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花杉

穗花杉

為紅豆杉科
穗花杉為紅豆杉科、穗花杉屬常綠小喬木或灌木,号稱“冰川元老”,是世界稀有的珍貴植物。它在地球上瀕臨于絕迹,但南昆山卻發現了十多株。最粗壯的一株,高十多米,胸徑二十多厘米。葉與油柑葉相似,但長兩倍多,葉面光滑發亮,葉背有兩條白色的氣孔帶,樹皮薄呈赤褐色。穗花杉四季常綠,木質紋理細密,是上好的林木材。穗花杉為漸危種,為本屬中分布最廣的種,但因森林采伐過度,生态環境惡化,植株越來越少,且生長緩慢,種子有休眠期,易遭鼠害,天然更新力較弱,林内幼樹幼苗罕見,有瀕危的危險。[1]
  • 中文名:穗花杉
  • 外文名:
  • 别名:為紅豆杉科
  • 中文學名:穗花杉
  • 英文名:Amentotaxusargotaenia
  • 二名法:Amentotaxusargotaenia(Hance)Pilger
  • 界:植物界
  • 科:紅豆杉科
  • 屬:穗花杉屬
  • 種:穗花杉種
  • 分布:浙江、福建、江西、湖南、廣東、香港、廣西、貴州、湖北、四川、廣東、甘肅、西藏及越南北部

外貌特征

穗花杉,常綠小喬木或灌木,高7一10米,樹皮灰褐色或紅褐色,成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綠色或黃綠色;冬芽無樹脂道,芽鱗交互對生,宿存于小枝基部。

葉對生,排成之列,具短柄,線狀披針形,質地厚,革質,直或微曲,長3一11厘米,寬6一11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中脈隆起,下面有之條與綠色邊帶等寬或近等寬的粉白色氣孔帶。

雌雄異株,雄球花交互對牛,排成穗狀,通常2-4(稀1或5-6)穗生于小枝頂端,長5一6.5厘米,每雄蕊具2一5(多為3)花藥;雌球花生于當年生枝的葉腋或苞腋,梗較長,有6一10對交互對生的苞片,胚珠單生。

種子翌年成熟,下垂,橢圓形,被囊狀假種皮所包,長2一2.5厘米,直徑1一1.3厘米,先端具短尖,成熟時假種皮鮮紅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種梗長1一1.4厘米,扁四棱形。

花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雌球花授粉而不及時受精,2至3月後花粉管萌發,胚珠逐漸變成種子,翌年5--6月種子成熟。

分布

穗花杉分布于浙江南部龍泉,福建北部建陽、浦城、中部永安、大田與西南部上杭、永定、南靖、平和,江西西部銅鼓、宜豐、萬載、永新,湖南南部浏陽、衡陽、祁東、祁陽、黔陽、綏甯、通道、城步、新甯、江華、宜章,廣東樂昌、連山、陽山、英德、羅浮山、新豐、封開、高要、增城、惠東,香港,廣西資源、龍勝、三江、融水、蒙山、金秀、蒼梧、玉林、龍州、十萬大山,貴州東南部黎平、雷山、三都與北部赤水、綏陽、松、梵淨山,湖北西部興平、利川、神農架,四川東部有廣東省南部巫溪、石柱、南川與中部眉山,甘肅東南部文縣有,西藏東南部墨脫等地。

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分布區跨五個地帶(即北熱帶、南亞熱帶、北亞熱帶與暖溫帶),溫度條件随着緯向梯度的遞變,差異懸殊。

植物習性

穗花杉生于海拔500-1400(-1800)米地帶的林中。但在,穗花杉隻出現在垂直帶譜上;在北緣也很星散局限于較暖的地區。而分布點較集中的地方為中五熱帶和南亞熱帶的山地。

氣候溫涼潮濕、雨量充沛,年平均溫12-19,年降水量約1300-2000毫米左右,重花杉多分布在霧線以上,年相對濕度在85%以上;光照較弱,多散射光,立地的土壤為花崗岩、流紋岩、砂頁岩發育而成的黃壤、黃棕壤,PH值4.5-5.5,富含腐殖質。穗花棚生于林下,為陰性樹種,在群落中個體稀少,屬偶見性樹種。常見的上層樹種有多青岡。

繁殖方式

穗花杉種子繁殖,但種子有休眠期,采種後須層積貯藏數月之久,通過後熟方可播種。幼苗期注意蔽蔭,保持土壤濕潤。本種為陰性樹種,栽培地應避免直射光照。也可用扡插法繁殖。

物種分類

雲南穗花杉:常綠小喬木,高5~12m。葉條形或披針狀條形,端直,葉背氣孔帶淡褐色或淡黃白色,寬度為綠色邊2~3倍。雄球花對生成穗狀,4~6穗聚生枝頂。種子橢圓形,假種皮紅紫色。雲南穗花杉僅分布于雲南東南部,生于海拔約1000m處的石灰岩山地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中,越南北部也有分布。國家二級保護瀕危種。

