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

稷山

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
稷山縣古稱“高涼邑”,為山西省運城市下轄縣。轄區地處華北、西北、中原三大地域連接處的山西省西南端,運城市正北端。東連新绛縣,西臨河津市,南靠稷王山和聞喜縣、萬榮縣接壤,北依呂梁山與鄉甯縣相連。
  • 中文名:稷山
  • 外文名:Jishan County
  • 别名:稷
  • 行政區劃代碼:
  • 行政區類别:縣
  • 所屬地區:
  • 地理位置:山西省西南部、臨汾盆地
  • 面積:
  • 下轄地區:
  • 政府駐地:
  • 電話區号:
  • 郵政區碼: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人口數量:
  • 著名景點:
  • 機場:
  • 火車站:
  • 車牌代碼:
  • 地區生産總值:
  • 所在地:山西西南部
  • 總人口:32.31萬人
  • 總面積:686.2平方公裡

縣政概況

政區位置

位于山西西南部,運城市正北端,距太原市410千米,距運城市85千米。東靠新绛,西臨河津,南以稷王山和聞喜、萬榮6接壤,北為呂梁山與鄉甯相連。

政區沿革

古屬冀州地,春秋屬晉,戰屬魏,北魏太和11年(487)獨立設縣,隋開皇十八年(598)始有現名。

政區劃分

全縣轄七個鄉鎮,200個行政村,227個自然村。

政區人口面積

全縣總人口32.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74萬人。總面積686.2平方公裡。

政區自然特征

境内北為呂梁山尾脈,南有稷王山,汾河從中穿過。其地貌為中間低、兩邊高鞍形狀态。汾河自東向西流經35個自然村,自然流程4305公裡。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平均氣溫13.5,年降水量為463.4毫米。

政區資源特點

礦産資源較為豐富,主要有白雲岩、石灰岩、石英石、石英砂、雲母、蛭石、輝綠岩磷灰岩等;天然礦泉水資源、野生植物資源有白餘科近400個品種;稷山闆棗聞名全國。

政情概況

經濟狀況

全縣29家規模以上企業形成焦化、冶金、化工、建材、造紙、包裝、農副産品加工等七大支柱産業,擁有236萬噸焦炭、110萬噸生鐵、170萬噸鋼材、60萬噸錳鐵、60萬噸煤焦油深加工、34萬噸炭黑、10萬噸造紙、4.5億平方米紙合闆、10萬枚紗錠、30萬噸合成氨、52萬噸尿素、6.5萬噸LNG、120萬噸水泥和14.4萬KW發電的生産規模。

其中,陽煤豐喜泉稷能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焦爐煤氣綜合利用企業;永東化工股份公司成功上市,邁入全國炭黑生産前三強;東方資源公司是全國最大的錳鐵生産企業,産能位居全球第一。東方資源、永東化工、銘福鋼鐵位列山西民企百強。

目前,已經形成産業發展“大循環”,企業内部“小循環”的循環發展模式,建立了以焦化副産品深度開發利用為重點的産業鍊(煤炭-焦化-熱電聯産-化工);以冶煉為核心的合金材料産業鍊(礦石、焦炭-鋼、鐵-熱電聯産-線材-精密鑄造);以固廢綜合利用為核心的綠色經濟循環産業鍊(工業廢渣、粉煤灰-建材,廢舊輪胎-再生炭黑)。

稷山經濟技術開發區按“一區兩園”模式設立,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裡,現有各類企業92家,“九通一平”全部到位,各項審批服務實現了一站式辦理,已成為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主要力量。擁有“全國出口工業産品質量安全示範區”、“省級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全國小微企業‘雙創’示範基地”、“山西省文化産業示範基地”等稱号。

工業

共有工業企業125家,其中列入500萬元銷售收入統計口徑企業26家,固定期資産6058億元。初步形成煤焦、冶煉、造紙哦、輕紡、食品五大支柱産業和冶金焦、生鐵、矽鐵、金屬鎂、化肥、棉布、有光紙、蜜棗、水泥、水泵、納米氧化鋅等主導産品。規模以上能夠工業總産值3.3億元,實現利稅2400萬元。

農業

全縣現有耕地58萬畝,人均耕地2畝。盛産小麥、棉花,主産玉米、谷子高粱、黍子和瓜菜、油料等,初步形成商品糧、紅棗、葡萄、養雞、蔬菜五大基地,成為全國優質棉基地縣和全國養雞大縣。實現糧食總産10550萬公斤。農村經濟收入142176萬元,人均收入2110元

貿易

實現費品零總額2.1億元,完成第三産業增加值3810萬元,占國有資産總值的比重達5.8%。

金融

全縣金融機構齊備,可辦理國内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各項存款餘額為83721萬元,其中城鄉居民存款餘額為76868萬元。

交通

108國道4公裡自東向西橫穿縣境,太運縣省道51.9公裡,縱穿南北,侯(馬)西(安)與太運線在此交彙。全縣交通四通八達,基本實現村村同油路,鄉鄉通二級公路,形成三橋六路大循環的格局。全縣擁有油路總裡程483公裡,油路路密度達70.4公裡/百平方公裡。擁有營運貨車75752輛,755輛。年完成貨運量96萬噸,貨運周轉量10740萬噸公裡;客運量94萬人次,客運周轉量5810萬人公裡。

通信

通訊設施完善,數字程控、移動電話、自動尋呼全部并網,實現村村通電話,城鄉電話普及率每百人13部,入戶率達53%。全縣移動機站13個,網絡複蓋面積97.6%,移動用戶8203戶,受機普及率208%左右。

特色産業

盛産闆棗,素有”棗鄉“之稱,距今一有上千年的栽培曆史。紅棗加工已成為特色産業,研制開發出金絲蜜棗、參芩藥棗、港式蜜棗、酒棗、玉棗和棗茶、棗汁等20多種系列産品,紅棗加工企業700多家,形成“棗業集團”。

景觀旅遊

曆史上曾出現唐朝名相裴耀卿,金末著名谏官陳規,元初名臣姚天福,名代書法家“神筆”梁綱,清代欽點“探花”王文在等,各領風騷,衆口皆碑。作為曆史見證的名勝古迹更是彌足珍貴。青龍寺壁畫可與永樂宮壁畫相媲美;興化寺壁畫系“現存全國佛寺壁畫中最好一種”,已在北京故宮太和殿西庑展出多年。由省投資在馬村建成的“古墓研究中心”有全國唯一完整的金代古墓群,為研究宋金時期的戲劇雕刻和建築提供實物佐證。而象“玉壁城”這樣既有文獻可參又有确切遺址存在的著名古戰場,都有極其重大的意義。

科技

全縣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6649人,其中高級職稱101人,中級職稱2228人。獲省科技成果獎4項,地區科技成果獎13項,引進推廣貧農感科技項目23形。

相關詞條

相關搜索

其它詞條