,為了你能登淩絕頂,“一覽衆山小”,我們精心編寫了此書,旨在給你“風”。給你“物”,給你“支點”,給你“巨人的肩膀”……

編者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讀本

下一篇:問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