台灣穗花杉:台灣特有種,穗花杉屬常綠小喬木。高可達十公尺,胸高直徑三十公分,可達三十六公分。葉呈鐮刀狀,長五至八.五公分,表面深綠色且具光澤,裡面具二道白色氣孔帶,葉緣反卷。雌雄異株,雄花序呈穗狀,故名穗花杉,三至五穗生長于小枝頂端; 雌花單生于葉腋,一芽四至六朵。種實橢圓形,核果狀,腋生,長柄,成熟時呈暗紫色。為古老的殘遺植物,僅産台灣南部屏東縣裡龍山和台東縣大武,生于海拔850-1000米的山地林中。與穗花杉的區别在于白色氣孔帶較綠色邊帶寬2-3倍,種子倒卵狀橢圓形,雄球花穗長不及5厘米。

短葉穗花杉:貴州省特有樹種,為穗花杉一新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3-7米,樹皮灰褐色或紅褐色,裂成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圓或近方形,一年生枝綠色,二、三年生枝黃綠色、黃色或淡黃紅色;冬芽無樹脂道,芽鱗交互對生,宿存于小枝基部。葉對生,排成2列,具短柄,條狀披針形,厚革質,直或微彎鐮狀,長2-3.7厘米,寬5-7毫米,先端尖或鈍,基部寬楔形,邊緣微反卷,上面深綠色,中脈隆起,下面有兩條與綠色邊帶等寬或近等寬的粉白色氣孔帶。雌雄異株,雄球花交互對生,排成穗狀,通常2-4(稀1或5-6)穗生于小枝頂端,長僅1.5-5.5厘米,每雄花具2-5(多為3)花藥;雌球花生于當年生枝的葉腋或莖腋,梗較長,有6-10對交互對生的苞片,胚珠單生。種子翌年成熟,下垂,橢圓形,被囊狀假種皮所包,長約1.9厘米,直徑1厘米,先端具極短尖頭,成熟時假種皮鮮紅色,基部具宿存的苞片,種梗長1-1.4厘米,扁四棱形。

植物價值

藥用價值

藥材來源:為紅豆杉科穗花杉屬植物穗花杉的種子。

性味歸經:苦、鹹,溫。 入脾、胃二經。

功能主治:清積導滞,驅蟲。用于食滞胃腸,脘腹不舒,吐酸嗳腐,舌苔厚膩等食積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湯,6一15克。

考證:始載于《中國樹木分類學》。

科研價值

穗花杉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星散,東自浙江龍泉、西至西藏墨脫,對研究植物區系和紅豆杉科分類有一定的意義。

經濟價值

樹姿端莊,适應性強,抗風力強,耐煙塵,木材紋理細,質堅,能耐水,供橋梁、家具用材;莖皮纖維制人造棉和繩索。

生态價值

樹形秀麗,種子秋後成熟時假種皮呈紅色,極為美觀,為優美的庭園觀賞樹種。

保護措施

保護意義

:穗花杉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星散,東自浙江龍泉、西至西藏墨脫,對研究植物區系和紅豆杉科分類有一定的意義。樹形秀麗,種子秋後成熟時假種皮呈紅色,極為美觀,為優美的庭園觀賞樹種。

保護措施: 穗花杉分布區内已建有不少保護區,建議列入保護對象,保護好母樹及其自然環境,促進天然更新。

病蟲防治

一、大袋蛾,大袋蛾的幼蟲蠶食葉片,7—9月危害最嚴重,可用90%的敵百蟲0.1%溶液噴殺。亦可在冬季或早春人工剪摘蟲囊。

二、斑點病: 是病原真菌引起的。初期葉片出現褐色小斑,周圍有紫紅色暈圈,斑上可見黑色黴狀物。随着氣溫的上升,有時數個病斑相連,最後葉片焦枯脫落。該病原菌生長最适宜的溫度範圍為25℃至30℃,孢子萌發适溫18℃至27℃,在溫度合适且濕度大的情況下,孢子幾小時即可萌發。本地區現已進入雨季,有植株栽植密,通風透光差,株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高濕、溫度适宜的環境,對病菌孢子的萌發和侵入非常有利,且病菌可反複侵染,不加以重視,可能會使病害大發生。 防治方法:可殺得可濕性粉劑1000倍或50%多菌靈1000倍液、大生1000倍液噴霧。

三、金龜子:防治時應于傍晚或淩晨進行,防治可用辛硫磷或樂斯本噴霧防治。

四、紅蜘蛛:可用敵敵畏1200~1500倍液噴殺之,也可用40%樂果1500倍液噴殺。

五、 缺鐵引起的葉子黃化:缺鐵的典型表現是嫩葉先黃化。 黃化病防治:第一種:“吃藥片”。采取在樹幹上直接嵌入含有螯合鐵的“綠亨鐵王”藥片。通過樹木的營養吸收将鐵均勻輸送到樹葉中去,從而補充有效鐵元素。操作時隻需在樹幹基部鑽若幹小孔,将藥片按一量嵌入,再封上小孔即可。這種方法适用于輕度或中等黃化程度,。第二種:“打吊瓶”。即将專用吊瓶營養液挂在樹身1.3米左右,類似于給病人打吊瓶。第三種:“噴藥水”。除了在根系部、枝杆部想辦法外,還可以對樹葉片進行噴施,由葉片吸收鐵。第四種:“打注射”。就是給樹幹注射的技術來防治樹黃化病。即用充電式電鑽在樹幹上鑽注射孔,深約1.2-1.5厘米至木質部,再用手動式樹幹注射器注射硫酸亞鐵+純淨水+殺菌劑稀釋液。 

上一篇:亥伯龍神

下一篇:端午鴨蛋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